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目前发现小行星对地球文明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一颗体积较小的小行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座城市,仅仅是俄罗斯发现的陨石雨事件就造成了地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科学家发现小行星还有可能受到另一种因素的制约,这就是暗物质。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袭击地球的小行星可能由暗物质“驱动”,导致了恐龙等生物的灭绝。除了小行星外,流星或者陨石雨也有可能受到暗物质的干扰,进而撞击地球。
虽然将暗物质与恐龙甚至彗星相连似乎有些牵强,但它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两大开放性问题:暗物质的身份,以及彗星撞击地球是否存在一种样式可循?不得不承认,暗物质或可能帮助摧毁地球上的古代生命这一论调听上去的确非常不可思议。
哈佛大学2位物理理论学家提出新理论,认为:我们银河系盘面中有个薄薄的暗物质盘,太阳系会周期性穿越这个暗物质盘,可能会触发彗星或陨石体大量撞击地球,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某些物种灭绝。
陨石经常坠入地球大气。约30年前,有科学家提出建议:陨石活动似乎会周期性增强,显然必定有某种来自太空的未知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太阳拥有迄今未侦测到的伴星,一般戏称这颗未知伴星为「复仇女神」或「死星」。每当这颗未知伴星近掠太阳时,便会扰动奥特星云,使奥特星云中的彗星大量向太阳系内侧飞奔。
Randall等人于去年提出另一种理论,认为陨石活动周期性增强的原因,是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环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的过程中,其实还会上下穿越银河盘面,使整个公转轨道呈波浪状摆动;在此过程中,太阳系会穿越银盘中一层较稠密的暗物质层,就像是汉堡中间的火腿一样,虽不清楚暗物质本质究竟为何,但与一般物质有重力交互作用,因此经过这个稠密的暗物质层时奥特星云中的许多彗星受到暗物质的重力扰动而改变轨道,朝太阳系内侧而来。
从撞击陨坑的记录统计得出的每3500万年的周期性,其实证据并不稳固,陨坑记录有起伏变动,意味着这种周期性的探查总是会找出某种关联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andall等人于是将问题反过来想,试图用他们的理论来预期周期性会有多长,并将预测结果和直径20公里以上、过去2亿5000年内产生的陨坑记录进行比对,所得结果显示3500万年周期性的可能性,比任意随机的可能性高3倍,所以这个从陨坑记录所得的3500万年周期性有似乎可能是真的。
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接受这个理论。堪萨斯大学天文物理学家Adrian Melott也表示:随机选取陨坑,但这些陨坑的年龄估计的误差有些其实颇大,这些也增加了用陨坑统计记录来预测周期的不确定性;或许分散暗物质盘理论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但并不能清楚且确实的解释所有事情。
所以啰,这个暗物质盘导致恐龙灭绝的理论,虽有据,但不够稳固,还无法确认其正确性。Randall为自我辩驳说:虽说提出预测的基本来源是基于陨坑统计记录,但我们并没有说这个点子100%正确,这只是将某些疯狂的点子转换成科学的一种尝试罢了?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