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的理论推测,当一个物体落入黑洞里并趋近位于中心的奇点时,这物体会因不同部位受到增强的吸引力而被拉长,或称面条化,最终完全失去维度并无可挽回地消失于奇点(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引力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
如果说,任何粒子都无法从黑洞表面逃逸出去,黑洞的质量就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又由于黑洞的事件视界表面面积是决定于它的质量,所以表面面积也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但是,倘若物体落入黑洞后、它们的熵就由此消失,如此宇宙作为一个孤立系统其中的熵就会减少,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人们相信黑洞具有特定温度下的热辐射。即黑洞不是完全“黑”的,这种热辐射被称作史蒂芬霍金辐射。史蒂芬霍金辐射能够让黑洞失去质量,当黑洞损失的质量比增加的质量多的时候就会造成缩小,最终消失,即黑洞蒸散。
所以说,大质量的黑洞可存活比较久一些。一般恒星死亡产生的黑洞可以存在10的66次方 年,而星系黑洞则可以存在10的90次方 年,史蒂芬霍金辐射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无法观测到宇宙诞生时所产生的微黑洞,因为它们已经蒸发殆尽。
就像,人一辈子会吃很多食物,为什么没有变很大?因为消耗、拉出去了
我再补充下,关于黑洞的引力奇点,目前所知的物理定律是不适用的,包括广义相对论(其囊括的引力场内的时间膨胀、引力时间延迟效应自然是失效的)。事实上,奇点的存在常被用来作为广义相对论失效的证明。没人知道黑洞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系统地看,黑洞吸入物质、热辐射——对应质量、事件视界面积增加、减少,最终消失。
而外界观测者在安全的距离外,对物体落入黑洞这件事的观测则会完全不同。根据相对论(这时候它可以有效了 = = ),外界观测者会看到物体随着趋近于黑洞而变得越来越慢,最终在事件视界完全停止,而从来没有真正落入黑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