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78_avatar_small 楼主: torry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常识性或者科学性错误?

[复制链接]
94_avatar_midd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个脑洞吧。
以下基于知友关于“能量不守恒”的论述。
在丧尸病毒爆发后的世界幸存下来的人可以尝试捕捉僵尸,把它们关在结实的笼子里,下面用跑步机的传送带改装个发电机即可得到永恒的动力。只要扑捉足够的丧尸成规模了那都可以建设小型发电站了,满足幸存者社区的动力需求。反正只要有了电剩下的就都好办了,因为有能量源了嘛。以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过上死宅的幸福生活了,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哈哈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中的科学错误千奇百怪,这里我只提一个常识性的技术错误:EVA(Extra-vehicular activity,舱外活动,不是新世纪福音战士……)操作流程。
科幻电影毕竟是娱乐消费产品,不论制片方出于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忽略掉影响影片叙事节奏、令观众感到枯燥乏味的细节。近年的电影中,诸如《地心引力》、《火星救援》,都有不少穿戴舱外宇航服进行EVA的镜头。拍得跟穿外套出门似的……
舱外宇航服为了保证宇航员的正常活动,必须大量采用柔性材料以满足灵活性,同时尽可能减重(航天器载荷成本)。这就造成了宇航服内压力无法达到正常大气压值。没有经验的苏联人在进行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时,就因为宇航服在真空环境下膨胀,差点回不了舱:
1960年,列昂诺夫入选苏联第一批宇航员的20名空军飞行员之一。他的首次太空行走原定在“东方11”号任务中,但是,这次任务被取消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太空行走在1965年“黎明2”号任务中完成,他在舱外总共活动了12分钟9秒,成为人类在太空首个出舱活动的人。
当年3月18日,他穿上白色宇航服,首次太空“出舱”,飘出飞船5.3米,这也是安全索的最大长度。他落在飞船的顶部,在那里停了几分钟,最后将自己拉回到飞船入口。
此时他发现,宇航服像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他无法钻进舱门。无奈之下,他只好打开阀门,放出宇航服中的空气,将压力降低了一些,才成功地返回舱内。
为了满足EVA工况下的需求,当代EVA宇航服不仅有LCG液冷服,加压/气密层,约束层(防膨胀),还有外部高强纤维保护层等等。但即便如此,EVA宇航服内气压值也只能达到0.3~0.4个大气压,为避免出现减压病,宇航员在出舱前穿戴好宇航服后,必须先吸氧排氮,并在减压舱经历12个小时左右的缓慢减压至2kPa(入舱也要经历同样漫长的升压)。目前俄罗斯的EVA宇航服内气压值在40kPa,美国为29.6kPa。中国EVA航天服技术参照了俄罗斯(苏联)标准,气压值也是40kPa。较美国气压值标准略高会相应减少减压流程的时长,但代价是较高压力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EVA操作灵活性。
苏联、美国的宇航服发展序列及主要指标如下: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常识性或者科学性错误?284 / 作者:ihHXMlfZ / 帖子ID:31332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常识性或者科学性错误?294 / 作者:ihHXMlfZ / 帖子ID:31332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常识性或者科学性错误?49 / 作者:ihHXMlfZ / 帖子ID:31332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常识性或者科学性错误?78 / 作者:ihHXMlfZ / 帖子ID:31332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常识性或者科学性错误?397 / 作者:ihHXMlfZ / 帖子ID:31332
以及苏联/俄罗斯搁浅的宇航服项目: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常识性或者科学性错误?984 / 作者:ihHXMlfZ / 帖子ID:31332
长期以来,将宇航服内气压提升至不需经历缓慢减压过程,一直是相关装备研发的重要课题,即零吸氧排氮航天服(ZPS)。根据医学研究结果,人可以从标准大气压迅速进入55~57kPa气压环境,而不发生减压病。不过迄今为止只有NASA造出过两套样品供参观,估计离实用还有点远。
毫无疑问,按照《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的场景描述,主角只有一死。
事实上减压前的准备周期往往要达到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且不说要做EVA任务内容的前期筹备计划,仅是穿戴舱外宇航服就极为麻烦。以中国为例,“舱外航天服启封共分为21个操作单元,仅‘解开舱外航天服包装物’就包含了12个大步骤,每个步骤又分为10多个动作”。
我们来看看中国宇航员出舱的操作流程: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告诉记者,出舱活动分为4个阶段:在轨组装、检查与训练段,出舱准备与过闸段,舱外活动段以及返回过闸段。其中最长的是第一阶段,历时14.5个小时;最危险和最难的,则是舱外活动段。
在这4个阶段中,航天员要经历数百个步骤,其中有8个关节点尤为重要。
关节点一:穿衣,即首次在太空中穿上舱外航天服。飞船发射时,舱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轨道舱壁上的,因此航天员首先要启封服装,然后把各部分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舱外服,再把净化器、氧瓶、电池、无线电遥测装置等可更换部件装上航天服。
在“钻”进服装后,还要对服装进行尺寸调整、气密性检查和全性能测试,一切正常,这才算“穿好”了舱外服。在“穿衣”的过程中,两名航天员互相配合,一人操作时,另一人读操作手册并进行确认,以确保所有操作万无一失。
关节点二:在轨训练。穿上舱外服后,航天员进行移动和各种模拟操作,以体验失重状态下移动和操作的特点——毕竟,地面上用于失重训练的水槽,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失重状态。同时,航天员还要找好开舱门的位置和手脚的着力点。
在大约100分钟的在轨训练中,航天员要把整个在轨准备和舱外活动预演一遍,以进一步熟悉出舱程序,但运动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间运动病。这些工作结束后,2名航天员将进行几个小时的休息。
关节点三:搬家。神舟七号的轨道舱既是航天员的生活舱,又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过渡”地带即气闸舱。因此,在进入第二阶段――出舱准备与过闸段后,航天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轨道舱里不能耐受低压的物品转移到返回舱。这些物品包括食品、供水器、饮水嘴、尿液储箱管路、手持摄像机、医学检查用的血乳酸仪,等等。
当然,在“搬家”完成后,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必须关上,否则,返回舱也成了真空、低压的“太空舱”了。
关节点四:泄压。航天员再次穿上舱外服后,需要检查服装和舱对接系统的状态及气密性。在舱外服加压的过程中,轨道舱慢慢泄压。轨道舱气压泄至3千帕时,舱外服与飞船的气液组合连接器断开,服装转入完全自主供氧和冷却。此时,舱外服里的压力是40千帕——这是人体能够承受而又保证灵活性与气密性的压力值,轨道舱则逐步接近真空。
关节点五:开门。轨道舱气压降至两千帕左右,就可以开门了,航天员进入第三阶段――出舱活动。在太空中开门,讲究不少。首先是解锁,然后拉着舱门的手柄把门开到60度。等到舱内外压力平衡了,再把门完全打开。碰上打不开的情况,就得用一个类似于撬杠的工具把门“撬”开。打开门、出舱之前,航天员还要给舱门罩上一个保护罩,以防止在出舱过程中发生剐蹭。最为困难的是,航天员始终需要用一只手固定身体,上述动作都是单手来进行的。
关节点六:出舱取实验材料。头先脚后,是航天员出舱的“标准动作”。按照计划,出舱航天员半个身子探出去后,首先要对着推进舱上的摄影头“打招呼”,然后取下放置在轨道舱外壁上的固体润滑材料,递给舱里的航天员。固体润滑材料是在飞船发射前安装在飞船舱壁上的,至航天员出舱取回时,材料预计共在外太空暴露40个小时以上。国外经验表明,暴露40小时以上即可获得试验效果。
关节点七:太空行走。实验材料递入舱内后,出舱航天员将沿着轨道舱壁行走。他身上有两条安全系绳与母船相联,每一步操作之前,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对于太空行走,挂钩严格的交替换位,是一条最最重要的“军规”。
在失重的环境中,身体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发力点。因此,航天员只能在安全系绳挂钩的帮助下,通过手在飞船舱壁把手上位置的改变来实现身体的移动。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太空漫步,不如说是“太空漫移”。
关节点八:返回。与出舱相反,航天员在进入轨道舱时,采用脚先头后的姿势。接下来,又是一系列与出舱相反的程序:关舱门,轨道舱复压。直到轨道舱内压力恢复后,航天员才能慢慢脱下舱外服。
等到轨道舱与返回舱压力确认为一致后,两舱之间的门被打开,出舱活动全部结束。届时,神舟七号的3名航天员,一定会拥抱在一起庆祝胜利。
——《神七航天员出舱全程详解 关键的8步骤》
人类现有技术就是这么挫。以为出舱活动跟穿外套出门一样,上衣一套,裤子一蹬,头盔一扣,推门就走,那只是制片方美丽的扯。不过想来如果在娱乐作品中考究这么多“无聊”细节,观众一定鼾声一片。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个比较常见的错误吧,不光出现在科幻电影中。
很多电影内涉及到皮下药物注射,特别是批量注射的镜头时都会出现这个东西: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常识性或者科学性错误?192 / 作者:denUycof / 帖子ID:31332
来一个扎一个,注射效率极高。
如果我告诉你这玩意儿是给禽类畜类用的你信不。
各位编剧导演,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丢人,你整个给畜牲打药的东西给人使那算什么鬼?

去医院打过针的都知道,整个皮下注射过程大致为:
护士核对患者信息核对医嘱与药物信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物;利用沾有液体消毒剂的棉签对注射部位进行表面消毒;将注射器刺入注射部位;推入药物;拔出注射器,完成注射。
注意到没有
注意到没有
注意到没有
很多电影为了图省事,对注射部位进行表面消毒的步骤都给省了。
虽然表面消毒的动作看起来不起眼,但对预防破损部位感染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才叫犯常识性错误呢。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罗米修斯2里面的,登陆陌生的星球竟然没有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下飞船竟然就直接摘头盔。要知道NASA登陆火星都在考虑以后要不要对飞行器消毒防止生物污染!船上包括船长在内的一帮人怕是都石志乐!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性问题不论。
大部分电影里的人类顶级精英团队,以他们表现出的纪律性,能在地球上某地(不包括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旅游一圈平安归来就该谢天谢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0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