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天,“混元兽”这三个字充斥了小编视野。于是详细了解了一下,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机构纷纷对这个事件进行了报道,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于北京时间14日在线发表该成果,动摇了有袋类动物起源于亚洲的结论。那么,混元兽到底是什么?它最后进化成了袋鼠还是进化成了人类?难道人类起源又有新争议?
通过对各报道的分析发现,此次事件源于考古。而混元兽,算是一个新起的名字,意为“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表示该生物拥有真兽类和后兽类混合特征的特别属性。
原来,这是云南省某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一位名为毕顺东的教授,领衔古生物学研究团队,在内蒙古发现了一件约1.26亿年前,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通过对此化石的研究,团队认为混元兽是真兽类(胎盘类及其祖先)的早期类型,同时发育有真兽类和后兽类(有袋类及其祖先)的混合特征。所以,根据推断,表明亚洲可能不是有袋类的起源中心。
由于这个化石保存完好、结构精美,利用高精度CT扫描技术,数字化三维重建了化石骨骼,基本上复原了每块骨头的形态特征。我们知道,世界上现生的三大类哺乳动物,包括了单孔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单孔类的泌尿、生殖和消化都通过唯一的“泄殖腔”,包括我们熟悉的鸭嘴兽、针鼹等;有袋类的最大特点是雌性在腹部有一个育儿袋,幼体出生非常不成熟,必须在母体袋内长期哺乳,包括袋鼠、袋熊和袋貂等;而有胎盘类最大特征是雌性具有胎盘,幼体在母体的子宫中能通过胎盘吸收营养,包括鲸鱼和人类。
引用毕顺东的话:“单孔类哺乳动物的数目十分稀少,只有3种。目前现存的哺乳动物中,99%是有胎盘动物或者有袋类。因而,有关有胎盘类和有袋类的分异时间是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关键性的科学问题。”看来,有袋类和胎盘类是分异后产生的两个不同大类,人类属于胎盘,袋鼠属于有袋。思考一下,可能在分异进化前,本就是一个品种的产物?混元兽是人类和袋鼠共同的祖先?关于人类的起源或是混元兽的论证,您怎么看?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UFO中文网温馨提示:本文由网友采集编写,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管理员(邮箱:[email protected])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