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2-16 12:02:00
科幻题材的方向与尺度
电影《流浪地球》正在热映,票房已超30亿。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科幻电影,已成定局。当然片红是非多,也出现了不少批评指责。其中,有一部分批评,是从科学角度质疑其情节设定,比如“火石”为何者?地表推动器是否可能在宇宙中驱动地球?等等。也有维护者反驳说:这是科幻电影,何必较真?
这些批评,有恰当的,当然也有不恰当的。但我认为电影剧组,以及今后有志于科幻创作的人,都应该认真倾听、认真甄别、有选择吸收这些批评意见。毕竟,中国近年来很少有这种情况,全民都高度关注并且共同思考“科幻”这个冷门的领域。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科幻不同于现实题材,不能要求科幻情节都有科学合理的解释,或者一定在未来实现的基础;另一方面,科幻也不同于魔幻题材(或者叫神话题材),科幻必须要有一定科学的基础。这就有一个方向问题、一个尺度问题。
所谓方向问题,就是科幻内容必须是与科学同一方向的。这是科幻区别于魔幻的重要界限。若与科学方向不一致,就会变成魔幻题材。例如:人类目前没有登上火星,但我们知道火星上气温、含氧都与地球不同,科幻故事应该是乘飞船、背氧气、穿宇航服登上去。而魔幻题材则不需要,孙悟空上天入地,不需要任何辅助装备。
所谓尺度问题,就是科幻必须在现实科学已经达到的边界上,延着其方向继续前行。如果没有这一段前行,则会变成科学现实题材了。而且,前行的越远,越能够给读者以冲击力。这里面,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尺度的均衡性。科幻故事展现的未来世界,是方方面面的,这些方面要在一个故事中自洽,不能给人以七长八短的感觉。比如,如果你的故事中,人类已经完全掌握聚变能源、用于飞船动力的情况下,下飞船以后,做顿饭还要去拾柴禾,那就比较无厘头。
对目前铺天盖地的评论与批评,如果进行甄别和选纳,应该出于以上考虑。希望对这个现象级影片的讨论和思考,能为中国电影开辟出一个新的发展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