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确实是非常令人激动的发现。这并不是发现了一颗地外行星,而是发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地外行星。这让下一代所有的望远镜有了一个最重要的观测目标,同时这会让人们更加重视深空探测器,比如摄星计划这类项目的发展。
看过三体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和地球为敌的三体人来自于距离地球最近的三体恒星系统。爱好天文的朋友也许知道,刘慈欣的这个设定并非凭空虚构。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被称作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这颗恒星1915年由Robert Innes在南非的天文台发现。它距离地球只有4.2光年。比邻星距离半人马座最亮的恒星alpha Centauri 非常近, 而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南门二,是全天第三亮星。在小型望远镜中,观测者很容易分辨出南门二实际上是双星系统,由Alpha Centauri a和Alpha Centari b。
南门二在夜空中的位置。 File:Position Alpha Cen.png
比邻星和alpha Centauri a,b这对双星系统构成三合星。在这个三体系统里,a和b很亮,靠的很近,而比邻星非常暗,是一颗红矮星,距离a和b很远,差不多有15000倍日地距离,可能要50万年才能绕a,b转一周。和小说里的三体系统不同,这个三合星系统的构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是非常稳定的。
这次的新发现是在比邻星周围找到了一颗和地球差不多大(1.3倍地球质量)的行星。而且这个行星可能在所谓的宜居带内,也就是可能存在液态水。如果后者被确认的话,那么在未来,也许比邻星可以成为人类太空殖民的下一站(也许想太多了)。
事实上比邻星和alpha Centauri是否存在行星一直是地外行星观测的热门研究。主要的研究手段就是多普勒方法。如果一颗恒星存在绕转的行星,那么观测它谱线,应该可以发现这颗行星造成的周期性的扰动。
比邻星, Alpha Centauri A,B和太阳的大小比较 欧州南方天文台在智利的3.6米光学望远镜是做出这次发现的主要设备。这个尺寸并不算大,但是装备了HARPS系统以后,研究者有能力在1m/s的精度上,研究比邻星相对地球的(径向)运动。事实上,早在2012年,曾经有Nature文章称在Centauri b附近发现一颗行星。但在2015年进一步研究以后,研究者认为这个发现可能是一次对数据的误读。所以在本次的文章中,作者强调了数据的可靠性。并做了各种相应的检验。
作者称在2016年之前的数据中,他们就已经发现了一个11.2天的频率,预示着可能存在一个周期为11天左右的行星。2016年1-3月,他们又申为请了更密集的观测时间来研究这个系统,最终确认这个信号是真实的。
关于这个系统最有趣的一点是它处于宜居带中。在太阳系中,人们发现在彗星中存在大量的水冰成分,并认为这可能是地球上水的来源。在地外行星系统中,水也同样有可能通过类似的途径进入行星。但如果一颗行星没有足够强大的磁场,那么恒星的太阳风会逐渐剥离行星中的(气态和液态)水(比如金星)。另外,因为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距离主星很近,它收到的X-ray辐射会比地球上强400倍。所以作者用了一些篇幅讨论这些问题,并指出存在水还是有可能的。
轨道对比,左边的半圆是水星轨道的半径,太阳的宜居带也就是地球所在的区域还远比这个半圆靠外。右边的绿色带是比邻星宜居带的范围,新发现的行星就在其中。宜居带大小的差别是太阳和比邻星亮度的差别造成的。Credit:ESO/M. Kornmesser/G. Cole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