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颗绕着不知名的恒星轨道运转的彗星肚子里,一个只在显微镜下才看得到的外星人静静地躺卧着,正在安稳地休眠。在这片茫茫宇宙的某处——或许是一个像地球一样的地方——一个更大的目的地正在等待着这个微生物。它或许会变成线虫,或许会变成一朵玫瑰,也没准儿会变成一位少年。生命毕竟还是顽强的,而且就靠着变化来保持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引力发生了一些似乎是积极的,但又偏离常规的巧妙作用。于是,这颗彗星从它的恒星轨道里,就像弹弓上的石头一样被弹射了出来。在长达一亿多年的时间里,它静静地从恒星之间的漆黑而广袤的宇宙空间滑过。随后,引力开始发挥作用了。
另外一颗恒星开始牵引这颗彗星,并把它拽进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几颗巨大的气体状的行星呼啸着飞过,它们的巨大形体也牵引着这颗彗星,并略略改变了它的路线。在它面前变得越来越大的,是一颗庞大的,具有蓝色和褐色两种颜色的星球,它拥有水和陆地,或许还有空气。然后,带着只有宇宙空间才能聚集起来的巨大力量,这颗彗星撞击在眼前这颗星球的表面上。彗星碎裂开来,那颗外星的微生物却活下来,从它的保护壳体里钻了出来。
38亿年前,生命就这样在地球上开始了。或者应该说,这就是一个被称作“胚种论”的关于生命起源理论的一段叙述。胚种论一直在非常费力地争取大多数科学家的支持,直到最近的两项发现,才给这种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现之一:《科学》杂志上所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宇宙中的飞石具有在行星之间成功地运送生命的可能性。发现之二:《自然》杂志上报道,另一组研究人员宣称它们已经找到地球上休眠的细菌,并且能使其复活。这些细菌以孢子的形式,在新墨西哥州的盐结晶中已经藏身了2.5亿年。
科学家们认为,这项发现的意义是深远的。它意味着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证实这些发现的话,那么就意味着细菌孢子是近乎不死的。如果你能够不死的话,几十亿年的星际旅行又算得了什么呢?对各个研究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的采访,已经清楚地表明:胚种论,或者至少是这个理论的一些方面,已经即将被那些研究生命起源地点和方式的科学家们作为首要的课题来对待。目前占主要地位的观点仍然认为,生命是在陆地的环境中,在化学反应后自发产生的,但是胚种论的拥护者们则力图表明,这样的奇迹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发生。希腊哲学家、法国化学家,以及英国的物理学家等多人都提出生命有可能来自于宇宙空间的观点。
但是在现代科学界,胚种论却举步维艰。直到19世纪的70年代,科学家在遥远的恒星周围的尘粒中发现了据他们认为是生命痕迹的东西,才将胚种论扩展开来,并提出,正是从宇宙空间不断落下的改变生命的物质——其中包括随着太阳活动而周期性到来的微生物等影响了生命进化的过程。这些生命活动的种子仍然在不断降临到人间。这种细菌,或者至少是他们的孢子,能够存活的时间是长得惊人的,这也就使它们借助着陨星在行星之间进行传送成为可能。
细菌孢子在处于它们独特的生命悬停状态时,或许可以在宇宙中从千颗行星飞往另一颗行星的几百万年之中保持存活。但是,也有科学家提醒人们,在新墨西哥州的盐晶体中发现的2.5亿年前的细菌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不管怎样,早期的研究者们已经在3000万年前的琥珀里发现了能够繁殖的细菌孢子。而2000年在南极深处发现的活着的微生物使人们对于生命能够生存的极端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学术界,几乎无人怀疑生命是极其顽强的,而且能够存活非常非常漫长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