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138|回复: 0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为什么被称为太空杀手?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6-7-15 14: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科学家们认为这多虑了。在太阳系大家族中,与八大行星并驾齐驱的,还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它们虽不像八大兄弟那样威名显赫,但却以人马众多而著称。这就是分布在太阳系小行星带内的数以万计的小行星。这些小天体是怎样被发现的?它们的脾气、秉性怎样?小行星会冲撞地球给人类带来灾难吗?科学家们怎样用其利而避其害,使之成为人类的朋友?

小行星撞地球一直受到密切关注,各国天文台也不惜重金投入研究,其中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最为惹人担忧,阿波菲斯这颗小行星会不会撞上地球呢?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到底有多少?外星探索网小编一直跟进小行星撞地球最新消息,现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会发生吗?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为什么被称为太空杀手?484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847

 “请在日历上圈出2036年4月13日,这一天有颗小行星很可能会撞上地球,一旦惨剧发生,它将变成很多地球人的世界末日!”最近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科学家们发出了这样的“末日警告”。
  一颗名叫“阿波菲斯”的390米宽小行星将可能在2036年和地球相撞,释放出比广岛原子弹爆炸高10万倍的能量,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区将受直接影响,而释放到大气中的灰尘可能将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为什么被称为太空杀手?365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847

2036年4月13日,这一天有颗小行星很可能会撞上地球
  “阿波菲斯”是埃及神话中一个恶魔的命名。在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它的目的是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最近,天文学家将一颗正从外太空直奔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也命名为“阿波菲斯”。
  将其冠以恶魔的名字,正是因为这颗小行星将对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威胁。这颗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它于2004年6月被科学家发现,直径约有390米宽。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为什么被称为太空杀手?757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847

小行星撞地球怎么办?网友观点:科学家就可以发射一枚洲际核弹(洲际核弹是洲际导弹的一种,它可以飞到地球臭氧层处,拦截低空飞行的敌军卫星,偶尔也可以拦截彗星,陨石)把它击成碎片或改变其轨道,不让它撞上地球。如果像地球的10/1,用核导弹不把它击碎,也可以使它改变轨道。至于核污染问题,宇宙那么大,那一点点的核废料,是不足以影响宇宙的。科学家意见:通过重力牵引车,或者依靠小行星附近的太空飞船的质量使其偏离轨道。不需要将小行星移动太多的距离,只要稍稍移动,我们就可以使其偏离轨道,不再对地球构成威胁。
独家观点:小行星撞地球一直在提醒人类终有一天会走向灭亡,不禁联想到恐龙的灭亡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恐龙是怎么灭绝依然各种假说。而人类灭亡的方式又有怎么样的可能呢?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为什么被称为太空杀手?780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847


初识小行星

7世纪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十分模糊,天文知识也很有限,凭人的肉眼,在太阳系里只能看到6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离地球更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肉眼看不见,人类还不知道它们在哪儿呢。而本节的主人公,行星中的小侏儒(我们又称为地球的小兄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众多小行星,从发现到现在还不到200年。但是现在对小行星的研究,在天文学中已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你知道小行星是什么天体吗?它们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小行星的发现之谜

晴朗的夜空,群星灿烂,绘成了一幅星星的世界。在这星空中,围绕太阳旋转的,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大行星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只是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要比大行星小得多。既然它们这么小,人们不禁会问,第一颗小行星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早在17世纪初,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动规律时发现,在六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都不太远,唯独火星与木星之间拉开了很大距离,显得很不协调,其间似乎还应当存在一颗行星。一个半世纪后,火星与木星之间是否存在行星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766年,德国科学家提丢斯提出,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符合以下的关系:在n=0,3,6,12,24,48……每个数上加4再除以10,便是它们与太阳平均距离的数值(用天文单位表示)。
然而,在n=24,即距太阳2.8天文单位处,却是个空缺,提丢斯认为那里还应有一颗行星。提丢斯的观点引起了德国青年天文学家波德的注意,他在1772年编写的《星空研究指南》一书中对此作了介绍。由此上述公式被称为提丢斯—波德定则。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它的轨道基本符合这一定则,于是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寻找那颗“丢失”的行星。后来的观测表明,人们在预期的位置并没有找到什么大行星,然而,在那里却存在着一支浩荡的大军——成群结队而行的小行星带!
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1801年元旦,意大利西西里岛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在对金牛座恒星作通常的巡天观测时,发现了一颗未见到过的星,通过连续11天的跟踪观测,他断定这是一颗太阳系的新天体。后经当时还年轻的德国数学家高斯进行计算,确定它与太阳的距离为2.77天文单位,恰与提丢斯波得定则相符。然而,这颗新行星太小了,直径仅为月球的1/5多一点儿,质量只及月球的2%。人们只好叫它“小行星”,它被命名为“谷神星”。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为什么被称为太空杀手?445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847

寻星人的苦恼

谷神星的发现,固然使许多天文学家欢欣鼓舞,但不满意的也大有人在。按理,在2.8天文单位处应该是一颗大行星,现在找到的谷神星亮度还不及木星亮度的千分之一,直径约为地球的1/16,不到月亮的1/4,作为行星中的一员实在太小了。因此,一些人认为,火星与木星之间的真正行星还没有找到,所以他们热情不减,继续在黄道带内搜索,希望能走“好运”,找到真正的“意中人”。果然,在发现谷神星后的3个月,即1802年3月28日,一位“意中人”果然来了,来与一位业余天文爱好者奥伯斯“约会”了。当时意中人在室女座,亮度也只有7等,运行轨道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奥伯斯把新发现的行星取名为“帕拉斯”,中译名为“智神星”。

智神星的发现,令奥伯斯对小行星的兴趣倍增,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小行星,但第三颗小行星被德国利林特尔天文台的台长助手卡尔·哈定捕获,时间是在1804年9月1日。哈定用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妻子,即神后赫拉命名它,我国译成“婚神星”。奥伯斯还是一天又一天地守候在望远镜旁,一直等待了3年,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应有的报酬,在他发现的智神星过五周岁生日后的第二天,即1807年3月29日,真的有一颗“新星”闯进了他的望远镜。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为什么被称为太空杀手?261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1847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经过几天的观测,证实了这颗“新星”也是一颗小行星,奥伯斯用古代一个管理炉灶的小女神——维斯塔来命名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我国译成“灶神星”。灶神星是所有小行星中最亮的一颗,离地球最近时视星等可达6等,正好肉眼能看到。若熟悉星座,事先又知道它出现的位置,天空晴朗而无月光时,我们不用望远镜也可端详她的“芳容”。

灶神星发现以后,不少人守候在望远镜旁,继续寻找地球小兄弟,但10年、20年、30年过去了,寻找新小行星的努力始终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直到1845年12月8日,即第4颗小行星发现后的38年,第五颗小行星才姗姗而来——德国一位业余天文爱好者亨克发现了她。亨克把自己发现的小行星取名为“阿斯屈娅”,她是正义之神,中名译成“义神星”。两年后,亨克又发现了第六颗小行星“韶神星”。亨克的连续发现再次轰动了天文界,他的名字也传遍了全世界。冷落了三分之一世纪的“小行星热”,在亨克毅力的感召下又掀起了。


照相技术的应用

“小行星热”带来小行星大丰收,1868年发现了第100号小行星,到1879年小行星数目达到200。已经找到的小行星,由于计算不出它的运行轨道而无法再次找到它,小行星得而复失,使天文学家大伤脑筋。天文学家把照相技术应用到小行星观测中,为小行星的研究带来革命性的进展。沃尔夫利用照相技术,一生中找到582颗小行星,正式编号的就有230颗。


眼花缭乱的星名

每个人都有姓名,这是社会交际的需要,借此人们可以相互识别,否则会出现“百唤不应”或“一呼百应”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一个婴儿呱呱落地,父母亲就给他(她)取一个姓名,到附近的派出所去申报户口,得到社会的承认,成年后就能得到身份证。不过小行星的取名和申报户口的顺序是倒过来的。最初,某个人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只要其他天文台也看到了它,发现者就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后来发现这种给小行星的取名方式太宽容了,而且弊病不少。现在小行星的登记注册的专门机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规定:新发现的小行星先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一个“临时户口”——临时编号,它由观测年份和两个英文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表示该小行星是在哪半个月(从A排到Y,去掉I,每个字母代表半个月),第二个字母表示它是这半个月中观测到的第几颗小行星。例如,1975RB即是1975年9月上半月发现的第二颗小行星。发现者应算出小行星的轨道,并依此能观测到2—3次,证明确凿无疑后,才给一个永久性编号(身份证),然后发现者就可以给小行星命名了。所以,现在一颗小行星从发现到取得命名权,一般要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


最早小行星的命名沿用大行星命名的传统方式——以神话故事中的神灵命名,而且最初还只限于女性神灵的名字。对于19世纪的天文学家来说,从荷马、维吉尔和奥维特等人的诗作中找出几个名字是十分容易的事。于是许多女神都可以在天国中出现。当小行星发现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女神的名字差不多用完了,男性神灵的名字也就出现在小行星上。

随着小行星发现数目的增多,小行星的命名开始向多极变化。人们逐渐放弃了传统色彩而转向实用主义,洲名、国名、地区名、河流名、湖泊名、城市名等都上了天。随之,各种人物的人名也成了小行星“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是一些历史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主人公,后来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得道成仙”,升入太空。现在在小行星家族的户口本上,可以找到牛顿、爱因斯坦,也可看到伽利略、巴甫洛夫、开普勒、杨振宁的名字。


纪念航天英雄

有10颗小行星是特意为纪念10位宇航员而被命名的:其中3颗是第1789号“多勃罗沃利斯基”、第1790号“沃尔科夫”、第1791号“帕查耶夫”,他们是于1971年6月30日在前苏联“联盟11号”飞船的归途中因座舱密封不严,在空中窒息而丧生的。同样在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失事,7名宇航员不幸遇难,他们的名字也被用来命名3350—3356号小行星。

命名引起的争论

天堂是神灵居住的地方,用神灵来命名太阳系中的天体历来是天文学上的惯例,这样既可以保持天堂所特有的神奇色彩,又能使它充满诗情画意,颇有特色。然而,习惯不等于法律,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约束力,因此总有一些标新立异者,为了赶时髦置惯例于不顾,耍出一些新花样,这样必然要发生矛盾,在命名小行星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出现过一些不愉快的争吵。第一宗小行星命名的风波是(12)号小行星维多利亚,(12)号小行星是英国天文学家海德在1850年发现的,他起用这个名字,显然是为了讨好英国女王。不料这件事大大地激怒了大洋彼岸的天文学家,他们对英国人奴役美洲的殖民政策记忆犹新,怎能容忍掠夺奴役过他们的君王升入天堂,去玷污天国的“圣洁”,他们大肆攻击海德出卖灵魂,奴颜媚骨,利欲熏心,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而英国人为保持“国威”,也不示弱,反唇相讥,寸土不让,你们美洲人有什么权利干涉别人的事情?双方弄得十分尴尬。后来不知哪一位好心人搜索枯肠,在罗马神话里找到一位胜利女神也叫维多利亚,才巧妙地平息了双方的争吵。岂不知这位胜利女神真的下凡来到人间,并被人们所宠爱,现在全球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的造型,就是胜利女神手抱一个地球。

由小行星命名引起的不愉快争论还有一例。1858年美国杜德堡天文台发现了(55)号小行星,为了它的命名,该天文台理事会与台长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磋商变成了激烈的争吵。后来,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报界记者也加了进来,推波助澜,事情越闹越大,双方几乎成了仇人。后来天文学家一致同意把这颗小行星叫作“潘多拉”——希腊神话中有名的祸水。


“中华”星

中国对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工作起步比较迟,直到20世纪初,我国对小行星还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早期的一批小行星都是清一色的外国名称。中国人找到的第一颗小行星是1125号“中华”星。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者之一的张钰哲教授。


小行星阿基琉斯传奇

小行星——这些地球的小兄弟生活在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有人说它们是天真可爱的孩童。的确,它们体积小,质量少,光度暗,是一群名副其实的“小弟弟”。它们中绝大部分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即在2.8天文单位附近,如果用“定身术”把小行星某一时刻的位置固定下来,并将它们一一点在图上,就可以得出一个模糊的圆环。这个圆环的内圈半径约2.17天文单位,外圈半径差不多有3.64天文单位,其中95%的小行星都集中在这个环带内,因此,我们称这个圆环区域为小行星主环带。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安分守己的“居民”,始终在火星与木星之间。但是,事情也会有例外,如同人们做事有时也会走“极端”一样,在喧闹的城市中住久了的人想到乡村去过一段清闲的生活;

为了科学探索和满足好奇心,有人会到地球两极去冒险。在小行星家族中,虽然都居住在规定的“大杂院”内,但也有一些冒险者离开了原来的居住场所,远离了太阳的怀抱,远征到太阳系边界的广漠空间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最早,人们认为小行星中远征的勇士是(588)号小行星阿基琉斯(远日距有5.94天文单位)和(617)号帕特克勒斯(远日距为5.96天文单位),它们在远日点时比木星还远1亿多千米。1922年,巴德发现了(944)号小行星希达尔戈,这颗小行星能走到离太阳9.69天文单位的地方,差不多要撞上土星了。

(944)号小行星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墨西哥的一位民族英雄希达尔戈。希达尔戈的远征记录一直保持了半个世纪,直到1977年才被美国天文学家科瓦尔的发现所破。该年他在帕洛玛山天文台发现了(2060)号小行星,命名为“喀戎”。喀戎以18.85天文单位的惊人距离夺魁,这个距离比希达尔戈差不多远了1倍,几乎到了天王星轨道附近。


“紫金山天文台”星

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在我国天文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的摇篮”。国际天文联合会为了表彰中国天文学家在小行星研究和人文其他领域中的杰出贡献,专门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紫金山天文台”星。


小行星的世界有多大

小行星体态娇小,重量轻,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扁而长,这样的小行星的世界上有许多奇特的风光。你若有一天登上小行星,首先给你的感觉是这个“世界”多么小。即使是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其半径也不超过500千米(半径超过0.5千米的小行星仅有30颗),不足地球半径的8%,所以,人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小行星的面貌。

1937年发现的赫米斯小行星半径为300米,如果把它搬到地球上竖起来,只有泰山的一半高,我们在它上面作一次“环球旅行”,行程不到2千米,以我们普通的步行速度,一小时可以走3圈。所以,人站在赫米斯上,就好像站在一艘超级巨轮上,“世界”的“尽头”就在眼前。小行星不但个头小,体重轻,而且密度也不大,牛顿的万有引力告诉我们,小行星上物体的引力与小行星的半径及密度有关。如(18)号小行星梅菠蔓,其半径有67千米,平均密度约为3g/cm3,那么,在梅菠蔓表面上的引力仅是地球表面引力的0.57%。在地球上一个体重达70千克的人,在梅菠蔓上只有400克,这种现象又称“失重”。任何一个小学生都可以把他们的爸爸抱起来,举过头项,所以在奇妙的小行星上,人人都是拔山举鼎的大力士。小行星质量小,对于小行星表面物体的引力也教小,它抓不住表面的空气,成了没有空气的世界,周围的景象“黯然失色”,变得十分“古怪”。

首先,在小行星上,不管是白天、黑夜,天穹永远像一个巨大无比的黑丝绒帷幕,白天虽然有阳光把小行星照得雪亮,但太阳本身也像星星一样是镶嵌在黑天幕上的一颗大星星,在太阳的周围不远处,万千颗星星就像五光十色的宝石在闪闪发光!没有了空气,人们再也看不到妩媚动人的晨曦晚霞、变幻莫测的虹霓云彩,不存在游龙走蛇般的闪电、震撼大地的响雷。没有了空气,永远不会有和煦的春风和美丽的雪花。


忽明忽暗的世界

没有空气,光线,没有散射现象,小行星上没有黄昏和清晨,昼夜交替十分突然,简直像开、关电灯一样,说亮就亮,说暗就暗。即使在白天,小行星上面也是黑白泾渭分明,阳光照到之处亮得耀眼,而在石块、山崖后面又黑得可怕,影子的边缘十分鲜明,黑白反衬十分刺眼,叫人的眼睛很不适应。


小行星是单身汉吗

在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人们总是形象地把大行星比作太阳的儿子,把月亮、木卫之类的卫星看作行星的伴侣。那么,小行星有没有卫星陪伴?这是70年代末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争论的一个自然之谜。1989年美国发射了一个行星探测器“伽利略”飞船,其主要目的是考察木星的大气。1993年8月,飞船从(243)号艾达小行星旁掠过,对这颗小行星进行了多项观测和记录。1994年科学家们分析了“伽利略”飞船发回来的资料,竟发现艾达小行星附近有一颗卫星在围绕它旋转。同年3月31日英国学术周刊《自然界》还发表了艾达和卫星的合影照片及卫星的放大图像。它们形影相随,围绕着其公质心旋转,像是一对翩翩起舞的舞伴,在欢快地跳着“华尔兹”舞。

其实在这之前的1977年,天文学家利用行星掩恒星的方法发现了天王星的光环。人们将同样的方法应用到了小行星上。1978年6月7日,(532)号小行星赫克列娜遮掩恒星SAO120774,美国的洛威尔天文台正好处在遮掩的路线上,因此,他们很早就作好了观测的准备。6月7日这一天,洛威尔天文台的一架望远镜对准了恒星SAO120774,望远镜的末端接上了光电装置,指针在记录纸上画出了一条微微波动的水平线,静静地等待着(532)号小行星的来临。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在预计的小行星掩恒星的时间之前一分多钟,指针就蓦地降落下来,说明恒星的光线被什么东西遮挡而变暗了,5秒钟之后指针又恢复了原来的位置,又过了1分半钟,真正的(532)号小行星才开始遮掩恒星。这是怎么回事呢?小行星不可能有光环,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532)号小行星有一颗卫星。事后通过计算,这颗卫星的直径为46千米左右,是(532)号小行星直径(243千米)的五分之一,它们之间相距约977千米。

事隔半年,12月11日,忽然又有报告,说(18)号小行星梅菠蔓的直径虽只有135千米,但在离它650千米以外的地方,也有一颗直径约37千米的小卫星,也就是说,卫星与小行星本体的直径比为1:4,与月亮、地球之比接近。但是对这两颗小行星的卫星,最近有的天文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人们的老习惯是“眼见为实”,在没有拍摄到小行星及它的卫星的照片时,难以确认这两颗小行星是否真的有伴侣。


小行星的形状

小行星的形状也与大行星不同,只有少数是球形,如月灶星,其余大多是奇形怪状的。例如,第1620号小行星呈长条形,长是宽的4—5倍;爱神星是三轴体,三轴的长度分别为36、15、13千米。不同的小行星反射太阳光的能力不同,这说明它们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反光能力强的是石质小行星,反光能力差的是碳质小行星。

小行星的“个头”

200年来,人们在小行星主环带内陆续发现了大量小行星,这些地球的小兄弟数目虽然十分庞大,但“个头”都不很大,如果把几十米、几米的小兄弟都计算在内,所有小行星的总质量也不超过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没有一颗像样的行星?这么多的小行星从何处而来?

关于小行星起源的第一个假设是由奥伯斯提出的。他认为上帝是公正的,太阳也不会有什么偏爱,在离太阳2.8天文单位的地方,本应该有一颗类似于地球或火星一样的行星,只是在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颗行星爆炸了,爆炸的碎片就成了小行星。但是,奥伯斯的假设提出后,天文学界的反应并不佳,不少天文学家不以为然。

既然是爆炸,就应该说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爆炸。在19世纪初,地球上高能高效的炸药尚未问世,人们实在想像不出哪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能把直径几千米的行星炸掉。因为地球上的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灾难虽然惊心动魄,但这些灾害对地球而言是蚍蜉撼树,伤不了地球半根“毫毛”。当时奥伯斯也曾想办法找出爆炸的原因,但他尽管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仍然连引爆的“导火线”也难以说清楚。不过,奥伯斯的假设也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随着时间的推延,特别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行星像潮水般地涌来,因而人们对爆炸后碎片数目很多的假设不再怀疑了。

一些天文学家还具体计算了这颗“原始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5,直径约有6000千米。前苏联一位天文学家把这颗原始行星称为“法厄同”,法厄同是希腊神话传说中一个悲剧人物。而天文学家克利诺夫还对它的结构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从外到里共有5层,最外l层是玄武岩的壳层,第2层是结晶状的橄榄石岩层,第3层是玻璃质橄榄石岩层,第4层是铁硅层,第5层也是最里一层是镍铁层。他认为,法厄同被什么东西击碎后,这5层的物质应对应于各种不同性质的小行星、流星及陨星。关于小行星的起源目前看法很多,谁是谁非尚无定论。小行星的诞生之谜还有待今后作出回答。


小行星与核战争

关于“法厄同”寓为“原始行星”的设想,曾流行一时,并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他们也为法厄同的爆炸千方百计去寻找依据。甚至一些人从陨星的研究中推出法厄同爆炸的时间:大约在4亿年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法厄同在4亿年前发生爆炸的呢?自然也有人提出各种高见,其中最有趣的一种莫过于前苏联天文学家赛格尔的观点,这位想像力比诗人更丰富、更奇特、更烂漫的学者,认为引起法厄同爆炸的原因并非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是地外文明的“人祸”。
赛格尔认为,既然近代科学已经证明,我们地球上的生命绝不是宇宙间惟一的生灵,在茫茫宇宙中任何地方,只要具备适当的条件和环境,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和演变,生命的产生和发展都将变成是一种自然现象。存在“外星人”的说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非常盛行,火星上的“运河”和“火星人”就是一例。
因而我们没有理由说:当初法厄同一定非得是个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不可。相反,他大胆地设想,在4亿多年前,地球上还只是爬行动物时代,而法厄同上已经进化到了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界,“法厄同人”已拥有今天我们地球人更发达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制造了比现在地球上更多的原子弹和氢弹。

“法厄同人”在一次“国际争端”中挑起世界大战,在互相残杀中动用了核武器,大批威力无比的核武器的爆炸引起了原子核的连锁反应,最后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所有的核武器库都连续发生爆炸,结果使法厄同海洋里的氢也燃烧起来,于是法厄同整个星球在浓烟烈火中被炸成无数碎片,这些碎片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小行星和陨星。按照赛格尔的说法,铁质陨星无疑是法厄同核心部分的残骸,石质陨星是法厄同的外壳,介于石质陨星和铁质陨星之间的铁石陨星是法厄同“地幔”中的物质。

小行星带

绝大多数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即分布在轨道半径为2.17至3.64个天文单位之间的地带,人们称这个区域为小行星带。带内小行星的分布并不均匀,有些区域密集,有些区域稀疏,有的区域几乎没有几个小行星,而且这些空隙区和密集区的分布很有规律。这种现象称为轨道的“共振”,符合天体力学问题的理论分析。





太空杀手之谜

茫茫宇宙中,有这样一群危险的不速之客,它们身材不算很大,但却有可能在未来某天同地球上演“亲密接触”。这就是被天文学家称之为“太空杀手”的无数小行星。目前,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正在密切观察广阔的太空,以期能够提前发现和预报那些可能正在逼近地球的“杀手”。


小行星引起的风波

1989年冬天,是个极不寻常的冬天。对于全世界许多人来说,这个冬天的人们都是在一种说不清是担忧还是不安,是恐惧还是悲哀的心情中度过的。事情的起因是在1989年12月14日,世界各地的许多报纸都转载了一则爆炸性新闻——《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这则消息是这样写的:“于近日结束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秋季会议披露,这颗可能撞击地球的行星直径约为1公里,目前距地球80万公里,为月球至地球距离的两倍。
如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其撞击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破坏力的770万倍,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将遭劫难。”可想而知,这消息是多么可怕!因为根据计算,直径超过1.5千米的小行星(如小城镇般大小)若撞击地球海洋,其能量大到足以导致3000米高的海浪,即使在300千米以外,海浪仍将高达500米以上;若撞击发生在陆地上,会出现如科学家所说的“星击之冬”,届时,地球会被厚厚的尘埃笼罩,暗无天日达数年之久。
由于阳光照射不到地面,粮食将大量减产,饥荒、瘟疫将普遍发生,世界上的四分之一人口将丧失生命,人类文明将大倒退。幸运的是,这一次小行星并没有撞上地球,而是与地球相距600万千米的地方飞过,一场虚惊!其实,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遭受过几次有关“小行星可能要撞地球”的耸人听闻的惊扰。人们对小行星撞地球的恐惧不是没有根据的。人们还记得,1937年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赫米斯,它的直径为1.5千米。当年12月30日,赫米斯逼近到距离地球60万千米处。根据计算,它最接近地球时距离可能只有30万千米。也就是说,它从地球和月球之间穿过,曾给地球造成了可怕的威胁。但最终这次依然是有险无难。

可能的灾难

直径10米以下的小行星(如公共汽车般大小)若撞击地球,其能量相当于5万吨TNT炸药,会在大气中成为一个“陨石火球”,并会自行焚烧为碎片,不会产生多大的危害。直径10—100米之间的小行星(如足球场般大小)若撞击地球,其能量相当于上千万吨TNT炸药,落在农村将使数万生灵丧生,落在城市则将使30~50万人死亡。


深度撞击之谜

小行星碰撞地球的可怕景象像幽灵一样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说实话,这绝不是“杞人忧天”的天方夜谭,因为地球自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中,天翻地覆的撞击次数虽不多,但小的撞击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还是不少的。人类最近一次目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就发生在1996年11月22日,在中美洲洪都拉斯首都以西200千米的圣路易斯城附近,一声巨响后,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大火球落了下来,爆炸的气浪引起的火灾烧毁了十多亩的咖啡田,附近的国道也受到了破坏。

目前,这颗闯祸的小行星主体还深埋在地下,而撞击形成的陨石坑直径达50米,根据陨石的碎片分析,40亿年前这颗小行星就在太空中游弋了。科学家根据碰撞实验证实,陨石坑的大小通常为碰撞天体直径的10~20倍,因此,直径为50米的陨石坑该是不小于5米的陨石撞击而成的。出于它是经过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后剩下的最后部分,所以这颗小行星如果是石质的话,在空间时其直径至少有30~50米,就算是铁质小行星的话,其直径也应该在10米以上。

追溯到6500万年以前,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曾提出种种设想,但最有可能的刽子手仍然是小行星。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一头撞上地球,引起了空前规模的大爆炸,其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烈性炸药。山崩地塌的大灾难,使周围一切物质顷刻化作一缕青烟,大爆炸又产生巨大的地震,海啸掀起的巨浪高达4000米,陆地上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爆炸掀起的巨石又使得不少生灵涂炭。更严重的后果是无数细石、土屑、灰尘冉冉上升,弥散开来包附了整个地球,它们长期滞留高空,挡住了宝贵的阳光,使整个地球“暗无天日”,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而枯萎死亡,这样就断绝了恐龙的粮草来源,恐龙们在饥饿折磨下,熬不了多久就一一倒毙了。



撞击地点之争

据有人调查,关于这次撞击的地点,有人说是在非洲东海岸外的印度洋,离马达加斯加东北500千米处,有一个直径300千米的圆形凹坑;有的说在美国衣阿华州孟逊城下有一个直径35千米的坑,俄罗斯南部还有一个直径25千米的坑,也可能是撞击点。而最近又有提出撞击点在墨西哥湾,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有一个被称为“蒂斯库鲁布坑”,它是由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入浅海中造成的。


2036年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近地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擦肩而过,有的甚至会撞上地球。若真的如此的话,地球上的人类就将会大祸临头了。人们在震惊之余,又增添了几分对地球安危的忧虑。大家不禁会问,小行星真的会撞击地球吗?这种危险究竟有多大?其实,情况并非那么可怕。现己观测到的近12万颗小行星,绝大多数(约占99%)都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运行轨道之间的一个宽阔的小行星带区,它们不停地环绕太阳运转,安分守己,对地球没有任何威胁。但也有个别小行星易受大行星引力、摄动的影响而偏离原来运行的轨道,可能会冲向地球轨道。1992年12月4同,一颗名叫斯威夫特—塔特尔、像小山样的小行星,以百倍于炮弹的速度风驰电擎般地掠过地球轨道而去,这一天体的突然出现着实令科学家吓了一大跳,因为它的轨道如果再偏近地球点,那么人类的命运就不可设想了。

回首20年前,1972年8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上空,一颗直径l0米的小行星在离地球58万千米的高度,从南向北和地球擦肩而过。在1988年12月10日午夜1时20分,在中国湖北省也出现过同样的险情。更有甚者,1983年10月11日,美国的国际红外天文卫星在太空逆游,突然发现一颗小行星,科学家给了它一个临时编号1983TB(现在命名为“法厄同”)。

根据卫星传回的信息,计算出它的运行轨道后,又让科学家吓出一身冷汗:当这颗小行星在2115年再次来临时,还有可能与地球相遇!有人认为到那时,人类在这个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球有可能会大祸临头。这次存亡难卜的考验或许是小行星直冲地球,或许是有惊无险地再次与地球擦肩而过。


阿波罗体


在数十万颗小行星中,真正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的是那些近地的、称为“阿波罗体”的小行星。国际上把在近日点附近与太阳的距离小于1.67天文单位的小行星称为阿波罗型小行星或叫阿波罗体。据估计,直径在0.7到1.5千米的阿波罗型小行星,大约有500—1000颗,它们确实对地球存在着潜在的危胁。


严密监视近地小行星

第一颗引起人们注意的近地小行星是爱神星,1930年1月30日它离地球仅0.17天文单位,1932年又发现了第二颗近地小行星阿摩尔。此后,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这类小行星,到目前己发现了10万余颗,其中有几千颗直径超过500米的小行星能飞到地球附近,但这些小行星中只有10%的小行星能计算出精确轨道,其他90%还在我们的“盲区”内运行。而现在,我们每年能发现几十颗这类小行星,它们会不会“图谋不轨”,我们还无法知道,不知哪一天,某颗小行星突然发起疯来,一头撞向地球,人类就倒霉了。

为了应付各种可能的、潜在的威胁,科学家己制定了一项长远的搜索计划,准备在未来的30年内彻底调查清楚小行星的确切位置和精确轨道。为此,科学家们研制了许多极其精密和完善的仪器设备,如1983年升空的红外天文卫星,己陆续向天文学家提供了2000多颗准确轨道的小行星。1990年美国花费几十亿美元研制和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观测小行星。1993年又制定了一项更宏伟的计划,制造6台直径2.5米的巨大望远镜,搜索有可能危害地球的小行星,准确测定小行星轨道,这样会大大降低来自外层空间像岩石般的天体与地球相遇的可能性。

此外,科学家还提出了种种对付突发事变的办法。例如,一旦发现有小行星撞向地球,就利用大型计算机测定它的准确轨道;然后,立即向该小行星发射一艘携带氢弹、原子弹的飞船,飞向该天体;再由地面发出遥控传导,将其在空中炸毁,即使炸毁不了,但只要让它偏离原来的轨道,迫使它与地球擦肩而过也可以。或者,可以利用最先进的激光武器、微波束武器和粒子武器,对准那些正朝地球扑来的小行星,在其还未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就将它彻底击毁。美国宇航局还准备在月球上安装大型激光炮,以击毁那些“不怀好意”的天外来客。如果说过去人类尚无能力对付小行星的话,那么,今天的人类已有足够的能力与小行星作一番抗衡;更何况,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人类定能最后降服小行星这一“天敌”。


太空防卫基金会

“太空防卫基金会”于1996年3月26日在罗马成立,由各国在近地小行星研究领域工作的知名天文学家组成,目的是保护地球环境,防备来自慧星和小行星的撞击。准备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专用的望远镜网,对近地小行星和慧星进行系统搜寻和监测。


小行星是宇宙中的矿山

说来可怜,小行星既没有太阳的光芒,也没有月亮的娇媚;既没有星星的光辉,也没有彗星那样显眼。在一般人眼中,它们是貌不出众、个头短小的“小东西”,派不上大用场;就是在天文工作者当中,也有不少人看不起大阳系中的这些“小兄弟”。但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小却有小的用处。小行星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分为石质、碳质和金属型的。金属型小行星中含有丰富的铁、镍、铜等金属,有的还含有铂族等贵重的金属和宝贵的稀土元素。在1986年发现的临时编号为“1986DA”和“1986EB”的近地小行星,就己被确认为是两颗含有丰富的铁和镍,以及含有贵重金属如金和铂等金属型的小行星。

21世纪以后,如果人类向宇宙索取资源的话,这两颗小行星很可能成为最先开发利用的目标。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些小行星中含有丰富的金刚石和黄金,例如,科学家首次发现一颗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小行星上蕴藏着大约几十万吨白金、1万吨黄金和数十亿吨铁和镍,总价值达数万亿美元,而且小行星距地球仅1000万千米左右。由于小行星上的特殊条件,这些矿藏就在表面,或者整个小行星都是宝贵的矿藏,开采十分容易。所有这些具有丰富矿藏的小行星己成为人类将要开发利用的巨大宝库。为此,美国宇航局已成立了一个星际资源开发利用中心,专门进行太空资源勘探,以寻找和使用含有丰富矿藏的小行星。

未来20年内,美国将发射无人驾驶的航天器,采用遥感技术对小行星进行探测分析,将小行星上采集到的样品送回地球研究,从而为和平利用和开发小行星提出第一手的资料。在未来50年内,还将发射载人的太空船到小行星上进行探测研究,以确定是否可进行太空开采,或是在小行星安装发动机,把它带回地球。日本已着手研制“缪斯C”号无人太空探测器,并准备在2010年升空直奔小行星海神“涅柔斯”,从其上取回样品。

欧洲、俄罗斯也不甘心落后,积极准备小行星的开发和利用计划。此外,科学家们还计划人为地将小行星引落到地球的某一区域,从而形成一个富矿。这种由小行星陨落形成的矿藏在地球上还不少,例如俄罗斯的一个金刚石矿,就是陨星撞击形成的。位于加拿大五大湖畔的萨德伯里镍矿,也是在17亿年前由一块特大的陨石堕落后形成的,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镍矿产地。我国的多伦陨石坑也是一个巨型矿床,含有极其丰富的铁、镍等矿产。小行星的未来是美好诱人的,小行星的未来将属于人类,而人类的未来将更加充满希望。

空间基地

小行星的轨道遍布木星以内、火星以外的广大行星际空间,这无疑是通往其他行星的天然空间渡船,足以让经历了成年累月寂寞航行的宇宙飞行员“着陆”休整,或者干脆就让它送上一程,对于近地小星,这种优越性就更为突出。半径为10千米的小行星,重力只有地球的8/10000,逃逸速度只有0.013千米/秒。若把它作为一个火箭发射基地是非常理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2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