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845|回复: 0

薄伽梵歌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3-26 2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薄伽梵歌》  一支永恒的歌
              《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的一段插曲。“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意即“伟大的婆罗多王族”,Maha是“伟大的”,比如“圣雄甘地”原文为Mohandas Gandhi 。婆罗多(Bharata)是古印度国名,沿用至今,印度人称自己的国家为Bharat,好比中国的“华夏”,“大汉”。
  
  《摩诃婆罗多》讲述婆罗多王族的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的斗争。这斗争历时多年,难以化解,双方终于在德里附近的“俱卢之野”展开大战,战火波及附近的许多王国,战况惨烈。
  
  般度族五兄弟中的阿周那(Arjuna)武艺精湛,箭术通神。但是,在战场上,面对着自己的亲戚俱卢族人,他却无法张弓:
  
  “敌军阵中,皆是兄弟,亲朋好友,叔父师长。
  同宗相击,兄弟相残,兄图王位,令人不安。
  良心自责,精神崩溃,全身瘫软,不能参战。
  号角齐鸣,两军相冲,不战而死,我也心甘。”
  
  阿周那身旁的大神克里希那教导他说:武士要尽本分,要顺应宇宙规律,要替天行道而不能行人道:
  
  “宿人体之灵魂,永恒长存不朽,
  替天英勇作战,灵魂无死无伤。
  并非灵魂杀生,灵魂亦不被杀,
  灵魂不生不灭,形体世世毁亡。
  凡人不知此理,故而贪生怕死,
  圣者知灵永存,仅是旧换新裳。
  灵魂万劫不灭,永是亘古长存。
  人若明了此理,永无忧愁感伤,
  灵魂虽宿人体,却不会受杀伤。
  对于芸芸众生,不必忧愁悲怆,
  生死自有定数,只管勇猛前闯!”
  
  大神克里希那接下来又反复教诲“梵”的道理,终于说服了阿周那。这一段漫长的对话就是后世记载下来的《薄伽梵歌》。
  
  克里希那(Krishna)又叫作黑天大神,是印度教主神毗湿奴(Vishnu)的第八个化身(第九个化身就是佛陀)。《薄伽梵歌》成书于中国春秋时代,故事背景则是远古的婆罗多战争传说。长歌中充满了印度教的哲学智慧,其中之一就是生死轮回。
  
  轮回之说最早产生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时。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典中没有明确提到生死轮回之事。而后世与之一脉相承的《奥义书》和《薄伽梵歌》则明确提出了轮回的哲学思想。“九十六道,并欲超生”。《薄伽梵歌》成书于佛陀出世时代,对生死轮回的信仰和解脱轮回的追求是当时印度哲人的共同想法。
  
  按《薄伽梵歌》的说法,人和一切有情识的众生,在肉体死亡后,依业报有三道轮回:生前行善勤于修行者上升天界享天道,生前碌碌善大与恶者还生人世得祖道,生前行恶者入地狱受苦,然后转生为贱民或异类受恶道。“上而至于诸天,诸界皆有轮回。”
  
  人的灵魂(Atman)与宇宙精神(梵,Brahman)本是一体,超越轮回。但是因为“被猪油迷了心窍”,不知“梵我合一”的道理,才会受轮回之苦。“凡人不知此理,故而贪生怕死,圣者知灵永存,仅是旧换新裳。”只有苦行求梵,摆脱物欲,反观内心,才有希望超出轮回,得到解脱(涅磐,Nirvana)。怎么解脱呢?《薄伽梵歌》说:要尽本分,要苦修,还要笃信神灵。
  
  这一切说法被佛教吸收,传播中土,成为妇孺皆知的轮回理论。在印度,《薄伽梵歌》数千年来更是雅俗共习的印度教经典,几乎人人都能朗朗上口。圣雄甘地几乎天天吟诵《薄伽梵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印度现任总统卡拉姆虽然是穆斯林,也从小就熟悉《薄伽梵歌》,经常引用其中的警句。
  
  印度教历经千年磨难而不衰,原因之一是它能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不同的食粮:下愚者可以崇拜偶像,受苦者可以献祭求福,而思考人生的哲人可以沉醉于《薄伽梵歌》的千年魅力。毕竟,千载之下,生死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核心。轮回思想渐渐传播到西方世界,当代印度哲人相信现代科学与印度教哲理是一致的。《薄伽梵歌》说: “正如一个人脱去己经穿破的衣服,重新穿上一件新的衣服。同样的,身体之内的居住者,抛弃了其老化的躯体,进住一个新体之中。死是对生的肯定,生又是对死的肯定。” 这被一些人用来解释DNA的自然复制和克隆。
  
  《薄伽梵歌》是因战争而产生,也和后世的战争有缘。残酷的战争(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高科技时代)考验着人类的道德和承受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承受痛苦的各国人民盼望着在战后一劳永逸地得到解脱,得到幸福生活。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对“战后世界”的向往在精神上支持着百姓们挺到战争结束。然而,接下来又是几十年的冷战,天真的向往破灭了。电视剧M*A*S*H(以朝鲜战争为背景)中有这样的对话:“Which war are we in now?““The most recent war to end all wars.“
  
  没有这样一场一劳永逸的,能结束将来所有战争的战争。过去的一切痛苦并不能摆脱战争与人类历史并存的宿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转向了《薄伽梵歌》里的印度哲学:”他说,这首长诗中的主角是个武士,他对于战争中毫无理性的杀戮深恶痛绝,在一次大战役之前想扔下他的武器。天神克里希纳劝他说,作为武士,他的职责就是战斗,不管战斗的原因多么愚蠢,杀戮多么令人厌恶,他应当让天帝和命运去从整体中进行挑选。勃纳一沃克说,他们之间漫长的对话,是比圣经还要伟大的诗歌。它教导说,物质世界不是真实的,人类的心灵无法理解上帝的业绩,死和生本是孪生的幻象。人只能正视他的命运,根据他的本性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行事。” (摘自小说《战争与回忆》)
  
  在热核武器时代,“不是我们(人类)消灭战争,就是战争消灭我们”。人们形容原子弹爆炸时“比一千个太阳还亮”,这话源于设计原子弹的科学家奥本海默,而奥本海默的灵感来自于他熟习的印度经典《薄伽梵歌》。
  
  《摩诃婆罗多》里面提到,有一种类似炸弹的武器“充满宇宙全部威力”,“一缕白烟从地上升起,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这种秘密武器将敌人全部化为灰烬,尸体烧到无法辨认,头发和指甲全脱落,食物受染中毒。战士们纷纷跳入溪流,将自己及随身装备洗干净。”
  
  又提到“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烈风刮起,云雾翻腾,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晃。抛下大量灰尘和沙石。大地遭受烧灼,不断震抖,象群被高温烧焦,其他动物也倒地而死,烈焰翻滚,树木像遇见森林大火,成排倒下,密集的火舌不断像大骤雨般地从四面八方落下,数千辆战车被毁掉。阵亡者的尸体被可怕的高温烧得残缺不全,如同烧焦的树干。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有人说这里记述的是毁灭了史前文明的核战争。这大概只是一种出格的想象。然而,这数千年前的诗句,竟成谶语,通过有诗人气质的奥本海默化为实体,出现在后世各国(如今也包括印度)的兵器架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又是什么样的业报(karma)?
  
  包括有《薄伽梵歌》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内容丰富,插有很多别的故事,比另一部史诗《罗摩衍那》的结构复杂。后者已由季羡林译出,前者曾经金克木译过片段,现在由专家们共同翻译。有人说:一个人旅行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至少是要通过一个好的译本读过),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

       《博伽梵歌》是一本对现代生活充满启迪的古老经典。它告诉阿尔诸那如何解决他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比大数人所面临的任何事情都更加令人绝望。它本身并不是小说,而是阿尔诸那和他的朋友奎师那在古印度战场上的对话。奎师那所启示的智慧使阿尔诸那战胜了比当时即将发生的战争更可怕的冲突。
  五千多年过去了。奎师那的话语所包含的智慧曾给予千百万人战胜各种问题的力量,不管问题是大是小,是物质的还是灵性的。
  奎师那能够预见到未来岁月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人们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奎师那对工作艺术的教导会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中,在寺庙里,《博伽梵歌》涵盖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   

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虽是记述距今4500——4600年前的往事,但一直是以神话的形式流传。直至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当于春秋时代才得以首次成书。
    在初次成书时,歌文较短,仅为现本的第一章,第二章的38颂以前的部分,以及第十一章,第十八章的74——78颂。其余各章颂是在以后的九百年至一千年中陆续追加的,其内容往往窜入了一些人为的宗教势力的需要。
    在印度的宗教界,从古至今,都把黑天女神说成是本教的大神,佛教也不例外。这也并非全是人为的,因为黑天是属于东方的女神。
   《薄伽梵歌》的第一章,是说持国大君正在听御巫用天眼天耳把两军的战况秉报。克里希娜与般度王子阿周那的战车,冲进两军阵间观阵。
    阿周那左手持神弓,克利希娜左手持神鞭站在车上,御巫听见阿周那对克里希娜述说观阵的感想:
敌军阵中,皆是兄弟,亲朋好友,叔父师长。
同宗相击,兄弟相残,兄图王位,令人不安。
良心自责,精神崩溃,全身瘫软,不能参战。
号角齐鸣,两军相冲,不战而死,我也心甘。
    御巫看见阿周那的神弓从手上掉落,瘫坐在战车上,不能参战。
    第二章是描述御巫用天眼看见克利希娜在教诲阿周那,要他替天行道而不能行人道!那么什么是天道呢?用人道的观点看,这个人死了,那个人还活着。但天道不是这样看,天道看生命是看灵魂而不是看形体。灵魂是不生不灭的,形体是有生有灭的,故而应毫无顾及去替天行道,去击杀违天意的敌军。
御巫听见克希里娜说:
在这紧要关头,切莫屈服软弱。
不是升天之道,反会招致毁祸。
圣贤不忧死者,不为存者悲怆。
神明未曾不存,众生亦是一样。
灵魂寄宿形体,智者不应迷惘。
人与物境相触,才知寒暑暖凉。
感觉来去无常,智者等同喜伤,
触境不增烦恼,如此方可久长。
无中不能生有,有亦不生无常。
不灭遍及一切,永恒永无毁亡。
宿人体之灵魂,永恒长存不朽,
替天英勇作战,灵魂无死无伤。
并非灵魂杀生,灵魂亦不被杀,
灵魂不生不灭,形体世世毁亡。
凡人不知此理,故而贪生怕死,
圣者知灵永存,仅是旧换新裳。
灵魂万劫不灭,永是亘古长存。
人若明了此理,永无忧愁感伤,
灵魂虽宿人体,却不会受杀伤。
对于芸芸众生,不必忧愁悲怆,
生死自有定数,只管勇猛前闯!
持国大君呆呆听着,御巫曰:黑天又讲:
偶然遇到战争,便是通天门敞。
这是正义之战,切莫将罪承当。
你若临阵不战,不仅失责败名,
恶名到处流传,比死更加讨厌。
勇士皆会认为,脱逃是因胆怯,
平素受人敬仰,落得人人轻蔑。
敌人也会毁谤,流言蜚语中伤,
还会失去众信,那时苦闷难当。
战士应无畏惧,接受战争洗礼,
要么升入天堂,要么胜获大地。
等同看待胜败,等同看待得失,
勇敢向前战斗,莫要招致祸殃!
御巫说:大君啊!
听完奇异玄妙话语,惊恐万状毛骨悚然。
至高无上秘密之论,是瑜伽主黑天所发。
我不仅是喜悦愉快,又觉惊恐奇妙神圣。
哪里有瑜伽主黑天,哪里有神臂弓王子,
哪里就有吉祥幸福,哪里就有胜利永恒!

    御巫用天眼、天耳追踪着克里希娜对阿周那传教瑜伽思想、瑜伽功理、功法。克里希娜着重指出,不要死守着陈旧的经典不放,去追求毫无意义的宗教仪式:
那些蠢才花言巧语,只信经典其它皆无。
那些蠢才利欲熏心,唠叨繁琐仪式重重。
梦想升天荣华富贵,只会导致果报轮回。
    克利希娜又指出:要重因但不去追求果,也不需去执着无为。要将果看得很淡,将成功与失败等同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超脱,才能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一心修炼。
你应从三德中得以解脱,
要坚信灵永恒超脱双味。(双味即等同观的反面)
弃财产丢幸福专注自我,(自我是指身中的大灵)
入三昧冥想我瑜伽禅定。(打坐时不要想福、财)
旧经典如孤井用处几多,(双意:井见识、井量小)
洪水来一口井用处几何。
你只管行瑜伽不求结果,(只管耕耘,不求结果)
切勿使求业果成为动因。(这是修功有成的诀窍)
莫执着求无为坚信瑜伽,
是成功是失败等同看待。
贪业果人迷惑卑微可怜,
智慧人将业果全部舍弃。
有为中修瑜伽则是诀窍,
解脱了生与死三界束缚。
何为善何为恶全部抛掉,
这才是无灾难至胜境地。
只有在超脱了迷惑疑团,
才不会被已闻事情惑乱。
一旦你坚定地处于三昧,
你才会把瑜伽真正得全。

   冥想黑天女神,意守心中大灵是瑜伽三昧的一种入定方法。克里希娜指出:旧经典如井底之见、繁琐的宗教仪式毫无用处。真正了脱生死、出三界的路只有一条,即打坐入定,且要于心无求。一求果心必乱,心乱则不入定。
御巫又听到黑天女神开示般度王子,瑜伽三昧,即入定的人是什么样。
摒弃了识心中种种欲望,使自我得满足宁静安祥。
处忧患也不为忧患所惊,居安乐也不为安乐所动。
弃情欲却畏惧亦无嗔怒,方可谓真智慧坚定之圣。
无论是逢吉祥还是遇险,既不喜亦无忧无有怨憎,
任何事任何物均无爱意,谓此人得智慧称为坚定,
又犹如灵乌龟缩回肢体,摄诸根断迷惑抽离根境。
修瑜伽大闭锁所有感官,瑜伽者大智慧可谓坚定。
戒食者物境去其味尚存,只有是瑜伽定味才消净,
修持者只奋力若不入定,诸根燥不得安诱惑他心,
打坐时专注我控制诸根,无欲望瑜伽行才算坚定。
行功时乱思念诸种物境,对物境心失控迷恋重重,
执迷恋生贪心种种欲望,欲望空生悲怆反生嗔恨,
由嗔恨再生出无边迷惑,心散乱智慧灭他就完蛋!
瑜伽者摄诸根漫游根境,心专注诸根服远离爱憎,
瑜伽者大智慧自我克制,摄诸根方可获安逸平静,
得安逸心宁静痛苦皆无,人平静心才能专注一处。
不坚持瑜伽行则无智慧,不坚持瑜伽行心无专注,
无专注徒持功永无平静,无平静无瑜伽何谈圣境。
无成者皆因是诸根燥动,燥动者心难安随波飘动。
波动心会夺走瑜伽智慧,犹如是八面风卷水中船,
关键是使诸根脱离根境,但如此其智慧可称坚定。
上述这段是一切修行者、炼功者的大关口,不过此关,成者绝无!
御巫用天眼、天耳听到黑天女神开示如何成就梵涅槃:
众生沉睡的夜晚,是瑜伽者清醒修炼的时间。
众生清醒的时间,则是善察仙人封闭的夜晚。
犹如千流入大海,汪洋大海如如不动无盈溢。
诸欲进入无欲者,所得到是不为所动是平静。
诸欲进入贪欲者,所得却是迷惑愚痴不安宁。
歌中曰:
如若有为,而无所求,既无我所,亦无我慢。
诸种欲望,全被弃绝,他便会有,平静安恬,
这就是梵,阿周那耶,达到此界,则无愚闇。
如能安住,于此梵界,寿终则能,达到涅槃。

    黑天女神开示修行者:有为而无所求是关键的关键。这是瑜伽功法与各种宗教修持法的根本区别。黑天女神认为:凡人生在凡世,一味追求无为是不现实的。凡世之所以是凡世,与大自然在天的区别就在于有为。没有有为,凡人及凡世就不可能生存和存在。这并不是天尊定的规距,而是先祖开创凡人、凡世时,用的就是有为。
    女神认为:波罗门教徒迁往森林遁世,出家修行是愚蠢的,不切实际的。欲望和烦恼是躲不掉的,正如戒食者,虽是远离了物境——食物,但其味尚存,在心中仍有食物的滋味和形象。这是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御巫听到黑天女神对有为无为的开示:
若人不做任何事,并非无事是无为!
无为寓于有为中,舍弃有为难成功,
若人于世行无为,不能维持片刻时,
人的本身就是有,断有犹如断灭人。
所有业根虽克制,心却盘旋诸根境,
外表视之似无为,其实是个假面人。
有为瑜伽靠业根,不迷不恋诸业果,
心专注我克知根,他便是个高尚人,
世人无为命难维,不知有为胜无为,
只有专心相应我,方可不受业束缚,
御巫又听到关于相应的开示:
众生依食而生,食物来自雨水,
雨水出于祭祀,祭祀源于有为,
祭祀供养众神,众神将你抚育,
神人相互滋养,人获最大裨益。
食用祭祀余物,免除各种罪过,
只顾自食的人,将自食其恶果,
诸根感觉心识,是贪欲之住所,
贪欲迷惑灵魂,断贪才能获果。
    上文中的祭祀其意在相应,通过祭祀活动,而进入人心相应的境地,即人心与宙心相应。而只有实现心心相应、相印,才可获得加持。相应的关键、诀窍就是虔诚。歌中又曰:
有为无为又是何物?智者也是迷惑不解。
若能了知有为无为,解脱邪恶获得正果。
对于有为应该知晓,对于非为应该明了。
对于无为应该懂得,有为之道确很深妙。
克利希娜见般度王子对有为无为还是未搞明白,于是又开示:
在有为中得见无为,在无为中见到有为,
在诸业中坚持瑜伽,谁就算是最有智慧。
从事诸业舍弃意愿,心常满足随遇而安,
虽事有为不执业果,此是有为亦是无为,
诸多贪求舍弃净尽,没有欲望而制身心,
唯借身体从事其业,如此不会罪过染身。
通灵御巫又听见黑天女神讲完功理之后,又开始讲瑜伽功法:
去将呼气献给吸气,再把吸气献给呼气,
必须控制呼吸气道,专心致志静坐调息。
歌中又曰:
心凝神于双眉间,不与外物犯牵连,
调气息于两鼻孔,端坐犹如出水莲,
离却欲望与惧嗔,克服诸根及心田,
唯想解脱做弁尼,了脱生死出凡间,
歌中又曰:
我是修行享受者,我就是大自在天,
无论是人象狗牛,一视同仁无贵贱,
无欲望的瑜伽者,克服心神与自我,
独自处于幽静处,时时与我相应和,
净处为已设坐席,切勿过高和过低,
席上铺垫谷舌草,覆盖布片和鹿皮,
端坐于席止根动,控制意马和心猿,
凝聚心神于一点,净化自我瑜伽行,
头颈躯体要端正,保持安稳不摇动,
意注自已鼻尘顶,切勿左顾和右盼,
心神平静无惶惧,梵行之誓守不移,
制心念我持瑜伽,静坐以我为终的,
控制心识止思虑,与我相应持以恒,
心中有我得宁静,无上涅槃是终的,
饮食过量易昏沉,不食不眠修不成,
从事诸业不过分,修持炼功无所求,
犹如灯置无风处,灯焰静直不动摇,
产生想象及欲望,尽被弃舍无剩余,
用心克制诸知根,不与各境相联系,
动荡不定的心识,四处漂游无静止,
勿使狂奔勤约束,毅力坚定不萎靡,
通灵御巫又听到开示临终升天之功法:
我是吠陀的唵音,我是空中的音响。
我是大灵的英气,我是大地的清香。
我是众生的生命,我是火中的焰光,
我是万有的永恒,我是瑜伽的苦行,
我是超神超万有,不生不灭永恒存,
相应我的瑜伽士,寿终之时我便知。
歌中又曰:
一个人在临终之前,心神宁静坚守信仰,
他要凭借瑜伽之力,生息凝于双眉中央,
准确守住神户之门,生命灵光在此归往,
切记一心专注于我,否则脱体会落他方。
梵行之人一心渴望,苦行者曰我也同样,
不习瑜伽不知此门,不知洞口飘落他乡。
要把诸窍全部封闭,而将心思禁锢心底,
置生息于自已头顶,执着瑜伽坚定不移。
心中默念神秘唵音,专心至致将我思忆,
如此这样舍身而去,方能到达最高境地,
以上这段是修行者临终涅槃时用的功法。亦为大涅槃法。
歌中又曰:
凝思“自我”经常不断,心无杂念始终如一,
行瑜伽者常修不懈,得到我就十分容易,
行瑜伽者终获圆成,归我之后亦不再生,
再生则为痛苦之人,它易消失不是永存,
所谓永恒不灭冥性,被称之为最高终点,
这正是我无上住所,达到之后便不返回,
行瑜伽者把握时辰,切记时间不要错辰!
火光白昼且是白月,太阳北归那半边年,
梵行者在此时逝归,便会趋向最高梵境,
有烟夜晚且是黑月,太阳南去的那半年,
此时若至月光冥界,瑜伽之士仍可复还。
两条宇宙永恒之道,被称为是一明一暗,
循前者则不再投生,循后者走仍可复返。

虔信神者归于神,虔信魔者归于魔,
虔信先祖归先祖,虔信我者归于我。
那么,我是谁?歌中曰:
我是吞灭一切的死,又是将诞生者的生,
我是无休无尽的宙,我是形貌遍宇的神,
我大可充满宇宙,我小可隐于芥子。
我是光芒是太阳,我是黑夜是月亮。
那么,瑜伽功的最高功法是什么?歌中曰:
何为瑜伽行的最高功法?
不断修行全神贯注于我!
但是要知智慧胜过修习,
瑜伽禅定却比智慧更高!
舍弃业果犹胜禅定一筹,
心地平静却比舍弃更好!
若是把我看做最高终的,
信仰虔诚我会加持神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2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