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2-15 2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领域的考量不一样,
变形金刚是先有的玩具产品,再衍生出动画片,再衍生出电影。它的本质是快消流行文化,讲一个故事要考虑观众的感受---而大多数看变形金刚的观众的目的就是看机器人打架爽的,不是看你探索生命宇宙奥秘的。
即使是比较严谨的科幻小说,它的核心也是讲述一个故事,不可能花大半本书的篇幅写学术论文来阐述设定。写了半天还让观众瞌睡连天,无法跟上思维,费力不讨好。
从统计学/哲学的角度讲,这种设想就是基于平庸原则的考量:
Mediocrity principleThe mediocrity principle is the philosophical notion that "if an item is drawn at random from one of several sets or categories, it's likelier to come from the most numerous category than from any one of the less numerous categories".
平庸原则:随机抽取一个物件的时候,它来自于拥有数目最多样本的门类的概率大于任何其他样本数目较小的门类。
比如一个黑盒子里,有20个红球,5个蓝球,1个白球,2个绿球,随机抽取一个球,必然是抽到红球的概率最大。
而反过来,如果我们不知道黑盒子里面球颜色分布状况,随机抽取一个球,认为它的颜色属于数目最多的球,在这个阶段,没有任何其他信息的前提下,显然是最合理的。
世界上有很多独立演化出来的语言,但是他们都符合同一原则:Zipf's law
Simple English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Zipf's law states that given a large sample of words used, the frequency of any word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ts rank in the frequency table. So word number n has a frequency proportional to 1/n.
一门语言中,一个词汇(最小有意义的语言单元)出现的频率正比例于它在频率排名表上的排名的倒数。 比如英语,最常见的单词排行榜第一是the,频率6%,排行第二的of,其出现频率就是3%, 是the 的1/2, 第三名and,频率2%,是the 的1/3,以此类推。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语言这种反应人类复杂情感的事物,会遵循这么简简单单又有点冷冰冰的规律?莎士比亚、唐诗、宋词、柏拉图谈话集、战争与和平、西游记、纽约时报、你的聊天记录,都符合Zipf's law,这究竟是为什么?有很多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但是目前令人比较信服的是因为Zipf' Law符合信息上的最省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我们表达自己的时候,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严肃还是调侃,真情还是敷衍,我都无意识的用最少力气去传递最多的信息。
最省力原则 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概念,在物理上,它对应了最小作用量原理(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它给了我们诺特定理;同时也不失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解释。我们有理由认为,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是宇宙的基础真相immanent reality之一。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Zipf's Law就是语言演化过程中的那个“平庸"的门类,我们探寻外星人的信号,解码的第一步也是看看这些讯号是否符合Zipf's Law,来判断其是否是语言。
扯远了。对于生命,我们现在只有唯一的样本:地球上的生命。对于这个集合里面的各种形态的生命有着不少特征,我们不会把所有特征都用来套用到畅想的外星人身上,但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点----演化Evolution,是符合最省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的。我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套用平庸原则----认定如果有地外生命,那么他们大概率也是符合达尔文演化规则的-----有什么过分。
既然演化,演化就有演化的规律可循。什么条件下,什么元素会产生化学演化,最终跃升到生物演化,演化大概会受到哪些条件影响,会出现怎样的形式,都是可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
总之,科学家没有题主想象的那么思维僵化,但是科学的原则是不是拍拍脑袋瞎想。我们永远是用已知丈量未知,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才有解决的可能。科学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跳大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