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的未解之谜是:未来为什么大大不同于过去?
什么是时间?它在滴答声中,一分一秒地流逝,一天一天地过去。它不知不觉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毫不起眼,被人忽视,除非我们约会迟到,或者意外看到镜中的白发。
然后,物理学家们发表高见,时间突然变得复杂起来。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时间是可以扩张和收缩的,而表明宇宙正变得越来越混乱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似乎与时间的“流动”有关。
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思考时间之谜。罗韦利就职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因为他在圈量子引力论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享誉学界。圈量子引力论试图将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而在公众心目中,他是一位能言善辩、甚至富有诗意的科普作家。
罗韦利
罗韦利2014年的著作《七堂极简物理课》在全球卖出了100多万本。现在,他又出版了新书《时间的秩序》,聚焦最奇特的维度——时间。
近日,NBC旗下的MACH栏目采访了罗韦利,他谈到了时间的本质、时间有无起点、以及人类有朝一日能否穿越空间(采访内容因篇幅和清晰度而有所删改):
时间到底是什么?
罗韦利:它非常复杂。我们误以为时间是非常基本的东西。我们认为,时间让宇宙的生命在滴答声中渐渐流逝,一刻不停。这种对时间的理解是错误的,或者说,只是略微接近真相。真相要复杂得多。
这并不是说,普通人对时间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只是这种理解在有限的条件下成立。这就像认为地球是平的一样。如果我们只在(地球表面的)一小块区域上移动,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地球是平的。例如,我们盖房子的时候,不必考虑地球表面的曲率。但如果我们着眼于更大的尺度,那么地球绝对不是平的。
时间同样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时间的认知完全没有问题,但前提是,我们不能着眼于太远的星空或者太短的距离,不能思考高速运动的物体。
物理学如何解释人们感觉到的时间“流动”?
罗韦利:这可能不是一个物理学问题。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的大脑和我们形成记忆的复杂方式。这与我们回忆过去和预测未来的方式有关。想要解释时间的这种推移,时间的这种流动,我觉得应该着眼于神经科学,而不是物理学。
对于时间,物理学家认为最大的未解之谜是什么?
最大的未解之谜是:未来为什么大大不同于过去?这没有写进物理定律。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没有区分过去和未来。我觉得这仍然令人费解。
哪些情况下适用热力学第二定律?
罗韦利:想象一颗台球撞击另一颗台球的视频画面。不管是前放还是倒放,视频看起来都一样。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也是如此。但这种时间对称性会被复杂的系统打破。在复杂的系统中,混乱度会提高。
就像茶杯破裂,或者搅拌蛋液?
罗韦利:是的。这种混乱度的提高就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令人费解之处不在于事物变混乱了。当然,事物确实变混乱了。令人不解的是,它们之前为什么是有序的?之前是谁让它们有序的?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应该着眼于多久以前?
罗韦利:我们可以相当自信地说,宇宙起始于大爆炸。我们不知道那之前发生了什么,这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但我们知道,自从大爆炸以来,宇宙变得越来越混乱。140亿年的整个宇宙史如同一副被洗来洗去的扑克牌,总是变得更加混乱。但令人奇怪的是,大爆炸——宇宙最初的压缩炙热阶段——似乎不是非常有序。但它必须是有序的,否则,最初的秩序从何而来?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时间有起点吗?
罗韦利:不知道。以前,人们认为时间“始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但现在,很多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他们在考虑一种可能性,即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存在。所有选项都是开放的。
有没有可能进行时空旅行?
罗韦利:“时空旅行”是我们一生中一直都在做的事,难道不是吗?但你是说,我们能否快速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穿越到遥远的未来,无疑是可能的。这只是技术问题,而非科学问题。
方法之一是非常快速地运动。当你快速运动时,时间对你而言会过得非常慢。所以,如果你围着家跑很多圈,速度足够快,那么你跑的这段时间对你而言也许只是几分钟,但对其他所有人来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唯一的困难在于速度必须非常快,堪比光速。
穿越到未来的另一个方法是留在黑洞附近。在黑洞附近,时间会慢下来。宇宙飞船在那里等半个小时,然后离开黑洞附近,就会发现自己身处千年后的未来。
穿越到过去呢?
罗韦利:这要复杂得多。在逻辑上不是不可能,但需要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这就像打破概率法则。我认为,就算我们实现了这一点,也会是在我们能够穿越到未来的很久之后。
物理学家这个职业是否影响到你在生活中对时间的思考?
多年来,我的思考方式无疑改变了很多,但我不确定是因为我的职业,还是因为我老了。我变得更加从容,更加淡定,少了急躁。我把生命更多地视为一种馈赠。可能只是因为以前我20岁,现在我60岁。从这个角度看,生活大为不同。
翻译:于波
校对:李莉
编辑:漫倩
来源:NBC News
造就:剧院式演讲,发现创造力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蓝字“了解更多”。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