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75_avatar_small 楼主: zhgz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1-21 2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线之前,你用望远镜能看到美洲土著吗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1-21 22: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只能是按照人类自己的生存状态,寻找跟我们生活方式类似,呼吸氧气的碳基生物。
你如果关注这方面,你会发现经常有发现宜居星球的报道。不过由于技术问题,我们还没办法支持人类长期星际航行(连需要航行10个月的火星都还没发载人登上去),也就没办法凑过去验证那地方到底什么样。

不过宇宙里的情况可能会远超人类的认知-别的星球上的生物可能不是碳基,也不需要水和氧气,甚至可能会以极其奇特的方式在人类认为无法生存的地方生存。就算有这些东西,他们也可能没有演化出足以让人类从太空发现的大规模的文明,或者文明的形式难以被我们观测到,甚至演化出超越人类以至于我们无法理解和观测的东西。

毕竟别说宇宙,就连这个星球上很多东西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人类目前也是一知半解。很多我们之前认为不可能有生物生存的地方,100度的沸水,万米海沟,高温酸化缺氧的海底火山口,核辐射区,结果都有生物可以适应;我们研究发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和RNA,结果还有根本没有DNA的病毒和两者都没有的脘。

至于要用望远镜发现长城和iss这样的目标...
难度就跟隔着几十万公里之外找跟头发差不多。

请答主在以下地图中找出长城的位置: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460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802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338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720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388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图片包含以下地点:响水湖,古北口,八达岭,喜峰口,慕田峪。
这个也就相当于飞机在数千米飞行的高度。


如果按照几百公里高的太空标准,至少是这样的: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528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89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431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于iss同理。iss也就是一个足球场大小,轨道高度300多公里,别说在宇宙中,在地面上用望远镜都很难发现,而且还是飘动的。
为什么现在的天文望远镜还不能验证外星文明呢?973 / 作者:狂人逸文 / 帖子ID:42773
请尝试在不百度的情况下,从卫星图上发现任意一个露天足球场,虹口体育场或上海体育馆。

对于宇宙来说,这么小的东西只有凑到几百万公里之内才能发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1-21 22: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看到≠看清。
2.行星观测起来难度远大于恒星,甚至我们现在观测部分行星的存在都是靠看引力的相互作用。
3.太空里真的看不见长城,你在六千米外能看清头发丝儿吗?
以上。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1-21 22: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就算有类似于地球的外星文明,以人类的科技水平也很难发现。
假设银河系里有很多类似于人类的外星文明,那些外星文明存在的行星也不容易被我们的望远镜发现啊,现在连太阳系外行星的搜集和探索都是很困难的。系外行星只能通过凌星法发现,更不用提行星上的文明了。
人类对于系内行星还不怎么了解呢,别提系外文明了。
对于更大的世界,人类还算是个婴儿,在摇篮里静静成长。至于婴儿能否走出这个摇篮,去问上帝。
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知识最为匮乏的时代。
我倒是希望宇宙中存在其他的文明,至于是何种文明?在哪里?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皆是未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1-21 22: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验证”——怎么算数“验证”?发现、看清!跟踪、监视?
这个问题不准确。
单就问题来说,就是因为人类现在的观测技术还达不到条件,无法做到“光年”以外的“微观观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6 13: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