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6-12 22: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几个发生在地球上的事例吧。
第一个,小麦的起源与演变。以下引用百度百科一粒小麦词条内容。现在的栽培小麦(Triticum vulgaris)是异源多倍体,具体地讲是六倍体。大约10000年前,一种有14个染色体(二倍体)的野生小麦,称为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与一种杂草山羊草(Aegilopssp.)杂交。这种杂草的正常二倍体也是14个染色体,但是它们与一粒小麦的14个染色体不同(不同源),因此不能配对,所以杂交后代是不育的。
由于低温,这个杂交后代忽然染色体加倍,形成了一个异源多倍体,即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二粒小麦具有28个染色体,或14对染色体。约3000年前,二粒小麦与节节麦(Ageilops tauschii)杂交,二粒小麦有28个染色体,节节草只有14个染色体,杂交的后代又是不育的。由于低温,这个杂交种的染色体又忽然加倍,形成了具有42个(28+14)染色体的异源多倍体,即普通小麦。 两次远缘杂交,每次杂交同时染色体加倍。而且最后拿到的结果不是另一种普通杂草,而是与今天的小麦很相似的早期栽培种小麦,籽粒大而饱满,成熟之后不掉落在地上,耐寒,营养全面,含15%以上的蛋白质……让袁隆平一级的团队去做,理论上需要多少年,多少资金?
第二个,玉米的起源与演变。
小麦的起源与演变会让人觉得天佑人类,但至少没有很大的争议,祖先一、二、三都在那里,野生种都能找到,杂交的中间品种也都能找到,有些中间品种至今仍有种植。
玉米的故事,最合理的理解就是某个基因工程团队闪电般地制造出了玉米这个品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目前基因研究发现玉米的祖先就是大刍草,分枝多,种子小,只有一列,而且有坚硬的外壳。
左侧是大刍草的果穗、成熟的果实、剥开之后。中间一幅图从上到下是大刍草的果穗、大刍草-玉米杂交果穗、玉米果穗。右侧是玉米。请脑补其演化过程。
大刍草:人啊就都想不到,事情不可以预料。个人的努力当然很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我怎么也想不到,我一个野生的杂草,就要做玉米的祖先了?我说你们另请高明吧!我也不是谦虚。但是(外星?)科学家已经研究决定了,说你就是玉米的祖先。我就念了两句诗,叫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就做了这个祖先了。主要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突变了一个基因,果壳消失了,这对于减轻人们的劳动量有很大的关系;另一件事是突变了另一个基因,分蘖一律不许发生,一根杆子长得稳定,营养也更多地用来结果。还有就是种子成熟后不再掉落了,这个变化也是很大的。很惭愧,就做了一点点微小的贡献,谢谢大家~
没有发现任何中间形态的玉米化石或遗存,很可能意味着从大刍草到玉米的关键基因突变是在短短的几代内发生的。那么问题又来了:让袁隆平一级的团队去做,理论上需要多少年,多少资金?
第三个,美洲在人类食谱上的地位。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亚非欧的人们吃的主食是小麦、水稻、小米、高粱、画眉草,然后还有大豆、葱姜蒜、白菜包菜萝卜芹菜之类的。基本也够吃。然后,快要进入工业时代了。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此后由美洲引入旧大陆的作物:
玉米,单产最高的淀粉类种子作物。(玉米的纪录是亩产1400多公斤,水稻是亩产1000公斤左右,小麦是亩产800公斤左右。此类纪录全部由中国人保持。)
红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如果马铃薯不算粮食的话),纪录是亩产5175公斤,中国人保持。
马铃薯,单产最高的淀粉类作物,纪录是亩产6000多公斤,中国人保持。
(上帝说:这三种淀粉类作物交给你们,应该饿不着了吧……事实上,这三种作物都是产量又高,又好伺候,又不需要很多水,比小麦水稻之类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清朝的人口增多就与这三种作物的广泛种植有关。)
西红柿,最常见的蔬菜之一,不多说了吧。
辣椒。成就了川菜的传奇。柿子椒也是辣椒的后代,欧美吃得更多些。
南瓜。我觉得它跟红薯马铃薯是一路的。西葫芦也是南瓜你造吗。
花生。(我有罪,两千赞了才发现漏了它)世界第五大油料作物。花生酱,五香花生,麻辣花生,花生糕,……
向日葵。世界第四大油料作物。无聊的时候嗑瓜子吧,比西瓜籽好嗑。
烟草。知道你们无聊……喷云吐雾去吧
古柯。我不提可卡因。我说的是可口可乐~
可可。没有巧克力,想想就难过。
橡胶树。快要工业革命了,没有橡胶这种绝缘弹性耐磨材料怎么行?
金鸡纳树。疟疾很厉害啊,给你们一瓶解药吧。
还有一些就不列了,比如菜豆啊,藜麦啊,玛卡啊(囧),西洋参,菠萝,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
如果没有美洲,超市的食品类货架得空一小半。
我不打游戏,但也知道这像极了一个玩家,练级练到了一定程度,掌握了某项技能(航海),打开了某个宝库,拿到了一堆属性耀眼的装备。
嗯,完全没有人为(或者说“神为”)的痕迹。
-----------以上是原答案,有微调--------------
谢谢大家抬爱,既然有朋友在评论中提到了幸存者偏差,或者人择原理,我就更新一个。(我是不否认幸存者偏差的。说不定人类是宇宙超级无敌幸运儿,唯一幸存的文明。)
说起来,这个事情也是小麦能够连续两次升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枪炮、病菌与钢铁》,好像在知乎没有看过这本书(还有《三体》)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我手头的是英文版的,第八章第140页有一个表格,统计了世界上种子重量最大的56种禾本科植物的分布范围。结果是,环地中海区域有32种,东亚6种,中美洲5种,北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各4种,南美2种,澳大利亚北部1种,英国1种。而在地中海区域的这32种,在新月沃地分布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因为大种子禾本科植物种类多、数量多,发生种间杂交的概率也更大,也因此才有了小麦。
为什么有些禾本科植物有这么大的种子,这个问题是有解释的。因为地中海气候的旱季雨水稀少,所以当地植物进化出的策略是不费劲长枝叶,努力生产大种子储存能量(选择淀粉作为储能介质),靠休眠熬过旱季,雨季一到立即发芽。但是你问我为什么地中海地区的大种子禾本科植物这么多,我就无可奉告了~相比之下,美国加州、智利、非洲南部、澳大利亚西部也是地中海气候,但那里的大种子禾本科植物都是零星的一两种。
看一下地图就可以发现,新月沃地就在非洲大陆的东北角,也就是人类走出非洲之后的第一站。这个地区其实被人类来来回回磨过多次,经常是出非洲了,在中东地区盘旋盘旋,又回去了……过几千年,又出来了……人类对这个地区的熟悉程度自不必说。终于在距今一万年前,农业在这里出现,村落在这里出现,畜牧业也在这里出现了。
畜牧业出现在新月沃地,是因为首先这里有好几种野生大型哺乳动物,而他们都是性情温顺可以驯化的。人们成功驯化了山羊、绵羊、牛和猪。相比之下非洲那么多大型哺乳类,人类至今一个都没有驯化成功。
想象一下,新月沃地就像是一个大本营,从非洲走出去的人群都要经过这里,它的辐射能力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农业很快传向了欧洲,东亚的农业虽然刚开始是自力更生搞起来的,但也在商朝甚至更早的时候拿到了小麦种子。
(因为这一篇主要讲农业,冶金之类的就不说了。马的驯化地在东欧平原,距离新月沃地也不太远。)
如果新月沃地没有这么多禾本科植物、这么多可驯化的动物,那么人类很可能根本走不出非洲,走出非洲了农业的发展也会是另一番模样,可能最先在印度和华南驯化水稻,在黄土高原驯化小米,然后再辐射全世界……只是这样的效率就比不上新月沃地了。
而如果苏伊士地峡是一道十公里宽的海峡,估计也就没有然后了……
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城,可能它真的是上帝选中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