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叠纪是侏罗纪之前的时期,三叠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3亿年前,均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三叠纪标志着中生代的开始,也是整个地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恐龙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气候
三叠纪时总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但地球表面的地理分布使各地的气候有所不同:由于陆地的面积十分广阔,使带湿气的风无法进入内陆地区,大陆中部便形成一个很大的沙漠,所以陆地上的气候相当干燥,而靠近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草木茂盛。
海洋
三叠纪时,在盘古超级大陆之外是一片面积达两万多千米的超大海洋,面积大小和今天所有海洋的总面积差不多,而且由于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的要短得多。
陆地
三叠纪时的地球面貌与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截然不同。由劳拉西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结合而成的盘古超级大陆跨越赤道,有条狭窄海道隔开了北美洲和欧洲,还有一道被称为古地中海的海道深入到了欧洲。到了三叠纪中期,这块超级大陆出现了分裂的症状。
三叠纪的命名
三叠纪是1834年由古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命名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之间的地层表示的年代称为三叠纪。此种地层上下部为陆相沉积,中部为海相沉积。
三叠纪时的植物
三叠纪时,古生代时的一些主要植物类群几乎全部灭绝了,常绿乔木在当时的陆地环境中取得了优势。到了三叠纪后期,苏铁类和松柏类等原始针叶植物最终取代了蕨类植物,成为当时地球上最常见的树木。
海相沉积海相沉积指在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反映了海洋环境特征。按沉积物形成的海底深度不同可分为冰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沉积等。特点是相变不大,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保持均一的岩性。
陆相沉积
陆相沉积指出露陆上的岩石风化物在重力、水、风、冰川等的作用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侵蚀、搬运最终沉积于陆面部分的物质,其种类包括冲积、坡积、洪积、残积、湖泊沉积、沼泽沉积、冰川沉积、沙漠沉积等。陆相沉积的岩性较复杂,颗粒大小也不一,横向变化较大。
三叠纪时的动物
三叠纪时期,大型的肉食性动物,轻巧的捕猎动物,身披鳞甲、嘴巴像猪一样的草食性动物和像鳄鱼一样的食鱼动物与最早的恐龙生活在一起。会飞的爬行动物——翼龙第一次飞向天空,巨大的爬行动物鱼龙等也第一次畅游大海,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但是个头比现在的老鼠还要小。
兽孔目爬行动物减少
在二叠纪结束时,曾经在陆地上称王称霸的兽孔目爬行动物未能继续它们的统治地位有一些爬行动物,如古蜥,已经超过了兽孔目爬行动物,成了陆地上的主角。
三叠纪时的恐龙
由于没有独立而相互分隔的气候区域刺激恐龙朝不同方向演化,所以三叠纪时期的恐龙种类并不多。而且因为恐龙这个物种在当时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体形也比后来的要小得多,不过到了三叠纪后期,恐龙的体形显著变大,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这个物种的发展渐趋成熟。
三叠纪时的爬行动物
在三叠纪时居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首推古蜥。第一代古蜥类动物的后腿往往比前腿长,脚踝经过特殊进化,它们能以更直立的姿势走路,而不是以四肢在地上爬行。古蜥系早期的分支包括长颈龙,到三叠纪后期古蜥本身演变成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
水栖动物
三叠纪时期,爬行动物中的南蜥龙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边,而像鱼龙这一类爬行动物,已经完全适应了海洋中的生活,和今天的鲸鱼和海豹一样生活在水中。秀尼鱼龙生活在三叠纪后期,是水中最大型的爬行动物,体重可达20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