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3 19:23:23
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当然是恒星的数量多啦。
黑洞必须是由大质量恒星衰亡时塌缩爆炸而成
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奥本海默极限(大概是太阳质量的三倍。),在它生命的末期便会塌缩成为黑洞。所以并不是每一颗恒星都有资格变成黑洞的。每一个黑洞诞生的时候都伴随着一次超新星爆炸,而这样爆炸的结果就是无数小质量恒星的形成。
可见宇宙的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在宇宙形成的早期,大质量恒星比较常见(通常光谱偏蓝端)。但是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也就越短。因此这些大恒星很快就变成了黑洞和小恒星(通常光谱偏红色)。我们的太阳就是在多次这样的大恒星变黑洞和小恒星的投胎转世的过程中形成的呢(这个由核反应形成的重元素的比例,可以精确的确认“转世”的次数)。每一次这样的“转世”都会形成无数的小质量恒星,因此恒星的数量在这样的过程中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并且随着宇宙中大质量恒星的减少而逐渐减缓。
黑洞也会合并
黑洞因为质量巨大,因此它形成的引力场也是非常强大的。因此两个黑洞必然会发生强烈的引力作用,而使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于是最终他们合而为一,形成了大黑洞。在每个星系中央(尤其是旋涡星系)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这样的黑洞就是在前面说的,在宇宙早期大质量恒星塌缩形成的小型黑洞不断聚合而成的。黑洞不断聚合,便会导致黑洞的数量大大减少。
但随着宇宙的发展,大量的恒星也会逐渐被黑洞吞没殆尽
从目前来看,可见宇宙中恒星的数量从观测和理论上来说是远大于黑洞的数量的。但是未来随着宇宙年龄的增大,黑洞会不断吞噬它周围的恒星,并且与其他黑洞合并。最终宇宙中的恒星会被全部吞噬,天空会陷于一片黑暗。只有黑洞强大的引力场弥漫宇宙空间。
但是黑洞的下场也并不好。最终黑洞会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消失之后慢慢蒸发,在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内蒸发殆尽(因为史蒂芬霍金辐射)。整个宇宙最终会变得冷寂,而且空无一物(可能最终只会剩下暗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