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监视是指老板利用电子监视设备或电子记录系统跟踪员工的工作情况。博客、电子邮件、电话记录、电脑硬盘……在办公室里的一举一动很有可能遭到监视,万一使用电脑或电话不当,就有被解雇的风险。这种被监视的工作环境着实让很多职场人士苦不堪言。不断蔓延的职场监视让员工普遍感到精神焦虑身心疲惫,这种情况在行政部门和白领中间尤其明显。
据报道,中国一些公司利用能读取脑电波的头戴装置来探测员工是否感到疲劳、走神和有压力,希望以此提高生产力。这种把无线传感器隐藏在安全帽中的监控装置实际上是利用采集的不同脑电波来解读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评估员工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创造价值,姑且可以称为科技监工。相较于过去采用人力监工,如工头、班组长等,在管理上也许是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也有些公司采用这样的监管获取了更多利润,但是,这样的管理是否可以成为今天和未来,尤其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信息文明)时代的管理方式,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一项技术只是应用于生产和监管,争议性也还不算大,但如果要应用于司法领域,就需要慎之又慎,专业认定更是必需的。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在诊断疾病和判断健康方面有科学性,但是,fM?RI结果能否成为法律认可的证据在美国则需要满足弗赖标准。弗赖标准的核心是,一项科学原理或发现是否能普遍接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科学原理或发现所属以及相关的科学界的专门领域;二是判定这一科学领域是否已经接受该技术、原理或发现。未来无论是应用于生产还是生活领域的科技手段,都必须满足弗赖标准。从这个意义上看,脑电波监控技术的结果尚未得到相关领域科学家的普遍接受,因此,其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不可靠。
即便这种监控获得科学界的普遍认可,但要应用到实践,也需要经过伦理认证和批准,其中最核心的是知情同意,以及判断其是否促进人的健康和身心愉快,从而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非相反,即在对员工的高强度压力之下催促和督促其全力以赴工作。
脑电波监控当然有其科学原理,但是,评定或认定一种科技发明或措施是否真的有依据和效果,首先需要学术界的一致认同。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对此的评论是,在皮肤表面对大脑进行监测,这种方式能探测到的内容仍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那些信号与人类情绪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也就是说,这项技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存在争议,由此必然会影响其使用和普及。
当这种监控装置真的监测到员工不在状态时该如何处置。一些企业使用这种装置的情况是,当监测到员工尤其是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甚至是在打瞌睡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避免事故发生。然而,如果对不在状态的员工进行警告、扣发奖金和工资,甚至辞退,理由是科技仪器探测到其工作不认真不负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际上已经是对员工的严酷压榨了。
从原理上看,监控装置是放在监控帽或监控衣服里面的一个小盒子,盒子内含算法软件和存储器,既能采集到员工的脑电波,又能实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中心。在让员工穿戴时,首先得让员工知情并同意。如果有员工不同意,认为这是对其不信任,或是在工作时戴上这样的装置不自在,员工是否有权拒绝?
当然,如果这种监测的数据是可靠的,可以发现员工的身心状态是否正常或优秀,如不仅探测到员工处于疲劳状态,还可能监测到员工的其他负面情绪,比如抑郁、焦虑或愤怒,这时需要的管理当然要科学考评,是否该让员工在当前继续工作。如果不能继续工作,则应当让其休息并找到原因,化解员工的抑郁和焦虑,而不是对其训斥和扣罚。即便是这样的人性化管理,同样还涉及一个问题,对员工是否要采用这种窥探个人最隐秘的思维空间的方法,这远比老大哥在看着你更让人感到恐怖。
调查发现,不断蔓延的职场监视让员工普遍感到精神焦虑身心疲惫,这种情况在行政部门和白领中间尤其明显。比如客户服务中心,如果员工受到不间断监视,压力会上升10%。 相关人士称,职场监视让很多员工感到自己仿佛变成了机器附属物,凡是工作经常受到电子记录的地方,员工都有机器附属物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