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450|回复: 0

多重人格分裂症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5-10-20 00: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事实上它有过多种名称,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分离(转换)性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解离型障碍。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定义为该病症的国际统一正式名称。
说到底,多重人格根本不存在,都是瞎想的。神经病。。。。。

多重人格

 为什么一个看似胆小怕事的模范丈夫,却一到风雨交加之时,就外出杀人?为什么有的人上班衣冠楚楚,下了班却女扮男装游荡于灯红酒绿之中,这是人类天生的多面性在作怪,还是其中另有隐情?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可为什么有的人说假话痛苦万分,而有的人说假话说着说着自己都信了?奥秘即将为您揭开。

  一、人人都有的多重人格?

  一个漆黑夜晚,一条不长的小巷,一位刚刚下班的女孩正从不远处走来。突然一声尖叫划破暗夜,最终淹没在了夜晚。接连发生的杀人案,让附近的居民人心慌慌。通过警方周密的侦查,疑犯终于落网。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杀人恶魔竟然是远近闻名的模范丈夫杨树明(化名)。他数十年如一日接送妻女,在邻居们眼里,也是个标准的新好男人。他怎么会是杀人犯呢?
多重人格分裂症951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0590

  这是被公安部列入重点督办的系列重大杀人案之一。破案至今,邻居们怎么都不相信,平日里的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怎么突然间变成杀人犯了呢。这不禁让人想起很多电影当中的情节,有些人看似道貌岸然,却有可能是凶残的杀手。但有些人看着吊儿郎当的,有可能却是无辜的受害者。后来通过调查人们发现,原来这个杨树明并没有多大的本事,而且家境条件也很一般,但是他并不甘心过这样的日子。渐渐地心理就开始扭曲,最后选择用杀人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不满。在平日里,他和普通人一样,该接孩子的时候就接孩子,该帮老婆干活就帮老婆干活,只是在没有人的时候,才会显露出人性中最凶残的一面。

  是不是让人感觉,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呢?所以有句俗话说,人披一层皮,心思最难猜。其实这句话,可以放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比如说在家里是你爸妈的好儿子;在学校,又是一个学生会的干部;在单位,是别人的同事,也是别人的下属,所以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也挺正常。毕竟我们在生活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嘛。这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突然从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变成一个杀人犯,就让人很接受不了了。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人的多面性。当然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多重人格。我们看看多重人格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它究竟是与生俱来的呢?还是后天发展起来的?


  二、多重人格是正常现象吗?


  什么是多重人格呢?其实人人都有多重人格的倾向。比如说,做公关的白领,小姑娘平时在办公室说话和颜悦色的,人缘特别好。可是当她妈妈从外地来看她时,办公室的同事却发现,她跟母亲说话,语气却极其的恶劣;还有的人,和客户和同事说话时都特别温柔,但他和家里人打电话的时候,语气却特别地冲。其实这些人并不是不爱自己的父母,而是觉得在自己父母面前,可以放下很多的伪装,在打电话的时候,就容易控制不了自己情绪。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面的,在不同人眼中的你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百个人的眼里有一百个林黛玉。


多重人格分裂症203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0590

  咱们再来看看演员,从事演艺这个职业,其实就是一个多重人格的职业。一个人格,一般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情绪模式和思维模式不是说偶尔发脾气,他就有发脾气的这样的一个个性。那么演员正好符合这些,因为他要在一个戏剧里面扮演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是有一种相似的,相同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那在这个时候,他就体会到一种不同人格的力量。因为演员这个职业可能更容易去发掘不同的人格,还有可能把它推向一种极至。这是他的职业,他要面对。第一要拉入一个人格,而第二还要在演完节目,把它分离出去。这两个阶段可能都是痛苦的。

  那么演员分两派,有一派是自己就是这个角色,那么这样的演员还好一点,作为本色演员,他演的就是自己。再加上演员可能偏感性的比较多,情绪本身很容易被一些事情感染,演起来也比较容易。
  还有一类演员。比如说他虽然不是皇帝,但是他会把自己当成皇帝来演,把自己想象成皇帝。此时,他要把那种霸道之气,或者是统帅之气,内化在自己的人格里面,这个时候他的人格就要打开,把这样的一个霸气收进来。那么私下怎么办呢?他就必须很痛苦的把自己撕裂,在心理学上来说,他要面临一个拉入和分离的痛苦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有很多人演完了戏以后,很多年都无法从角色中出来,最后甚至选择自杀。


每个人身上都应该有一种多重人格。那这个东西是一种正常现象呢,还是病态?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格是一个什么东西。其实人们常说的人格、自我只是一个文化内化,是在主流文化下面,有不同的人格内化的内容。比如说在中国,人格内化,文化的内化就表现为让人们比较节制,比较内敛,很谦虚,含蓄。但是在西方那种文化的汇聚的地方,这样的人就显得多少太内向了,不太好。这就是文化给人格带来的一些东西。所以说人格,不是人天生就有什么性格,往往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说跟父母从小一起生活,自然就内化了父母的行为色彩,而且形成了某种人格的倾向。所以,有多重人格,并不是一件病态的事情。


三、贪官是严重的多重人格?

  那么怎样的行为会使这种原本正常的心理现象出现病态呢?
  人的基本需求,像一个弹簧,你可以压抑它,但是不能消除它,你把它压的越低,弹的越高,这弹簧反弹的爆发力越强。自己不认同的事情,或者长期地压抑在自己不认同的角色中,积累了很多的势能之后,就要找一个扭曲的途径爆发出来。我们打一个比喻,每个人都是一个多层的橱子,每个抽屉里面装着自己的某一种特征,或者一种面貌。我们的生活当中,正常人是什么样呢?在某些情况下,拉开这个抽屉,在另一些情况下,拉开那个抽屉。


多重人格分裂症572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0590


  那么不正常的人什么样,第一有些抽屉他拉不开,比如说善良的抽屉拉不开,容忍的抽屉拉不开;而有些人是抽屉拉开了合不上,比如善良,对谁都善良,要知道对敌人善良,那就是犯罪。所以我们认为,人格障碍指的就是失去了平衡自控的能力。世界上有很多痛苦的人。比如说贪官,他就挺痛苦的,上午开会,开反腐倡廉会;下午,包工头来了,他们送钱了,灰色收入来了,你说你要不要?要吧,不符合上午自己说得那一套,不要吧,这钱实在太吸引人了,这也是一种内心的煎熬。所以他就非常地矛盾,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但是他又必然要否定自己的一个方面,人在否定自己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既然是贪官,他最后一定会选择拿钱,但他拿了钱之后,睡不着觉啊,两个自我在挣扎。所以像贪官,伪君子啊,这样的人其实都很痛苦。当然挣扎久了,他就适应这抽屉了,开着就开着吧,反正自己也习惯了。这时候人格就开始分裂了,只要开会,他马上就慷慨激昂,这会儿就不想自己收钱那丑恶的行为了,他已经不再矛盾了。只要会散了,一见着包工头,马上就想要点什么好处,这时又不会想到自己曾经的慷慨激昂了。所以这就是典型的人格障碍。

  当一个人做了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事后,就会面临人格的分裂,唐太宗李世民足智多谋,英明果敢,但是谁又会想到他竟然日夜受着人格分裂的煎熬?他究竟做了什么?


 四、唐太宗是多重人格?


  如今我们经常会提到多重人格、人格障碍、精神分裂,说这些是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压力大了造成的。其实从古到今,所有的人都面临人格分裂的一个重大挑战。举一个例子,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6年6月初四,他搞玄武门之变。这一天早晨,他亲手杀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和弟弟。现在我们看史书记载的玄武门之变,写得非常收敛而隐晦,但实际上,在杀这几个人之后,李世民还做了几件事情。首先他把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家里所有的孩子,一个不剩,都杀掉了,够残忍吧。另外,齐王元吉有个老婆杨氏很漂亮,李世民二话没说,就把她收到自己的宫里。
多重人格分裂症26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0590


  那么他怎么解释自己的行为呢,他跟史官们,跟褚遂良、房玄龄他们怎么解释呢,李世民说此事好比周公诛管蔡,大义灭亲有利于天下,自己杀他们俩是有利于天下的。另外他紧跟着又做了一件事,李世民从自己儿子里面找了一儿子,说元吉家里没有儿孙了,没有香火了,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他续香火,不忍心见元吉家香火断。您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嘛,不忍心见人香火断,杀人全家干嘛呀。
  可是他一边做恶,还一边能够很好的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并且在做恶后找一远大的目标。这在我们正常人看来几乎是难以理喻的,至少咱们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但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却做的很顺溜。当一个人做了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事后,就会面临人格的分裂,李世民用这种人格分裂,换来了自己内心的平衡。

当然李世民做完这两件事情,我们能看出他也是很痛苦的。首先李世民在贞观初年,连续三次提出要看历史,他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为了纠正自己的不足”,他要看看历史,看看史官们都写了什么。其实他是想看怎么写他的。第二,就是李世民晚上睡不着觉,梦见血淋淋的冤魂,孤鬼向他索命。没办法怎么办,派尉迟公、秦叔宝,全身披挂拿着武器站在门口,这才让他心安。这就说明李世民做了这种违反自己道德价值观的事情,尽管表面上他能保持平衡,但是他内心的道德价值观还是让他的良心受到谴责,他还是很痛苦的。
  从古到今的人都是一样。您看希特勒在屠杀犹太人时,他说什么?“这是在给优秀民族争夺生存空间”,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在做恶,他能把做恶转化成更高级的善。只有通过这种方法,他才能保持一种内心的平衡,也就是自我认同,使自己的内心处于一种灵活自控的状态。


 五、多重人格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个闷热的夏日,河南驻马店,某大学的女生小雪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学生会主席高卫东虚弱的声音,他要小雪赶快到医院来一趟。小雪纳闷,自己平常跟高卫东并不熟,但是同学有意外,她也没多想,叫上同学一起去了。病床上高卫东告诉他们,自己刚被黑社会抢了几千万元,那些钱都是他实习期间赚来的,他要他们向自己的父母报个平安。
  看到这个事情,您一定觉得很奇怪,一个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做什么工作,能赚几千万?还有一点,他如果要报平安的话,可以自己打电话,干嘛非要通过一个女生来转达呢?后来听其他同学介绍,高卫东家里很贫穷,根本家里就没有电话,他对小雪说的那些事情,都是他自己胡编乱造的。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精神分裂的意思?任何一个正常人估计都不会编造出这么一个一捅即破的谎言!

多重人格分裂症618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0590


  原来高卫东家里条件确实很一般,但是在上学期间,他表现突出,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在毕业实习的时候,自己曾经多次地尝试着去创业,但是屡屡遭到失败,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的他,不愿意以一个失败者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所以就开始了整天幻想。有一天,他在街上被人打了,结果还住进了医院,于是他借题发挥告诉同学,谎称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几千万元被别人抢了,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掩盖自己窘迫的心态。这个事情还没有完,后来,他的幻想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他白天跟人吹嘘自己的“辉煌经历”,到了晚上,就开始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最后,高卫东还试图把一位女同学占为己有,但是遭到了拒绝。这一下,他整个人都崩溃了,以至于妄图把这个女同学杀掉。

  一边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会干部,一边是一个说谎成瘾,妄图杀人的凶手,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为什么会集中在这样一个人身上呢?
  这是由于他的内心有一部分和社会结合的很好,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或者杰出的学生,优秀的学生会干部,但他的另一部分跟社会又隔的很远,这两个个性融合在他的内心。但是他有一个特点,他不知道好的自我和坏的自我之间,没有一个勾连,没有一个信息的交流。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完全是把这虚构的几千万当成真事来说。他本身的多重人格倾向因为外界因素,完全的独立分化出来了。


  六、爱说谎也是多重人格?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说谎,但是,您听说过说谎也说出了多重人格症的吗?其实,您还别小瞧这说谎。
  举个例子,毕业大学生张某,这人平时就爱吹嘘。经常和朋友们说自己是出身名门,是高干子弟,毕业于某某名牌大学。但是跟他认识久了的朋友们都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是他吹嘘出来的。可是,即使这样,这个张某还是乐此不疲地说谎。比如说,有朋友给他打电话问他,“喂,最近你干吗去了,我老打你电话,怎么没人接啊”。他会说,“哦,我刚从韩国回来,我们公司派我到韩国去出差去了,去考察一个项目”。其实他明明是失业了几个月,什么时候上韩国去了。这边朋友接着问了,“你不是说你前一段在广州工作挺好的嘛。”其实这个人一直在北京。他接着说,“哦,我最近呢,被我们总公司调回北京总部来整合人力资源这一块。”您看,这个牛吹得还挺大的,还整合人力资源呢,这么大一个谎言还都给圆回来了,本事不错。但是后面的事就不好办了,他把自己架到了一个高度,说是高干子弟,下不来了。他喜欢去一些高档的场所,去一些高档的商场、高档的酒店,在饭店跟朋友吃饭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有教养,很斯文的样子,一副出身名门,很有礼教的样子。但私下里,在没有人的时候,他又是很顽劣的一个人。可以说,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格出现在他的身上,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虚荣心在做怪了。他的这种人格色彩,使他的生活受到了伤害,过份的夸耀,频繁的出入高档场所,让生活变得负债累累,同时也使他的社会接触变得麻烦,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确定是他的人格方面有问题了。


 七、异装癖不是多重人格?


  说到多重人格,有一种表现很容易被人误会或是这一类病症。在报纸上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道,说一个姓曹的一个人,他平时都特别正常,在球场上,或工作单位中,都是一个正常的男士,生龙活虎的。但是他一到家,就换上女士的服装,说话也女里女气的,经常穿上高跟鞋,偶尔还做做面膜。据说他这样做,是为了逃避现实,还经常在网上以一个60岁的老者形象,跟些年轻的小姑娘聊天。这些不同的人格形象在他的身上共同存在,而且他自己还都能接受,有人说这就是多重人格最典型的一种表现。
  其实,恰恰不是这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正常人的表现。之所以这么说一个是因为他的理性在支配着他的行为,他不是无意识的行为,如果是无意识的,那就会穿着女性内衣上大街了,这种才是不正常的。他在家里面喜欢女装,敷面膜,最多也只是叫异装癖好。在现在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中,不把这种情况当成异常人。
  基本上,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患上多重人格症有几点:首先从他们自身来讲,有没有选择、判断这是一个重要标准。有的时候你看他这样做,他是经过选择判断的,那说明他属于自控范围之内的,这都是正常的。
  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在心理学家眼中都是正常现象,连异装癖都不算是异常,那我们判断异常的标准是什么?


  八、多重人格“三奇两冷”


  人的本质是自身的社会关系,如果他的性格影响了他的社会关系,使他的社会关系发生了他不期望的逆转,或转型,转向拐点,这说明他有问题了。另外从他的个人表现上讲,有这么五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奇两冷”。如果在行为上出现这个状况,再加上前面他自身的社会关系发生逆转,我们就可以判断他有病态变化。
  所谓“三奇”就是说,奇异的信念。比如说,他相信人是鸡蛋里孵出来的,相信现在我们的屋子正飘浮在空气之中,只不过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等我们出门时候,它就落下来了这就是奇异的信念。第二,是奇异的语言,他说得话特别玄妙,特别高深,甚至于他说一些我们不通用的语言,例如有一本书叫《镜花缘》,《镜花缘》里有一国家叫舒适国,在舒适国酒馆里那小酒保说话都是书面语,他问你“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这就叫奇异的语言,他不同于大众。
  第三就是奇异的行为,他的行为举止明显让人感觉到,与众不同,特别怪异。一般来讲,什么叫奇异?这在不同时代里面,有不同的标准,但这里面有一个大众标准,有一个大家的期待,有一个总体趋势。此外还有两冷,就是在与人接触过程中,第一是冷淡的表情,第二是冷淡的人际关系,他已经完全进入到自己的世界,跟人打交道的时候,没有热情和投入。



九、庄子是多重人格?


  举一个简单例子,中国历史的文化名人庄子,他就有这种倾向。庄子就整天想,是蝴蝶变成我,还是我变成蝴蝶,是蝴蝶做梦梦见它变成我,还是我做梦梦见我变成蝴蝶。紧跟着呢,他又开始跟惠子辩,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我,你怎么就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我,你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这就属于奇异的信念。另外他有奇异的行为,他老婆死了,人来吊丧,这位大哥在家里面,拿着盆快乐地唱歌。别人来关心他的时候,他对人很冷淡。跟人交往的时候,他又没有任何热情,所以说庄子的那种不良倾向就很明显了。


 生活当中一些企业家,他就会有明显的这种倾向,比如说他相信商场就是战场,而且每天强化这种信念,办公室里挂着模型枪,到处都是一些军事用品,在开始市场营销促销活动的时候,他往桌上一坐,签字的一瞬间,他能从耳朵里真实地听到冲锋号响,感觉到千军万马在自己的带领之下在打。跟对手谈判的时候,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看着对手非常地仇恨,有种冲上去跟人拼刺刀的感觉。这种东西,实际上就属于他的奇异,但是这种奇异,如果不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影响到正常生活,还是可以的。可是到后来他发现影响了,自己没办法跟竞争对手吃饭,看到竞争对手的广告,他都气得要抓住自己的手,怕忍不住自己拿起石头去摔那广告。他已经失控了,失去判断,失去场合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属于种典型的病态了。


  十、女性必需拥有的三种角色


  为什么有人愿意隐姓埋名,去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我们心中究竟潜藏着多少难以启齿的欲望?有权有钱,为什么不能使人满足?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平衡自己的内心?我们都有什么潜在的人格在左右我们的行为?

  她是一个身价过亿的漂亮老板,在旁人眼里,她似乎拥有一切。金钱、地位、家庭,可谁也想不到,她的生活还有另外不为人知的一面,每到周末,她都会独自开车去另一个城市,做陪酒女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客户在酒吧里看到了她,他怎么也不相信眼前这个妖艳的女郎,竟然是和自己合作多年的合作伙伴。

  在旁人看来,她的这种行为非常不可思议,在专家看来,由于我们后现代或者是现代生活的改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角色是不确定的,是多样的,所以她会去追求一个新的人格方式。这个时候,她必须重建一个关系系统,只有到另外一个环境里去,去重新扮演一个角色,她才如鱼得水。

  我们换个角度说,每个人其实都有需求,马斯诺说人有五大需求,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角色需求。这个角色需求就是说,有些角色一定要扮演。比如说女性,女性有几个角色需求,首先是母亲,所以你看女孩愿意养个小动物,养个狗,她不管那叫狗,叫儿子,“儿子过来过来,出去脸怎么这么脏啊,你看这怎么出来见人,真给妈妈丢脸。”她很满足这种状态。第二就是护士角色。她需要有一个受伤的人让她去照顾。女性在照顾别人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尤其照顾自己喜欢的人,所以你看她照顾人的时候,虽然辛苦,但眼睛是放亮的,很有成就感。还有一个角色是什么呢?是情人。

男人和女人在感情方式上是不一样的。男人会把感情转化,转化成亲情,就像左手摸右手,就跟哥们兄弟一样,会打开门去闯世界,把后院交给妻子了。女人不是这样,女人不管到多么老,都充满了少女般的幻想,梦幻、浪漫,这一点只要读读杜拉斯的作品就知道了。女性不管多老,永远喜欢情人节的玫瑰,永远喜欢咖啡厅里边的东西。所以你看我们说这个女老板,她是什么?她是一个女强人,她在单位是一个君主,是一个老板,是甲方,她没机会扮演这种感情角色,她没有机会去展示女性魅力,去吸引别人,这是典型的情人角色缺失。


 十一、成功人士为什么去当侍者?


  与之相似的例子还有,一位小伙子,父亲是做企业的,他继承了父亲的企业。当上了老板,小伙子生活很舒服,有两辆车,他可以享受生活,到四处去旅游,也可以好好做自己公司的事业,但是,他要去做一件什么事情呢?他要到KTV里面去做一个侍者,专门陪一些女性去聊天。他在做这事情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可以周旋于各种女人之间。而且人家发现,他素质很高,一聊起来,吃吃喝喝这消费经验,谁都不如他。大家就特别纳闷,一个歌厅的侍者,从农村招来的小孩,这么大岁数,怎么能知道这么多呢。大家越是这样,他就更加地有成就感了。按照道理来说,他是一个企业的老板,可以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但他并没有得到满足,因为他在管理企业方面并不突出


 当然,这就涉及另一点,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有一种东西叫职业适应性,我们每个人倾向不一样,有些人是有管理特性的,管理特性的人是什么样的?一管人就舒服,不管人就不舒服。有些人是有技术导向的,得要做技术含量的工作,还有一种人则是具有服务导向的,自己得让别人开心,别人开心自己就特开心。刚好这个男士就属于那种典型的具有服务导向的人。他经常在公司里说“真想做做秘书,给大家倒倒水,看他们都不会倒,我最会倒,倒水那纸杯子烫手,单层纸杯要抓下面三分之二,不能倒满。杯子要放在桌子上,推到人面前。”
  不过这种倾向并不是多重人格的体现,而只是他为了追求内心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十二、成功人士需要大事业小生活?


  有这种倾向,这种情况的人很多。当人的无意中有了大房子了,有了车,有了存款,什么都有了的时候,会有一种失落感,一种空虚感。这种空虚感表现为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动力了,或者是没有什么方向了。那么大部分人,会去做慈善,像小工一样,特别地谦虚,被人呼来唤去,扫地扫厕所,都是他想要做的。
  人缺少什么就找什么,所以大老板缺那些,他就会去做义工,来寻找自己这方面的满足。
  真正没钱的人,这些工人们,反而希望幻想自己是大老板。所以做老板的要活得平衡,要符合一个规律,叫做“大事业,小生活”,越是要有远大的事业,越要有自己很小的生活,平民化的生活,要有平淡的生活,要有个人爱好,逛菜市场,吃羊肉串,看街头的小表演,有一点小生活,会让自己心理平衡。在伟大的事业上,翘翘板的一边翘得很高,另一边如果没有的话,整个生活就会失衡,所以平衡很重要。


  十三、能靠网络来排遣多重人格的困惑吗?


  网络生活,是多重人格的正当宣泄吗?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孩子特别喜欢上网?为什么心理学家认为网络生活也是真实生活?沉溺虚拟世界会使现实生活瘫痪吗?
  大家都知道,现在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的多重人格,在网络里找到了一个宣泄的渠道。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对方是男是女,多大岁数。聊天的另一方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妙龄少女和她聊了半天,费了很大劲,当真找到对方了,见面一看,保不齐对方就是个60多岁的老头。

  这就是代表了现在网络化生活的一个角色流动性,每个人充满着兴趣和爱好。网络的规则,跟现实规则是有差异的,但是往往我们的老百姓,经常把它含混,以为网上的事情就是生活中的事情,而且我们的新闻,甚至我们的发行机构单位,都会把网上发生的事情拿到现实生活来做,其实这样是不好的。网络社会,网络事件就是一个带有虚拟色彩的平民化信息组成的,所有的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的这样一个比较虚拟的社会。只要愿意,你可以同时扮演12种角色。只要你不干坏事,不骗钱,不去伤害国家的利益,语言不去伤害别人,不去骂别人,那谁也不能够说你错了,但如果你在网上干坏事,那可能你要受到一些惩罚。

  很多人迷恋打网络游戏也好,看武侠片也好,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那一部分的愿望。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潜在的渴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或者社会地位,往往得不到宣泄和满足。比如说有一个人,他特别羡慕武侠小说中那种大侠的生活方式,非常地潇洒,风流倜傥,桀骜不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名大学教授,他要为人师表,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人他就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找到那种满足感,实现自己的梦想,给自己一个很补偿的东西。所以为什么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喜欢上网呢?那就正好补偿了他在现实社会的受挫感,他在那儿能够获得优势。

  现在很多社会学家或者人类学家谈到,其实网络上的生活也是生活,只是我们过去认为生活只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但实际上我们知道,人是带有主观色彩来感受这个自然,感受生活的。那么在网络上的感受,其实也是真实感受,那不是虚拟的,换句话说我们得到的感受,生命或者存在的感受是真实的。所以说如果我们扩大对生活的理解的话,也可以说网上的角色也是真实的角色,网上的生活也是真实生活。那么如果人类更多地陷入网上,会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糟糕呢?



十四、网络游戏有助于征兵?


  这可能是我们这个现代理论的一个担忧,会觉得后现代会让社会变得混乱,实际上这种担忧本身是现代主义的观点。但是如果发展到一个后现代的观点,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担忧是多余的,比如美国的征兵,我们过去征兵要提倡爱国,现在它发明了一个陆军游戏,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愿意当兵。这个游戏是放在网上面玩的,设等级。每个青少年从十四五岁开始玩这个游戏,长大后他们会拼命地想当兵,就是为了把网上的生活变成现实的生活。而且那个游戏做得非常地细致,玩家可以经历所有陆军生活中的经历,除了打出来的血是假的,所有的军营生活过程,全是真实的,跟真实一模一样。从这以后人们发现征兵不再说爱国,而是说游戏,去实现儿时在网上的梦想,结果很多青少年就去当兵了。
  很难说网上的生活是会干扰现实生活,还是一个互补。实际上人的最高需求是什么呢?不是物质的,是精神的,是自我实现。当觉得体验到自己的角色了,完成一挑战性任务,人的内心会获得满足感。游戏给人一种行为模式,在这种行为模式中,每当完成了一个任务,都会有精神收获。所以虚拟的世界,它是对现实世界一个补充,或者说是一个升华。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在低层的生活状态中有高层的体验。当你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能从网络上找到自我实现,这不就叫升华嘛。所以说互联网不是复制生活,而是改造生活。而我们上网叫什么呢?叫寻找回来的世界,寻找你内心中没有实现的一个梦想。


  十五、倾诉可以排遣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就像我们内心的一个个抽屉,如果得不到正常排遣就会面临分裂的危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化解生活的压力?当我们遇到什么重大的一些挫折,或者说情绪积压很久了,当我意识到我可能要产生不好的人格,或者要有过激行为的时候,除了网络世界,我们还有什么排解的方式呢?


  十六、我们找谁倾诉?为什么打胶皮人的做法不可取?


  在具体的研究调查中,人们发现有几种方法对于形成健康的人格比较有效,或者说对健康人格的形成会有很强的相关性。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系统、排解系统,能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说出来,当那些东西没法跟人说的时候,人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甚至扭曲的状态。那实际上人排解的时候,就是在重整自己的内心。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不能把这东西对人说,也可以排解,不妨尝试对一个物说。你看有些人就对着物说,对着路灯说,对着狗说,甚至对着一瓶水说,都可以。


 人家讲嘛,为什么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就因为女性有倾诉的欲望,爱说,即使不对人说,你看这女孩在床上会有很多宠物,小熊、小象、小狗、小猫。在单位被领导骂了,在街上被生人骂了,被客户骂了,回到屋里把门一关,抱起这熊说,“哎哟,熊熊,今天姐姐不高兴了……”对熊熊就说一顿,你想一个男人能做到这一点吗?买一个熊进屋,“熊熊,我今天被人骂了……”那很恐怖。社会赋予两性的角色是不一样的,男人当然没办法像女人那样倾诉,但是,人们应该在自己的角色体系之内,去选择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去倾诉沟通。还有一种疗法,叫写作疗法。写自己的东西,写自己的感受,对纠正自己的心理偏差是有帮助的。


  十七、发泄屋有助于排遣多重人格吗?


  在国外现在有一些所谓的发泄场所,比如说你今天在公司被老板责难了,或者被上司给指责了,下了班之后,就可以去到发泄场所,这叫发泄屋。买一个跟他长得差不多头像的胶皮人,然后拿一个锤子,拼命地打,这座场所好像在日本就有。那么这种方式是不是能够正确地排遣我们内心的一些不良情绪呢?

  其实这个方式是需要考量的,因为这样的发泄可能会引发一个暴力的形成,其实心理学并不主张用爆打,吃东西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可能我们觉得一个健康的心态,尽管这个健康心态只是被我们描述出来的,但是实际上每个人心态都是流动的,没有说你会永远处在一个健康状态。其实就是坦诚了,对自己情绪的一个坦诚,你只要维持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不要去伤及别人,你喜欢怎么做,都是可以。

如果能自己化解,就别发泄,发泄成为习惯之后,是真的要变态的。所以有一个很好的自我化解系统,要比有一个很好的发泄系统更重要。而且在自我化解系统中,我们提一个中华民族的名人鲁迅先生创造的阿Q,他是一个特别会自我化解的人。阿Q身上,他的自我化解就有很多方法。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你丢钱了,你很沮丧,情绪很低落,很负面,那么怎么安慰自己呢?怎么样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第一,我们生活中都有合理化。
这事很合理,谁都要倒霉的,年轻时候倒了霉,老了就不倒霉了,在自己身强力壮能扛得住的时候,丢了钱,那比老了丢钱要好吧。

第二,你丢钱了,用对比法,进屋一问,“哎,你丢钱了,你丢了多少?5万,痛苦不痛苦?哎呀,很痛苦。”你找到一个比你更痛苦的人,你丢500你心疼什么,人家丢5万就在眼前。找到一个比你更痛苦的人,安慰他两句,你自己就不痛苦了。第三,转移,这算不了什么,对吧,就当被狗咬了一下,就当被蚊子叮了一下。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就是升华。丢钱了你想什么呀?我是丢钱了,贼可恨,可是这个贼也是人啊。他有老婆孩子,他家里俩闺女也得上学啊,对吧。咱的钱是干了好事,虽然丢了,可是救俩失学儿童,不然这两个人就会堕落到生活底层,说不定也变成贼了,现在自己挽救了她们俩。早不就想给希望工程捐款嘛,现在人找上门来了,就等于以特殊方式捐款了。下次再有人来抢劫,我就问他,“你要多少钱?要5万,要5万好,你要算捐款,我马上就给你。”这种方式就是说,在自己受的委屈背后,找到一更远大的意义,使自己的委屈得到升华。另外,还有替换,这也就是破财免灾。反正要不破这财,肯定会倒霉的,破完财,就不倒霉了。


  人要有一个很好的自我化解系统,就会把很多的苗头性的东西转换掉。如果自我化解不够的话,可以有一些发泄系统,发泄系统里面我们分成两类,一类叫顺德发泄,另一类叫悖德发泄,所谓顺德发泄就是指按照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允许你大喊大叫,允许你撕点纸,但是不允许你打人。作为顺德发泄来讲,适度的发泄还是可以的。而悖德发泄会造成不良习惯,一生气就打皮人,打的时间长了,皮人不在,那就该打真人了。这就是那个笑话讲的,拿西瓜练剃头,练了每次都把刀扎进去,到真人练了,就噗嗤这刀也插进去了,已经形成习惯了。所以说悖德发泄,最好弱化。怎么弱化呢,比如说你想要征服感,你弱化一下,把它转化到虚拟世界中,转化成一个良性的游戏,比如说对抗性的体育活动。性格暴躁的人,我们建议就说有郁闷,有攻击性的人,你去做一点对抗性的体育活动,把自己搞得很累。你说我玩不了,没关系,当啦啦队也行,跟着敌人对喊。另外你说自己没有这些基础,或者不愿意做,那可以做一下自我挑战性的事情,骑着自行车去西藏,光膀子上珠穆朗玛峰。去完成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完成不了,但是你朝着这个目标争取的过程中,你会有征服和控制感,这都会帮你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



一个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变身12个天才画家

48岁的英国单身母亲Kim Noble 由于小时候受到过虐待,从小就患上了一种极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她身上最多时候曾经拥有20个不同的“人格”,后来渐渐减少并稳定在了12个左右。


2005年,Noble 听取一位艺术治疗师建议,开始学习绘画,因为绘画是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方式。做梦也没有想到,Noble 体内的12个“人格”竟然个个都是天才画家,而且每个“人格”的绘画风格都毫不相同,有的画风忧郁,有的画风明朗,有的擅长抽象画,甚至还有一个喜欢雕刻。

Noble 的每个人格还都有各自的名字,平时她经常在12个不同的“人格”之间转换角色,而每个不同的“人格”都会按自己的意图和风格创作出自己的艺术品,不会受到任何其他“人格”的影响。10个月后,Noble 就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画展,展出了她体内12个“画家”创作出来的不同画作。

Noble 每个“人格”画家的作品都让专业人士深感惊讶和认可。更加有趣的一件事情是,曾经在英国奇切斯特市的一场艺术竞赛甚至破例允许Noble 身上的5个“人格”代表5名参赛者一起报名参赛。她身上的12名“画家”在过去4年中已经创作出了200多幅画风各异的作品,在欧洲各国的艺术馆中举行了27次画展,其作品在艺术鉴赏界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并被越来越多的艺术鉴赏家高价购买和收藏。


下面让我们欣赏Noble 每个“人格”天才画家的作品:

多重人格分裂症724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0590

Noble 身上的第一个“人格”画家名叫Bonny,她喜欢用五彩缤纷的颜色画画。
  
   多重人格分裂症949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0590

Noble 身上的第二个“人格”画家名叫Abi,她喜欢画非常时尚的插图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