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348|回复: 12
收起左侧

人眼感知到的颜色与真实物理世界颜色有什么区别?现象意识是指 不能还原物理主义之感受性意识领域 脑暗能量

[复制链接]
70_avatar_midd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1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爵士猫 (作者) 回复onlookers刚刚
生物DNA,本就是物质。生物DNA最后的解释,必定是超弦。
超弦,可是说是物质?或者是意识?
在量子级别,科学以充分证明,人的意识已经是实验观察结果的一部分。
那比量子还要低级别的超弦,实验观察结果可以独立于人的观察之外吗?
这可是爱因斯坦级别的思想实验课题。

先说结论
人类的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90%以上的暗物质暗能量构造的11维度空间结构,而11维度空间结构是人类与宇宙本体世界连接的通道。人的意识就是宇宙生命体。人的意识不是AI生物机器人的智慧算法可以表达的。
人们周围存在无数信息,每秒约有上百亿比特的信息抵达视网膜,但与之相连的视觉输出神经连接只有100万个,每秒钟视网膜传向大脑的信息只有600万比特,最终能到达视觉皮层的信息只有1万比特。
经过进一步处理,视觉信息才能进入负责产生意识知觉的脑区。令人惊讶的是,最终形成意识知觉的信息每秒钟不足100比特。如果这些是大脑所能利用的全部信息,如此少的信息量显然不大可能形成知觉,因此固定存在的大脑神经活动必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某种作用。
意识的难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划分出了不能用物理科学解决的包含了“感受性”的意识领域,查尔莫斯称之为“现象意识”的领域。

以下是详细论证过程
爵士猫:从人视觉听觉 自闭学者 语言 天赋论 引力场量子场论 以相对论量子论为基础 讨论人的大脑暗能量-默认模式 2zhuanlan.zhihu.com人眼感知到的颜色与真实物理世界颜色有什么区别?现象意识是指 不能还原物理主义之感受性意识领域 脑暗能量341 / 作者:`ivY) / 帖子ID:31255人的眼睛有着接收及分析视像的不同能力,从而组成知觉,以辨认物象的外貌和所处的空间(距离),及该物在外形和空间上的改变。脑部将眼睛接收到的物象信息,分析出四类主要资料;就是有关物象的空间、色彩、形状及动态。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可辨认外物和对外物作出及时和适当的反应。
·当有光线时,人眼睛能辨别物象本体的明暗。物象有了明暗的对比,眼睛便能产生视觉的空间深度,看到对象的立体程度。同时眼睛能识别形状,有助我们辨认物体的形态。此外,人眼能看到色彩,称为色彩视或色觉。此四种视觉的能力,是混为一体使用的,作为我们探察与辨别外界数据,建立视觉感知的源头。
人类视觉系统的感受器官是眼球。·眼睛后段是感光的部分。后段有视网膜,它是由两种感光细胞所组成,这两种细胞因其形状而名为杆状细胞(rod cells)和锥状细胞(cone cells),作用是将水晶体聚焦而成的光线变成电信号,并由神经细胞送往脑部。外界的光线信息进入眼球后,会被眼球内的神经细胞转变为电信号,再被传输送到脑袋中。脑部接收电信号之后,会引起连串的思维活动,并作出适当的行动或反应。·一个视能正常的人,能分辨在视网膜上来自不同投影的影像。这种能力称为”视觉敏锐度”。 在接近视网膜的中央,距离眼角膜最远的地方,这位置称为黄点(fovea) ,是感光细胞最密集,视觉敏锐度最高的位置。

·色视觉原理
·眼睛里有三种不同的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线敏感,当不同波长的光波进入眼睛并投映在视网膜上时,大脑就通过分析由各个锥细胞输入的信息去感知景物的颜色。

·色盲的形成,是因为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不能分辨颜色。大部分人天生具有正常色觉,他们可辨认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不同颜色。但亦有人是二色视者,他们只可看见光学三原色中的二种。二色视者又称色弱,他们仍能看见颜色,只是他们看不见其中一种三原色,他们会混淆某些颜色,例如会看不出黄黑条纹颜色,不过可以会出对比大的色样,所以我们设计机动部分的时候,应考虑这一点,提高使用者对危险部分的警觉。但亦有人是全色盲的,他们完全不能分辨颜色,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全黑白灰的。
·正常人眼可分辨大约七百万种不同颜色,人眼不同区域对颜色有不同的敏感度,眼睛中央对颜色和动态十分敏感,但眼睛边缘的颜色敏感度则较差。不同颜色当中,人对红,绿和黄色则比对蓝色敏锐,这种特性对视象传意有很大的影响

立体视觉
人类和其它的肉食、杂食动物,无需处处提防捕食者,反之要在捕食时准确判断自已与猎物的位置,所以演化出两眼向前的头部结构,并发展出利用双眼所见之差别来计算距离的能力。
运动感知
人类的眼睛会对四种视觉刺激有反应,然后对此四种刺激在脑里产生信息
当遇见一物体,会产生颜色,形状,深度,及运动四种信息。我们会因应物体的位置,速度,方向,作出反应。物体在眼角膜留下影像,物体移动愈快,影像移动愈快。 如果我们要围着某物体旋转,则一定要知道该物体的位置及运动轨迹。

由人类视觉系统的功能可知,人类大脑神经系统具有以下维度的感知
1.三维空间的感知
2.时间维度与速度的感知
3.光波维度与对三种的原色光分别是红,绿及蓝的感知。
这里视觉系统的感知就已经超越了三维空间,而是有了时间的维度,光谱光波的维度。这是五个维度。
人类的绘画艺术,就是人的视觉能力与视觉感知的充分展示。每一个画家,他对色彩、空间、时间维度的感知是截然不同的。东方的绘画艺术与西方的绘画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东方人西方人对同一幅绘画作品,认知、情感、意识范畴可以有很大的不同。
脑严重损伤的的病人,有部分人恢复生活以后,突然爆发了奇特的创造力,就有绘画、音乐、数学的天才能力,这是无法用大脑的学习理论予以说明的,,这是对大脑神经科学研究结论的重大质疑与推翻!
绘画的天赋不是仅仅通过学习就可以得到。绘画,是人类视觉系统对于三维空间,时间的维度,光谱光波维度五个维度综合感知。

在大脑发生病变引发神经疾病,大脑严重损伤的情况下,按照牛顿经典世界脑科学理论,人的视觉系统受到了严重损害,人类应该不再具有正常的三维空间、色彩光波、时间运动的感知能力,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经典世界的脑科学是正确的,现在大脑受到严重损害丧失正常视觉功能的情况,属于绝大多数。
但是汤米·麦克休Tommy McHugh绘画天赋是脑损伤以后才具有的,属于后天学者症候群。
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指儿童或成年人在左脑受损后,突然间发展出的学者症候群患者特殊才能。学者症候群指个人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自闭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却拥有与其障碍全然相对的、不协调且惊人的某种能力。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一般头部曾受创伤,之后出现超凡的数学、音乐或艺术才能。

传统的脑科学,把此现象归于大脑的可塑性,是没有说服力的。

依据现代的相对论、量子场理论,就可以很好的解释。

宇宙在宏观角度、超微观角度,都是一体的统一的,引力场量子场就是宇宙构成的基本因素。宇宙在其背后存在一个隐蔽的秩序,全息宇宙的理论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人类的DNA就是存在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之内,只要是人的头发、唾液、骨骼、血液、人体的任何的机体部分,都是带有DNA。一个DNA就包含人类的整个信息内容。

人的意识就是由于宇宙的量子场存有人类以及所有生命的量子信息。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富于神奇的演变过程,其生命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逐周在子宫内发育成健康的宝宝。
第3个月,胎宝宝的身体比例中,脑袋显得很大,大脑已经发育得非常复杂;第4个月,脑部迅速发达起来,但脑的表面还很平滑,没出现沟回;第5个月,感觉器官开始按照区域迅速的发展,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会在大脑中专门的区域里发育;此时神经元的数量减少,神经元之间的连通开始增加;第7个月时,胎宝宝的脑细胞在迅速增殖分化,神经系统发育;到9个月时,胎宝宝脑的功能已经较为发达。
第1~2个月感觉器官初现雏形
孕4周后,胎宝宝的视网膜初步形成。6周后,听觉开始形成。接着小手、小脚以及面部器官开始出现雏形。但是,此时胎宝宝的感官功能还未形成。

爵士猫:面孔识别时间知觉经典认知 意识难题解释鸿沟 研讨AI四假设 生成认知反物理主义 新二元论 感受性 生命灵性 4zhuanlan.zhihu.com人眼感知到的颜色与真实物理世界颜色有什么区别?现象意识是指 不能还原物理主义之感受性意识领域 脑暗能量941 / 作者:`ivY) / 帖子ID:31255爵士猫:从DMN暗能量宇宙常数 认知符号 AI黑猩猩开始 研讨DMN负激活特性 身心一体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 人工神经 3zhuanlan.zhihu.com人眼感知到的颜色与真实物理世界颜色有什么区别?现象意识是指 不能还原物理主义之感受性意识领域 脑暗能量963 / 作者:`ivY) / 帖子ID:31255
最近的神经成像研究揭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事实:当人们躺着休息时,大脑并未闲着,很多重要的神经活动仍在进行。这种不间断的信息传递被称作大脑的默认模式,它所消耗的能量是我们拍打苍蝇,或有意识地对其他外在刺激作出反应时所耗能量的20倍。实际上,我们有意识去做的大多数事件,比如吃饭和演讲等,都是对大脑默认模式下基准神经活动的背离。
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消耗能量的上升幅度不会超过基础神经活动的5%。在神经回路中,大部分神经活动都与外部事件无关,这些活动消耗的能量占大脑总消耗能量的60%~80%。因此我们借鉴天文学家的说法,把这些固定存在的神经活动称为大脑的暗能量——看不见的暗能量占据了宇宙中物质能量的绝大多数。
推测大脑暗能量可能存在的另一个理由是,研究发现只有极少的感官信息能够真正抵达大脑的中枢处理区域。视觉信息从眼睛传向视觉皮层的过程中,信号强度会大幅衰减。
人们周围存在无数信息,每秒约有上百亿比特的信息抵达视网膜,但与之相连的视觉输出神经连接只有100万个,每秒钟视网膜传向大脑的信息只有600万比特,最终能到达视觉皮层的信息只有1万比特。
经过进一步处理,视觉信息才能进入负责产生意识知觉的脑区。令人惊讶的是,最终形成意识知觉的信息每秒钟不足100比特。如果这些是大脑所能利用的全部信息,如此少的信息量显然不大可能形成知觉,因此固定存在的大脑神经活动必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某种作用。
神经突触的数量也暗示大脑暗能量可能存在。突触神经元间的连接点。在视觉皮层中,负责传递视觉信息的突触数量还不到全部突触的10%。因此,大部分突触肯定是用于建立视觉皮层内部神经元间的联系。
大脑暗能量的研究,以及默认模式神经网络DMN揭示,人的大脑与宇宙的引力场都是由暗物质构成。神经突触的数量也暗示大脑暗能量可能存在。在视觉皮层中,负责传递视觉信息的突触数量还不到全部突触的10%。大部分突触肯定是用于建立视觉皮层内部神经元间的联系。
推测大脑暗能量可能存在的另一个理由是,研究发现只有极少的感官信息能够真正抵达大脑的中枢处理区域。视觉信息从眼睛传向视觉皮层的过程中,信号强度会大幅衰减。每秒约有上百亿比特的信息抵达视网膜,最终形成意识知觉的信息每秒钟不足100比特。

物理学知识可以使你理解蝙蝠的行为,但不能让你真的像蝙蝠那样有感受经验;一个完全在黑白世界掌握了全部物理学知识的人仍然不能用物理学解释,当她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时当下的切身感受是什么;即使一个具备了与你完全相同的物理条件和你有同样的外部行为的对象,也不能保证它像你一样具有意识和意识的主观体验,它很可能只是一具完全不具有意识的僵尸。

正如哲学家列文在1983年就曾指出的,不管人们将来知道多少关于大脑的事实,在概念上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某一种复杂的大脑状态或过程会让人感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感受性,如痛苦,而不是感到其他的意识感受性,如喜悦等。列文的结论是,即使物理主义在本体论上是正确的,它仍然因为在认识论上的“解释鸿沟”而令人困惑。可以说,在持续至今的这场争论中,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立场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消除“解释鸿沟”的困惑,而反物理主义立场多半都承诺了某种二元论。

20世纪90年代神经科学的各种经验研究默认的一个重要基础假设正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典型立场——心脑同一论。
心脑同一论者声称:
(1)心理状态都是特定的大脑神经状态;
(2)心理属性都可还原为大脑神经系统的属性;
(3)通过对大脑神经特性和状态的详细描述就可以解释意识现象。

脑科学家克里克(F. Crick)宣称,“你、你的快乐和忧伤、你的记忆和野心、你对自我的认同和自由意志的感觉,实际上不过是一大堆神经元、以及与它们相关联的分子的行为”。(15)人们的意识经验都可由神经元的行为来解释,它们本身不过是神经元系统的涌现(emergence)性质。

为了破解“意识难题”,认知科学家的主要进路就是致力于寻找意识在大脑中的神经相关物(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被称作NCC进路),于是,情绪、感受性和自我意识这样一些在以往被视为禁忌的课题都成为了今日神经科学研究的主题。


是否就有望从神经科学进路消除“解释鸿沟”了?

对于为什么物质的神经活动会从客观领域跨跃到性质完全不同的主观的意识领域的问题,某些大脑神经科学家认为,意识本身并非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物质的。

意识不过是我们大脑的属性之一。意识是大脑神经元共同工作的产物,大脑通过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的变化而产生神经细胞的活性改变,通过不同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意识和意识体验。例如视觉、痛觉、快乐、悲伤、看见红色的感觉等心理状态和心理体验,不过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而产生的。它们并不是主观的,而与其他“客观的事物”一样客观。

  对于视觉经验的感受性,神经科学的解释是,我们“看到红色”是因为大脑皮层内神经细胞对红颜色波长的编码进行了解码。眼睛视网膜内的光感受器细胞、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起反应,“颜色”被编码到这些视锥细胞的电活动中,继而在大脑皮层进行解码,使我们“看到红色”,而对于“看到红色”的意识的产生和特定的意识体验是依赖于这些大脑活动的,大脑活动的物理改变必然带来意识体验的改变。

心理状态可以被反思内省,也可以用语言表述,但是反思内省和语言的基础,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大脑的活动。

神经科学家使用越来越精密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解读大脑意识活动的和脑损伤技术探讨道德和价值的问题,他们相信,像“是否存在自由意志”这样的哲学问题都可以通过实验科学研究获得结论。

脑神经科学家研究真的能够证实我们的意识是客观的、完全由物理规律支配的吗?他们所默认的“心脑同一论”所包含的隐患又是什么?这种将意识和意识的体验完全归于大脑内部神经元活动的解释也是一种笛卡尔二元论的新变种。

新的身心二元论最集中地体现在反物理主义者的三大论证中。反物理主义者论证都默认了称为“感受性”的意识现象的物理的不可还原性。人的经验的感受性质既不是经验本身也不是对经验本身的感受,不是对引起经验的外部对象的感知,而是对经验呈现出来的感受的不同质性。

感受性,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感觉系统只是对刺激连续体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产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感受性存在巨大差异性。这个世界可能都不真实,一切都是你大脑里的东西。我们通过感觉认识这个世界,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世界。可是让人郁闷的是,感觉这个东西很难形容,没有一个人能确切的告诉你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人能告诉你他的世界和你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从这一点上,我们永远都活在属于自己一个人创造的世界里,很孤单。可是朋友和爱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你无意中发觉自己的世界和别人世界有一样的部分,你们的感受是相似的,所以建立起来的世界也是相似的。这种动人的发现,需要通过感受性来得到证明,而人和人之间的感受性又是千差万别的。

绝对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它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差别感受性是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它表示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差别感受性的大小可用<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B7%25AE%25E5%2588%25AB%25E9%2598%2588%25E9%2599%25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差别阈限的大小来度量。差别感受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即差别感受阈限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反之亦然。

例如,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品尝咖啡是两种不同的经验,对听交响曲和品尝咖啡的经验获得的感受具有不同的质性。由于它们只能为经验的主体主观地感受体验到,因此它们是经验的主观特性或质的特性。

意识的难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划分出了不能用物理科学解决的包含了“感受性”的意识领域,查尔莫斯称之为“现象意识”的领域。

“感受性”体现了某种新笛卡尔主义的二元论倾向。

承诺感受性具有独特地位的人实际上默认了如下四个前提:

(1)与公开的行为和物理现象相比较,感受性是属于私人领域的东西,这种意识状态具有第一人称本体论地位。主体的每一种主观意识体验都需要一个所有者且只有一个所有者;

(2)意识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随时可以通过内省得以把握;

(3)意识体验领域只能为主体所直接通达,其他人只有间接通道;

(4)心理谓词只是表达内部实体(心理对象、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名称,把握其意义不依赖于描述外部行为的概念。

这些前提都是笛卡尔在论证他的实体二元论时所承诺的前提的变种。感受性,如对外界的感官觉知、思想、对美的感受、灵感、同情共感和自我觉知(awareness)都是意识的主观体验。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1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进《民科教材书》了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1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是这个感觉呢 哈哈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1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了,开头第一句就把我吓到了,再看看答主其他的文章和回答,居然有几千个赞,真的这个知乎太疯狂了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1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是前沿科学,你不学习,自然不懂,怪他人学的太多?很是奇谈怪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19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