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收起左侧

[自然科学] 上帝的指纹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0: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部 来自吉萨的请柬埃及(之一)

  我们穿过旅馆空无一人的大堂,上了等在外面车道上的一辆白色菲亚特车。开车的是一个紧张兮兮的、瘦瘦的、叫做阿里的埃及人。他得帮助我们通过大金字塔的卫兵这道关卡,并在太阳升起之前带我们离开。如果事情出了问题,我和桑莎将被驱逐出境,而他将要坐6个月的牢,难怪他会这么紧张。



第三十三章 方位基点



埃及,吉萨,1993年3月16日,凌晨3:30。

  我们穿过旅馆空无一人的大堂,上了等在外面车道上的一辆白色菲亚特车。开车的是一个紧张兮兮的、瘦瘦的、叫做阿里的埃及人。他得帮助我们通过大金字塔的卫兵这道关卡,并在太阳升起之前带我们离开。如果事情出了问题,我和桑莎将被驱逐出境,而他将要坐6个月的牢,难怪他会这么紧张。

  当然不该出什么问题,让阿里随我们一起去就是为的这个。我们头天给了他150美元,让他兑换成埃及镑分给了我们会碰到的卫兵。作为回报,他们将在随后的两三个小时中对我们视而不见。

  车开到距大金字塔还有半英里的地方就停下了。我们得步行走完剩下的路程——绕过纳兹勒萨曼村上面隐约可见的陡峭的堤岸,直奔大金字塔的北面。我们艰难地跋涉在探照灯外的柔软沙地上,没有多说话,心里又是兴奋又是担心。阿里没有把握他的贿赂是否能让我们一路畅通。

  有好一会儿,我们一动不动地站在金字塔的阴影下仰望巨大的金字塔的身影。它高高地耸立于黑暗的夜空,遮住了南边天空的星星。这时,从东北角走过来三个持霰弹枪的巡逻卫兵。他们裹着毯子以抵御夜晚的寒气。在距我们约50码的地方他们停了下来,分着抽一支香烟。阿里示意我们留在原地不动,他走出阴影,径直向卫兵们走去。他跟他们谈了几分钟,看起来争论得很激烈。最后,他招手让我们过去。

  “出了点儿问题,”他解释说,“这位队长(他指了指一个胡子拉碴、满脸不高兴的小个男人)非要再加30美元不可,不然,我们的交易就告吹。你看怎么办?”我在钱包里摸来摸去,点够了30美元交给阿里。他把钱折起来交给了队长。队长一脸的受到冒犯似的表情,悻悻然把钱塞进了衬衫口袋,最后,我们握手告别。

  “搞定了,”阿里说,“咱们走吧。”

  无法解释的精确

  卫兵们沿着大金字塔的北面向西巡逻,我们则绕过东北角沿着东面的墙基往前走。

  我很早以前就养成了通过建筑物的边来确定自己所在方位的习惯。金字塔的北面几乎是丝毫不差地朝着正北方;而东面也是丝毫不差地朝着正东;南面朝着正南;西面朝着正西。它们的平均误差只有三弧分(南面的误差少于两弧分),(1)不论在哪个时代,这种精确度都是不可思议的。而在4500年前的埃及,公认的大金字塔建成的年代,这种异乎寻常的精确度简直是超自然的技艺。

  三弧分意味着误差已经小到不足0.015%的程度。我曾经跟建筑工程师们讨论过大金字塔,他们很难理解这样高的精确度是出于什么需要。从他们这些实用建筑师的角度看来,为了达到这种精确度所耗费的金钱、时间、及所要克服的困难,似乎很不值得。因为即使金字塔的塔基有两到三度的误差(就是说1%的误差),肉眼也看不出来。而施工时要把精确度从三度减小到三分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却是巨大的。

  显然,在人类文明的曙光乍现时,建造金字塔的这些古代的建筑大师们,一定是为了某种极其重大的目标,才如此不惜工本地,把它的方位确定得如此精准。而且,他们既然能够达到这种不可思议的精确度,他们也一定是些拥有精良的测绘设备,技巧高超、知识渊博的能工巧匠。这个印象也在金字塔的许多其他的特点上得到了证实。比如,塔基的边长几乎是一样的,其误差幅度远小于今日的建筑师建一个平均大小的办公楼的误差。但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办公楼,它是埃及的大金字塔,是人类建造的、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的北边长为755英尺4.9818英寸,西边长755英尺10.4937英寸,东边长755英尺10.4937英寸,南边长756英尺0.9737英寸。(2)也就是说,它最长的边和最短的边相差只有8英寸,相对于每边平均9063英寸的长度,这个误差小到不足0.1%。(按所给尺寸计算,当为此数,就是说,不足千分之一,而不是原文说的百分之一。)

  我同样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了解到,单从数字上看是无法正确估计达到这种精确度所需要难以计量的精细和技巧。我也知道,学者们至今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金字塔的建筑者们究竟是如何保持这么高的精确度的。(3)

  然而,我感兴趣的是画在另外一个问题上的更大的问号:他们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高的标准?如果他们允许自己的误差幅度在1%~2%范围内,而不是小于0.1%,他们就可以大大简化了他们的工作,而且并不影响质量。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他们为什么要把事情弄得那么困难呢?简单地说,为什么在一个4500年以前修建的“原始”的石头建筑物上我们会看到这样奇怪的、令人百思不解的、堪与机器时代的标准媲美的精确度?

  历史的黑洞

  我们计划攀登大金字塔,这种行为从1983年以后就被严格禁止了。当时有几个鲁莽的游客在攀登的过程中摔了下来,埃及政府被迫发布了这项禁令。我发现我们也很鲁莽,何况还是在晚上攀登金字塔,而且我也不愿意破坏任何一条合理的法律。但是此时,我对大金字塔的强烈兴趣和我想了解一切可能了解到的有关它的欲望,令我不顾一切。

  我们在金字塔的东北角跟巡逻的卫兵分开以后,便悄悄地沿着金字塔的东面,向着东南角的方向移动。

  浓黑的阴影笼罩着这段弯弯曲曲、破破烂烂的铺石路。它把大金字塔同紧靠在它东面的三个小得多的“次等”金字塔分隔开来。这里还有三个又深又窄的在岩石中掏挖出来的大坑,好像三个巨大的坟墓。考古学家们经挖掘后发现它们是空的,但是它们的形状看起来好像是原打算要放进去一艘艘船头高翘的、流线型的船。



在金字塔的东面走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碰到了另一个巡逻队。他们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恐怕已经有80岁了,他的同伴是一个长青春痘的十几岁的毛孩子。他们说阿里付的钱不够,如果我们要继续往前走的话,需要再付五十埃及镑才行。我手里早就准备着钱,赶紧给了他们走路。我已经不在乎花钱多少了,我只想快点爬上去,然后下来,在黎明来到之前离开,别让人抓住。

  我们继续往前走,4点15分刚过到达了东南角。

  现代建筑,即使是我们住的房子,其角度也很难达到正正好好90°的直角;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儿是很正常的,在结构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差别,而且也没有人会注意到这点小小的误差。然而,这个大金字塔让我明白,古代的建筑大师们发现了一种办法可以把误差幅度减少到几乎为零。因此,虽然他们没有达到完美的90°角,但是东南角达到了令人惊叹的89°56分27秒,东北角是90°3′2″,西南角是90°0′33″,西北角只误差了两秒,达到89°59′58″。(4)

  就像是关于大金字塔的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这种超乎寻常的精确度也很难解释。这样精确的建筑技巧——这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精确的建筑技巧——需要上千年的发展和试验才能演化出来。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在埃及曾经存在过这个过程。吉萨大金字塔和它周边的建筑物从建筑史的黑洞中冒了出来。这个黑洞是如此之宽,如此之深,没有人知道它的底端和远侧在哪里。

  沙漠中的船

  阿里汗流满面地带着我们,他没有向我们解释为什么在攀登之前先得绕金字塔兜一圈。现在我们开始沿着金字塔的南面向西边走。这儿有两个船形的坑,其中一个虽然仍然是封住的,但它已被光纤照相机探测过一遍,发现它里面装着一艘长100多英尺的高船头的远洋船。另外一个坑在20世纪50年代被挖掘过,埋藏在里面的长达141英尺的更大的远洋船现在就安放在所谓的船只博物馆里。这个博物馆就在大金字塔南边的下面,是一个丑陋的现代建筑。(5)

  现存于博物馆中的这艘美丽的船是用雪松木造的,在被建成4500年以后的今天,它仍然保存完好。它的排水量为40吨左右,其设计及其具有的航海特征都发人深思。用一个专家的话来说,这艘船“具有所有远洋船的特点,它上翘的船头和船尾,比北欧海盗船还要高大的船身,使它能安然度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决不是用来对付尼罗河的小小的涟漪的。”(6)

  另外一位专家觉得这艘设计缜密和精巧的金字塔船很可能“比哥伦布的装备更适合航海”。(7)而且,专家们一致认为这艘船的模式只可能“出自那些有长时间的、丰富的在外海航行传统的民族”。(8)

  在埃及3000年的历史的初期,是谁建了这样一艘神秘的船只呢?当时他们耕耘于四面环陆的尼罗河谷,还没有积累起“长时间的、丰富的在外海航行的传统”。那么他们是于何时何处学来的航海技巧呢?

  还有一个谜。我知道埃及人非常善于制作模型和各种各样的标示物以作为该物的象征。(9)因此我觉得埃及人的动机非常难以理解:如果这艘船真的如埃及学家所说的那样,只是一只带着故去的国王的灵魂去天堂的灵船,(10)那埃及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制造并埋藏这样大、这样复杂的船呢?造一只小船会同样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而且一只就够了,不需要好几只。从逻辑上讲,这只巨大的船只可能有其他的使命,或者具有一个非常不同但仍然不为人所知的象征意义……

  我们已走到差不多大金字塔的南面的中间,这时我们才明白为什么要兜那么大一圈儿。原来这是要我们在每一面都散点财。我们在大金字塔的北面付了30美元,在东面掏了50埃及镑,现在我又要给阿里本该头天就打点好的另一个巡逻队再奉上50埃及镑。

  “阿里,”我轻轻地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爬大金字塔?”

  “马上,葛瑞姆。”我们的导游说。他非常有信心地在前面走,指着前方说,“咱们从西南角上去。”




第三十四章 永恒的大厦


 你有没有过在晚上爬金字塔的经历?一边爬,一边还担心着被捕,心都要提到嗓子眼里了。

  这件事真的是难得吓人,特别是爬大金字塔。虽然顶部有31英尺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它现在暴露在外面的最顶部的平台仍然比地面高出450英尺。(1)它由203级石头台阶组成,每一级石阶的平均高度是2.25英尺。(2)

  当我开始攀登的时候,我很快发现平均高度并不能说明问题。这些石阶的高度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还没有人的膝盖高,有的几乎齐胸,高不可攀。同时,每一个石阶的平面也都非常窄,常常只比我的脚宽一点儿。而且许多巨大的石灰台阶,从下面看起来非常结实,但实际上已经断裂和破碎了。

  爬了大约30级台阶的时候,我和桑莎就开始尝到自讨苦吃的滋味。我们的肌肉酸痛,膝盖和手指变得僵硬,并且伤痕累累,可是我们爬了还不到全程的1/7,还有170多级台阶要爬。另一个让我们担心的是悬空在脚下的那令人晕眩的落差。当我沿着西南角那条断裂的轮廓线往下看时,我自己也对我竟然爬了那么高感到吃惊。我感觉到自己头皮一阵阵发麻:我们很容易大头朝下栽下去,在巨大的石阶上连碰带撞,最后摔个脑浆崩裂、陈尸塔底。

  阿里允许我们停下几分钟喘口气,但是很快他就打手势示意我们得一鼓作气接着往上爬。他还是以这条边角线当路标,迅速地消失在上面的黑暗中。

  我和桑莎有点儿怯场,但还是跟了上去。

  时间和任务

  第35级石阶非常难以攀登,它比我们刚刚爬过的任何一个石阶都要大(除了最下端的那个石阶外),估计每块重达10到15吨。(3)这有违工程学的逻辑和常识。按理说金字塔越到上面,石块的尺寸和重量越小要逐级递减,以便于石头运输到上面。第1到第18级是遵循了这个道理:石块的高度从地面的55.5英寸逐渐缩小到第17级的23英寸。但是突然,在第19级,石块的高度陡升至36英寸。同时,石块的重量也在增加:这些石块的重量在1~18级只有2~6吨,但在19级以上则增加至10~15吨。(4)石块是从坚硬的石灰岩石中挖出来,被吊到离地100多英尺的高度,准确地放在预定的位置。

  要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金字塔的建筑师们需要有钢铁的意志,山羊的敏捷,狮子的力量和训练有素的高空作业的信心。此时凌晨的冷风吹打着我的耳朵,呼啸着要把我扔到空中。我想像着那些工人在这样危险的高度(也许还要更高),把巨大的石块——最小的也有两个现代家庭轿车那么重——吊起、放下,形成一个不停歇的生产流水线,会是什么样子。

  金字塔是花了多少时间修完的?有多少人为此工作?埃及研究学者们达成的共识是10万个劳力,工作了20年。(5)人们也普遍同意,这不是一年到头的建筑工程。因为受到劳力的限制,实际上每年只进行三个月。这三个月受尼罗河水泛滥的影响,是农闲季节。(6)

  我一边爬一边提醒自己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让建筑者担忧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的15吨或者更重的巨石,还有就是如何长期地将这些平均每块2.5吨的巨石,搬运至现场。具可靠估计,大金字塔一共由230万块石头组成。(7)假设石匠一天工作10个小时,一年工作365天,根据数学计算,如果要在20年之内建成金字塔,他们每小时需要把31块巨石摆放到位(每两分钟一块巨石)。假设建筑工作只局限在每年三个月内进行,那这个数字还要加倍:每分钟要运送4块巨石,差不多是每小时240块。

  这种情景恐怕常常会出现在工头的噩梦中。比如,采石场必须和木匠紧密合作,以确保巨石源源不断地运到建筑现场。还有如果有一个2.5吨重的巨石从第175层掉下来的话,将会是怎样一个惨剧。

  施工和管理上的障碍让人望而却步,此外还有金字塔本身所包含的几何上的挑战:金字塔的顶端必须正好对准底座的中间。任何一边的倾斜哪怕只有极小的误差也会导致无法对齐。因此,金字塔的每一级台阶,每一块巨石从底座一直到数百英尺以上,都必须保持极高的精确度。

  斜面的讨论(倾斜的愚蠢,斜面的愚蠢)

  这么精密、艰戏的工作,当时的埃及人是如何做到的?

  到目前为止,有30多个彼此对立、互相争辩的理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埃及研究学者认为埃及人一定使用了这种或那种斜面。比如,大英博物馆的埃及文物收藏家I.E.S.爱德华就持这种观点。他斩钉截铁地说:“埃及人只可能使用一种办法来传送重物,那就是用砖和土做斜面。这个斜面从地面开始一直延伸到他们想要的高度。”(8)

  约翰•贝恩斯,牛津大学的埃及学教授同意爱德华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说:“随着金字塔高度的增加,斜面的长度和地面的宽度也在增加,以便使其斜度(大概是1:10)保持不变,并且防止斜面倒塌。埃及人很可能从金字塔的不同侧面搭建了不同的斜面。”(9)

  要以1:10的斜度铺设一条路直达大金字塔的顶部,需要4800英尺长而且所需的砖块和泥土的体积是大金字塔的3倍(它的体积估计有800万立方米而大金字塔的体积是260万立方米)。(10)不论用什么正常的方法,把重物从比这个坡度更陡的斜面拖上去都是不可能的。(11)如果选择一个更小的斜度,这个斜面可能会大得不合常规、不成比例。

  问题是长达数英里,高达480英尺的斜面不可能像爱德华和其他的埃及研究学者们假设的,用“砖和土”做成。相反,现代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者们已经证明,斜坡道必须用比石灰岩更坚固的材质建成,否则斜面就会塌方。(12)

  斜坡说显然不能成立。因为工程完成之后,那剩余的800万立方米的砖石放到哪里去呢?)所以有埃及研究学者提出埃及人在大金字塔的侧面使用了泥砖做成的螺旋斜面。这样所需的材料自然较少了,但是它们却很难到达金字塔的顶端。(13)而且螺旋斜坡面越到顶端越窄,搬运如经巨大体积的石块会越加困难,以至最后连转运都成问题。还有就是这种斜面会覆盖了整个金字塔,使得建筑师无法在建筑的过程中测量整个工程的精确度。(14)

  但是金字塔的建筑者们实际测量了整个工程的精确度,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果:金字塔的顶点正正好好投影在底座的中央。它所有的角度和角落都分毫不差。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放在正确的位置,它的每一级台阶都是水平的——近乎完美地对称。这些古代的建筑大师们似乎想告诉人们建造如此精密的金字塔这些绝技只是小意思。他们巧妙地使用他们的想象,金字塔虽在不是建造在北纬30°,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58′59″。正如一位前苏格兰皇家天文学家观察到的,这个纬度,是一个“可察觉的对北纬30度的偏离”,但不一定是错误:

  因为如果最初的设计者希望人们用他们真实的眼睛,而不是思维的眼睛在北纬30°从大金字塔的底部看天极的话,他就需要考虑到大气的折射;这样的话,这个建筑就需要建在北纬29°58′22″上,而不是北纬30°上。(16)

  跟实际的北纬29°58′51″相比,这个误差小于1弧分。这意味着埃及人展现出来的勘测技巧是非常高的。

  我们心中充满敬畏,继续向上爬,经过这个巨大的、令人着迷的建筑的第44和45级台阶。我们到第46级台阶的时候,突然听到下面传来一个阿拉伯人愤怒的声音。我们向下看,看到一个小小的男人,戴着头巾、穿着一件带着波浪的土耳其衬衫。尽管射程很远,他还是取下了短枪,准备向我们瞄准。




卫兵和晨曦

  他原来是大金字塔西面的卫兵,他没有从他在南北和东面的同事那里收到额外的钱。

  我可以从阿里满脸的汗水中看出我们处在一个很微妙的状况中。那个士兵命令我们立刻下来,以便逮捕我们。“如果再给一些钱就没事了。”阿里解释说。

  我叹了一口气说,“给他100元埃及镑吧。”

  “太多了,”阿里说,“这样会得罪其他人。我们给他50镑就够了。”

  阿里继续和他用阿拉伯语讨价还价。实际上,在其后的几分钟里,阿里和那个卫兵在大金字塔的西南角上上下下持续地进行着对话,直到凌晨4点40分左右。这时,响起了哨声。南边的卫兵们出现了。他们站着和西边的士兵在说些什么,西面另有其他的两个巡逻卫兵加入了进来。

  正当我们以为阿里的交涉失败时,他空然长嘘了一口气,面带微笑地说:“我们回到下面时,你需要再额外付50镑就可以了。”他解释说,“他们会让我们继续爬的,但是如果让哪个官儿看到了,他们就没有办法帮助我们了。”

  我们在随后的10分钟里沉默着,继续挣扎着向上爬,直到我们爬到了第100级台阶——我们离开地面已有250英尺,几乎爬了一半。我们转过脸向西南角望去,看到了一生难得一见的震撼人心的美景。挂在西南天空的一轮弯月刚刚从云层中探出脸来,幽灵一般的光芒直逼第二座金字塔的北面和东面。第二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的法老卡夫拉王修建的。这个令人赞叹的金字塔仅次于大金字塔(比前者矮几英寸,其底座也比前者窄48英寸),它看起来在闪闪发亮,好像里面有神奇而又微弱的火焰照耀着它。在它的身后不远处的第三座金字塔在黑暗中略为逊色一点儿,底座每边长356英尺,塔高215英尺。(17)

  在闪闪发亮的夜空下,有一刻,我有一种在电影中的错觉。我觉得自己好像是站在天堂的一艘巨大的船只的船尾,回首望其他两艘船。它们在我的身后排成一列,呈战斗队形,跟着我的大船前行。

  这支被护航的金字塔海军中队要去哪里呢?这群庞大的建筑群是否就是妄自尊大的法老们所有的工程呢?还是他们被一只神秘的手设计制造出来要穿越时空走向某个未知的目的地?

  从我现在所站的高度望去,尽管南面的天空有一部分被巨大的金字塔遮挡了,我仍然能够看到整个西边的天空,从北极顶点到地球弯拱的轮廓全在我的视野之内。北极星在我右边的高空上,在小熊星座中闪亮。在遥远的地平线顶端,西边偏北10°处,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星正要徐徐降落。

  在埃及的星空下

  刚刚爬过第150级台阶,阿里示意我们低头向下看。一辆警车从大金字塔的西北角开过来,沿着金字塔的西边前进,车顶上的蓝色警灯徐徐闪烁。我们站在黑影里一动不动,直到车开走了。然后我们继续向上爬。我们有一种紧迫感,朝着顶点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去。我们想像着我们可以看到它在黎明前的薄雾中挺立。

  好像有五分钟,我们不间断地向上爬。但是当我向上看时,大金字塔的顶点依然远在天边,就好像传说中的威尔士山那样遥远。挥汗气喘中我们继续攀登。就在我们被内心不断涌出的失望感淹没时,我们发现自己竟然到了顶点。我们正站在群星笼罩的苍穹下,在高出地面450英尺的地方,在一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观赏平台上。在我们的北面和东面,开罗城沿着倾斜、宽阔的尼罗河谷缓缓展开,黑暗的污路和狭窄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和传统的平顶房屋隔开,其间点缀着1001座清真寺的塔尖。开罗因整体被复盖在街市的灯光下,所以市内的人反而无法享受美丽星空的夜景。从金字塔顶端俯看开罗、苑如来到一个散发着绿色、红色、兰色、黄色光芒的仙境一般。

  我站在古代世界最后幸存下来的奇迹——金字塔的顶端,在一个不可思议的至高点上观赏这个奇特的、电子的海市蜃楼,感到非常荣幸。我感到自己好像坐在阿拉丁魔毯上,来到开罗的上空。

  但怎能用魔毯来形容大金字塔的第203级台阶!这层台阶每一边的长度不超过30英尺(底座的每一边长度为755英尺左右),它由几百块齐腰高的石灰石建成。每一块石灰石约有5吨重。这一层也不是完全水平的:有几块石块丢失了,有的破损了,在南端有大约还残留着相当于半个台阶高的经过处理的石块。此外,在平台的中心,有人放了一个三角形的木头脚手架,中间插了一根粗壮的竿子,约有31英尺长。它标识着金字塔最初的高度是481.3949英尺。(18)在这个下面的石灰石上有游人随意刻下的留言。(19)

  像巨人一样思考

  大金字塔底面积13.1英亩,总重量为600万吨,比伦敦市区所有的建筑物加起来的总重量还重。(21)由大约230万块石灰岩和花岗岩石块砌成。整个金字塔的外墙,曾经覆盖着115000块打磨得像镜子一样光滑的包面石,每块重量都在10吨以上,总面积达22英亩。(22)

  1301年地震时,这些包面石松脱,随后大部分都被搬去建造开罗城了。(23)不过我知道,在塔基四处还散落着这样的石块,足可以令19世纪的伟大的考古学家W•M•弗林德斯•皮特里对它们进行详细的研究。这些石块的误差不足百分之一英寸。它们之间用胶合剂连接如此紧密、如此精确,连把小刀的刀尖都休想插进去。“单是将这些石块放到准确的位置上就是一大工程,”皮特里承认,“何况中间还要加上胶合剂。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其难度不亚于制作几英亩大的精密的光学仪器。”(24)

  当然,金字塔的“几乎不可能”之处决不仅仅限于包面石的连接。它的正北、正南、正东、正西的四个基本方位的精确性是“几乎不可能”的;几近完美的四个九十度角是“几乎不可能”的;四条底边不可思议的对称是“几乎不可能”的;将数以百万计的巨石运到几百英尺的空中的技术后勤是“几乎不可能”的,等等,等等。

  因此,无论是谁建造了金字塔,凡参与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建筑的设计、建造的建筑师、工程师和石匠,都是“像100英尺高的巨人一样高瞻远瞩”的人。现代埃及学的奠基人,琼—法兰克斯•商博良曾这样评价他们。他已经清楚地看到他的晚辈不肯正视的事情:金字塔的建造者必定是知识的巨人。站在古代的埃及人旁边,他说,“我们欧洲人只是小人国中的小矮人。”(25)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五章 坟墓而且只是坟墓




下金字塔比上金字塔还让人胆战心惊。我们不再与地心引力作战,因此不必再消耗那么大的体力。可是现在我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地面而不是空中,那要命的坠落的可能性似乎立即放大了许多。我们在这庞大的石山上万分小心地选择下山的路,在那些巨大的、居心叵测的石块中往下出溜,只觉得自己变得像蚂蚁一样渺小。

  等我们下得塔来,夜色已经收尽,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我们如约付了守卫金字塔西面的卫兵50埃及镑,然后,我俩如释重负,得意洋洋地朝西南方几百米外的海夫拉金字塔开拔。

  叫做胡夫、海夫拉,门卡乌拉也好,叫做基奥普斯,基夫拉恩,马西里努斯也好,无论用埃及名字还是希腊名字称呼它们,事实都是一样的:人们普遍认为,第四王朝(公元前2575年~公元前2467年)的这三位法老是吉萨三大金字塔的建造者。至少自埃及导游告诉希腊历史学家喜帕恰斯大金字塔是胡夫建造的以后,这就成了既定事实。喜帕恰斯将这一信息写进了现存的、最古老的金字塔相关文献。他还说:

  他们说,基奥普斯统治了50年,他去世后,王位由他的兄弟基夫拉恩接替。他也造了一座金字塔……比他哥哥的金字塔低40英尺,但是其他的规格都相同……基夫拉恩统治了56年……然后,基奥普斯之子马西里努斯继位……这个人留下的金字塔比他父辈的要小得多。(1)

  喜帕恰斯看到这些金字塔的时间是公元前第五世纪,在它们已经造好之后2000多年。后来整个历史的书写都建立在他这几句话的基础之上。直到如今,所有的评论家都盲目地随着这位希腊历史学家亦步亦趋。虽然起初差不多是道听途说得来的传闻,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大金字塔是胡夫造的,第二金字塔是海夫拉造的,第三金字塔是门卡乌拉造的已经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

  空室之谜

  与阿里道别后,我和桑莎继续往沙漠里走。我们的目光掠过第二金字塔巨大的西南角,投向它的顶端。我们又一次看到顶上完好无损的第22层包面石。我们也看到了塔基最下面的几层,每层都有一个十几英亩的“脚印”,都是用不折不扣的石灰岩巨石砌起来的,每块长20英尺,厚6英尺,高得几乎爬不上去。我后来发现,在吉萨墓葬地,有好几个地方都散落着这种重200吨、属于同种加工工艺的其大无比的石块。

  第二金字塔建立在从周围的岩基中切割出来的平台上,西面和北面围着一道宽阔的、有些地方深达15英尺的壕沟。我们沿着这条壕沟边往南走,400米外,就是位于沙漠中的第三金字塔。

  胡夫……海夫拉……门卡乌拉……根据所有正统的埃及学家的观点,这三座金字塔都是修来给这几位法老当坟墓用的,而且只用于做坟墓。然而这种观点却有着一些显而易见的费解之处。比方说,1818年,欧洲探险家基奥维尼•贝尔佐尼打开海夫拉金字塔宽大的墓室时,里面竟空无一物。实际上,说空无一物都不足以形容那个光秃秃的毫无装饰的墓室。除了一个嵌进地下的、打磨光滑的花岗岩棺椁外,什么都没有,连棺椁里都是空的,棺盖被打碎了扔在一边。(2)这些情况怎么解释?

  对埃及学家而言,这种情况很好解释:早些时候,很可能就在海夫拉死后几百年内,盗墓贼可能钻进墓室,把里面的东西一扫而光,包括法老的木乃伊。

  小一些的、据说是门卡乌拉修的第三金字塔似乎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我和桑莎此刻就是往那儿去。第一个进到这个金字塔内的欧洲人是一个叫做霍华德•维斯的英国上校。1837年他进入墓室时,看见的只有一个空空的玄武岩石棺,一个木头棺盖,和一些骸骨。人们马上想到的自然是门卡乌斯的遗骸。但是现代科学后来证实,这些骸骨和棺盖都是公元初期的。也就是说,是金字塔时代之后2500多年的人和物。这表明,这仅仅是是一个“侵入式埋葬”,是古埃及历史中经常发生的事情。至于那个玄武岩石棺,它有可能是门卡乌拉的,只可惜谁都没法对它进行核实了,因为它已经葬身海底。维斯用来将它运回英国的船在西班牙海岸边沉没了。(3)根据维斯的记载,这个棺材被发现时也是空的,于是人们再次假定法老的遗体被盗墓贼偷走了。

  由于胡夫的遗体也丢失了,因此同样的假设也用到他身上。大英博物馆的乔治•哈特说的话,代表了众多学者一致的观点。他说,“胡夫下葬后不到500年”,盗墓贼就打开了大金字塔,“以盗窃随葬的珍宝”。(4)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次盗墓发生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2000年或者之前,因为据信胡夫死于公元前2528年。(5)此外,主持这个研究项目的I•E•S•爱德华兹教授还肯定说,随葬的珍宝都是从现在被称为“国王室”的那个圣所中被偷走的,而圣所西端的那个空空如也的“花岗岩棺椁”“曾经盛殓过国王的遗体,可能放在棺椁里面的一个木棺材里”。(6)

  所有这些都是正统的、主流的现代学术观点。它们已经成为不争的历史事实,堂而皇之地载入了全世界的大学教材。(7)

  但是,它们可能不是事实。





空碗柜

  胡夫法老的木乃伊失踪之谜始于卡利夫•阿尔—马蒙的记载。这位第九世纪开罗的伊斯兰教统治者组织了一队采石工,从金字塔北面凿开一条隧道进入大金字塔,跟他们说进去准能找到宝贝。经过一系列的巧合,这个被考古学家称为“马蒙洞”的隧道与大金字塔内的一条通道打通了。这条通道是从原来北面隐蔽的入口起始的“下行通道”。这个入口的位置在古代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到马蒙的时代已经被人忘记。这回他们又交了好运。这帮阿拉伯人的撞锤和钻头引起的震动将下行通道顶上的一块石灰岩石块震得掉了下来。通过察看,他们发现这里原来藏着另一个通道的入口,而且是一条直通金字塔内部的上行通道。

  不过还是有个问题。入口被好些巨大而坚硬的花岗岩石块堵死了,显然是建造金字塔时就故意堵上的。通道下端的入口又窄又小,把这些石块卡得死死的。(8)采石匠们砸不破也凿不穿这些堵路石,只好在旁边稍软的石灰岩上另开一条路。累死累活干了几个星期之后,他们总算又接通了那条上行通道——绕过了从未被打开过的封堵的入口。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既然从前的盗宝人从来就没有钻到这么深的地方,金字塔内部必然仍是一片处女地。凿石开路的人们必定对即将到手的无数金银珠宝垂涎欲滴,而马蒙肯定与他们一样急不可耐地想第一个冲进墓室,虽然原因可能不同。据说他搞这次调查的首要的目的不是为增添他本已有巨额的财富,而是希望找到埋藏在金字塔中的、存放着古代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宝库。根据一个古代传说,金字塔建造者们将“不会生锈的铁制工具和武器、能够弯曲而且不会破裂的玻璃制品和奇异的符咒”等都放进了金字塔。(9)

  但是马蒙和他的工人们什么都没有找到。没有真金白银的财宝,当然也没有高科技的东西,没有超时代的塑料,没有铁制工具,没有不生锈的武器……更没有什么奇异的符咒。

  被错误地命名为“王后室”的墓室中(位于从上行通道分出去的一条水平通道尽头)空无一物,仅是个朴素的、具有几何图形的小房间。(10)

  国王室则更令人失望。那些阿拉伯人爬过了庄严的大甬道后进到那里,那里却看不到任何令人感兴趣的东西。里面唯一的物品是一个花岗岩棺材,大小恰可容人。后来,无凭无据地,这个石头箱子就被命名为“石棺”。想当初,马蒙和他的手下怎样紧张得哆哆嗦嗦地走近这个毫无装饰的石箱子,结果却发现这个连盖子都没有的箱子里竟与金字塔其他地方一样空空荡荡!(11)

  大金字塔里面的东西是什么时候被掏空的?为了什么目的?怎么弄出去的?真的是埃及学家们讲的那样,是胡夫死后500年被偷走的吗?还是更像这些证据所表明的,打从金字塔被密封的那一天起,这些墓室中本来就一无所有?毕竟,在马蒙和他的手下到来之前,没有人到过上行通道上面。而且,肯定也没有人曾经打通过被花岗岩封闭的上行通道的入口。

  按常理推断,此前不可能有人进去过,除非他们另外有路。

  井筒中的瓶颈

  真的另外有路。

  从下行通道往下走,在离被堵塞的上行通道入口处200英尺的地方,隐藏着另一个直达吉萨高原的地下岩基深处的通道的入口。如果马蒙早发现这条通道,那可省了他老大的麻烦。因为这里面有一条现成的可以避开那些花岗岩的通道可走。他当时是和那堆石头较上劲了,顾不上到下行通道的下头另找出路,反而把那里当成了垃圾场,堆放他的采石匠从金字塔上挖下来的数以吨计的石头渣。(12)

  其实这条下行通道早在古代就已经为人所知,而且彻底地调查过了。希腊—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博对通道下端的地下大墓室(距塔顶约600英尺)做过清楚的描述。(13)这个地下墓室中有不少罗马人占领埃及时留下的胡写乱画,显然当时经常有人光顾这儿。在这条通往西墙的下行通道的三分之二处,有一道封闭的密门,由于一开始就隐藏得极为巧妙,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14)




这道门通往一个狭窄的竖井,长约160英尺,几乎以垂直的角度穿过岩基和大金字塔塔体内二十多层石灰岩巨石一直向上,直至大甬道的起点,与整个塔内通道系统连接。没有证据可以说明这一奇怪的建筑目的何在(虽然有人曾做过大胆的推测)。(15)

  实际上,唯一清楚的只有,它是大金字塔建造时就造好的,不是盗墓贼挖出来的。(16)然而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有没有盗墓贼发现过这个隐秘的通道,并且利用它将国王室和王后室中的珍宝通通偷运出去了呢?

  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不过,历史记载说明这种可能性不大。

  例如,1638年,牛津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格里夫斯从大甬道旁这个井筒的上端进去,他往下走了大约60英尺就回头了。1765年,另一个英国人纳撒尼尔•戴维森往下走了150英尺,结果发现路被大量的石头和沙砾堵住了。后来,1830年,意大利探险家卡维格里亚船长下到同样的深度,也被这些沙石挡住。他没有像他的前人一样打退堂鼓,而是雇了些阿拉伯人清理洞中的沙石,希望能在下面找到点感兴趣的东西。经过几天差点让人得幽闭恐怖症的挖掘后,他们总算发现了与下行通道相连的那道密门。(17)

  通过这么窄小的、封闭的、井筒似的通道,有可能将传说中第四王朝最伟大的法老的宝藏都运出去吗?

  即使它的下端不被沙石和那道密门封堵,充其量也只可能运出一个典型的国王陵墓中埋藏的珍宝中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这个井筒似的通道直径只有3英尺,而且有好几个地方是完全垂直的。

  因此,公元820年,当马蒙和他的手下砸开通往大金字塔的国王室的路时,人们会期待,至少一些随葬的个大些的、重些的物品会仍在原地——如晚得多也寒酸得多的图坦卡蒙陵墓中那些雕像和大得几乎占了整个房间的棺椁等。(18)但是,在胡夫金字塔中没有发现任何东西。海夫拉的金字塔也一模一样。如果有盗墓贼的话,这些盗墓贼可成了埃及历史上干得最干净彻底的贼。没有留下一丝烂布条,一块破陶片,一个不要的人俑,一点点遗漏的珠宝,搜刮得一干二净,只剩下光秃秃的地板,光秃秃的墙,和空洞洞的石棺椁。

  不一样的陵墓

  现在已经是早晨六点多钟,初升的旭日给胡夫金字塔和海夫拉金字塔的塔顶镀上了一层浅浅的粉红色。门卡乌拉金字塔比它们矮200来英尺。我和桑莎通过西北角,往周围沙丘走去时,它还在没有沐浴到阳光。

  盗墓说仍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就我所知,支持这一观点的唯一的“证据”就是坟墓里的东西都没有了,连木乃伊都荡然无存。其他所有的事实,尤其是与大金字塔相关的事实,似乎都在令人信服地证明没有发生过盗墓。这不仅仅是一个井筒太窄,不宜将大件珍宝运出的问题。胡夫金字塔还有一大特征,那就是这个金字塔的任何地方,在它庞大的由大大小小的通道、甬道、走廊、过道等组成的网络里、墓室里,没有留下一个字的铭文,也没有任何装饰。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也一样。在这些谜一样的建筑物里,没有留下一个字赞颂长眠于此的法老王。

  这可太匪夷所思了。埃及其他的王陵没有一个是不经装饰的。在整个埃及历史中,所有法老的坟墓无不极尽奢华之能事,从上到下画满了美丽的图画(如卢克苏尔的国王谷中的国王墓),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祭奠的祷文和符咒,以保佑过世的国王走向永生(如离吉萨南边只有20英里的塞加拉第五王朝的金字塔)。(19)

  胡夫、海夫拉、门卡乌拉为什么就这么独出心裁?难道他们建造金字塔根本就不是当做陵墓,而是为了其他的、秘而不宣的目的?抑或,像一直流传于阿拉伯的神秘传说中讲的那样,在比第四王朝早得多的时候,吉萨的金字塔就已经由一个更早、更先进的文明建起来了?

  不难理解,这两种假设在古埃及学家中都行不通。而且,尽管他们不得不承认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内片墨皆无,甚至连两位法老的名字都没有,这些学者们还是有办法在金字塔里找到某些“石场标记”(石块运离采石场前采石工的涂鸦),说上面的象形文字似乎是胡夫的名字。

  变味的证据

  发现“石场标记”的人是霍华德•维斯上校。1837年他在吉萨进行的毁灭性的挖掘中找到了这些所谓证据。他将一条原有的极为狭窄的通道延伸,凿挖出了一条隧道,进入几个窄洞。这几个叫做“减压室”的小洞就在国王室的顶上。“石场标记”就写在上面的四个洞的天花板和墙上。这些文字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

  石工队,库鲁姆-胡夫的白色王冠是多么强大

  胡夫

  库鲁姆-胡夫

  第十七年(20)

  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就在一个靡费巨资却几乎一无所得的考古季度即将结束的时候,就在急需一个重大的发现以证实这次考古物有所值的时候,维斯偶然碰上了这个十年一遇的大发现,第一个无可辩驳的、证实胡夫是大金字塔的建造者的证据。

  人们可能会想,这种可以一锤定音的发现也许能够一了百了地解决纠缠在这个神秘的建筑物上的诸多疑问,如他是为谁建造的,建造的目的何在等等。但是不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因为打从一开始,维斯的证据上就弥漫着一股“怪味”。

  怪事1诺大的大金字塔内,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过写有胡夫名字的标记。(21)

  怪事2这些标记竟然写在人们根本看不到的这么偏僻的小洞里。

  怪事3在没有任何其他铭文的建筑物中,居然发现这几行字。

  怪事4在五个减压室中,只有上面的四个中发现了这些“石场标记”。那些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自然会感到纳闷,如果最下面那个减压室也是维斯发现的话,里面会不会也有这些标记呢?(那个减压室是这次考古之前70年,被纳撒尼尔•戴维森发现的。)(22)

  怪事5最后还得提一提,在这寥寥数字的“石场标记”中,有好几个象形文字写倒了,有的难以辨认,有的写错了,而且还有语法错误。(23)




维斯在造假吗

  我就知道这是一件似乎可以证明他的确是在造假的事情。(24)在我看来,决定性的证据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但是学院派古埃及学家们不假思来就接受了石场标记的可靠性未免轻率。何况还有其他象形文字记载表明胡夫不可能是大金字塔的建造者,虽然对它的纯正性尚有争议。奇怪的是,把维斯的石场标记的重要性捧上了天的同一批古埃及学家,对铭刻在开罗博物馆中一块长方形石灰岩石碑上的、意思与它相反的象形文字却迫不及待地加以贬低。(25)

  这块被称为“库存表碑”的石灰岩石碑是19世纪法国考古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在吉萨发现的。它的发现犹如引爆了一颗炸弹,因为它的文字清楚地表明,在胡夫登基之前很久,狮身人面像和大金字塔(及高原上的其他建筑)就已经存在。碑文中还说伊希斯女神是“金字塔的女主人”,表明这座金字塔是献给女神的,没胡夫什么事。最后,碑还强调,大金字塔东面的三座附属建筑之一才是胡夫的金字塔。(26)

  所有这些证据看来对正统派的古埃及史编年表都极具破坏力,而且对吉萨金字塔是坟墓而且只是坟墓的正统观念发出挑战。然而,古埃及学家们不是对库存表碑的“时代差异”内容进行调查,而是直接贬低它的历史价值。以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学者詹姆士•亨利•布雷斯特德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这个石碑与胡夫是同时代的话,这些碑文的意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碑文中不难看出,它的年代晚于那个时代……”(27)

  布雷斯特的意思是说,石碑上的象形文字的书写形式与第四王朝时代的书写形式不符,而是属于后来的时代的。所有的古埃及学家对这一分析都举双手赞成,而且他的最后结论至今被奉为金科玉律:这个石碑是第21王朝时期雕刻的,在胡夫统治之后1500年,因此,它讲述的只能是杜撰的历史。(28)

  就这样,仅仅因为象形文字的书号形式有问题,整个学院派就将库存表碑上的铭文堂而皇之地一脚踢开,而且根本不考虑它是否可能是根据真正的第四王朝的铭文翻刻的(如新版英语《圣经》是根据老得多的原文翻译的一样)。可是,也就是这些学者们,对那套疑点重重的“石场标记”却毫不犹豫地照单全收,对其中出现的诸多疑问一概视而不见。

  为什么搞双重标准?是不是就因为“石场标记”的内容符合正统学派的大金字塔是胡夫陵墓的观点,而库存表碑却唱了反调?

  总的看法

  早晨7点,我和桑莎已经走进了吉萨金字塔西南面远处的沙漠。我们在沙丘的背风面舒舒服服地坐下来,饱览整个古迹的全景。

  今天是3月16日,离春分只有几天了。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无论你站在地球上什么地方,太阳都是从正东方升起。它像一个巨大的节拍器,有节奏地报告着白昼的到来。今天早晨,它从正东偏南头发丝那么一点点的地方跃出地平线,此刻,它已经抖落掉尼罗河上的轻纱,高高地照耀在晨雾依然弥漫的开罗上空。

  胡夫,海夫拉,门卡乌斯……基奥普斯,基夫拉恩,马西里努斯。无论你用埃及名字还是希腊名字称呼他们,这三位第四王朝的法老无疑都会因世界上最光辉、最荣耀、最美丽、最庞大的建筑而名垂青史。不但如此,这些法老实际上的确与这些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因为希罗多德记载的民间传说将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这些传说必定有些事实根据),而且因为在三大金字塔外面,在吉萨墓葬地的其他好几个地方,都发现了众多的对胡夫,海夫拉和门卡乌斯的记述和与他们相关的物品。在六个附属金字塔中,里里外外都是有关三位法老的记事。

  由于这些外表看到的证据往往是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使得埃及学家们仍然能够坚持已见,主张金字塔为“坟墓,而且只有坟墓一个用途”。这一点使我不解。

  问题在于这些证据也能够支持许多不同的、相互矛盾的诠释,而且同样站得住脚。我仅举一例加以说明。三大金字塔与第四王朝的三位法老“关系紧密”,可能因为这三位法老的确修建了这三座金字塔来当作他们的坟墓。但是,如果早在埃及的文明史——即它的王朝时代开始之前很久很久,吉萨高原上就已经耸立着这些巨大的建筑,那么这种“密切关系”照样可能成立。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只消假定,胡夫,海夫拉,门卡乌拉在适当的时候来到这里,围绕着原有的三大金字塔边上建造了一些附属建筑——这些事情他们肯定乐此不疲,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假那些无名大金字塔之无上荣光以炫耀抬高自己,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将被子孙后代当作是它们的建造者。

  其他的可能性也存在。然而,问题的要点是,根本没有确凿无疑、雄辩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是谁、建造了哪一座金字塔,什么时候建造的,为了什么目的,以使正统派的“唯陵墓论”立于不败之地。实事求是地说,谁建造的金字塔还不清楚。他们什么时候建造的也不清楚。它们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是一点儿都不清楚。

  诸于以上原因,金字塔周围始终迷雾重重。当我在沙漠中凝视着它们时,我仿佛看到它们正越过沙丘迈步向我走来……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


本书是通过探寻人类史前文明而思考人类的现在并预言世界未来的力作。在这部启示录般的作品中,作者以其令人震惊为智慧为一读者描绘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史前文明正以故土人家料的方式复苏于当代世界,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未来。
本书不仅是对人类的神话、文明、历史、地理、建筑、数学、天文、科技的创意性探索,更是一部古文明奥秘历险的巨著。
人类文明开启之前,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在南极进行缜密的地理勘探?为什么世界各国神话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类生存周期是约六千年?古埃及胡夫金字塔铭刻的预言提示了人类的终结期,古印第安人的一个传说为什么也有一个基本相似的“末日”时间表?……
面对如此不可抗拒的远古文明诱惑,葛瑞姆·汉卡克鼓起改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勇气,“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作者用他深情又深远的目光,深入到地球这个小小星球上现存的几乎所有的远古文明。以宇宙文明的高度观测着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现代文明解释不通的不可思议的人类文明,运用地球物理学、天文学、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神话学、建筑学等等理论,穿过无底的时间黑洞,烛照人类远古文明的幽幽秘境。



作者简介


葛瑞姆·汉卡克,英国人,国际著名古文明研究作家,曾任《经济学人》杂志非洲特派员,后从事调查旅行与写作而成为全球畅销作者暨古文明遗址探险家。并于Discovery频道“寻找失落文明”经典系列,循着《上帝的指纹》、《失落的约柜》、《天之镜》线索现身开讲,揭开人类文明史上最神秘的面纱。著有《上帝的指纹》、《失落的约柜》、《天之境》、《创世纪守护神》、《火星的秘密》等国际知名畅销书。



媒体评论


探寻上帝的指纹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套上下两册的巨著,合上最后一页,我静静地思考了半天,将整个故事重新梳理了一番,最后不得不被作者(葛瑞姆·汉卡克,英国人,国际著名古文明研究作家)的绝妙构思、超人胆识,通情达理的推理、推测,维妙维肖的描述、纪实,以及其对于人类的神话、文明、历史、地理、建筑、数学、天文等知识掌握和运用而折服。
从中美、南美到北非和中亚,作者深入史前文明的幽秘禁地,以一种全新而大胆的视角重新回溯人类文明史,明察暗访、旁征博引,破解上帝留下的指纹……,我也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周游了与史前文明相关的国度和遗迹,跟随着作者的思维来共同探讨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以前我曾读过一些人类/地球命运、大灾难的书籍,但对我的冲击都没有《上帝的指纹》来的震撼。
我很喜欢葛瑞姆·汉卡克务实、严谨的科学作风,尤其喜爱他对亲身经历的纪实性、娱乐性、文学性极强的描写以及无与伦比的笔墨。很久以来没有读到如此酣畅流利、极富吸引力的作品了,当然除了《哈里波特》系列和《达芬奇密码》以外。
online_moderator 发表于 2015-1-22 12: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6-6-5 23: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好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1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