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67_avatar_small 楼主: gating
收起左侧

人类关于地外生命开过的最大的脑洞是什么(合理的,有完整推断过程的,不是信口开河的那种)?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啸所说的那种生命形式在天文学界是有人考虑过的。
“If we assume that an alien has control of its own appendages, or more generally, if we assume the organism functions coherently as a system, then its size would ultimately be constrained by its ability to send signals within itself at the speed of light - the fastest allowable speed in the universe. For an admittedly extreme example, if an organism were as big as the entire solar system (about 10 light-hours across), and if it wanted to scratch its head, then this simple act would take no less than 10 hours to accomplish. ”
出自https://www.nasa.gov/vision/universe/starsgalaxies/search_life_I.html
Neil deGrasse Tyson于2003年写的,对天文有浓厚兴趣的人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然而他应该不是第一个想到行星系和更大尺度生物的天文学家。
33_avatar_midd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Star Trek里面Q这样神级的生命形式,8472这样液态空间喜欢占领一切的生命形式。The Gods Themselves里面物理规则不同的生命形式。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万年前的客人

——童恩正

一、天外来客

  这是一座无边无际的亚热带森林。

  森林中的夜晚是喧闹的。动物在低沉地咆哮,猫头鹰在凄厉地哀鸣。无数小虫用它们毫无间断的声音鸣叫着。

  一只花斑的猛虎,用无声无息的步伐在树林中跑着。突然,它停下来了。在月光照耀的林间空地上,一条吃得太饱的蟒蛇,正在憩睡,巨大的蛇身盘成一堆。猛虎悄悄地移动了几步,然后小心伏在地上。现在只要最后一次跳跃,蟒蛇就将成为它利爪下的猎物了。

  然而这一次跳跃并没有实现。天空中传来了一阵隐约的隆隆声。猛虎警觉地竖起耳朵,不安地向四面张望着。动物自卫的本能告诉它,有新的危机来临。

  灾祸来得十分突然。东方的天空闪现了一片耀眼的红光,一个巨大的火球,以闪电般的速度向森林冲击过来,接着是一声剧烈的爆炸。

  这事发生在公元1645年夏天。半年以后,在北京皇城中一间阴暗的屋子里,一个梳着辫子的官员,用十分工整的字体,在史书上作了下面的记载:


  “顺治二年五月,有巨星自东陨落于粤。红光烛地,声如雷鸣……”

二、奇异的石头

  郭小林在夏令营中已经6天了。由于今年的夏令营是设立在远离城市的森林中,因此生活就特别紧张和有趣。在这些快乐的日子里,少先队员们参加了各种军事游戏,举行了游泳比赛和爬山竞赛,也开了篝火晚会。

  今天是孩子们停留在野外的最后一天,他们要举行一次“探险”旅行。这就是说:带上干粮、罗盘,深入原始森林。谁都想抓紧这个机会替学校和少年博物馆采集些植物标本。

  在凉爽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营员们就沿着林间的小路出发了。一位伐木工人做了他们的向导。郭小林以夏令营旗手的身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并且还背了个皮盒子,里面装的是指南针。

  在行军途中,郭小林虽然也知道伐木工人是绝不会走错路的,但他还是不断地看着指南针。因为这是旅行家的规矩。“迷失方向是探险家的耻辱!”他十分庄严地向同学们解释。

  中午,营员们到达了目的地——一个代木工人的工作区。工人热情地欢迎了孩子们。吃过午饭以后,老师宣布让大家自由活动两小时。郭小林在出发前就和他的朋友挑了战,他们要比赛谁采集的东西多。他一个人爬上了伐木工人木屋后的小山。伙伴们快乐的喧哗声很快就落在身后了。他们在树林中钻了很久,然而没有找到什么值得保留的东西。

  不知不觉地,郭小林越走越远了。最后,他爬上了一座高山山顶,这儿的风景真好,绿色的森林像海洋一样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几条河流像镜子一样在闪着光。

  于是,郭小林又摸出了自己的指南针,准备再校对一下方向,可是一桩奇怪的事发生了。

  他清楚地记得,伐木工人的小木屋是向着北方的,山在木屋背后,那么,现在木屋应该在他的北方,可是指南针指示的,木屋却在西南方。

  看样子,“探险家的耻辱”——迷失方向的事故已经发生了。郭小林懊恼地摇动着指南针,磁针摇晃着摆动了一会,但是木屋还是在西南方。

  一个少先队员是不应被这个小问题难住的,于是郭小林折了根树枝插在地下,从树枝的阴影看来,小屋的方向还是应该在北方。当然,用太阳来测定方向是不会错的。

  现在可以肯定,这是磁针出了毛病。郭小林曾经听老师说过,在某些大铁矿的附近,是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他东张西望地看了一会,发现就在山背后的树林中间,有一大片黑色的、光秃秃的地方。郭小林的好奇心又发作了:这是不是铁矿呢?

  郭小林小心地走下山来,他发现这儿原来是一片沼泽,黑色的、发着臭味的烂泥延伸到远方,像森林中一个黑色的湖泊。和周围阳光照耀、鸟语花香的森林一比,这地方显得死气沉沉:既没有一根青草装饰这黑色的地面,也没有一声鸟叫来冲破这儿的寂静,空气中散发着一种令人感到沉闷的气氛。

  如果不是一桩偶然的事引起了郭小林注意的话,他应该是带着失望的心情往回走了(连一点有意义的东西也找不冢)。就在离岸边几米的地方,他看见烂泥中有一块石头。

  烂泥中发现石头,这是很普通的事,但是真叫人奇怪,这块石头是浮在泥上的。郭小林知道,任何一块石头丢到这样的泥坑中都会一直沉到底的。

  郭小林找来了一根长树枝,冒着陷进沼泽的危险,把这块石头拨到岸上来。

  这是一块灰褐色的石头,闪着金属的光泽。令人诧异的是这块拳头大的石头,拿在手里却比木头还轻。

  “这是什么东西?”

三、天乙星,谜星

  严寒的深夜。整个北京似乎都已经入睡了。然而李明哲教授却好像忘记了白天工作的劳累,忘记了自己手中的烟斗已经熄灭多时,他面对着桌子上的一份实验报告,陷入了沉思。

  5个月以前,科学院收到了一个从广东寄来的包裹,里面装着一块石头。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在野外发现的。学校教师的来信中说:在拾到这块石头以后,学生们为了要确定它的性质,曾经用酒精灯烧过,也往上面倒过浓硫酸,然而用尽了一切方法,这块石头连颜色也没有变,这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把它送到科学院来化验。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向李明哲教授提供了这份几乎令人难以相信的、神话般的报告。正是这份报告,使李明哲教授回忆起了一段遥远的往事。

  那是40年前的事。那时,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四年级大学生。他在数学系念书,却对天文学,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在2000多年来中国的历史书籍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天文学史料。古代的天文学家们运用简陋的仪器,一代又一代地注视着星空的变化。他们不但从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农业、航海等生产活动上去。年轻的李明哲曾经多次为我们祖先的智慧感到惊异和骄傲。为了想使中国人民在天文学上的成就,能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放出光彩,他立志献身于这门科学。因此他曾选择了一颗在当时广泛引起注意的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这颗星,中国史书上称它为“天乙星”。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有过记载。以后各个朝代的史书中,关于它的记载更加详细。从记载上看,这颗星十分神秘,有很多不可解释的地方。譬如说,从它的亮度看来,它应当离地球很远,但是从它运动的轨道和速度看来,它又应当离地球很近。更奇怪的是:到了1645年,这颗星就突然消失了。国内外好几个学者对它进行研究以后,都得出了一个结论,说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关于这颗星的记载都是错误的。一位日本教授甚至称“天乙星”为“谜星”,并且预言,一切企图解开“谜星”之谜的努力,都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李明哲对自己祖先忠诚的科学态度和卓越的观察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没有为这些议论所吓倒,他深信随着科学的发展,“谜星”之谜终有被揭露的时候。

  经过了一段长时期艰苦的工作,在搜集了“天乙星”的全部资料并经过成千次的计算以后,李明哲在毕业论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这颗星的运动规律和一切星球不同,可能这颗星不是自然的星球,而是人造的。地球上的人虽然不能造它,但其他星球上的人却可能造它。在当时,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推测,因为在40年以前,世界上既没有火箭,也缺少宇宙航行的知识,关于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也是刚刚开始。论文交出以后,虽然得到了个别老师的赞扬,但是数学系的系主任,一位美国留学生,却在论文后面批了四个大字:“胡说八道!”年轻的大学生一气之下,当着系主任的面就把论文烧了。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40年了。然而今天晚上,李明哲又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发觉发现这块石头的地点,在1645年曾有一块陨石降落过,这块石头是不是和陨石有关呢?1645年的陨石是不是又和“天乙星”的突然消失有关呢?一系列的联想在他头脑中起伏。

四、探访

  经过几个月紧张的学习,现在已经是举行期终考试的时候了。

  放学以后,郭小林先到同学家中去借了几本书,然后很快地跑回家去。考试期间,时间需要抓紧一点。

  “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妈妈在楼梯口迎着他,“客人已经等你一个多钟头了。”

  “客人?”郭小林说,“有谁找我复习功课吗?”

  他跑进房门,立刻就愣住了。坐在房中的不是他的同学,而是三个大人。其中有一个戴眼镜的老人。

  “郭小林吗?”这老人看出他的尴尬样子,“我们是科学院的。我叫李明哲,这两位是我的助手。”

  “李明哲教授!”郭小林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自己面前的和蔼的老人就是有名的数学家李明哲教授。报纸上经常以很大的篇幅介绍他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目前他正领导着一个研究机构,从事一种大型的人造卫星的制造。

  “去年夏天,我们曾收到过一块奇怪的石头,这是你在野外找到的,没有忘记吧?”

  郭小林想了一会,便把自己发现那块石头的经过说了一遍。他发觉三个客人对他的介绍十分注意,因此便尽力说得详细一些,连一点细节也不敢忽略。

  “太好了!”教授满意地敲了敲烟斗,“如果我们到森林中去,你还可以找到那块地方吗?”

  “能找到,因为那儿的方向我记得很清楚。什么时候去?”

  “明天。”

  “明天?不行呀!我还要考试呢。”郭小林说。

  “我们会替你请假,让你补考。”教授安慰他,“这项工作有重要的意义,老师会同意你的。”

  “你们要去找什么呢?那块石头到底是什么东西?”郭小林问。

  看了郭小林那种激动和好奇的眼光,教授笑了一笑说:“刚才我听你妈妈说,你长大了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是吗?”

  “是的。”郭小林不好意思地承认。

  “好极了!”教授笑眯眯他说,“一个优秀的天文学家,除了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以外,还要具有高度的忍耐力,要随时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因为天空中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对于一颗星的观测,有时需要几十年持久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一点成绩。从现在开始,锻炼一下你的忍耐力吧。在没有去实地考察以前,我不能回答你的问题。没有根据的推测是违反科学的。再见了,小弟弟!今天好好休息吧!明天早晨8时,我们派车子来接你。”

  第二天早晨正8时,教授的汽车就以科学家所特有的准确性停在郭小林的家门外。

  汽车顺着光滑的柏油路向山区急驶。在路上,郭小林虽然有很多问题想问教授。可是他想起了一个天文学家应具备的条件。为了锻炼自己的忍耐力,他没有开口。教授也没有谈到那块石头,只是问问他的学习情况。

  三天后,汽车到达了森林地带,在那儿有一架“北京-102”型的直升机在等着他们。几小时以后,直升机就像一只大蜻蜓一样,轻轻地在伐木工人的住地降落了。

  从这儿出发,郭小林毫不费力地领着教授他们找到了那块沼泽地。

  “就在这儿!”郭小林指出了发现石头的地方。

  教授严肃起来了。他对这地方的地形、周围的植物分布状况,作了详细的考察。从各个角度向这块沼泽地拍了许多相片;他的助手捧着一个很复杂的仪器到处走动,念着一些数字。从这两个年轻人兴奋得发红的脸上,郭小林知道他们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收获了。

  “我们要排干这儿的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发掘。”在调查结束以后,教授说,“现在首先要订出详细的计划来。回去吧!”

  在归途上,教授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计算着什么东西。他的两个助手在激动地低声交谈着,郭小林只听到他们的话中不断出现“不可思议!”“这个发现要震惊世界!”等等带有惊叹号的句子。这时郭小林的好奇心已经强烈得没法遏制,“天文学家的忍耐力”终于彻底垮台了。他鼓足勇气轻轻地问道:“你们究竟发现了什么东西?”

  教授思索了一下,回答他说:“现在可以向你说明一下我们对这件事的推测。由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刚开始,所以在某些方面还只是一个假设……”

五、教授的话

  专年夏天,科学院接到你寄来的物品后,我们立刻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试验,企图确定它的性质。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不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而是一种合金。它具有难以想象的坚硬性和耐高温性;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合金具有极强的吸收各种辐射线的特性。然而,它的成分和构造,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弄清楚。这是一种高度智慧的创造,这种科学技术的成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现代的科学水平。这种合金是在另外一个世界,由另外一种生物所制造的。

  历史记载告诉我们,1645年,曾经有一块陨石坠落在这个地方。刚才我们的观察也证实了这点。由于陨石降落时所引起的爆炸和空气的震动,周围的树木都死亡了,地面也由于巨大的冲击而形成了一个大坑,以后注满了水,就成了那块沼泽。

  300年以来,人们都认为降落在这儿的是一块普通的陨石,可是由于这块合金的发现,使我们知道这不是一块陨石,而是一支火箭,这是在别的星球上生活的、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向地球发射的一支火箭,用这种合金制造火箭,不但轻便坚固,并且因为它具有吸收辐射线的能力,所以可以防止宇宙射线和火箭本身原子能发动机所放射的有害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我们毫不怀疑这支火箭上已经使用了原子能发动机,因为高速度的、能够在星际航行的火箭,只有使用原子能发动机才有可能。

  现在我们要来考察一下,这支火箭是从哪一个星球上发射出来的。在这里,我要向你谈一点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太阳,加上九颗绕太阳旋转的行星,以及另外一些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就构成了我们的太阳系。在太阳系以外,又有无数的恒星和行星,其中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半人马座的爱发(α)星,它距离地球4光年,就是说,从这颗星到地球,用光的速度即每秒钟30万千米的速度来走,也要走4年。即使是使用原子能发动机的火箭,要走这样长的距离,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断定,这支火箭不会是从太阳系以外的星球发射的。

  在太阳系以内,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就是火星。这是一颗十分有趣的星,100多年来,科学家曾经不止一次地为它的某些神秘现象所迷惑。譬如说:它表面上的运河网,它那与地球多少有些相似的自然条件,以及它那两颗卫星所显示出来的一些反常现象,等等。在很长的时期中,人们都相信火星上是有高级生物居住的。最后,有一位科学家,终于以大量的事实,证明火星上的确有高级生物,他们具有高度的科学水平,火星的两颗卫星就是他们发射的人造卫星。这种生物既然能够发射直径达到几千米的人造卫星,自然也能够向地球发射火箭。因此,我们初步肯定,这支火箭是从火星上发射的。

  不过当我迷那块合金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另一种奇怪的现象:从合金中某几种稀有金属的放射性同位素所提供的资料看来,这块合金至少已经有5万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它是在5万年以前制造成的,而火箭也应当在5万年以前就发射出来了。

  肯定火箭是5万年以前由火星上的生物发射以后,我们还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5万年以前发射的火箭,怎么会等到1645年才坠落到地球上来呢?我的推测是这样的:这支火箭发射以后,在它遥远的航程上,经受住了一切考验,很顺利地到达了离地球很近的地方。可是就在这时,也许是机器发生了故障,也许是驾驶员操纵的错误,火箭突然失去了推进力,于是,它便由于自己的惯性而围绕着地球旋转,成为地球的一颗“人造卫星”。它不会掉到地上来,因为它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刚好和地球的吸引力相等。坐在这支火箭里的生物,已经能够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云雾弥漫的美丽景象,但他们却永远不能到达这个目的地了。

  在距离地球几万千米的高空是没有空气的,所以这支火箭也不会遇到任何阻力,它只是用原来的速度一圈又一圈地围绕着地球旋转。就这样经过了5万年。在这段漫长的时期中,人类在进化着。大约2000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就发现了这颗与众不同的“星”,并且把它的运行规律在史书中记载下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乙星”,日本人称它为充满了谜的“谜星”。我曾将“天乙星”的运动规律,与火星发射火箭到地球的运动规律,进行过一次初步的计算,这两个数字恰好是符合的。

  这支火箭,原来是可以永远运动下去的,但到了1645年,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它遭到了毁灭。我们知道,在宇宙空间里,有无数高速运动的小石头在飞行。这些小石头有时被地球吸住,以每秒钟100千米的速度飞进地球的大气里,因为和空气摩擦发生高热,便放出很强的光,这就是我们在夏天晚上时常看到的流星。从精确的数学计算可以知道,1645年旧历5月,地球正好经过一块小石头最密集的空间,受到了一次最厉害的“流星雨”的袭击。在雨点一样的流星的冲击下,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运动的火箭,就被一颗流星碰上了。由于剧烈的碰撞,火箭脱离了自己的轨道,就像一颗普通的流星一样,坠落到我们的地球上来。火箭掉下来以后,它上面储藏的原子能燃料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那块沼泽里充满了对生物不利的辐射线,我们刚才用仪器测量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那个沼泽中,既没有一根水草,也没有一条爬虫。上次你的磁针失灵,也正是辐射线的影响。火箭的一块碎片被你无意中拾到了,其他的部分一定还保留在那个沼泽中间,经过发掘,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的。

  等到我们分析出这种合金的成分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造了。同时我们还可能在发掘中找到更多的东西。这一切都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星际间航行的火箭技术。人类征服宇宙的宏伟计划将更快地实现了……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硅基生命.....
初中的时候记得看到过《科幻世界》里面有一篇文章(具体忘了是什么题目),里面有一种以硅为生命基本元素,身体可以自由变换形状,诞生于他们恒星的星际尘埃之中,围绕恒星旋转,吸收太阳射线能量为生的生命形式....然后人类打不过了因为用枪打不死...
是不是感觉很强(*-*)
但是智商是个硬伤....不能理解微积分以上的数学了....
切入正题----------------
硅基生命的概念最初在1891年被科学家Julius Sheiner提出,一名叫James Emerson Reynolds的科学家也认可说以硅为基本元素的生命体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生存due to 硅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可能它们(目前只能用它了...)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引用Dickinson and Schaller的一段话
“这是一只徜徉在硅基植物丛中的硅基动物,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件可能是被类似玻璃纤维的丝线串在一起,中间连接以张肌件以形成灵活、精巧甚至薄而且透明的结构。”
我们看起来就像活动的晶体(可以想像一坨硅化合物晶体在你面前扭是什么感觉)
(PS.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表示物体在温度的影响下的形变能力,形变越小,稳定性越高)
这也验证了上述的科幻小说有一定科学性2333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出以硅作为基本生命元素呢?
1.碳硅锗锡铅,硅元素就在碳元素的下方,有着和碳元素相似的化学性质,都可以组成长链或者是polymer,这就很厉害了,硅-硅键能量高,吸收好,适合外星生命体使用。
2.硅在宇宙中分布广泛,硅的宇宙丰度是10,作为评判宇宙丰度的标准,而且貌似宇宙的晶体星球也蛮多的?并不清楚....本人不才还请宇宙科学的大佬来指正一下....
3.硅和氧的结合能力很强,可以形成硅酮纤维给他们搭骨架,但是它们的呼吸作用就不能使用氧气了,吸一口氧气然后过24小时吐出一坨玻璃弹珠是什么感觉....所以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有可能就是吸收太阳能量。

当然,这个理论还是很存疑的,因为我们并不能模拟出一个高效的释放硅基生命体储存的能量的方式,也就是说,它们很可能跟树懒的行动方式相近....




人类关于地外生命开过的最大的脑洞是什么(合理的,有完整推断过程的,不是信口开河的那种)?950 / 作者:rt45rti / 帖子ID:31362

人类关于地外生命开过的最大的脑洞是什么(合理的,有完整推断过程的,不是信口开河的那种)?935 / 作者:rt45rti / 帖子ID:31362
网上随便拉几张图,侵删

本人学渣一枚,生物学术水平不到位,此文纯属瞎说,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大佬多多指正以资鼓励....
当然咯,首答欢迎各位赏脸转载(> _ <)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6-13 2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渊上的火》中提到的几种智慧生命都显得脑洞很大,而且逻辑基本能够自洽,建议没读过的找来读一读。
(以下严重剧透)  (以下严重剧透)  (以下严重剧透)  (以下严重剧透)  (以下严重剧透)  (以下严重剧透)  (以下严重剧透)  (以下严重剧透)

应该差不多了,开始介绍:

1、天人。
严格来说这不是“地外生命”,而是“地外智慧”。小说中可探测的宇宙分三层,最内层的是光速不可超越的爬行界,包裹着无法探测的零意识深渊;中间层是可以通过跃迁实现超光速旅行的飞跃界,这一层所有智慧生命的科技上限基本相同,所以才能够保持相对的和平;飞跃界之上称为超限界,其间生物被飞跃界称为天人,他们拥有的智慧远远超过飞跃界生物能够理解的范围。对,不是“更聪明”,而是“聪明的无可理喻”。对天人来说,生命本身无足轻重,智慧才是一切的根源。
在飞跃界顶层的种族可以通过物理上迁移到超限界,再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智能上限,整个文明异变为天人,或者是制造出自己无法理解的超级计算机,自行进化为天人。爬行界、飞跃界的智慧生物是可以相互理解的,只不过是因为物理法则的限制才做了分层,但超限界的天人完全不同,在他们眼里,飞跃界的生物都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动物,生活在自己进不去的深海里。
这个设定有趣的地方在于,界区限制对天人而言限制更大。天人无法在下层生存,只能派遣信使或者操控仆从来做事,也没办法展现出神奇得宛如魔法的科技水平。飞跃界完全有能力正面击败天人的仆从舰队,但天人对信息的掌控和利用则是远远超出飞跃界水平。“神”要击败“人”,依靠的不是神迹,而是计谋。
2、树人。
这是个非常容易想象的外星文明,简单点说,就是具备了一定智慧的植物,把自己装在小车上满宇宙的跑。因为是植物,没有脑子,思考起来很困难,所以在自己的小车上装了辅助思考的计算机。
到这一步看起来没什么稀奇的,往下看:
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虽然树人的小车是连爬行界的工厂都能照着设计图打造的大众设计,还记得对天人的设定吗?“飞跃界的种族无法理解超限界的智慧”,对,小车是超限界设计出来的,整个飞跃界都看不出其中设计的奥妙之处,小车可以被外界信号操控,从而在极短时间内对车手完成洗脑!小说中接近一半的篇幅都集中在这个阴谋上。
被操控的奴隶种族并不是什么稀奇设定,甚至在宗教典籍里都有所涉猎,但加上了“人类无法理解的超级智慧”,整个故事一瞬间就不一样了。
3、爪族。
这是个真正脑洞大开的设定,没看过的请搬个凳子坐下来免得摔倒,因为这个种族设定得太合理了,合理的你都觉察不出其中的脑洞。
这个种族简单来说,就是“聪明的狗狗”,但一条狗的智慧也就是条狗而已。这个星球上,智慧属于一种称为“共生体”的组织结构:一群狗,通过高频声音沟通,几个头脑共同思考,频繁交换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灵魂。这样的一小群一小群结合起来形成文明社会,自称为“爪族”。
作者的补充设定才是爪族最精彩之处:
1、因为每一个组合内部的信号交流是通过声音而非电信号,所以离得近了存在互相干扰的威胁,所以爪族组合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同组合接近时要么是在战斗要么是在交媾,都是动物本能的行为。所以,爪族虽然聪明不逊于飞跃界其他种族,甚至也处在飞跃界底层具备超光速飞行的条件,技术发展依然处在中世纪水平,因为他们之间的沟通太困难了。但正因如此,无线电的引入对种族的提升是突破性的,一个组合可以借助无线电分布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不同的组合也可以亲密交流。
2、身为组件的个体会死亡,但身为整体的灵魂只要有组件补充进来,是可以认为永生不死的,只不过随着组件的更换,记忆、思维方式也会改变,善良转变为邪恶,工匠转变为管理者,等等。一个组合大部分死亡后,残件可以融入其他组合,生存的残件保留的记忆和思维习惯可以被新组合继承,但决定行动的“灵魂”是哪一个就要看组件的意志力了。顺便一提,这个设定提供了小说中一半篇章的主线矛盾。
3、常规的生殖方式是个体之间交配,生下的孩子在母亲的组合内接受思想声音,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分裂”出新的组合。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生长的个体幼崽才是被社会接纳的成员,如果出生就被剥夺了在思想声中成长的权利,就会堕落为仅仅只有本能的野兽。围绕着生殖规则,爪族社会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道德体系,你大概也猜到了,有几个主要角色对这套体系不以为然。
4、组合也不是随随便便拼凑几个就行,不同的个体必须磨合才能形成统一思想。组件太多了思维传导得慢,会比较笨;组件太少了死一个就容易崩(毕竟是中世纪水平,活着本身就不容易);都是同一性别容易陷入疯狂;组件平均年龄太老了不容易改变观念,太小了社会经验不足显得毛毛糙糙。不同于其他小说中根据年龄、身材、出生地、种族来判断,对于爪族而言,有一套基于组件的“第一印象”判别规律,这也是爪族中每个组合不至于千篇一律的关键。
小说链接 深渊上的火-弗诺·文奇-科幻小说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7 1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