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00|回复: 0

关于地球的资料和图片:重力与密度、大气、纬度的变化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8-9-11 22: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地球的资料和图片

  既然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球体是行星之一,那么即使它没有别的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也该要描述一下它在天体中的地位了。虽然它跟宇宙间大天体比起同样可靠的是那奇特的现象,地球表面的纬度变迁,这在下面我们就要讲到。不仅一个内部柔软的球体不能像地球这样旋转,甚至硬度不如钢的球体也不能。

  那么我们如何能调和这固体性质与那不可思议的高温度呢?看来只有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地球内部的物质因那巨大的压力而保持其为固体。据实验证明:强大的压力能提高物质的熔点,压力越大,熔点就越高。一块岩石到了熔点以后再加以重压,压力的结果使它又还原为固体。因此,我们增加了温度只要同时考虑压力的问题就可以使地球中心物质保持固体了。


关于地球的资料和图片:重力与密度、大气、纬度的变化79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41424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实际的办法来获得证据,在地表人工制造一个震源(如炸弹),通过接受地下的回波来确知地下结构。通过地震技术获得的资料发现,地球的内核与地壳为实体,而中间的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200摄氏度,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榄石、辉石、钙、铝构成。地壳主要由石英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

  地球的重力与密度

  与地球有关的另一有趣问题就是它的密度,或说比重。我们都知道一块铅比同样大的一块铁要重,而一块铁又比同样大的一块木头重。是不是有方法确定地球广大内部的深处一立方米有多重呢?如果有方法,我们就能确定全地球的实在重量了。这问题的解决要依赖物质的引力。


关于地球的资料和图片:重力与密度、大气、纬度的变化509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41424

  任何小孩从会走路时起就很熟悉于万有引力的效应了,可是最深刻的哲学家也不能真正明白它的起因。依照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学说,将所有地面上的东西引向中心去的力量并不仅存在于地球的中心,却由于构成地球的一切物质的共同努力。牛顿还把他的学说更推进一层,说宇宙间一切物质都吸引着其他的物质,而这引力的大小是依两者之间距离增加按平方规律减少的。这就是说,距离加1倍,引力的大小就要除以4;远3倍除以9;远4倍除以16,依此类推。

  承认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四周的物体就都有自己的引力了,于是我们又有问题了: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测出这引力的大小呢?数学理论说明,同等比重的球体吸引其表面小物体的力量与其直径成比例。一个直径60厘米、密度跟地球一样的球体的引力就只有地球重力的两千万分之一。

  于是,绝顶聪明的卡文迪许用了一个极其巧妙的方法,测定出了万有引力的大小。他用一根很细的石英丝来悬挂一根两端有两个等重铅球的轻质金属杆。然后在其中一个铅球旁边放上第三个铅球,通过石英丝扭曲的程度,就可以测得这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了。这种测量是异常精巧而困难的。所用的工具虽然在原则上来讲是极简单的,但是我们必须记得,引力的大小还不及这两个小球重量的千万分之一呢!要找出一件重量不超过这引力的东西的确非常困难,不仅是一只蚊子的重量,就连蚊子的一条腿所受到的重力,也要大大地超过测出的引力。假如把蚊子放在显微镜下,由专家施行手术将它的触须切下一部分来,这个重力大概可以和这两球之间的引力相比拟了。

关于地球的资料和图片:重力与密度、大气、纬度的变化288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41424



  赫尔(Heyl)在美国度量衡标准局所确定的万有引力常数是最精密的。这种测量的结果使我们知道,地球的平均密度比水的5.5倍略多一点。这比铁的密度稍微小了一点,可是比平常石头的密度却大不少。由于地球外壳的平均密度仅是这数目的一半,所以地球中心的物质被强大的压力压紧得致密无比——不仅比通常铁的密度大得多,简直要超过铅了——事实上,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地核的中心那种无比紧密的物质,很可能就是大量致密的铁。我们可以把地球的中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铁块。

  纬度的变迁

  我们知道地球在通过其中心在两极与表面相交的一根轴上旋转。我们想象自己正站在极的中心,在地上竖一根棒,我们那时就会被地球带着每24小时绕棒旋转一周了。我们能感知到这种运动,是因为我们能看到太阳星辰都由于周日运动而向反方向水平运行。可是我们更有一个伟大的发现——纬度的变迁。旋转的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那一点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个直径约18米的圆圈中作可变而不规则的曲线运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精确地找到北极上的那一个极点,那我们就会看到它每天移动10厘米、20厘米或30厘米,并且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它有时离这点近些,有时则远些。它照着这不大规则的路线运动下去,约14个月就能绕成一个圆圈。

  讲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奇怪,相对地球这样大尺度的物体,这小小的变动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回答是:利用天文观测,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夜间测定当地铅垂线与当日地球自转轴所成的精确角度。1900年国际大地测量学会(International Geodetic Association)在地球四面设立了四五个观测点来测量这种极点的变动:一处在盖瑟斯堡(Gaithersburg),另一处在太平洋岸,第三处在日本,第四处在意大利。在这以前,在欧美的许多地方已经完成了类似的观测。

关于地球的资料和图片:重力与密度、大气、纬度的变化860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41424


  上述这种变迁最先是在1888年被德国的库斯特耐尔(Küstner)发现,他从许许多多为别的目的而进行的天文观测中得出了这个结论。从此以后,这方面的考察就一直延续下来,目的是确定上述的变迁的运动曲线。直到现在所知的只是这种变迁有些年份较大而有些年份较小。从结果来看,在7年之中定有一年北极点会划出一个比较大的圈子,而三四年后它又会保持数月几乎不离中心。

  地球自转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同样可以在天文观测资料的分析中得到证实,这种变化的幅度约为1毫秒。此外,地球自转的不规则变化还包括周期为近十年甚至数十年不等的所谓“十年尺度”变化和周期为2~7年的所谓“年际变化”。十年尺度变化的幅度可以达到约3毫秒,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地核与地幔间的互相作用。年际变化的幅度为0.2~0.3毫秒,相当于十年尺度变化幅度的1/10。这种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此可能与全球性大气环流有关。然而引起这种一致性的真正原因目前仍然是一个谜团。

  大气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和从物理学方面一样,大气都是地球的一件最重要的附属品。虽然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必要,却给天文学家带来了进行精密观测的巨大障碍。它多少会吸收去一些从中经过的光,因此微微改变天体的真实色彩,即使在极晴朗的夜空也不免使得星星比原来更暗淡。它还会弯曲从中经过的光,使它沿一条微曲的路线(这线对地球而言是凹的)行进,而不是直射入天文学家的眼里,结果又使星辰都看起来离地平线比实际位置高了一些。从天顶直射下来的星光是不受弯曲的,离天顶愈远则折光愈甚。

  在离天顶45度时,折光之差达到了一弧分,虽然这个曲折的程度肉眼发现不了,但在天文学家看来已是很大的误差了。物体越靠近地平线,其折光率就越大;离地平线28度时已比45度时增大了一倍;在地平线上眼见的天体由折光引起的误差已在半度以上,这已比肉眼所看到的太阳和月亮的直径还要大了。结果就是,在日出日落的时候,我们在地平线上看到的太阳实际上是在地平线以下。我们看得见它只是因为折光的缘故。地平附近折光率增大的另一有趣的结果就是,太阳在那儿看起来要扁一些,它的垂直直径要比水平的直径看起来短。这是因为太阳的下半部较上半部受到的折光率更大。有机会在海上看日出或者日落的话,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种景观。

  当太阳在热带晴朗的空气中沉下海洋去时,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在温带浓厚的空气中很难见到的美丽景观。由于大气对各色光线有不同的折射率,大气也像一片三棱镜一样按不同的角度折射不同的光线:对于红色光线折射最少,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逐渐增大折射的角度。结果,当太阳在海平面上消失的时候,最后的一串光线也按同样的顺序逐渐消失。太阳逝去前两三秒钟,它的残留可见的边缘会很迅速地改变颜色,并且越来越暗。我们最后见到的是转瞬即逝的一道绿色的闪光。至于波长更短、折射更大的蓝光和紫光,则在到达我们眼睛之前已经被大气散射和吸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6 22: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