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1-26 2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宇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宇宙本身有没有意义?宇宙的意义是对谁的?
在康德那里,有一个“自在之物”的概念。“世界”即人类存在的客观条件之总和,“灵魂”即人类存在的主观条件之总和,“上帝”即“世界”和“灵魂”的统一。“宇宙”,类似康德的“世界”。
如果这样界定,宇宙存在的意义要在“宇宙”和“人”之间去寻找。
“宇宙”是人类存在的“事实在先”条件,因为没有生存的客观条件,人类无法生存。正因为如此,人类始终在宇宙中寻找这样的“人类生存条件集合”。
“人类”是宇宙存在的“逻辑在先”条件。作为“物自体”,宇宙无法“发现” “理解”自己。“我们的宇宙”是“我们人类”发现的,我们用我们的方式去“理解”这个宇宙,我们用诸如“大爆炸宇宙学”,诸如“最初三分钟”和“最后三分钟”去界定“我们的宇宙”的生命轨迹。我们建构了“我们的宇宙”。从古希腊的泰勒士,阿基米德到近现代的哥白尼,伽利略,拉普拉斯,牛顿,爱因斯坦,史蒂芬霍金,他们是人类的英雄,他们解析这个宇宙,把必然性,因果关系用数学语言写入“宇宙”。可以说,宇宙是“人类的发现”。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人类,就没有宇宙。人类“逻辑在先”。
有了这些发现,人类价值体系中就有了“自然合目的性”,即人类的思维与宇宙自然规律的“同构性”,理论物理学家用数学推论“上帝粒子”,实验物理学家用“控制实验”构造宇宙的起源。在这个意义上 ,人类“创造”了宇宙。
有了这些创造,人类价值体系中就有了“自由合目的性”,即人类思维的能动性不仅可以感知宇宙的心灵律动,还可以展开对宇宙的“形而上学”思考与对话,比如论证今天题主的问题:“宇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自然合目的性”,“自由合目的性”汇聚一处,引发了人类的对自身的思考,比如面对宇宙的伟大宏观结构,人类的社会结构应该怎样?面对宇宙的美妙微观结构,人类的心灵结构应该怎样?面对宇宙之“美”(“宇宙的人化”),人在何种方式上为“美”?面对宇宙的“远大理想”,人类自身目的应该是什么?如此等等。通过“建构宇宙”来“建构自身”,通过“控制性宇宙实验”来“控制性人生实验”。宇宙建构的大幕与人类自身建构的大幕同时开启。而且,这里的“心灵”属于康德的“自在之物”之“灵魂”,即“人类存在的主观条件之总和”。
“建构宇宙”和“建构心灵”这两个命题的消极含义在于,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建构“无限的生命”,用“当下定在的此在”去建构“未来的不确定存在”,这是不可能的可能性,这是永恒性意义上的暂时性使命。但其积极意义在于,这是“我们的宇宙”和“我们的灵魂”的“类本质”所在,这是“我们的宇宙”和“我们的灵魂”的意义所在。而“宇宙”和“灵魂”的统一,那就是“我们的上帝”……
于是,康德激情洋溢: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的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