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力对外表现为“力”,实际上是由液体上下压强力(垂直分力)产生的力差。特征是,浮力不受液体压强即外力大小的影响,由此,人们就有了不消耗外部能量实现浮力做功意愿,并前仆后继地设计了很多方案,结果是,人们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因此,这类发明也被视为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
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检索这类发明的案例,都存在一个共同现象 :没有考虑到浮力做功是由液体势能转换的,也就是说,浮力做功会消耗液体能量(势能)。所以,只考虑实现浮力做功而忽视液体能量的消耗,是研发方向性错误,因为解决液体能量的损失才是根本问题。反重力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就是把液体损失的能量转换为轴扭矩,详情本头条号有相关介绍。
在评价这类发明时,包括审查机构、反伪专家等都很少指出这一问题,而是从技术方案涉及的能量守恒、功率守恒等陈述,这种以纯理论否决的方法脱离了发明的根本特征,往往发明人难以接受。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面对无数的案例,没人总结指出:要实现浮力做功,请将液体损失的能量转换为其他能量。为什么大家都忽视了呢?
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尤其是有影响力的科技专家,不应对这类发明的意愿过份的批评,更不能冠以“民科”“神经病”“伪科学”等,因为我们在特征判断这点上大家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敢做只是失败了。
进一步,我们的科学教导是不是存在问题?对事物特征捕获和分析教育是不是有待提高?煞白、通红、黢黑、虚蓝等方言,或许是在训练我们对特征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