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prehistory)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发表于1851年的《苏格兰考古及史前年鉴》中。史前时期,即指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而这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文明就是史前文明。目前,世界各地均发现了史前时期的人类遗迹,借此我们可以探索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并对史前时期进行大致的时代划分。
史前时期占据了整个人类历史约99.75%的时间,但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现或早或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下限也不相同。一般来说,中国的史前时期,大致在公元前21世纪以前,大体上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新石器时代则以磨光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伴以陶器的使用,生活上,以原始的农耕活动和饲养部分驯化了的家畜为主,结合狩猎和采集,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已有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图:蓝田人头盖骨
图:蓝田人头部复原像
我国的史前文明,时间久远、内容丰富、领域广泛。根据距今时间的长短,旧石器时代被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旧石器文化包括距今100万年前的元谋人、蓝田人文化,而距今100万年以后的遗址更多,北方以周口店北京人为代表,南方以贵州黔西观音洞文化为代表,据学者推断,这一时期,我国的旧石器文化与西方的阿舍利文化间可能存在着交流。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以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遗址为代表,这一文化时期,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器物类型和工具加工技术,即使类型稍有变化、技术稍有进步,但都非常缓慢。旧石器时代晚期,不但遗址数量增多、遗迹遗物更加丰富,而且技术进步明显,文化类型更加多样。在华北、华南及其他地区,都存在着时代相近但技术传统不同的文化类型,但总体上看,这一文化时期,除了少数地点外,石叶工艺和骨角器生产并不十分发达。
距今8000年至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遗址主要分布在豫中地区的河谷和盆地二级台地上,其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已出现家畜饲养,并伴有采集及狩猎生产方式,同时,人们已开始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并有公共墓地。裴李岗文化时期著名的遗址有舞阳贾湖遗址、新郑唐户遗址、长葛石固遗址、新密莪沟遗址等,其中,贾湖遗址是目前已经科学发掘的最为典型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和阐释远古时代中原古居民的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农产品加工及酿酒业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该遗址出土的骨笛,经中国艺术研究院测试,这一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仍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中国民乐,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图:裴李岗遗址发掘现场
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分布十分广泛,在以豫西、晋南及关中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大批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文化继承并极大发展了裴李岗文化的内涵,其典型遗址有郑州大河村、邓州八里岗、淅川下王岗、灵宝西坡、灵宝北阳平遗址群、安阳后冈、三门峡庙底沟、郑州西山、濮阳西水坡遗址等。这个文化时期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建屋而居的聚落,二是是彩陶的烧制和使用。考古实物证明,仰韶文化是继裴李岗文化之后,在黄河流域兴起的一种十分强大的文化,它反映了中国原始氏族从繁荣到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分布之广、延续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图:仰韶文化彩陶
大约与仰韶文化中、晚期同时的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较为重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持续了约2000年。红山文化分布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而得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生产工具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等不同类型,农具数量甚多,有石耜、石犁、石锄等。除农业外,红山文化的饲养业也很发达,人们饲养猪、羊等家畜,有时也靠狩猎、采集为生。陶器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两种,细泥的彩陶用作烹饪,而夹砂的划文粗陶用来盛放食物。此外,动物型的玉石雕刻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色,猪、虎、鸟、龙等为主要形状,制作非常精巧,工艺水平极高,红山文化的玉龙造型简单质朴,美观大方,却成为后期盘龙、纹龙造型的起源。
距今6000年至4000年的湖熟文化是我国江南地区史前文化的代表,因最早在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发现而得名,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南京、镇江及太湖流域,代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灿烂文化。湖熟文化遗址大多在河湖沿岸的土墩山丘上(因此又作台形遗址),这一文化时期,人们仍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但已发现的刀、斧、镞、鱼钩等小件青铜器和铜矿石、炼铜用的陶钵、炼渣等,表明该文化时期的居民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铸技术。从农具和动物骨的遗迹判断,农业、畜牧业已有一定的水准,但从大量狩猎工具的出土来看,渔猎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大量卜甲、卜骨的出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占卜活动的热衷。生活中用的陶器大多是夹砂粗陶,还有泥质黑皮磨光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等。几何印纹硬陶一般都出于文化层的上层,下层则多几何印纹软陶。陶器的主要器形有鬲,也有带角状把手的鬲、鼎等,这些都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器形。泥质磨光陶中有与青铜器式样相似的和瓿,此外,还有盆、罐、钵、豆等。
图:龙山文化黑陶
以黑陶制作为主要特征的龙山文化距今5000至4000年,大致与古文献中的尧、舜、禹时期相对应,其主要遗址有安阳后岗、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汝州煤山、永城王油坊等。这一文化时期出现了较多的城址,从而印证了古史记载中的“万邦时期”,铜器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井开凿技术又为人们远离河流谷地向内陆发展提供了可能。此外,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蛋壳黑陶”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这是现代技术都难以仿制的,因此,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地区间的争论更是无休无止。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起源问题提出了新说法。达尔文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而自然界的发展则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不断进化的。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发现了一块距今1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接着,在非洲发现了更古老的类人猿头骨化石。据此,古人类学家做出了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解释,认为人类的起源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南方古猿阶段,距今300万年至440万年;第二阶段是能人阶段,距今160万年至250万年;第三阶段是直立人阶段,大约从16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起,持续到20万年前;第四阶段是智人阶段,晚期智人的形态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水平。由于目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类人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大陆,因此,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非洲是人类共同的发源地。
作者:一点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