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84_avatar_small 楼主: huangdao007
收起左侧

[天下杂谈] 【各国的“便携式”防空导弹 】

[复制链接]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① 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发展趋势:

  A、采用新型制导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增强全方位打击能力。

  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焦平面阵列导引头等将会发展完善,并和已有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光纤制导、激光制导、可见光成像制导等等构成复合制导,抵抗各种干扰和恶劣的作战环境。导弹还需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制导能力,即导弹系统能够自动进行目标探测、识别、判定并实施自适应控制和主动式控制。

  B、研制超高速防空导弹。

  目前,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用来打击低速、低空目标,在未来将可能打击低空高速目标和对抗巡航导弹,这主要通过研制高性能发动机和弹体空气动力学设计减少阻力等方式实现,采用双推力推进系统和二级发动机设计,使导弹可持续高速飞行。“针”式就采用导弹头部加装针状杆的外部设计以降低阻力。

  C、 采用隐形设计,提高机动能力。

  采用隐形设计的目的是减少目标的反应时间,提高成功率。面对低空高速机动目标,同样需要便携式地空导弹具有良好的机动能力来对付。横向推力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导弹高速机动飞行的需要。这种推力系统由燃气控制制动器和固体燃料微型喷气发动机构成,它利用固体推进剂燃烧喷射的燃气进行导弹机动控制。

  D、标准化和多用途化。

  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成多联装的车载式、空对空、潜空和舰空导弹,可节省研制成本和缩短研制时间,简化后勤保障,便于平时装备和战时补给,使用维护标准化,实现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据专家分析,由于电子装置日趋小型化,信息处理能力的逐渐提高,以及推进技术、控制技术、战斗部技术的不断完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性能指标日益接近低空近距防空导弹的水平,低空近距和便携式两种类型的导弹可能将合二为一,既可攻击空中目标,又可攻击地面目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是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方面。

  E、缩短反应时间,扩大杀伤范围。

  为导弹研制配套使用的预警雷达分系统成功拦截目标的前提是及早探测出目标。安装被动传感器,探测到飞机雷达或无线电测高计的辐射电波后,可为操纵人员提供大致的指令参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1: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② 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发展趋势:

  A、采用复合制导技术,使导弹既有“发射后不用管”的自主攻击目标能力,又能转换打击目标提高效率。广泛采用焦平面阵列技术、激光雷达制导( 即激光主动式制导)、热成像寻的器和图像识别处理制导、毫米波雷达激光制导、可见光成像制导、光纤制导来构成复合制导,如能在浓密的烟雾和黑暗环境中发现目标,全天候作战,适应性强。

  B、实现多功能,具有打击多种目标能力。还具有标准化和多用途化。多用途化在战场上不但要用来打击主战坦克和装甲车、打击工事及非装甲目标等地面目标,还可攻击小吨位水面舰艇、低空亚音速空中目标。便携式导弹经改装出多联装的车载式导弹、空对地导弹。

  C、研制新型发动机,提高导弹飞行速度,提高射手隐蔽性。

  研制新型发动机,提高飞行速度,缩短飞行时间。使射手被火力截杀的可能性降低,也使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导弹,能打击快速移动目标、低空飞行目标。同时,研制低烟、无烟发动机,降低红外、电磁辐射特征来避免暴露射手的位置,提高隐蔽性。

  五、各国对便携式导弹系统的一些反制和对抗措施

  研究对便携式导弹系统的反制和对抗措施开始主要是军事方面需要,随着一些便携式地对空导弹攻击民航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一些军事技术开始应用到民航飞机上。更让全世界大吃一惊的是,据说有人竟试图策划用俄制“针”式便携式地对空导弹摧毁美国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导致一些国家元首座机强化或安装反制装置。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1: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对抗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方面:

  1、强化预警和感测能力,及时发现具有威胁的来袭导弹。

  以色列研制PAWS被动导弹接近红外导弹告警系统。以色列Elisra集团开发PAWS的目的是为在敌对环境中飞行的攻击直升机提供最佳的保护,通过提供先进的针对来袭导弹的告警提高直升机的生存能力。PAWS可以同时监测和跟踪多个威胁。在飞机周围的背景图中出现来袭导弹的热羽烟时,PAWS可以通过图像和信号处理对其进行监测和跟踪。通过跟踪导弹的轨迹,PAWS可以区分出有威胁的导弹和没有威胁的导弹。当它监测到一个有威胁的导弹时,PAWS自动地通过告警信号向飞行员报警,自动启动对抗措施,并且为定向红外对抗系统提供精确的信息。作为电子战成套设备的一部分,PAWS为其它电子战系统以及航空电子子系统提供威胁信息,同时还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使用。

  2、针对一些便携式地对空导弹的红外制导特性,采取干扰措施。

  美国Analogic公司与桑德斯公司签订协议,一起开发红外干扰自保护系统,主要是保护商用飞机和军用飞机在控制不严密的机场附近免遭肩射红外导弹的袭击。商用飞机在低飞着陆和起飞过程中很容易遭受红外导弹的袭击,据称,这种低成本红外干扰系统可提供近乎“完美的保护”。但这项技术所说的完美保护主要是指早期的红外制导的便携式地对空导弹,对采用最新的红外成像制导、激光半主动制导等新一代产品恐怕效果不大。

  3、对新型号地对空热寻的导弹的激光基威胁,研制激光红外干扰(LIFE)装置对导弹实施干扰。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海上电子和监控系统公司研制激光红外干扰(LIFE)试验台对导弹实施干扰。LIFE是一个闭环红外干扰(CLIRCM)系统,能非常快和有效地完成导弹脱靶功能。由于它具有威胁适应性性能和能选择最佳干扰响应,故可实现快速反应,具有很强的对抗红外威胁能力。一旦来袭导弹被探测到,LIFE系统就会做出引起它产生重大距离错误的回应。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1: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4、采用诱饵方法诱导来袭导弹偏离。

  以色列飞机工业及以色列军事工业合作研发出来的商用飞机反导弹系统,主要是在飞机外部安装一种敏感的声纳仪器,可以侦测到数百公尺之外来袭导弹尾部引擎喷射出来的热气。据悉,客机的反导弹系统是在探测到导弹来袭之后,装在机翼下的防御系统立即往飞机航向相反的方向弹射出“诱饵”,引诱导弹攻击。这套由以色列研发出来的空中反导弹系统,也仅有以色列空军战机及正在伊拉克战场上的美国海军战机使用。此外,在亚洲及非洲各有一个国家的元首,在自己的波音707座机上也装备了这套空中反导弹系统。

  在对抗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方面:

  1、加强对装甲车辆和坦克的隐形措施和隐蔽手段。

  要解决这点只能反过来从各类武器是怎样进攻打击坦克着手研究。从技术上讲主要有微光探测、红外探测、压强感应、声场探测、目视和光学仪器辅助探测、电磁波探测等一系列手段。现在多采用综合制导化进攻,激光制导、微波制导、红外成像制导、电视制导等。针对各种探测技术采取的主要隐蔽手段有:(1)、可见光及红外光烟幕屏障系统。(2)、表面涂层。主要有防红外漆、防雷达波涂层、可吸收全频雷达波的纳米材料。(3)、通过构造设计实现隐形。

  2、增强防护手段。

  防护分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两者缺一不可,目的就是减小遭受打击的可能和损伤。主要采取:(1)、高性能装甲。主要有合金装甲、复合装甲、贫铀装甲、反应装甲等。最近还发明出了“电子装甲”。(2)、采取有效地主动防护措施。在坦克的“视力”范围内建立击毁进攻目标的“积极的”火力带,以使坦克处于严密的保护之下;红外干扰系统;(3)、通过结构性设计增强防护。在设计上充分利用坦克部件和设备对乘员进行保护。(4)加强进攻武器的威力、精度、反应时间和多样化。主要对付一些半主动制导的便携式反装甲导弹,及时发现和射杀射手来使发射的导弹失控。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1: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泛滥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2002年11月,在肯尼亚的蒙巴萨国际机场,当一架以色列民航飞机起飞时,两枚便携式防空导弹从机场附近射来,据称以色列民航装有军用反制地对空导弹装置,因此飞机没有被击中。

  2003年6月2日,在法国小镇埃维昂举行的八国峰会决定,防止“恐怖分子及藏匿他们的国家”获得肩扛式防空武器系统,首脑们签署了一项“行动计划”,控制这种武器的出口,并禁止武装组织等“非国家使用者”获得这类武器。2003年9月18日,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在雅尔塔独联体国家外长会议上讨论了有关采取措施控制“针式”及“箭式”便携防空导弹系统在独联体国家内贩卖的决议。2003年10月17日,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极力主张下,亚太经合组织(APEC)外长级会议上周末在泰国首都曼谷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对便携式地空导弹进行严格限制。世界各国对便携导弹系统这种常规武器如此强烈关注,是极为罕见的。

  总的来看,各种便携式导弹系统在战争中是进攻和防守双方都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与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和装甲车辆的局部对抗中,导弹自身价值和作战打击目标价值之间的效能比是很突出的,而且是同大型防空防御系统、小型车载防空和反装甲移动式导弹系统等配和互补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国在倾力研究开发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便携式导弹系统因价格较低、威力强大、易于流失散落等带来的种种负面危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1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