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82|回复: 0

寻找外星生命最合适的地方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5-5-22 0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找外星生命最合适的地方在哪里?类似太阳系的星系,就一定有外星人吗?像我们的太阳这般质量大小的恒星演化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会发生一场戏剧性的“回光返照”:先是膨胀成比原来体积大数百万倍的红巨星,然后把外层气体抛掷一空,只留下一个黯淡、超级致密的内核,其体积不超过一个地球般大小。这最后剩余的就是白矮星。我们的太阳在40~50亿年后就将成为一颗白矮星。
  在白矮星内部,核反应已经停止。但因为它在形成之初“体温”就非常高,所以像一块烧红的铁,还可以继续发光,只是所发的光比起壮年的恒星要黯淡得多而已。它在余生,将通过持续的热辐射慢慢冷却,变成一颗没有一口“余气”的“黑矮星”。不过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要持续上百亿年时间,甚至超过了宇宙目前的年龄。
  所以,白矮星可谓“垂死”的恒星。一直以来,寻找外星生命的科学家对此类恒星很少感兴趣,理由很简单:倘若连恒星自身都在“垂死”,那怎敢奢望在它周围会出现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寻找外星生命最合适的地方550 / 作者:骑UFO看外星人 / 帖子ID:19804

  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以前的想法错了。
  不利于生命生存的一面
  对于一个恒星系里生命到底能否生存的问题,最重要的考虑第一是有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质行星;第二是行星上是否具备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可供生命栖居和繁衍的“适宜居住带”(即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的地带)。现在我们就这两方面对白矮星周围的环境做一番考察。
  前面说过,恒星演变成白矮星,要经过红巨星阶段,体积膨胀数百万倍,把外围的物质抛掷一空。所以即使这颗恒星原先拥有行星,在这一阶段,行星也将要么被恒星吞噬,要么在膨胀的恒星物质的冲击下,被“驱逐”出星系。这就是天文学家目前看到的白矮星都“孑然一身”的原因。
  没有行星,当然外星生命就无从谈起。不过就算有了行星,对于生命来说,也远远不够,行星还必须处于“适宜居住带”上才行。
  由于白矮星的亮度比壮年恒星要黯淡得多,为了保证液态水的存在,“适宜居住带”离白矮星的距离要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要近得多。经过计算,白矮星上的“适宜居住带”离白矮星在0.005~0.02 AU(中文叫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被定义为1 AU)之间——太近了水就变成气态了,太远了水就变成固态了。
  在这么近的距离上,还会发生天文学上所谓“潮汐力捆锁”的现象,即行星在白矮星引力的作用下,自转渐渐停止,最后变成了一张永恒的“阴阳脸”:一面始终正对着白矮星,一面始终背对着白矮星,正如现在月球对着地球的那个样子。这对于营造适宜生命生存的气候条件自然也是十分不利的。
  寻找外星生命最合适的地方511 / 作者:骑UFO看外星人 / 帖子ID:19804
 有利于生命存在的一面
  坏处说尽了,再来说说好处。
  虽然恒星经过红巨星阶段,把自己原有的行星都摧毁或者驱逐了,但在这一阶段结束之后,不排除白矮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获得行星:一是,从别的路过的星系“抢”些行星进来;二是,利用自己周围的尘埃物质重新形成新的行星。事实上,天文学家的确看到很多白矮星周围都带有尘埃盘,而且提出了许多白矮星系形成行星的可能机制。
  对于外星生命来说,白矮星系的巨大优势是它能非常稳定地存在非常长的时间。
  我们的太阳是通过核聚变来燃烧的,说实话,它所发出的光和热并不太稳定,所以它只要“打个喷嚏”,就会引起地球气候的剧烈变化。所幸我们正处于太阳活动最稳定的时期,但这一时期最多也只能再维持20~30亿年。
  还有一类质量只及太阳质量7%~60%的恒星,叫红矮星。这类恒星由于内部氢燃烧得缓慢,因此拥有较长的寿命;还有,它内部的引力根本不足让氢燃烧的产物即氦继续聚合下去,所以不会膨胀成红巨星;再加上它们在宇宙中数量众多(70%的恒星都是红矮星)。因为这三个优势,目前被天文学家认为是存在生命的热门候选者。但红矮星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在它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活动非常剧烈:每天几次的耀斑出现时,紫外辐射会瞬间增强几百到上万倍。在那几分钟内,恒星由红色变成了蓝色,这么强烈的紫外线会杀死行星上的一切生命。
  白矮星则比红矮星和正处于壮年的恒星都要稳定多了。它是靠着热辐射发光发热的,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而稳定,它的“适宜居住带”可以稳定存在80亿年以上,所以在白矮星附近的“适宜居住带”上,某些形式的外星生命有足够的时间孕育、诞生和进化。此外,白矮星是很常见的一类天体,目前在宇宙中占恒星总数的大约5%,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还将不断提高,因为90%的恒星最后都将变成白矮星。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无可比拟的数量优势。
  我们地球上的植物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存,但光波的范围很广,只有特定波段的光波才能被用来光合作用。最近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白矮星的“适宜居住带”上,接收到的光的波段,正适宜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对于生命,一个很大的威胁是过强的紫外线,因为紫外线会破坏生物体上的DNA。但英国天文学家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在白矮星的“适宜居住带”上,紫外线辐射出奇得温和。这进一步扫除了天文学家对白矮星的偏见。
寻找外星生命最合适的地方97 / 作者:骑UFO看外星人 / 帖子ID:19804
最容易找到
  外星生命的地方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醉鬼一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掉了钱,他围着路灯下的一小块地方翻来覆去地找。人家问他钱是在哪儿丢的,他说不知道,因为他走了很长一段路程。那人就笑了,说那你为何老在这里找?醉鬼颇有哲理地说,因为这里是唯一有亮光的地方。
  用醉鬼的这个例子来比喻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天文学家的处境,倒是颇合适的。为了寻找外星生命,他们总得先找出生命所需的“落脚点”——行星;而且也只能在已发现的行星上寻找生命的痕迹。可是就目前的观测技术而言,连寻找太阳系外行星都非常难办,所以不管有无生命,一旦找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他们就要高呼万岁了。
  就便于寻找行星这一点而言,白矮星正迎合他们的“口味”,因为要是白矮星周围存在行星,那么它们是非常容易被发现的。
  目前天文学上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最常用的办法之一是“凌星法”,即行星在绕着恒星公转时,在我们的观测视野中,会周期性地遮挡住部分恒星的光线,如此一来就泄露了它们的行踪;遮挡的光线比例越大,发现起来越容易。对于白矮星来说,因为它的尺寸非常小,通常只有一个地球那么大小,所以要是有行星穿越其表面,那会遮挡住很大一部分光线。譬如,如果地球从太阳前面经过,只会让太阳的亮度减弱0.01%;但要是让一颗处在“适宜居住带”上的地球大小的行星,从白矮星前面经过,白矮星的亮度就会减弱50%。
  而且处于白矮星“适宜居住带”上的行星,由于它们离白矮星近,公转周期短,所以“凌星”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
  这一切都为天文学家去发现白矮星的行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天文学家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工作。预计设在智利的大型视场全景巡天望远镜建成之后,10年内将能发现大约1000万颗白矮星,到时候他们就可以一颗一颗地甄别,看看有没有处在“适宜居住带”上的行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2 15: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