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84_avatar_small 楼主: huangdao007

[天下杂谈] 试析太平天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这些,不过是古为今用、蛊惑人心的宣教。
       洪秀全的最终目的是用宗教为皇权服务,天王的神人合一是为皇权的独尊。所颁诏书,强调“三纲五常”,是为树立“天王”专制权威服务。癸好三年颁布的《天命诏旨书》,就充满了天王专制的言词。

    1851年(太平天囯辛开元年),洪秀全在东乡颁旨:“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遵。”
    7月14日他又紫荆山茶地颁旨:“皇上帝曰:自古死生天排定,那有由己得成人。”天王诏令:“同顶天父天兄纲常。”

    以及洪秀全后来旨准镌刻的《幼学诗》中说,“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牝鸡若司晨,自求家道苦”。

    《太平救世歌》中说:“人伦有五,孝弟为先。”又借天父下凡,叫“众小媳,孝顺尔丈夫”,说:“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们要遵。”并一

再强调:“生杀由天子”,“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后来颁布的《福音敬录》中再次强调“总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的教规。

    从中哪里可以看出一丝丝先进性、革命性?又同基督教义有哪点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5、【太平天囯之祸析】
    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太平天囯》“卷首语”中写道:
    “时至晚清,改朝换代的周期已届,政府的统治大机器彻底锈烂,社会也百病丛生。广东洪秀全,一个典型‘三家村’的土塾师,科场失意,转以‘拜上帝会’之名于广西聚众起义,企图建立一个梦想中的‘小天堂’。一群狂热信徒被逼上梁山,化宗教信仰为政治力量,终至酿成死人无数的‘太平天国’大悲剧。”用“死人无数”来形容这场大悲剧,一点也不夸张。

    事实上,太平天囯在华夏大地所造成的损失之巨,影响之远,悲惨之极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史无前列的。我阅读了许多资料才写下这篇文章。

    1853年2月,“太平军由武昌东下江南,帆幔蔽江,炮声遥震,沿江州邑,莫不望风披靡”(注:张德坚:《贼情汇纂》)。
    3月20日入金陵建造“人间小天堂”。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战火狂飙所及,安徽、江苏、浙江等省“被难情形较他省尤甚,凡不忍见不忍闻之事,怵心刿目,罄笔难书,所

谓铁人见之,亦当堕泪也!”(寄云山人:《江南铁泪图》)
    先谈人口的骤减。清道光三十年(1850),官方统计全国总人数为429931034人(缺台湾府),咸丰元年(1851)增至431894047人(缺台湾府和广西省永安州)。估计1850年前后中国实际人口可能已达到4.5亿。

    安徽省广德县,1880年(光绪六年)编纂的《广德州志》记录:
    “自庚申二月(1860年3月)贼(太平军)窜入州境,出没无时,居民遭荼,或被杀,或自殉,或被掳,以及饿殍疾病,死亡过半。存者至于无可托足,皆迁避于南乡篁

村堡。堡民负险拥众,其地倚山,四面环抱,廓其中而隘于路口,故易守。贼屡攻不克,益壮其声势。最后为贼酋洪容海率党攻破,大肆屠戮,居民无得脱者。庚申至甲子五年中,民不得耕种,粮绝,山中藜藿薇蕨都尽,人相食,而瘟疫起矣。其时尸骸枕藉,道路荆榛,几数十里无人烟。州民户口旧有三十余万,贼去时,遗黎六千有奇,此生民以来未有之奇祸也。”五年中,人口从30余万锐减至6千多,可见战争的残酷。

    据人口史学者何炳棣教授介绍,徽州府歙县在太平天囯期间人口减少了一半多,即从战前的近62万人降至战后的30万人。

    胡适的父亲胡传在自传中说:余曾于1865年被族人推选负责统计幸存的族人,经过数月的彻底调查,吃惊地发现在徽州府境里战前的6000多族人仅剩下1200人,幸存者仅为五分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政府统计:浙江人口从1851年约3000万,战乱后经历十年恢复期,即到1874年,人口还不足1100万。
    1860年至1864年间,太平军两占杭州,杭州人口从80余万骤减至20万。
    不仅安徽、浙江如此,苏南地区的人口损失同样惊人:
    1830年清政府统计苏州府人口数为341万,到1865年已减到129万。
    常州府金匮县1830年人口数为26万,到1865年减至14万。
    高淳县1837年人口数为188930,到1869年降至55159。
    近南京城的金坛县1853年前,人口数超过70万,1864年后县城中仅剩3000人,郊区四乡仅剩3万人。

    据清政府统,1851年江苏人口数为4430万,战乱1864年后,经历十年的休养生息,到1874年,人口数依然连2000万还不到。

    昔日的富庶繁华已化作战火的灰烟,换来一派“愁惨气氛”。

    无产阶级的史学家范文瀾也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承认说:杨州、苏州、南京在太平天囯战争后,“二三十里无居民。”“竟日不逢一人。”只不过他把战争的惨境归罪于清政府和英、法等西方列强。

    萧条至此,惨矣!读史心中亦悲切!

    这场浩劫中究竟死了多少人?实际数至今还是个谜,谁也拿不出准确、权威的数据。

    众多学者根据太平天囯前后的清朝《户部清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从1851年到1864年人口数锐减40%,绝对损失数达1.6亿(其中包括全国各地因自然灾害和其他局部战争损失的人口数)。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研究认为,从1851年到1865年,十四年的战乱导致中国减少了1.12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文中说:

    “太平天囯和捻军等部的起义和清朝的镇压发生时中国人口已经达4.3亿的时候,最剧烈的战争和破坏恰恰是在中国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进行的”,“1851年至1865年这14年间总人口减少了1.12亿,下降了26.05%。”

    中国人死了四分之一强。兵凶战祸,触目惊心!

    有学者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清宣统三年的人口普查资料,进行认真的对比研究,认定太平天囯战争给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等五省,直接死于战祸的人口至少达5400万,再加上太平天囯战争中的其他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囯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战祸直接造成死亡人口数达7000万。

    如果上述结论成立,单就人口损失而言,太平天囯战争就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具灾难性的内战”。

    《中国人口史》统计1851年至1864年期间,太平天囯战乱中南方七省人口死亡的数字:
    江苏省战前4471万人,战后共死亡1679万,死亡率为37.5%。
    浙江省战前3027万人,战后共死亡1630万,死亡率为53.8%。
    安徽省战前3738.6万人,战后共死亡1700万,死亡率为45.5%。
    福建省战前1621万人,战后共死亡449万,死亡率为27.7%。
    江西省战前2428万,战后共死亡1172万,死亡率为48.3%。
    湖北省战前2218.7万人,战后共死亡500万,死亡率为22.5%。
    湖南省战前2180.9万人人,战后共死亡200万,死亡率为9.2%。

    全国其他各省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口和七省死亡人口总计达到11840万。再加上未统计的省份,总数不会少于1.2亿人,1851年中国人口统计总数为4.36亿,死亡率为24.7%。太可怕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两个见证了这场灾难的外国人的话来说明这种惨状:
        英人呤唎在《太平天国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里引用了时《中国之友报》副主笔的《苏州旅行记》中的叙述:
    “我们离开上海后,沿途经过了低洼的平原,其间河道纵横。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一直伸展到天边,我们的视线除了时或为不可胜数的坟墓、牌坊和成堆的废墟所阻外,可以一直望到天边的尽头。荒芜的乡间,天气虽然优美,但显得沉郁幽闷。举目四望,不见人影。这片无垠的田野,原为中国的美丽花园,今已荒废不堪,这种景象更加重了周围的愁惨气氛,好像冬天要永远留在这里似的。”
    英人呤唎还统计了从1860年到1864年9月,江苏、浙江两个战场,不到五年时间里,交战双方将士战死和死于战乱的平民,人数达二百八十七万二千五百五十人之多。每年死亡人口在57万之上,又是惨、惨、惨字啊!
    美国学者魏斐德1960年代估计:“太平叛乱这场世界上最具灾难性的内战……使中国付出了1000万人到2000万人生命的代价。”
    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19世纪80年代估计:中国在太平天囯战争期间(包括云南、陕甘“回乱”及北方五省大饥荒)损失人口6100万人——8300万人。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认为:北方五省大饥荒死亡人数在1500万人——2000万人间。那么太平天国之乱死亡人数在四千万到六千万之间。
    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陈恭禄提出更高的估计:太平天囯之乱,合中原捻军,关陇滇回民、贵州苗民起事,各省城镇土匪之劫掠,饥饿疾疫的死亡,“死者殆有全

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约一万万人以上”。

    著名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男爵,对太平天囯战后的浙江和安徽南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其调查报告《浙江、安徽省书信》中说:
    “尽管土壤肥沃,河谷地带已完全荒芜。当你走近一组隐蔽在树丛后的粉刷得洁白的房屋时,会明白它们已成了废墟。这是当年富饶的河谷地带变成荒芜的有力见证。

不时可见到临时搭凑的小屋,暂为一些可怜的穷人的栖身之处,他们的赤贫与周遭肥沃的田地适成鲜明的对比。

    我提到过的城市,如桐庐、昌化、于潜、宁国等地到处都是废墟,每城仅数十所房屋有人居祝这些都是十三年前的太平天国叛乱所造成的。联接各城的大路已成狭窄小道,很多地方已长满高达十五英尺的荒草,或者已长满难于穿越的灌木丛。以往河谷中人烟稠密,这从村庄的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大可以得到证明;所有原来的房屋都以条石或青砖建造,有两层,其式样之好说明以往这里原是非同寻常的富裕和舒适。

    无论河谷中的田地,还是山坡上的梯田,都已为荒草覆盖,显然没有什么作物能在这枯竭的土地上繁衍。旧日的桑田因缺少照管,一半已经荒废,说明了蚕桑是以往居

民们的主要产业之一。其他地方长满了老龄板栗组成的森林。

    我在不同的地方打听在太平天国叛乱中幸存的人口的百分比,一般说每百人中仅有三人幸存。西天目山庙中以前有四百和尚,乱后仅三十名幸存,但乡村和城市中幸存的比例更低。大多数人是在逃往深山后死于饥饿的,但死于太平军之手的男女及儿童数量也极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11: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