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认为这道题是脑洞题,但在我看来,这是一道逻辑题。逻辑中有一个重要的工具叫做归纳、演绎与类比,因此接下来我将以真实资料为背景,试着推导可能的答案。
一、与人类不同的社会形态
自然界中有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叫做黏菌。黏菌通常通过吞噬细菌的方式生存,在食物丰富的情况下,每个黏菌都各自生活的很好,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当食物不足时,许多原本分开的黏菌细胞就会聚合到一起,形成一只类似于蛞蝓的生物,到处爬行,寻找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生命存续,有些黏菌细胞甚至还会变成生殖细胞,生产并释放出孢子。
黏菌
海洋中有一种鱼类,叫做“清洁鱼”,因为它会帮助其他鱼类清洁口腔污物而得名。这种鱼通常群居生活,而且一群清洁鱼中只有一条是雄性,其他的全都是雌性。但是如果很不幸,这条雄性的鱼死掉了,雌性鱼中就会有一条鱼自动变成雄性,让整个族群顺利繁衍下去。
清洁鱼
举的这两个例子,是想引导大家来从整体而非个体的角度,思考另一种生命的形态,这种群体没有阶级尊卑、无需沟通即可实现复杂协作、不侵害任何个体利益的情况下实现群体利益最大化。
这对于人类来说不可想象,因为人类这个物种从来都是以个体利益为首位的,人与人之间矛盾重重,沟通效率极低,相互之间充满着利益纠葛、背叛与欺骗,以至于人类社会可调配的几乎所有的资源与精力全都用于了内耗。靠经济手段、战争机器及政治体系建立起来的秩序在勉强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方面都很吃力,更别提其他事了。
但可以想象,一定有某种外星物种可以实现黏菌一般完美的协作,物种内部没有任何矛盾、压迫或利益冲突,整个种族可调配的资源完全没有内耗,全部用于种族的蓬勃壮大。这样的生命体在征服宇宙方面一定是最有效率的,因此很可能是最早被人类接触到的。
二、与人类不同的物理构成
“暗物质”是当今物理学界最大的谜团之一,据观测,暗物质占整个宇宙质量的85%,显然不是可以忽略的部分,但人类无法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不过由于暗物质能够干扰光波与引力场,因此可以通过间接手段来探测。对于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人类一无所知。
2014年7月,世界顶级科研杂志《Nature》的物理学子刊的一篇封面文章轰动了世界,国立台湾大学的学者提出,暗物质并非以往物理学家推测的“重粒子”,而是“极轻粒子”。高中物理学曾经教会我们,每个物体其实都可以视为“物质波”,而物质波的波长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台大的物理学家通过计算,认为暗物质粒子的物质波波长大约为10,000,000,000,000,000,000km,即整个星系的尺度。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用星系这种大尺度的基本粒子模拟出来的宇宙图景,符合目前所有的观测数据……
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生活在极其浓稠的“暗物质液体”中,这种“液体”的密度比水高一百万倍,但我们完全感受不到,因为暗物质与我们没有任何交互作用。
宇宙中大部分都是暗物质,因此从概率来推算,宇宙中一定存在以暗物质为基本构成的生命体。而暗物质基本粒子的尺度都是星系的量级,因此很可能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暗物质生命体。但是很遗憾,我们与暗物质之间无法直接接触,因此这个无比巨大的生命体可能根本无法感知我们的存在。
三、与人类不同的空间维度
物理学家推算,宇宙中共存在十一维空间,因此没有理由认为“三维空间”是特殊的,更不能狂妄自大地认为只有三维空间才能够存在生命,其他高维或低维空间中也同样应该会存在生命体。
例如,二维生命是什么样的呢?在纸上画一个封闭的图形,比如:
想象他们是一群生命体,相互之间会竞争、捕猎,就像球球大作战那样。这就是一群生活在二维平面的生命体。
如同我们的消化道一样,对于二维的生命体来说,下图中灰色的区域就相当于他们的“体内器官”,因为只要他们闭上“嘴巴”,其他的二维生物就无法看到、更无法直接进入这个区域。但是对于我们这种三维生物来说,他们的内部构造一览无余。不仅如此,若是我们将手指插进这个二维平面,可以直接将二维生命体的内部器官拎出来扯碎。
同理,一个四维空间的生物也可以直接窥视我们三维生物的任何器官,可以在不伤害我们皮肤的情况下扯碎甚至取走我们的内脏。我们无法理解这种生命体到底是什么形态,因为低维空间生物体无法想象高维空间的样貌,我们只能通过数学计算,得到四维空间物体在三维空间的投影。
下图是二维空间来看一个三维空间的立方体子折叠的过程:
与此类似,三维空间中看一个四维空间的“超立方体盒子”折叠的过程:
这是一个四维空间超立方体穿过三维空间时,三维空间观察到的样子:
不过幸好,由于物理规则的限制(如能量守恒、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等,不同维度空间中物理规则差异很大),高维生物与低维生物之间是无法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不必担心有一天会被四维生物偷走大脑,也不要妄想哪天去撕扯二维生物的消化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