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262|回复: 1

转 讲解金刚经一—四句偈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3-12 1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一般人眼里的无为就是无为而治,也就是道德经所讲的无为,无所作为,那么有刻薄的人就会说,猪无为,羊无为,蚂蚁无为,无为的东西多了去了,为什么圣人都追求无为呢?今天不谈道教里的无为,只谈金刚经里的无为,我们先谈谈有为法,什么是有为法,在佛经里讲有为就是诸行,就是一切存在的生灭的因缘法,宇宙一切精神物质感受一切能感受到的都是有为,人们追求的都是有为,一切无常的都是有为,那么我们讲讲有为法有哪些过患
1,有为都是梦幻泡影,一切概念观念都是错觉,任何存在的概念永远是片面的,好比说用显微镜我得到细胞概念,用超级显微镜得到中子概念,再换不同的显微镜能得到分子,原子粒子的概念,有一万种显微镜就有一万种概念,未来人类还会发明一亿种显微镜,会得到一亿种新概念年,但所有的概念年都不是真理,只是一种偏执罢了,我执心重的人就是拿个显微镜把东西放大了就让别人相信他,但我有一万种显微镜,每种显微镜得到的图象都不同,你说一万种显微镜哪个图象是对?哪个是错?我执心就是最大迷信,你不管相信哪种显微镜,你不管相信它是细胞,它是神经,它是原子,它是分子,它是粒子,你相信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根本不存在真假,你说某种图象是假的,但发明一种特殊的观察仪器就可以观察到跟假的图象一样的画面,所以我们不要被有为的概念性的东西束缚,要破除我见

2,有为法都是攀比法,好比说这个人能力强,他能力强取决于他的参照物,对比性,任何概念,任何人们追求的什么美丽伟大庄严都具有对比性,好比一个螳螂跟蚂蚁比螳螂就是强大,螳螂跟猎狗比又是弱者,老虎跟猎狗比又是强者,老虎跟坦克比又是弱者,所以一切概念都是建立在对比上,我们说这古人能力强,跟他同时期人对比强,跟现代人比又未必强,现代某个人强又是跟某些人对比强,跟未来比又显得很平凡,所以一切法都是空的,对比心产生强,弱,我们梦想的强永远是建立在对比上,如果世界上就一个人,那么就没法说他是强还是弱,所以任何有为法必定是我执性的,是对比性的。

3,有为法求不可得,《金光明最胜王经》讲“善女天,譬如鼓声,依木、依皮及桴手等故得出声。如是鼓声过去亦空,未来亦空,现在亦空。何以故?是鼓音声不从木生,不从皮生及桴手生,”
好比说人用鼓锤敲鼓,发出声音,声音是从人发出的吗?没鼓出不了声,声音是从鼓发出的吗?没人产生不了声音。万法就如同声音一样,是因缘和合生的。你想得到声音,追求人得不到,追求鼓也得不到声音,一切法都求不可得,万法都是因你内心的执着产生,当你执着变了你的过去世界也就变化了,举个例子好比一个人 70年代追求吃饱饭,吃肥是梦想,但当他到90年代时吃饱了就不能带给任何快乐了,那时梦想吃饱是因为大多数人挨饿,所以他想着自己吃饱吃肥那就是幸福,但90年代人人吃饱那时他再吃饱就没有意义了,好比过去一个人执着艺术,收集了很多艺术品,但当他有一天审美观点变了,那些艺术品又都成垃圾了,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合和产生,好比公螳螂眼里母螳螂美丽,公猴子眼里母猴子美丽,公熊猫眼里母熊猫美丽,美女在苍蝇眼里不如屎尿美丽,所以美丽这个法不可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丽是众缘合和产生,《楞伽经》谓“三缘和合,幻相方生”。我们看到美色,这个图象是由多种因缘聚合,首先由其物体本身,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其它条件,如眼睛正好睁开,近视程度,往正确方向看,以及光线明暗等等。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美色这个果。是一切因缘合和成了美丽,美丽是因为容貌产生的吗?不对,没光线不美丽,美丽是从光线产生的吗,没角度也不美丽,美丽是从角度产生的吗?没眼睛也不美丽,美丽是从眼睛产生的吗?不对,没有光线容貌角度光有眼睛一缘那也得不到美丽,所以说美丽是得不到的,美丽是很多因缘合和产生的,任何有为法你追求都不得不到,一切法都只能是人们内心的执着产生,都是因缘合和产生,原本追不可得。。。

4,有为法都是无常的,这点是佛法的四圣谛,迄今人们所知道的200多种粒子。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28秒。
  事实上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而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变异,人由精卵变异成胞胎,而胞胎亦由虫子形态,变异成水形态,龟形态,最终变异成胎儿形态,出生后又少壮老,由幼稚变得成熟,由强大变成衰老,由智慧归于平淡,但佛教里讲的六道轮回变异则更为奇特,人亦会轮回成动物,动物由会轮回成人,今天的猪羊可能是明天的领袖,今天的富翁来生可能是海里的鱼鳖,
任何有为法在时间面前都成了尘埃,好比我们用500年的角度来看XX人非常伟大,用1000年角度看还是很突出,用3000年角度看很特别,用5万年角度看很一般,用50万年角度看什么也没有,用五百万年角度看一个伟人成了尘埃,而用1000万年角度看国家都成了尘埃,用1000亿年角度看呢?
5,有为法念念相续,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妄心是高速运动的,佛在仁王经上打一个比喻说,一弹指六十瞬那,一瞬那九百生灭,这是指我们妄心生灭的速度极快,而弥勒菩萨讲的更快: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三世等品〉第五)
可推断宇宙的实际生灭的时间是极其短促,以至于我们迟钝的肉眼无法感知宇宙生与灭的过程,正如《楞严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紧接着又来一个生灭的过程,又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如是循环不已,由于速度太快,我们的感受是一种宇宙在相续的样子。而实际上,整个宇宙是在每一个瞬息之间生了由灭,灭了又生,刹那生灭,循环不已。这种刹那生灭之相,只有到了八地(不动地)菩萨的果位才能见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全景一时顿现,一关灯,全景顿消。
因此整个宇宙是我们能感知的心(中峰禅师称“灵知心”,能见闻觉知)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生灭之妄心一停,整个宇宙的生灭现象也就立即停止了。正是禅宗永嘉大师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里的“觉”是指妄心不动,真心显现的状态。
然而,我们凡夫的妄心不能刹那停止,因而所见生灭之相也无法刹那停止。《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种种法出生,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有人可能会问:这前念与后念所现的两个宇宙有联系吗?” 答曰:“没有。前念与后念各不相知,因而前念所现的宇宙与后念所现的宇宙没有关联瓜葛,是独立的存在。”《华严经·菩萨问明品》开头便说:“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这里用河中流水比喻。宇宙中前一个相喻作前流,后一个相喻作后流,前流与后流各不相知。这是由于前流和后流均无自性,皆是众缘和合,因而各不相知。而前后可以相牵流,牵引的力量就是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宇宙中万有不变的规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虽然妄念在不断生灭,但是能知的心却没有因为宇宙生灭而动摇。所以中峰禅师说:“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能知之心是永恒不变的,这是我们真心本性。正因为它永恒不变的作用,才使我们众生生灭的妄心里观察到宇宙生灭之相,但众生迷惑,不识真心,只迷在生灭相中。而诸佛在生灭之相中了达有一个不变真心。此谓“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我们每一个念头都各不相知,所现的宇宙也是各不相联,为什麽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却是相续而没有分断的相呢?这是因为我们凡夫着相,当看到前一个相时,便立即起念执着这个相,而这个执着的妄念马上又产生了第二个相,由于执着的作用,第二个相与第一个相非常相似,因而在我们凡夫眼中,宇宙成了相续相。实际上第一个相和第二个相是互不关联而独立存在的。比方说,电影底片每张每张都不一样而且独立存在,但在连续放映时,电影机的底片每1/24秒换一张,我们已无法觉察画面的分断了,我们所见的影像就连续起来了。由于念头的不住牵引,使因果互相牵缠,而众生迷惑在妄相里头,“由是业网牵缠,流转五道。恒随生死以升沉,亘古至今而靡间”。

6.有为法都是痛苦的,一切有为法带来的安乐,如果加以分析,便会了知它实际上是由人们的分别念计执而生。在外境受用资具等诸法上,并不存在安乐,只是由世人的心意对受用等生起分别,执着这些如何如何美妙等,才会有一种模模糊糊的安乐感受生起。可是分别念不会长久,它刹那刹那之间都在为无常所转,为变灭痛苦所转,而不离苦谛的本性世间没有真正的快乐,所谓的快乐只是人们的虚妄分别.
也就是说挑重担者左肩负担稍久,苦受增大时,即换至右肩,这个过程其实是以右肩新生起的苦,暂时去除了左肩已生起的大苦,让左肩不断增长的痛苦,转移到右肩去增长。可是世人不能了知,反而觉得此中有安乐,挑夫们挑着重担长途跋涉时,左右肩换来换去,一直不休息,也会觉得安乐不断,而高高兴兴地唱歌。麻木迷茫中,人们往往执着这类将左肩之苦转到右肩的痛苦转移为安乐。以新生起的小苦代替原先的大苦,而且新起的小苦,即刻便会增长为大苦,这个过程都是在痛苦中转圈,而世人执为安乐,显然是极为颠倒的。如果加以分析,世人的种种行为,如换一种新工作,换一所新住房,换另一辆新车及换国藉,男女换新的对象等等,无非也是以新苦代替旧苦,以期麻醉或欺骗自己,让自己得到一种虚幻的安乐感受而已。”
人们所认为的安乐大多不出这个范围,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人们都认为躺着是舒服的,但是您可以去问问那些卧床数十年的病人们,你问问他们躺着舒服不舒服?所谓的舒服和快乐只不过是用一种痛苦暂时代替另一种痛苦而已。当人们走累了,行走的痛苦显现很剧烈了,于是他感觉到躺着舒服,那不是因为躺着真的舒服,如果他躺时间长了之后,一样会认为躺着很痛苦,想要走走了;任何生命都是种在一个痛苦中追求另外一种痛苦,任何有为法本质都是痛苦..

7,有为法都是无我的,什么意思呢,五蕴皆非自主故,非真我。《佛说五蕴皆空经》云:“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我(ātman),哲学义蕴主要指“自作主宰”,自作主宰者当然是随心所欲皆能如愿,但五蕴却非如此。就拿这个血肉之躯(色身)来说吧,如果它是我,能自作主宰,便不应患我主观愿望并不想患的疾病,不应受我主观并不想受的苦,便应随我心意,我要它健康它就健康,我要我的面孔漂亮它就漂亮,我要我的身段苗条婀娜它就苗条婀娜,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受、想、行、识四蕴,也莫不如是。受,常有我所不希望接受的苦、忧、愁、恼、焦急等。想,常有我所讨厌的邪思杂念,如不愿想起的怨家仇敌的面影,偏偏爱时而浮现,练气功修禅定要想象的境相,却偏偏要被杂念扰乱,难得明现。行若自主,便不应迁流不住,不应有意志薄弱之时。识若自主,便不应有与身心的矛盾。考察五蕴,一一皆非能自作主宰的自我。 心中念头此起彼灭,有如猿猴从这根树枝跳向那根树枝,躁动不已,没有一刻停息。若说乐的感受是我,则应常乐而无苦无忧;若说苦的感受是我,则应常苦而无乐。若说某个想法念头(想)是我,便不应再有其它想法念头。若说记忆是我,那么人不记得四岁以前和熟睡时,四岁以前和熟睡时就该失去自我了?即成年、清醒时之所历,也非一一记忆无遗。记忆既非持续不断,即是无常,即非自我。《涅盘经》中曾说:“若以专念(记忆)为我性者,过去之事则有忘失,有忘失故,定知无我。”
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好比我认为水里那个气泡是我,那么那个气泡消失了我就痛苦,我认为天上那朵云彩是我,那么那朵云彩散了我就痛苦,一切有为法都是跟水中气泡,天上云彩一样是因缘合和产生,虚妄不实,苦空无我,一切痛苦根源都是有我.

8,有为法的利与弊,古代有个故事叫座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就是说一个事物只要更换角度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如一个人丢了马,从1月角度看是弊,从1年角度看可能又是利,从10年角度看可能又是利益,从30年角度看可能还是利,从50年角度看可能又是恶,任何事物都是这样,好比中国发明了火丆药从100年角度看是利,从200年看还是利,从700年看西方人利用火丆药打到中国那又是弊,从1000年看中国利用科技发展生产那又是利,从2000年看利用科技毁灭地球那又是恶,从50万年看那又是什么样呢,这个是从时间角度看有为法,再从个人角度看有为法,

好比说被很多被明朝皇帝朱元璋杀掉的功臣,他们在战争时期之前一致认为统一天下是壮举,是一件大好事,是他们的幸福,他们都非常爱领袖,但当统一后他们被残害时,又能怎么样,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你爱它它就对你好的,那时他们爱皇帝,爱的是什么,爱是因为自己认为皇帝能给他带来幸福,带来快乐,所以他们才去爱,但是他们爱的越深被伤的就越疼,当你的爱得不到回报时,你就会产生同等程度恨,所以我们必须冷静分析问题,
何东西都没有固有的特性,是自性空的,因为他随着不同的缘起而得一个假的特性或者叫自性的。 而任何事物又有它因缘相生,因果流转的一面,但是这个因缘法从本质上说它是自性为空的。 比如一堆粪便,对于我们人的感官来说,眼睛看到是黄色的,鼻子闻到是臭的,就知道这是大便,马上要远离。但是对于苍蝇的感官来说,它的眼睛,鼻子看到,闻到的是另外不同的东西,在它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美味的心,于是就欢喜地飞过去吃。那么同一个东西, 到底它是臭的还是美味呢? 没有自性。 它随着人缘起(人的识和身体感官)和苍蝇的缘起(苍蝇的识和感官)而会形成不同的心。 这就是说这堆东西它没有“臭的”或者“香的”的自性。是随缘起而安立的。
这个法则放到我们生活中同样适用,比如说吃饭,对一些人来讲吃饭就是一种享受,从中能得到乐趣,另一些人如得了胃病的人吃饭就会吐出来,一些贫穷的人吃饭就吃一些恶心的东西,对这些人来讲吃饭就成了一种痛苦,比如做手术,有些人就通过做手术获得健康,美貌,但又有些人因为手术得到后遗症,手术失误加重病情,手术过程带来终生痛苦的记忆,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任何有为法都是自性空的,好比说科学发展社会进步这个东西,因过去的做的恶业或善业碰撞到先进科技的缘就会得到复杂的结果,当恶业碰到科技这个缘时就会变成各种先进武器,环境污染,对一些动物因为过去世造了恶业,科学对他们来讲就成了灾难,同样一些人善业成熟,遇到科学这个缘,就会得到各种享受,如电视电脑医疗,就好象天上下雨,对卖扇子的人就是坏事,对卖雨的人就是坏事,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因缘产生错觉而已 .

有些人认为是有为法社会发展给他带来幸福,这是错误的思想,一切事物发展都是由业力决定,社会发展仅仅是一种助缘,如一个人年轻时搜集了邮票,到老了邮票市场突然好转了,他把年轻是买的邮票卖了成富翁了,这市场火暴只是个助缘,根本原因是他早年搜集过邮票,如果早年没搜集过邮票那他也不会变富裕,因果就是这样,过去种的因,遇到缘就会展现出广大的苦乐,比如天下雨了,对农民来讲这就是一种宝雨,促进了他的丰收,对一个储存粮食的商人来讲 ,这就是一场灾难,粮仓渗水,粮食都发霉了,发展是一种缘,善因成熟的人遇到发展就得益,恶因成熟的人遇到发展就被损害,一切事物都是自性本空, 发展能否给你带来幸福完全取决于你过去的业因,不会因为你爱某个有为法它就会给你回报,如果你过去的恶因成熟那么就会像被皇帝卸磨杀驴的开国功臣一样,你爱一些东西依旧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那时遇到发展这个缘就会得到灾难,痛苦,如果你过去善因成熟那么你遇到发展这个缘就会产生幸福,快乐,所以任何有为法都是自性本空.

9,有为法的善与恶.
一切生命都在追逐有为,都被有为所转,一切痛苦仇恨嫉妒歧视傲慢的根源都是对有为法的执着分别
虽然时代发展物质生活进步,但那不能解除人的痛苦,人的痛苦来自欲望,我爱我的亲人,他们没了我痛苦,我不爱仇人,他们死了我不痛苦,人类的痛苦是多方面的,没钱痛苦,没老婆痛苦, 没文化痛苦,没尊严痛苦,没地位痛苦,孤独痛苦,个子矮痛苦,被抢劫痛苦,被欺负痛苦,长的丑痛苦,痛苦是无穷无尽的,有多少贪爱就会有多少痛苦。
痛苦的根源是爱欲,这点很难被人们发现,比如说我爱的人离开了我就会痛苦,我讨厌的人离开了,我就不会痛苦,贪爱是痛苦的种子,在轮回中种下多少贪爱的种子就会收到多少痛苦的果实。
一切有为法的爱欲中最强烈的是性欲,所以这里主要讲爱欲的危害
一位瑜伽士讲道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控制性欲,他就还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他只是一名性欲的奴隶。 现在西方有些人大谈特谈“性的解放”和“性的自由”。但是,这些所谓自由其实只是适得其反,这是受奴役状态。这些所谓的获得“解放”的人日夜受到性器官 ——即他们的欲念——的驱使来从事一些反常、肮脏和不健康的勾当。他们的心灵永无宁日一一他们老是在性的方面受到刺囧激,却总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性欲是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满足的。在性行为发生数小时或甚至几分钟之后,性行为的欲望又可能产生。因此,欲火是不能够用性行为来扑灭的,而相反的情况倒是真实的:一个人性行为越多,性要求就越大;性行为越少,性要求也越小。
贪着性欲的满足,使人混同于畜囧生,《出曜经》偈云:“如虫在溷中,不知东与西,结著于淫欲,盖此亦虫伦。”将贪淫之人比为猪圈中的虫。贪欲,是驱使人轮回六道、受诸苦荼的恶魔,因称“欲魔”;贪欲污染人心令不清净,称“欲尘”、“欲染”;贪欲如索捆绑人,称“欲缚”、“欲轭”;贪欲恼人如荆棘刺身,称 “欲刺”;贪欲能害人性命,称“欲箭”;贪欲如水深流急的大河,能使人沉没,称“欲河”;贪欲如深险的壕沟,难越易陷,称“欲堑”;贪欲如大海深广难度,称“欲海”;贪欲如大火炽燃,称“欲火”;贪欲如洪水暴发,称“欲暴流”。
很多人没有被情欲控制但是被名利,被金钱,被物欲控制,一样有很多过患
《大毗婆沙论》讲当贪欲生起时,“身劳、心劳,身烧、心烧,身热、心热,身焦、心焦。复由此缘,当长夜非爱、非乐、非喜、非悦诸异熟果,如是自害。”当人的贪欲得不到满足时,身心就会热恼焦躁,如被火烧,现前忧苦不安;
古人讲“嗜欲深则天机浅,物欲少则心智明”只要受淫欲蒙蔽,人就会没有智慧,因为情欲与智慧相违,被淫欲牵引蒙蔽,人的心量变得如针眼般小,在这种状态中,人的智慧是无法开展的。人类的智慧境界,只有在宁静的状态中才会出现。
《百缘经》云:“富贵求时甚苦,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被贪欲驱使而追求营谋,心中难以安宁,已经是痛苦了,求而不得便很难受,得而复失,如求爱被拒、失恋、被盗、经营亏损、破产、失业、罢官、考试落榜等,则更为苦恼。《瑜伽师地论》卷五八说,贪欲是造成现前苦果的因缘,如人贪恋某一位异性时,“彼若变异(情变等),便生忧恼等苦”。

因贪爱偷情、邪淫、施暴、争斗、谋杀,为爱而导致家庭不和、朋友反目,乃至为爱而偷盗、抢劫、贪污、受贿、诈骗,因此破财丢官、身败名裂、身陷囹圄、丧命失国,是从古及今上演不完的人间活剧。爱情被世人歌颂为崇高美好甚而神圣的感情,裴多斐诗云:“生命诚可爱,爱情价更高。”但爱情毕竟以具有渴爱性、占有欲的性爱为基础,故难免带有或多或少的污染性。佛典中一般将夫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如《俱舍论》卷四云:“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贪爱,终以我爱为本,一般来说不超出“因为跟他(她)在一起使我感到快乐幸福,所以我爱他(她)”的圈套。爱别人的实质和前提是爱自己。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 但丁语云:“爱情不允许任何被爱的人不爱。”恩格斯说,性爱从本质上来说是自私的、排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指出:通常所说“我爱你”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我需要你,我要占有你,你必须爱我……”,虽然在说爱,这爱实在是一种暴力。更何况不少人的爱情和婚姻只是爱美貌,或爱金钱权利,实为一种交易。爱生苦,谓贪爱必然产生痛苦。《中阿含经》卷五九《爱生经》佛言: 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哪对爱侣、夫妻,也免不了因爱而思念、怨恨、猜疑、误会、忧虑、焦急、悲伤等苦,有人将爱情比喻为一颗酸、甜、苦、辣诸味俱备的怪味豆。 生憎,谓贪爱能甚至必然产生与之相反的憎恨。南传《增支部》经有云: 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 《维摩经僧肇注》说“有所爱必有所憎”。爱情心理学发现:相爱者之间的嫉恨与爱情的深度成正比。情人之间,爱得越是深,在悖逆、情变时也就恨得越深,由此而发生的情杀案件时有所闻。情人们往往称对方为“怨家”,意味与爱同时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怨仇心理。星云大师《谈情说爱》说: 爱与恨是对难兄难弟,几乎常形影不离,爱得不好,会成为恨。 爱憎之间的这种滑稽的互变关系,乃由“凡有对法不相舍离”(互为矛盾对立关系的双方不得相离)的缘起法则所决定。爱、憎既然是对立面的统一,便互相依存不得分离,爱不得回报、满足时,便会转化为恨

法华经》:“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法句经》从贪爱生忧,从贪爱生怖,离贪爱无忧,何处有恐怖?

 贪与嗔,往往紧密相连,有如阴阳,嗔恨终因贪爱而起,因为爱某种东西,才会恨取得所爱的障碍。如因贪爱某位异性,必然嫉恨情敌;因贪图权位,必然嫉恨政敌。
《入中论》讲 “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 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他。” 嗔恨心生长之因缘有两种,一种是他人“强行我不欲”: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他人却强行实施;另一种是“或挠吾所欲”:自己非常向往的事物,他人却横加阻挠。在颂词中将此二比喻成“不乐食”,即长养嗔恨烦恼的食物。嗔恨心重的人会不断地回想执着不悦意之事,以此而不断给自己的烦恼敌投喂“不乐食”,最终导致“嗔盛毁自他”的可怕后果。 不乐意情绪,其根源是我执与我所执产生,执着越强的人,生起不乐意情绪的机会便会越多。那些嗔恨烦恼特重的人,他们对自我与外境的执着特别强,一旦遇到逆境,马上就在内心生起不乐情绪,这是我的财产、我的名誉、我的权利……,他这样做、这么说,全都不对,全都是对我的伤害……。”一个人总沉陷于这样的心态中,就会变成刺猬一样,处处与他人产生冲突。而且这种情绪随着他的执著会不断滋长,就象往火炉中不断添干柴,火也就越来越旺;同样,不乐意的心态越严重,最后的嗔火也就会炽盛至无法抑制的程度。
而歧视主要是来自人们对有为法的执着,一执着就分别,一分别就有好坏,就有美丑,就有贵贱,于是就有了种种歧视,佛法讲一念三千,就是有了一念分别就产生了遍即所执相,一种分别心就产生了大千世界,就有伟人有贱丆人有猫有狗有大有小
而嫉妒更是由于对有为法的分别产生,前面讲到因攀比产生强弱,因为有我心所以追求有为,自然就会嫉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自然会不择手段,来进行迫害,打压
人做恶的根源是三毒烦恼。真正能毒化身心的,就是贪嗔痴,没有其它胜过它的毒,所以叫作三毒。一切恶业不是以其它方式驱动的,唯一是以三毒驱动,因此烦恼是造业的根源。当心中有贪嗔痴时,身口意的造作会不自在地趣向邪恶。为什么我们会伤害有情,甚至要摧残它的生命呢?就是因为有贪欲、嗔恚和愚痴。
举例来说:为了贪求获取财富或是名誉而大肆摧残生命,劫其钱财种种珍宝,这是以贪心而做恶。因嗔心推动,因执着心看其不顺眼就会不把对方当生命来看待,一心只想把摧残毒对方想置之死地而后快。因愚痴而认为某些众生生来就是供人受用的,所以下丆贱所以应该惩罚。所以,当我们被贪嗔痴障蔽时,内心就会变得极为狭窄,理智丧失,体会不到有情的痛苦
而一切有为过患的根源其实就是痴,《佛说骂意经》云:“痴为恶父,爱为恶母。”痴,意谓愚痴无智,不知宇宙人生的真实本面,就像孩童幼稚无知,不谙世事。痴与无明为同义语,无明,谓缺乏明见宇宙人生实际的智慧之光,暗昧不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解释:“不知真实,说为无明。”无明、痴又与“执”紧密联系,执,即执着,紧紧抓住某种东西不放,专指执着某种并非真实的东西为其实。





凡是世间做恶的人,肯定不相信作恶必有恶报,自认为人死一切皆完,所以自认为生前不择手段榨取利益最为聪明,人生尽情享受快乐最为实际,佛教把对世界错误的理解和判断叫做邪见,而产生错误判断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看得不全面。因为我们看得不全面,因为我们的错误判断,我们会做出那些令我们付出重大代价的事。因追求自己被有贪欲所迷惑就被有为法所转,就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其本质还是看的不全面,对有为法没有正确认识,本质还是持断灭论,物质论,有为论.
一切佛法中的智慧都是为了使众生受益,我们学习佛法就是为了自利利他,智慧就是用来选择取舍从而使人获得最大的利益,小偷会为了一月的利益放弃几年的利益,汉奸会为了几年的利益损失一生的利益,一些断灭论无神论者会为了一生的利益损失十生,百生,千生的利益。

10,有为法不与佛法违背,佛法虽然破斥有为法,但任何事物本质都是缘起性空,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要,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 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爱因斯坦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高僧虚云曾经讲道:“讲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围,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所以我们要认清有为法过患才能不被有为法所转,佛教小乘追求的是看破有为法的过患,看到轮回的痛苦,通过佛法八正道的修行,最终证悟阿罗汉,止息贪嗔痴,止息烦恼,止息轮回,达到不生不灭究竟涅盘的境界,大乘强调的是利益众生,菩萨修行成佛是为了能使无边无际所有众生界从业惑的束缚与轮回的牢狱中解脱出来,《华严经》说“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佛教认为,我们在六道中无量劫生死轮回,所有的众生都已曾作过自己的父母亲人,对自己都曾有过极深厚的养育之恩。应当把对生身父母的精诚孝思,推广到一切众生,应发大愿要利益一切的众生。大乘的精神就是无我而能利益众生,舍己为人,抛弃贪嗔痴,成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涅盘经》云:“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这是与一般大慈像对待亲人那样慈爱一切众生,对治嗔心,大悲对治冷漠无情,看对别人痛苦自己也感到难受,大喜对治嫉妒,看到对方快乐自己也欢喜,大舍对治我执烦恼贪欲,舍利自我,我见,我所,将为了别人的快乐能放弃自我,

德国语言学家,比较宗教学家麦克斯·穆勒讲"佛陀是他所倡导的一切美德的化身,在他那成就非凡、经历丰富的四十九年的布道生涯里,他以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言教,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的弱点和低劣的东西。佛的道德准则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完美无上的。"

修行法门,讲这些大道理没什么意义,真实目的是希望大家信佛持戒修行,所以最后介绍几个常用的修行方法,佛法无边惟信能入,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不应该排斥为迷信,好比一个瞎子看不到星星就说没有,我们看不到就说没有,真实世界是非常复杂,不能用牛顿定律去否定量子力学,用哲学思想去研究宗教亦是危险的,任何思想哲学在因果业力面前都显的微不足道,不切实际

一些学者认为观念决定命运,这种思想确实是害人不浅,好比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认为观念决定命运,那他学习富人家的孩子观念,那他们命运会相同吗?穷人孩子如果跟富人孩子观念一样就是败家子,如果一个丑女跟美女观念一样,还像美女一样喜欢撒娇,那就是臭不要叫脸,如果一个身体健壮的人观念上认为洗冷水澡有益健康,一个虚弱的病人如果也认为洗冷水藻有益健康那就是找死,每个人的情况背景都不同,胡乱学习思想哲学就会显的不切实际,荒唐可笑,
当前时代很多人思想是浅薄的狂妄的,但是社会是残酷的,跟大自然一样残酷,老鼠如何努力也无法打败猫,兔子如何进取也无法吃掉老虎,社会中有很多人跟那老鼠一样卑微,兔子一样弱小,亦有很多称王图霸之人,认清这点仅仅是研究世间法的前提,世人的哲学思想都是片面的,把老虎的哲学教给老鼠,那对老鼠有害无益,把狼生存的智慧教给兔子,那也是没用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社会地位,这就是现实,贫穷的滋味富人没法体会,矮子的辛酸帅哥没法感受,很多人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就盲目自大,主观臆断的认为存在既有意义,努力,性格,能力决定命运,事实上社会是非常复杂的,狼能力比狗强,但狼活的没狗好,蚂蚁最勤劳最努力,但蚂蚁终究是蚂蚁,没有智慧,性格决定命运就更加荒谬了,一只老虎性格非常勇敢,见动物就杀过去,最终成了王者,一只羊跟老虎一样勇敢,见动物就冲过去,结果可想而知。。人类社会的残酷竞争淘汰也跟自然界一样,智者常会掂量清自己分量,所以孔子云君子知天命,知天命要想改天命那就学习因果法则,按照佛法了老实持戒修行就能改变命运,印光大师讲一切功德智慧必须从恭敬心求.


所以建议大家每天持诵金刚经,心经,既能增加智慧又能消灾解难.有一组统计数字,从有诺贝尔奖以来,得诺贝尔奖的人一共是500多个,95%以上都有宗教信仰,只有前苏联不多的几个科学家没有宗教信仰。就说明宗教信仰并不妨碍他的工作生活,与什么迷信无关.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4-29 16: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02:}全部看完了,我觉得此帖很有启发,有些地方解释的很透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0 07: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