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2-28 2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相传远古时期,黄河中出现一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氏根据河图推演了八卦。大禹在治理洛水时,见到一只神龟,背负玉版,上刻洛书,大禹从洛书中悟出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治服了洪水,划天下为九洲。“河图洛书”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是我们祖先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河图洛书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上古的天文历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前者为天道,后者为地道,人道在其中,自然“仰观”为第一要义。
天文研究,第一研究对象是太阳,第二是月亮,第三是北斗星,观测对象还有二十八宿,金木水火土五星,但前三位是日月与北斗,在上古先民那里,最重要的是观察头顶上的日月交辉与七星连珠。观测的是天文,量化的是数字,天文的量化即是历法。天文学实乃中华大地上的第一学,历法实乃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法。天文历法是在文字之前出现的,是用抽象符号表达的。以太阳为坐标形成了太阳历,十月太阳历是用洛书表达的。以太阳月亮北斗为坐标形成了十二月阴阳合历,阴阳合历是用河图表达的。这就是中华大地第一学“河图洛书”。
河图的布局是四面而五方的结构,对“5”数非常器重,是阴阳五行的“五行”之源。洛书的布局则是八向而九宫的结构。洛书用了“9”个自然数,“9”种点符编码,整体布局呈“9”宫格结构,表明《书》更注重“9”这个数。换言之,洛书以“九”为单位地不断循环。“九九归一”也是源自洛书的一个成语。“九”是最大的意思。数目大到“九”时,就该进一位,再从“一”计数。珠算也遵循这个原则。
洛书由奇偶之数组成,具体图形为: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一三九七,四个奇数分居四方;二四六八,四个偶数分居四隅。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一个奇数代表一季(行)72天,每个偶数代表18天,四个偶数代表72天,五季共360天。五居中央统领四方。所谓十月太阳历,是以太阳为坐标制定出的,是一年分五季十个月的历法。一月36天,一年360天,剩余5-6天,不计入月,用于大小两个年节。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大年过3天,小年过2天,闰年大小年均过3天。苗族古历,就是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至今我所出生与成长的粤语方言区,民谚依然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洛书中1至9的数字之和为10,5为中间数,因此居中。每个奇数与偶数,其实都暗含了其对位的暗数(以恒数10来相减),因此可以我手绘图表来说明,洛书九宫格中的左下“八”暗含了“二”。因此,可以定“一”定为历法中的冬至。从冬至“一”到立春“二”到春分“三”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一”是冬至呢?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把冬至当作年周期、大自然气运周期、万物生长周期的真正起点。在代表冬至的卦中,本是全阴的六根阴爻的最下面一根已变成阳爻,所以冬至又称作“一阳生”,也即一阳来复。所谓“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过后就立春,也即“三阳开泰”,万象更新,冬去春来。
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夏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春分与秋分则为白昼与黑夜完全平分、昼夜时间长短相等的一天,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也是四个重要的节日,这八个节日是最古老的,远比我们现在用的二十四节气要古老。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从上古的洛书中就可以看出来。洛书把一岁的时间分为四时八节,洛书以1到9的数字来编码,却隐含了“10”这个数。不难发现,洛书编码中的阳十字线或阴十字线两端的点符数之和,都是“10”数。隐含“10”数,却不用10个点符的编码,是洛书的高明之处,它既主张一岁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又不否定一岁10日(月),每日36天的历则。是典型的十月太阳历,在历法上更具有本源性,八卦就是从中孕育诞生,也可以说我们后世才有圆形的太极图,上古时期的天文考察,最初是四方天井文化(挖出一个方形地坑进行天文观测,从而有了中、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这九个方位
),也即是一个方形太极图。
综上所述,“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的史前先祖,为了认知天文历法、自然规律而构建的符号、数字模型,是其认知并用以解释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工具和方法,也必然成为当时治国理政,创建中华文明时所遵循的准绳和依据,如此才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以及“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论语·子罕》)的慨叹,故而称其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之源。“河图洛书”的数字结构,是在太阳为天文背景下建立的以时间、空间、序列、节律为基本要素的模型,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