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事物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很难被众人所理解的。所以当科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提出异于当时恒星理论的结论时,曾一度受到天体物理界的排挤。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是一位印度美裔国籍的物理力学家和天文学家。钱德拉之所以受到排挤,就是因为在他19岁的时候计算出当恒星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1.44倍时,就会以黑洞或中子心的形式结束它的命运,这就是后来被命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理论。但是这个理论在当时是很离经叛道的。
在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科学家普遍认为白矮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最后阶段。钱德拉提出的理论挑战了这个理论的权威。许多科学家都对钱德拉进行强烈的批评,钱德拉也因此受到了排挤,而其中大部分的原因还是由于钱德拉非常崇敬的一位前辈——天体物理学界权威——爱丁顿的反对,尽管他对钱德拉很是欣赏。
钱德拉知道仅凭自己一个人是对抗不了爱丁顿的权威的,所以他选择了退让。他不再发表任何与白矮星相关的文章,带着他的坚持,将兴趣投向了其他领域。这个曾引起天体物理学界哗然的理论,一下子就被尘封在历史角落里了。
直到20年后,他的学生,后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偶然在他的书上发现钱德拉关于白矮星的计算,这个理论才重新出现在世人眼中。后来科学家们也慢慢发现这个理论的正确性。钱德拉塞卡极限理论才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
直到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评委才为钱德拉颁布这个迟到了5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的钱德拉两鬓已经斑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