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620|回复: 1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未解之谜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31 21: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疑问,三大未解之谜将长眠地下,我们太渺小了

在历史的进程中,发生了太多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将所有东西全部一一记载下来,所以就会留下很多未解之谜,今天就来看看那些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它们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为世人所知,但也有可能将永远成为未解之谜,因为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千年青铜剑为何不锈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开战,越国被打败,为了求得生存机会越王就给吴王献上了美女和宝剑,经过二十年卧薪尝胆的苦日子,勾践才能回到越国,然后发展国家,不久便东山再起,灭了吴国,而越王勾践剑就曾是越王的佩剑,也有人说它是王者之剑。很多人都以为这把剑只是存在传说之中,然而后来却挖出来了。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未解之谜820 / 作者:歪丣孬 / 帖子ID:28897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这柄铜剑。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未解之谜832 / 作者:歪丣孬 / 帖子ID:28897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未解之谜841 / 作者:歪丣孬 / 帖子ID:28897

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至于这把剑为何不生锈至今也没有下定论,反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连网友也可以解释一下,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说剑内含有很多稀有元素,形成难生锈的合金,也有人说宝剑上面有一层保护膜。二是说宝剑并非不会生锈,只是古墓的保存环境很好,有的古墓尸体都能不腐,更何况是一把剑呢,这些说法至今也没有被认可。

秦朝十二铜仁是否还在?

秦统一六国之后,为了让自己的天下更安稳一些,就将百姓的武器全部给收了,当时都是青铜器,将这些武器全部融化后,烧制成了十二个很大的铜人,或许在今天看来这十二个铜人并没有什么神奇,因为今天的资源太丰富了,可在古代,这么大的铜像可是稀奇之物,据史料记载,最小的一个铜人也在30吨左右,高十多米,然而这么大的东西竟然消失了。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未解之谜60 / 作者:歪丣孬 / 帖子ID:28897

铸造方法

两千多年前冶炼技术还不发达的秦时,能铸造30到80余吨的铜器确属一件奇迹。它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据知,北京大钟寺有一口明代永乐铜钟,座高5.9米,重约5万公斤,内外满铸佛经文字,声音洪亮,荣膺为“钟王”。研究认为它是采用地坑造型法铸造的。秦十二铜人采用的应该就是这一方法。

地坑法就是在地下挖个大坑,依坑作成范模,铸成后破坏范模,挖开地坑,将铸器拖出来。铸器小容易拖出来运走,铸器太大,拖出坑又成了问题。铸一个可以不计余力,批量浇铸就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聪明的设计者想出了办法:在地面上筑台,在台中心做范,铸成后破坏筑台,铸器即可容易运走。铸下一个时,补好筑台,重做范模。秦十二铜人想必就是用这种方法铸成的。

范的问题解决了,铜水熔化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在殷墟安阳小屯一带,曾在冶炼遗址里发现有坩锅残片,经复原,可盛铜液12.7公斤。按此推算铸造铜人,需要三到五千套这样的设备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设备,需要数万人操作。分散熔铜容易,统一浇铸就难了,其配合协调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聪明的设计者仿照“将军盔”的原理在范模台上做了个大形固定钳锅,再让铜液溶化后能够自行流出,注入地坑范模中。不断地对钳锅烧火加温使铜块溶化流出,再不断地投以铜块,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泉注式的铜水,浇铸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三国志》,《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中都有关于铜人的记载,“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以铸之,由是货贱物贵,谷石至数万钱”然而很多人却认为董卓所毁的铜人并非秦始皇所融的铜人,很多专家认为秦始皇的铜人一定还存在民间,埋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或许有一天能够浮出水面。

今人已见不到这12个铜人的踪影了。它们究竟去了哪里,目前,人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1.有人认为,楚霸玉项羽在攻克秦都咸阳、火烧阿房宫时,连同这12个铜人也一起烧毁了。此说史元明载,赞同者甚少。

2.有学者指出,这12个铜人毁于董卓、荷坚之手。东汉未年,董卓率兵攻人长安,便将其中的10个铜人销毁、铸成铜钱,剩下的两个被他迁到长安城清门里。至三国时,魏明帝曹睿下令把这两个铜人运往洛阳。当工匠运到溺城时,由于铜人太重难以搬动而终止了运行。到了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的石季龙又把这两个铜人运到螂城。到了前秦的秦王荷坚统一北方后,再从螂城将这两个铜人运回长安销毁。至此,前后经历了约600年的铜人全部都销毁了。

3.另有一种说法是,这12个铜人并未被毁掉。由于12个铜人是秦始皇生前的喜爱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营造好后,这12个铜人和其它精美的物品一起被当作随葬品而葬于陵墓之中。

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有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未解之谜623 / 作者:歪丣孬 / 帖子ID:28897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陕西文物研究所在一次考查时,无意间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从上到下刻满了方格子,经考证,这些并不是后人刻上去的。这些方格子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只有一种可能,它们就是当初准备在石碑上刻字用的,而且已经准备好了碑文。根据留在碑面上的格子计算,碑文大约有3300多字。那么,为什么已经准备好的碑文没有刻在石碑上呢?

历史学家做出了这样的推测: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李显,武则天叱咤风云几十年,但“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将国号“周”恢复为“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对于这个说法就很多了,有人觉得武则天对李家人有愧所以不敢立,也有人说她害怕后人骂她,这样做把是非全部留给后人评说,也有人说她自己难分清自己的身份,自称皇后还是皇帝?干脆什么都不写,但谁也不知道当时她怎么想的,我想这个答案可能将永远没有定论,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就好,您怎么看?


UFO中文网温馨提示:本文由小编或网友采集编写,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UFO中文网是一个为广大UFO、外星人爱好者提供的交流平台,观点归本人所有,真实性还需要大家共同探索。。。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31 2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千世界,千其百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0 09: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