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褐矮星(brown dwarf)是构成类似恒星,但质量不够大,不足以在核心点燃聚变反应的气态天体。其质量在恒星与行星之间。褐矮星是质量介于最小恒星与最大行星之间的天体,由于这一原因褐矮星非常黯淡,要发现它们十分复杂,因此要确定它们的大小就更加复杂。但是最近天文学家成功地发现了组成双星系统的两颗褐矮星,在确定它们围绕共同重心运行的参数之后,计算出这两颗褐矮星的重量和大小。
艺术构想图:一颗巨行星围绕褐矮星(右)旋转。图片来自网络
据报道,借助微引力透镜效应,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了一颗新的巨行星,围绕位于银河系凸起处的一颗褐矮星旋转。研究人员称,这颗名为OGLE-2017-BLG-1522Lb的系外行星,可能是首颗围绕褐矮星旋转的巨行星,新发现有助进一步揭示行星的形成机制。
当我们观测遥远的恒星时,如果中间有其他恒星或行星穿过,这些过客(透镜天体)的引力作用,会像凸透镜一样将光线汇聚,导致被观测的恒星亮度增加,这就是微引力透镜效应。
微引力透镜技术对天体的质量非常敏感,特别是那些体重较轻,且在雪线之外围绕相对暗淡的主星(如褐矮星等)运行的行星。从雪线向外远离恒星的地方,气体分子开始凝聚,行星逐渐形成。在雪线之外的轨道上,会出现最活跃的行星形成现象,所以此类行星颇受天文学家青睐。
2017年8月7日,位于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1.3米口径华沙望远镜,通过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捕捉到了OGLE-2017-BLG-1522微引力透镜事件。随后,来自OGLE协作组和韩国微引力透镜望远镜网络(KMTNet)协作组的科学家对此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个由巨行星环绕一颗褐矮星组成的系统。尽管该巨行星时标相对较短,仅为7.5天,但高频率的测量实验发现了行星的明显扰动。时标用于描述微引力透镜事件信号的长短,透镜天体的质量越大,时标越长。
研究表明,OGLE-2017-BLG-1522Lb的质量约为木星质量的75%,在距主星约0.59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的轨道上旋转;主星可能是质量为木星质量46倍的褐矮星,可能性为75%。天文学家强调称,OGLE-2017-BLG-1522Lb可能是首颗围绕质量与行星相当的褐矮星旋转的巨行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