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81|回复: 8

暗物质是什么?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2-29 21: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暗物质是什么
作者:一点资讯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2-29 2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物质是什么, 我们有计算模型 !
I 普朗克CMB数据1
全球天文观测事实得出结果都是一样的:暗物质是真实的,它无处不在,它神秘壮观。暗物质无处不在,2013年-2015年发布的最重要的观测证据是普朗克CMB数据1(暗能量= 69.2;暗物质= 25.8;与可见物质= 4.82)。该数据显示,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客观事实,可是没有主流的模型能够描述它们。
权威机构普朗克2013和2015发表的数据表明:After Planck CMB data (2013, 2015):


暗物质是什么?441 / 作者:dreamxyp@56.com / 帖子ID:43564


See https://darkmatterdarkenergy.com/tag/planck/
而2017年国际权威暗能量调查报告的数据,当今的宇宙成分比例:


暗物质是什么?317 / 作者:dreamxyp@56.com / 帖子ID:43564




国际物理界,对到底什么是暗物质、什么是暗能量还茫然不知具体是何物!
I I 我们还知道以下三个事实:
事实1(完全可靠):SM模型中有48个基本粒子(不包括玻色子)。这48个粒子分为两组:正物质24个粒子和反物质24个粒子。每组又分为3个亚代组:8个第一代基本粒子,8个第二代基本粒子和8个第三代基本粒子。
事实2(相当可靠):大爆炸时,有相等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
事实3(完全可靠):所有可见物质是由48个基本粒子中的7个基本粒子组成。本来应该是8个第一代基本粒子都可见,但其中的电子中微子不与光子和其它基本粒子发生交互作用变得不可见。
基于上面的三个事实,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反物质去哪里了?然后,我们还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第二和第三代物质基本粒子都去哪里了?上述问题可以用2种方式来回答。方式1:他们都被赶走了,那我们必须找到宇宙是如何赶走它们的机制。方式2:他们根本没有走到别的什么地方去,而是静静地坐在这里,只是不发光,我们看不见而已。我们的结论是方式2,他们就在这里,就在我们身边。
III 如何解释反物质, 暗物质、暗能量的构成
标准模型中48个基本粒子,其中24个是正物质,24个是 反物质。
标准模型的3代粒子,每代16个,其中8个是正物质,8个是反物质。
可见物质是第一代8正物质减去第一代中1个正物质(电子中微子)=7个正物质粒子构成。
暗物质是由三代反物质和第二、第三代正物质,以及第一代中1个正物质粒子构成:
暗物质=24个 反物质+16个正物质+第一代中1个正物质(电子中微子)=41个暗物质粒子。
我们用现代数学模型来描述,你就肯定懂了。
IV 暗能量、暗物质之数学模型
这个宇宙冰山分为三个部分:空间、时间和总物质。黑黑海是暗能量之海,是暗能量的一部分。这样:空间=X,时间=Y,物质=Z(总物质)。取:暗能量=DE,暗物质=D,可见物质=V, 暗物质融入暗能量的比率W(代价)。GM模型三分天下:空间X=时间Y=总物质Z=33.33 %
X+Y+Z=1
由天体物理界的科学家观测值估计得出W=9%。(我们也是这样预测,有待进一步观测测试,如CMB 、 AMS 机构加油吧)D/V= [(48 –7) (100 – W) % / 7]=5.33,
V= [(Z –V) x (100 – W) %]/5.33 =4.86 %
D=[(Z –V) x (100 – W) %]= 25.90 %
DE=X+Y+[(Z – 4.86) x W %)] =69.22 %
因此,可以求得暗能量DE=69.22 % 、暗物质D=25.90 % 、可见物质V=4.86 % 。以上模型精度取决于观测值W的精度,理论上可以实现任意位精度要求。以上模型可以看出什么是暗能量了,即宇宙时空就是暗能量,还加上暗物质转换成暗能量的那一部分。而普朗克CMB数据1直接观察到的事实是:暗能量= 69.2%;暗物质= 25.8%;与可见物质= 4.82%,与D / V = 5.35。比较一下,可以看出GM所推出的结果与之非常接近,甚至GM更精确。


暗物质是什么?46 / 作者:dreamxyp@56.com / 帖子ID:43564


注:W 最近已经被证实为9%多一点。http://news.berkeley.edu/2016/06/02/universe-expanding-faster-than-expected


暗物质是什么?387 / 作者:dreamxyp@56.com / 帖子ID:43564


因此,我们将普朗克CMB数据和最近的berkeley观测数据视为这部神话剧的福音结果。




V 微观电子结构常数等自然常数之谜
另外,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48基本粒子在亚原子粒子层面表演着同样的故事,只是环境稍有不同而已。
那么,接着把这个故事将完。
这48个基本粒子要想平分这个有64个座位的圆形剧场Pi,可是怎么分也做不到彻底的公平。特别是48个基本粒子还分为两大派系,正方24位,反方24位。于是先把分不尽的尾数拿出来。
取 A (0) = {(360/2pi) * [(pi/64 + (pi/64) ^ 2 + (pi/64)^3 + … ] } /2}= 1.4788413 度.
再对24个基本粒子正方进行先行一一分配:
于是:A(1) = [360 – 24 * A(0)]/24 = 13.521159 度.
注: 实测Cabibbo 角 θc 大约 13 度。
对于已经拿出来的A(0),和A(1),进行二次分配,并加倍奖励。
于是:A(2) = (2 * [360 – A(1) – A(0)]/24) = 28.75 度。
注: 实测Weinberg 角 θW, 大约是 28 至 30 度。2017年10月LHC测得的最新结果,竟然就是28.75 度。
如最近( 2017年11月14日)欧洲核子中心大型(CERN)强子对撞机(LHC)的CMS项目刚刚报道了最新的弱电精密测量结果:{(sin(θ), lepton/eff)^2 = 0.23101±0.00052},参见https://arxiv.org/abs/1711.05288。温伯格角的精确测量值越来越接近龚学理论计算值28.75度。
西方主流物理界最近所得到的结果与龚学理论的计算结果比较:


暗物质是什么?121 / 作者:dreamxyp@56.com / 帖子ID:43564




暗物质是什么?907 / 作者:dreamxyp@56.com / 帖子ID:43564


http://accelconf.web.cern.ch/AccelConf/linac2016/papers/mop106012.pdfhttps://arxiv.org/pdf/1705.04764.pdf
https://arxiv.org/pdf/1711.05288v1.pdf
并且最后公平结算:
Beta = 1/Alpha = = 64 {1 + 1/Cos A(2) + 2(1/48)[(1/64) + (1/2)(1/64)^2 + …+(1/n)(1/64)^n +…]}= 137.0359 …
注:实测Beta=137.0359。这是微观粒子结构最重要的数据,我们完全理论计算得出。
V I   中国暗物质探测结果
最近,人民网、搜狐网和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了中国空间探测卫星“悟空”(DAMPE)取得新数据,这是中国探测暗物质和研究暗物质物理本质的一个新进展,有利于解决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个国际上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的重大的热门问题。值得祝贺!


暗物质是什么?648 / 作者:dreamxyp@56.com / 帖子ID:43564


重磅成果!暗物质不解谜题 中国“悟空”率先突破_搜狐科技_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207492823_313745?_f=index_chan30news_4


暗物质是什么?23 / 作者:dreamxyp@56.com / 帖子ID:43564




“悟空卫星工作530天得到的高精度宇宙射线电子能谱(红色数据点),以及和美国费米卫星测量结果(蓝点),丁肇中先生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的测量结果(绿电)的比较。“  悟空发现在1.2TeV附近有一个异常突出点!
”一旦此次“悟空”观测到的精细结构得以确证,将是粒子物理或天体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发现!”


在这里我们分享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希望能促进我国实验物理和太空探测进一步实验验证,并预祝悟空暗物质探测取得更伟大的成就。
希望中国物理学界努力,尽早将这些暗物质都挖出来,把暗能量展示出来!
中国,加油!
VII   结束语
不仅宏观模型数据,还有微观模型数据与物理界观测数据相匹配程度达到惊人的一致,甚至模型更精准。
因此,此模型可以解决2个重要的开放物理问题。
1. 反物质去哪里了以及暗物质构成就有了答案。
本文计算说明了反物质、第二和第三代正物质没有去别的任何地方,它们还在这个宇宙中。它们形成暗物质。
2.时间和空间以及部分暗物质转化成了暗能量构成全部暗能量。暗能量是统治宇宙的关键力量,是量子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是我们的下一篇文章讨论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该模型可以解决暗物质暗能量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
加注说事:借用神话讲故事,天神下凡无此事。宇宙创生是真事,暗物暗流暗能事,主流物理不管事,龚学理论简单事,了却人间大烦事,创新物理真本事!
http://www.pptv1.com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2-29 21: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物质是一种具有弹性的,而无能量的刚性胶体状实物,百年前的物理学革命功过对半,是以太假设太简单所至,如果将以太假设成三维立体均匀膨胀的状态,那么电磁波当然是各向同性地传播的,迈克尔逊实验就不相矛盾了;电磁波为什么各向同性传播的原因也早就清楚了。
宇宙膨胀就是暗物质的膨胀,这种刚性胶体在膨胀过程中的浓度不断降低,而银河系中心却被不断地浓缩,这种浓缩过程一定产生一种力,简称收缩力,这样就由万有引力和收缩力带动着全星系同一角速度旋转,好比是电风扇,中心处不能稳定存在的粒子变成高能粒子和电磁波从电风扇的轴心方向发射出去。
暗物质是各种粒子的能量载体,包括电磁波;爱因斯坦最终承认真空不空,也就是承认以太存在或者暗物质存在,靠微积分计算变换的数学语言来解释物理现象,好比买奖票,即使中奖也无物理学根据。比如电子的质量随运动速度的提高而增大,根本原因是电子内部的某种加速度随电子运动速度的提高而增大,相对论计算是接近的,而这种加速度值的增大也可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根据电子的结构分析,电子的最低运动速度为90.2米/秒,这些都是由普朗克恒量决定的,也就是电子的零点能。普朗克恒量又造成测不准原理的矛盾,其实不矛盾,这是因为普朗克恒量是人类所在银河系的位置所决定,这个位置决定了暗物质"膨胀力"的大小,这种膨胀力也决定了银河系暗能量的大小,也决定了人类测出的光速;单个光子通过狭缝时,由狭缝内膨胀力驻波的动力学机制分布成量子化条纹,堵住一狭缝也就阻挡了膨胀力驻波的势垒穿透,所以干涉又变回衍射,所以总体来说,物理学的许多理论和理念需要革命和补充。
暗物质,膨胀力和万有引力的克服可用同一个实验来证明。
龙丘伯牙:635083
编辑于2016-05-05
暗物质是否粒子的物理逻辑

     目前许多物理学家已没有暗物质是粒子的观念了,瑞士和英国的物理学家说像“液体”,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芬格说出:“一旦越出暗物质是粒子的观念,就有许多方向可走”不引起他人反感的妙语,还有暗物质星球、暗生命的幽默又准确的语言。
    暗物质如果是粒子,就有质量,有质量就有能量,那么暗物质粒子的能量是否是暗能量?暗能量的理念还需要否?如果暗物质粒子就是各种物质粒子,暗能量的理念就不会冲突了。
     如果将暗物质假设成能够立体膨胀和浓缩的刚性“液体”,一切的物理逻辑推理都可以走下去。比如电子质量的产生,电子的内部结构模型,单个电子的万有引力如何产生,单个粒子的干涉、衍射行径可以测准,星系核如何对恒星产生一种未知的拉力,而地球等行星为何没有受到这种未知拉力而只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等等。
     有一个重要的理念需理清楚,牛顿的万有引力有错误吗?爱因斯坦的质能理论有错误吗?可以明确地说都无错误!因为都经历了无数次检验。这就是真理的适用范围问题,太阳系行星上的人类发现了万有引力、质能守恒,能适用于整个宇宙吗?没有一成不变的物理机制;整个宇宙都是同样的真空光速吗? 没有人到银河系外测过光速;百年前的以太假设只是太简单了,“真空不空”等于又承认真空中的物质存在,这种物质就是暗物质。相对论与万有引力定理有真理的一面,而只是:真理有局域性或适用范围的问题,以及真理是以何种方式、“何地”发现和从何角度表达的问题。也就是说真理是有多面性的,全面性的真理才是“全真理”。
     暗物质是具有弹性的,也就是可立体伸缩的刚性胶体状实物,真空中的(无处不在的)暗物质是各种粒子的能量载体,各种物质粒子都是以变化的加速度将暗物质浓缩、堆积而成;浓缩成型的暗物质粒子(普通粒子)畅游在不断膨胀(变稀薄)的暗物质中。地球就是暗物质星球,人类就是暗物质生命。
     比如电子内部,变化的加速度值为:零→最大值→零,可用正弦或余弦的数学图形表示,加速度为零处是波节。暗物质加速浓缩的、堆积的数量决定了电子的质量;而电子周围的暗物质仍在膨胀着,对电子有“膨胀力”,浓缩成的暗物质粒子(普通粒子)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才能稳定存在,即不会被膨胀力拉伸开或者说不被膨胀开而保持不变的波长,这个平衡点就是普朗克恒量;这其中包含着牛顿定理、粒子的零点能、粒子相对运动参考等问题都可根源性地解释。
      正电子也是以变化的加速度将暗物质浓缩、堆积而成,约百分之一埃波长的高能电磁波(γ光子)在强电场中转变为正负电子对,原理是:能量足够的电磁波在强电场中,其电磁场被扭曲而生成将真空中的暗物质以变化的加速度浓缩、堆积的正负电子对。正电子与电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能量,正电子只是有与电子的“左右手定则”相反的区别,正负电子的内部结构需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论述(论文适合于电子﹤网络﹥期刊)。还有电子的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区别、电磁力的根本原因、电子质量和能量最低值的理论计算等等问题,个人精力和财力有限,只有等待伯乐。
    宇宙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物理机制;有一问题:宇宙各处的真空中或物质(恒星、行星等)中,暗物质浓度都相等吗,比如暗物质膨胀产生的膨胀力都是一个值吗?肯定不是。浓缩成型的暗物质构成各种粒子,各种粒子在恒星内部与星系核中又不断地进行聚核变化,这种高密度、高压环境中,能量不足的粒子被解体造成液态暗物质(非粒子态暗物质)浓度非常高,是行星环境的千万倍,普朗克恒量也就是千万倍,那么太阳的核心温度当然不是行星环境探究出的物理规律及计算方法。
     星系核与恒星都在不断地聚核反应,将暗物质粒子进一步浓缩的过程会产生一种拉力,将周围真空中的暗物质胶体拉向核心,这种拉力简称“收缩力”。收缩力从星系核开始作用于每个恒星,恒星之间也有收缩力相互作用,加上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所以形成星系旋臂。太阳等恒星内部的聚核反应有强弱波动,所受到的收缩力也有变化,这样就造成各恒星绕银核的速度与距离不断变化。行星中无聚核反应,所受到的只有万有引力;若能实现机器控制的聚核反应或能实现不新生粒子的暗物质浓缩过程的收缩力产生,制造以收缩力克服地球万有引力的无机翼飞行器不会太遥远。
     量子纠缠的根源是驻波共振,即狭缝中的膨胀力与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受空间限制的膨胀力驻波,粒子所受直线运动方向的膨胀力因此改变了方向,形成以驻波“波形”(数学几率波)分布的量子化条纹。狭缝内的膨胀力驻波通过真空中的暗物质进行振动力传导,与光源中电子的德布罗意驻波产生共振,而改变了电子发射的另一方向光子的物理属性。这种现象对于“测不准原理”可用实验证明为“测得准原理”。
     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还是我们的精神状态成为我们认识的源泉,弗莱肯斯坦因说得好:“是自然界在所有物质的最细的细节上揭示出其实在的辩证法呢,还是思维在所有物理概念的最细的细节上只验证其辩证法的力量——大概这种历史的、因而在内部和外部间的真正辩证法永远不会得到最终的解决。善于思维的物理学家也许会把下列事实看作是自然界所有奇迹中最大的奇迹,因而为之惊讶,即对短暂的片刻,在这一片刻里直接感知的或用中间仪器间接感知的实在性的边缘现象可被理解。理性的数学计算与外部世界竟是这样的完全一致,这种奇异现象也许是唯一的窄径,新时代的人类通过它还会到达在创世记(旧约全书)中就已宣告的上帝那里”。以弗莱肯斯坦因(J.o.Fleckenstein)的物理逻辑,龙丘伯牙要说:数学是物理学的计算工具,数学演算推导不出物理根原,理性的数学计算与外部世界竟是这样的接近,这种奇异的现象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通过这条窄径,其结果是不需要原因地就可以进入天堂。
龙丘伯牙拙言2018-01-18
02_avatar_midd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2-29 21: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态质能宇宙模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完美诠释

摘要: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断深入,宇宙的奥秘在不断的被人们揭开。但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程并没有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哈勃发现了宇宙不仅在膨胀更是在加速膨胀后,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受到了强大的阻力。为了解释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科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型,并引入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很好的解释人们观察到各种宇宙现象,且至今人们利用各种科学仪器和各种手段对暗能量和暗物质进行的探索也没能得到其存在的强有力的科学证据。本论文用全新的思维方法提出了一种比较具有创造性的宇宙模型——动态质能宇宙模型;基于这个模型不但可以很好的解释宇宙的膨胀和星系或星系团的额外引力等许多的宇宙现象,而且还成功的解释了物质万有引力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真空能(zero point energy) 宇宙常数(cosmologicalconstant) 膨胀(expansion) 暗物质(dark matter) 暗能量(dark energy)

暗物质和暗能量
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概念的起源,还得追溯到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而由此导出的一组引力方程式,方程式的结果都预示着宇宙是在做永恒的运动,这个结果与爱因斯坦的宇宙是静止的观点相违背,为了使这个结果能预示宇宙是呈静止状态,爱因斯坦又给方程式引入了一个项,这个项称之为的“宇宙常数”。
后来人们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发现,事实上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着的,并且这一观测结果完全与引入“宇宙常数”之前的引力方程的计算结果相符合。爱因斯坦在得知“实际上的宇宙是在膨胀着的”这个消息后非常后悔,因此他认为:“引入宇宙常数是我这一生所犯的最大错误!”。此后那个“宇宙常数”便被人们所遗忘。
1997年12月,作为“大红移超新星搜索小组”成员的哈佛大学天文学家罗伯特·基尔希纳根据超新星的变化,显示着宇宙膨胀速度非但没有在自身重力和引力的做用下变慢,反而是在一种看不见的、无人能解释的、神秘力量的控制推动下变快。人们只是猜测: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可能处于一种人类还不了解、还未认识到的继目前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场态”之后另一种物质状态的物质控制、作用之下;这种物质不同于普通物质的一切属性及其存在和作用机制,这种“物质”因其绝对不同于人们所熟知的普通物质态,故而科学家为了区分它们暂且将它称之为“暗物质”、将其具备的作用称之为“暗能量”,而其作用正好相当于爱因斯坦所引入的“宇宙常数”。因此“暗物质”和“暗能量”就成为当今天文学界、宇宙学界和物理学界等等科学界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当科学家们一再通过各种的观测和计算证实,暗能量在宇宙中约占到73%, 暗物质约占到23%,普通物质仅占到4%。这可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和消息,这将预示着人们看到的宇宙、认识到的宇宙只占整个宇宙的4%的比例,而占96%(1957年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甚至还认为是99%以上)的东西竟然是不为我们所知道的。
在新世纪之初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布一份题为《建立夸克与宇宙的联系:新世纪11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报告,科学家们在报告中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应该是未来几十年天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问题在报告所列出的11个大问题中分列为第一、第二位。
美国航天局在轨道中运行的威尔金森微波仪探测卫星收集到的材料也证明超新星在发生同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含义的确令科学家们忐忑不安,因为这将预示着爱因斯坦、霍金等理论家可能都错了;影响并决定整个宇宙的力量不是其自身的重力和引力等已知的作用力,而是以“宇宙常数”形式存在的“暗能量”和“暗物质”。所以有人认为,暗能量在宇宙中更像是一种背景和一种“超导体”,它就像是空气相对于人类或者是大海相对于鱼儿一样。故尔在宇宙物理学上它的确表现得更像一个真空,因此也有人把“暗能量”称之为“真空能”。真空是不是就是“暗能量”?“暗能量”是不是就是“真空能”呢?如果真空真是“暗能量”那么就应该具备一切能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力量。可见真空是否具备力的特征和力的属性也就成为“暗能量”成为真空的前提条件。
对空间的重新认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所有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真空是否具备力的属性这个问题上,如果真空一旦被证明具备力的属性,那么“真空力”就成为那个占整个宇宙96%以上的份额并控制着整个宇宙的神秘能量—“暗能量”,这一切的一切就因为真空有“力”而变为现实、变为可知的了。故尔真空是否具备力的属性也就成为本文的核心中的焦点。
因此我们不防对真空属性来做这样一种假设:真空并不象以前人们认识的那样只是一个无限大的空洞无物的三维大“容器”,它是一种能量的“四维闭合”延伸体,构成真空的能量不同于我们已知的能量态,我们暂时叫它“真空能”,它是一种超级流体。它具有我们所认识的真空的一切属性,它有一个稳态的能密度,并且它在这个稳态能密度时,其性质很稳定,其质量性质属性为零;然而,当其能密度大于稳态能密度时就有延伸趋势的张力,并表现出一定的质量属性。其能密度小于稳态能密度时就具有收缩趋势的负压力,并表现出一定的负质量属性。这样“真空能”(也即真空)也就真正具备了力的属性。如此,我们前文所述的一切困惑也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质能宇宙的组成
基于以上的设想,宇宙的组成应该是:宇宙(总量记为Φ)是由“真空能”(总量记为Λ)、质量物质(包括各种物质及有形粒子等总量记为M)和已知的显态能量(包括各种射线、光、波、电磁能及其它可知能量等等总量记为E)所组成,其数学表达式为:Φ=Λ+M+E。
总结起来就是宇宙是由物质和能量以及其运动和变化所组成,因而我们把这样的宇宙构成称之为质能宇宙。并且,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动态质能宇宙
我们知道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无时无刻都在运动当中,恰恰是这些粒子的运动使其动能传递给了它周边的“真空能”, 使“真空能”产生能密度的变化,这种能密度的变化以能量波(潮汐)的方式并以光速向四周辐射,并将能量向远方传送,最后这种能量潮汐慢慢的平息下来被其传送的动能也转变成了“真空能”,同时粒子的动能减小,而远离基本粒子的地方真空能在增加。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物质的能量辐射或引力辐射。而多个粒子所产生的这种能密度变化的潮汐相互叠加,致使“真空能”的潮汐波峰能值在达到一定能量级时又被粒子所吸收,这样就又补充了粒子新的能量。这就保持了大部分基本粒子的基本稳定;(而某些基本粒子由于引力辐射所减少的动能因某种原因其能量得不到补充,因此表现为极不稳定而产生衰变);宇宙的膨胀实际上就是由于物质存在这样的能量辐射,把粒子周围的“真空能”“搬运”到了远离粒子的地方,也就是真空能发生了转移。所产生的结果也正如现在我们对所宇宙观测到的现象—宇宙在膨胀。
真空能性质的有力证据——万有引力的存在
由于物质的引力辐射做用使得物质周围真空能这种潮汐的波峰能密度大于稳态真空能的能密度并呈现出质量性质(“暗物质”),而能密度小于真空能稳太能密度的波谷则产生了负压力的属性,并且这种负压的效果是由近及远而由强渐弱。也就是说,在物质周围存在着这样由近及远而由强渐弱的负压区,这样在两个物质中间的负压总和总是大于两个物质外侧的负压之和,因些就形成了物质间的万有引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两个粒子对于真空能绝对静止时,或是该粒子处在绝对零度的时候,这两个粒子之间将不存在万有引力。或许将来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对粒子的动能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绝对零度以下的话,我们就可以制造出“零重力”的物质。
模拟实验验证引力效果
我们在一个比较大的平静的水体里,放置两个比重与水相同的小球,球体里安装有能使小球均匀振动的装置,并使小球静止的悬浮于水中。当我们用遥控器启动小球里面的振动装置让小球开始振动后,两个小球之间就会产生类似于“引力”的效果,并开始彼此靠近。在这里我们用平静的水体来模拟真空能,用小球来模拟基粒子,所产生的效果完全等同与物质在真空能中产生的引力效果。
能量—物质转化:“真空能”—显能量或物质
在这个宇宙模型中,物质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由于某种原因的激发,使“真空能”的潮汐过于激烈,潮汐的波峰的能量值达到一定的能量级别时就可以转变成射线喷发出来,如一些不明原因的X射线和γ射线的喷发等,或转变成正反粒子对放射出来,如产生正负电子对被释放出来,或产生其它中性的基粒子辐射等。
由此我可以断定,在大质量星球、类星体或黑洞的周围总应该能探测到一些不明来源的粒子或射线(因为大质量物质周围真空能的潮汐作用比较激烈,易使真空能物化),这些粒子或射线其实就是由于其真空能的“物变”而产生的。
物质——能量转化:质量物质—→“真空能”
正反粒子对的湮灭或粒子的衰变光子或高能射线被质量物质所吸收质量物质的动能“真空能”的动态潮汐“真空能”
对宇宙膨胀的解释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真空能的运送过程,假设我们的宇宙遵循均匀模型,亦即在大尺度上物质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那么这种能量的传送在每个区域里生成真空能的量值是相同的;但在物质集聚区因为存在着真空能被送到远方,这样一进一出,致使物质集聚区的真空能变化很小,而远离物质集聚区的地方只有真空能的增加。这样就得到了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结果,宇宙在膨胀(所谓的“暗能量”驱动),而星系或星系团却还能维系在一起(所谓的“暗物质”作用)。
“四维闭合”的宇宙
由于我们引进了“真空能”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的宇宙必须是有限的和闭合的。我们现在可以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这个四维闭合动态质能宇宙模型:
当我们从某一点O,沿着某一方向并按着现代几何学当中的“理论直线”前行时,终会有一个时刻我们就又回到了出发点O。这时我们所走过的路程称为宇宙半径。宇宙空间是有限的,但却没有任何边缘或界线。其量值的大小由“真空能”和物质总量的量值所决定。
参考文献
1、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 方励之 褚耀泉  科学出版社 1987
2、相对论与时空观    郑庆璋 崔世治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时间简史    【英】史蒂芬·霍金      许明贤 吴忠超 译  1998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2-29 2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物质是由‘暗物质粒子’云团集合的质量粒子-只做线性运动路径的极化粒子,真实的暗物质粒子比‘光子’‘电子’大,可以理解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
暗物质是什么?491 / 作者:bigocean / 帖子ID:4356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9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