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37|回复: 0

[宗教哲学] 略论科学(转)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2-19 09: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略论科学 (转,作者未知)

             0、科学的地位
  0,科学属于最基础的主客分离学。
  从理论上看,世间出世间一切有理论、有系统的学术按高下之序可分为三个层次:
  0.1,主客分离学。这是当今时代学术文化的主流,包括了科学技术及当代哲学、政治、伦理、一切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主客分离学包括两个方面:1,有关客体规律的学科称之为科学。2,有关主体意志选择的称之为人道主义(人文学科)。其根本观点是:
  a,主体与客体完全分离、根本对立。
  b,客体遵循与主体无关的因果规律。
  c,主体是一切价值和意义的来源和承担者,主体是完全自我规定的。
  d,客体听任主体的操纵、控制、统治。
  0.2,感应道交学。这是在近代西方文化统治全球之前,盛行于世界各国的学术和文化,包括了儒家、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外道宗教及各种巫术、方术。其根本观点是:
  a,感应主体(人)与感应客体(天、上帝、真主、关公、土地、城隍、各地的山神、水神等)之间存在相互感应的作用。
  b,感应主体的(心灵)感应状态决定了感应作用的大小、性质,决定了感应对象是否显现。
  c,感应主体的生活意义与价值在于和感应对象(天、上帝……)相适应。
  0.3,真空妙有学。这是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教法,也称佛教,或称佛法、佛学。其根本观点是:
  a,主体、客体都是虚妄分别、随缘安立的假名。
  b,万法唯心造,外尘、内根皆唯识所显。
  c,识亦假名安立,究竟而言,毕竟真空。
  d,真空不碍妙有,空中能生万法[1]。
  0.4, 主客分离学的真理是感应道交学,感应道交学的真理学是真空妙有学。
            1、科学的目标
  1,科学的目标不是真理,而是控制事物的权力。
  此处的科学是指发源于古希腊,形成于近代欧洲,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的成就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传统[2]。
  1.1,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本质是一致的,即为满足人类的欲望,实现人类意志的谋划行为。
  1.11,看似毫无功利目的的纯粹基础科学研究,不仅在事实上是技术活动的基础和准备,而且在观念形态上已经把世界理解为外在的、现成的、机械的事物,因而是可以宰制、改造、统治的事物[3]。
  1.12,准确的预测和随心所欲的控制,永远都是科学技术活动成功的最高标志。[4]
  1.13,科学技术活动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对于真理[5]的把握和世界的如实理解[6]。
  1.2,毫不奇怪,科学的昌明,技术的发达,常常是与人类高涨的贪欲、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现世生活的迷恋紧密相连的,但其本身并不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7]。
           2、科学的假定
  2,科学活动的最基本前提假定是:在能认识世界的主体之外存在一个不依赖于主体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个假定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
  这个假定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A,与主体相对立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及其存在的状态都与主体无关。
  B,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纯粹主体的存在及其存在状态与客观世界无关。
  2.1,客观假定是无法证明的,它是科学活动赖以进行的信仰。它使科学具有一种表面上的“客观性”。
  2.11,永远不可能用任何科学实验来证明这个假定,因为科学实验本身的合法性须以此假定为前提。只有存在一个客观的世界,科学实验才能真正揭示客观的“真理”。[8]
  2.12,客观性假定也无法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
  2.121,任何能推出客观性假定的推理,前提中都已经包含了这个假定。
  2.122,如果否定这个假定,也不会推出自相矛盾的命题。例如,假定世界是虚构的,完全是幻梦一场,或者世界是依赖主体的,这都丝毫不会违背逻辑。[9]
2.2,纯粹、永恒的主体的假定,同样是科学活动的基础。它使得科学活动具有一种表面上的纯粹性、永恒性。纯粹主体的假定要求科学真理必须具有普遍性,假定每个人都有接近真理的平等的资格和权力。[10]
  2.21,纯粹主体的存在是根本无法用实验来证明的,它甚至不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它永远逃避着科学研究的视野。科学研究的视野是由它规定的。[11]
  主体不同于人体或大脑。人体和大脑都是物质性的存在,属于客体世界的范畴。人体或大脑与客观世界的其余部分的相互作用是物质性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客体世界内部的作用关系,而不是认识关系。
  既然主客分离学不承认主客体之间的相互感应关系,所以只承认身业和一部分为他人所听到的口业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不承认意业的伦理意义,并且以此而坚持毫无原则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反对限制异端邪说,使得今天各种邪说猖獗,魔教横行。今天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凶杀的游戏和信息,严重毒害着人们的心灵,但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伦理,却因为个人独自的思想活动――意业――不具备伦理意义而放任不管。
  2.211, 根本无法合理地、确定地证明自我之外的他人的意识的存在。我永远不能象体验自己那样去体验他人的意识。他人是否有意识永远是个迷。
  说明:意识的最大特点是直接体验,因此确知意识存在的唯一方法是内省。
  2.212,即使我自己的意识可以得到确认,也不能证明存在一个纯粹的主体。只能断断续续地、很不稳定地体验到某些意识事件。但这并不能推断有一个单一的与整个客观世界相对立的、截然有别的“心”。换言之,有意识存在,但未必有“心”存在[12]。
  2.22,逻辑推理也不能证明主体的存在。在逻辑上这一点是极有可能的:即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意识都不过是一种幻觉,不过是那唯一的总意识在某一个角度、某一个层次上的不完善的体现。
  备注:主客二元论有不同的修正版以应付上述的批判。
  A,行为主义将意识状态划归为行为与行为倾向,以消解2.211。
  B,唯物主义根本将主体归入客体范畴中,以消解2.21.
  C,唯心主义[13]则常常将客体归入主体范畴中,以消解2.1。
  但这些修正都破坏了主客分离学的基础。
  2.3,量子力学的成就表明,作为物质世界一部分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是不可能截然分割的。那种旨在认识独立于观察者的观察对象的科学已不复存在。[14]
  2.31,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那样,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月亮在无人观看时是不存在的。”与观察者毫无关系的观察对象只不过是一种方便的虚构而已,甚至在逻辑上就是自相矛盾的。
  2.4,感通学是主客分离学的真理。即感通学是主客分离学的逻辑结论。主客分离学是感通学的特例和近似。
            3、科学的方法
  3,纯粹客观的所谓“科学方法”是虚构的、不存在的。科学活动并非遵循其标榜的所谓科学精神。
  3.1,纯客观的观察事实是不存在的。观察中总是渗透着理论,渗透着观察者的理解。
  3.11,视觉经验并非仅由视网膜上的图像所决定。从视神经所受到的刺激变换到大脑皮层的神经电活动要受到意识状态的影响。
  3.12,视觉经验的表述依赖于特定的理论和术语。
  3.13,观察者的欲望、理解、猜想决定着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角度、层次。
  3.14,科学理论审查观察事实的资格。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观察事实,与科学假定相冲突的观察事实,都会受到排斥,或者指责为骗局、幻觉,或者干脆置之不理。[15]
  引论:科学的成功已经使得其他传统在与科学的竞争中处于极不公平的地位上,科学排除了有利于其对手的证据,取消了对手一方证人的资格,改写了历史。主客分离学假定了时间-空间的基本规定性。因此,要想在现有的科学架构中证明宗教、人体科学、占星术、堪舆术等传统的“科学性”是不可能的。
3.2,从观察事实不能合乎理性地总结出规律,也不能合乎理性地验证假说。
  3.21,观察事实是单称的、个别的陈述,而规律是全称的、普遍的陈述,从单称陈述无法确定地上升为全称陈述。归纳法缺乏必然性,其合理性无法证明。
  3.211,过去使用归纳法成功的历史也无法为归纳法辩护,因为这种辩护不过是归纳法在元层次上的使用。
  3.212,事实上,使用归纳法常常会导致失败。[16]
  3.213,即使仅在概率的意义上,归纳法同样也无法证明其合理性。因为无论多大数量的单称陈述,在面对无限多的可能性时,归纳为全称陈述的概率都是零。
  3.214,从逻辑上看,以假说的推论和预言与实验结果一致来断定假说的合理性,完全是一种诡辩,没有依据。这是在逻辑上备受批评的肯定后件推理:即如果Q,则P,已知P,则Q。而今天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以这种逻辑魔术来获得其真理外貌的。
  3.22,不仅单个事实无法通过归纳法肯定地上升为全称陈述,而且单个事实也无法确定地否定全称陈述。
  3.221,实验和观察事实可能有错。
  3.222,全称陈述与单称陈述的逻辑联系必须借助于许多辅助假设作为中介。而这些中介可能是错误的。
  引论:人类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时刻在重新编织的信念之网。从逻辑上看,只要愿意对网络的其余部分作足够的调整,任何一个陈述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证明是正确的。
  3.3,逻辑一致性的要求也并不一定应当绝对遵守。
  3.31,新提出的理论可以与过去提出的理论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因为过去理论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可能是有缺陷的。
  3.32,一个理论内部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有矛盾。
  3.321,因为一个很有效的理论体系可以通过以后的修正进一步完善自己,消除矛盾。如微积分、玻尔的半量子化模型,在刚开始提出时都是实践上有效,而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
  3.322,哥德尔定理表明,任何体系都不可能兼具自洽性和完备性,即任何体系中都会有一些在本体系中无法证明的命题。
  3.4,对于理论的选择不存在简单和固定不变的规则与算法。理论是可以发展的。不同的理论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一个起初有缺陷的理论最终可能会很有前途。反之,一个目前似乎很完美的理论可能已经气数已尽,没有发展潜力了。所以,如果一位科学家根据其直觉宁愿选择一个暂时表现尚不完善的理论,努力去发展它;而拒斥一个暂时表现较好的理论,也是有道理的。科学家为了支持自己的理论,为了鼓励其他科学家来共同发展这一理论,往往会诉诸科学之外的因素、非理性因素,这种做法常常是合理的,即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3.41,不同理论之间并无中立的评价标准,也没有中立于各种理论的观察语言可以提供选择基础。所以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论是无法用严格合乎理性的方法来解决的。
  3.42,评判各种理论优劣的元理论依赖于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于其中的世界的状况。因此,我们对世界的状况持何种理论,就自然地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理论评判标准。
  3.421,所以,不同理论的拥护者们持有不同的理论评价标准。
  3.43,观察渗透理论,持不同理论观点的科学家会拥有不同的观察事实。
  3.5,虽然在科学活动的每个层次与阶段,在逻辑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科学的实际发展却显得如此简单明了,信心十足。这是因为科学活动追求的是实用的效果,而非真理。所以聪明的科学家都不顾教科书上的禁忌,忽视这些矛盾,而根据自己的直觉和具体的形势,发展自己钟爱的理论。最后又将实用的效果当作真理的标志来自欺欺人。
          4、科学的党性
  4,科学不仅是有党性的,而且还是不宽容的、排他的、和垄断的。
  4.1,科学拒斥且重新解释科学传统之外的一切文化传统,如宗教、神话、传说等等。科学还系统地修正和篡改历史。
  4.11, 通过修正和篡改历史,科学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思想环境,删除了一切于己不利的证据。[17]
  4.12通过贬低和侮辱神话、宗教、传说的地位和权威,科学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权威。
  4.2,科学企图垄断认识,垄断真理[18]。
  4.21,“常识过于零乱,来源太杂,未经整理;哲学诉诸猜测思辨,无法验证;宗教诉诸天启,不能满足理性的批判;神话荒诞不经,传说添油加醋,与时变化……”。总之,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唯有科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知识。
  4.22,科学自称是“客观的”,即是无立场的、中立的。因此它已经不是各种互相争论的观点的一种,而是裁决各种观点正误的标准。
  4.3,科学已成为自由社会中唯一必须信仰的宗教,成为与国家势力结盟最为紧密的意识形态。
  4.31,文明国家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确立了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科学教育的法律义务。[19]
  4.32,绝大多数文明国家都规定人民只能接受基于近代科学传统的健康服务。[20]
  4.33,几乎所有国家中,司法制度都只接受近代科学的知识权威,其他传统的知识只能处于非正式的地位、甚至是地下的状态。[21]
  4.4,科学精神是有局限的。它既缺乏信仰,又缺乏彻底的怀疑精神。它推崇和鼓励一种普遍的、但又是独断的怀疑精神。科学是一种天真的、无反思的认识活动。
  4.41, 科学精神认为,一切都是可以怀疑的对象,包括具体的科学理论和科学观点,----除了科学和所谓的科学精神之外。
  4.42,科学精神认为:免除怀疑或经受怀疑的唯一标准是,符合科学活动的游戏规则;即科学精神本身是免于怀疑的。
  4.43,这种科学精神与真正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有差距的[22]。真正的真理是敢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23]
  4.5,科学家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并不能代表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4.51,因此科学家的工作,必须要接受其它利益群体的监督和检查。即使在有关科学的事务上,科学家也绝非唯一的和绝对的权威。
            5、科学的对象
  5,自然科学不是“自然的”科学,而是“客观的”科学。它不是以“自然”,而是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
  5.1,科学是实验科学,它强迫“自然”以很不自然的状态展现自己。[24]
  5.11,科学对“自然”进行理想化的剪裁。科学假定:在对自然作出了如此惊人的改造和变革后,我们还能够认识原本的自然。[25]
  5.12,“客观世界”是“自然”的一种很不自然的极限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下,主客体的相互感应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客观世界”只是“自然”的一个特殊子集。科学很明智地通过限制自己的研究范围来保证其值得自豪的成功率。
  5.121,因此,今天所谓“人体科学”适用范围是:主客体的相互感应作用足够大,能够产生足够稳定的客体状态的改变效应,又不会因“人体科学”研究者和其他旁观者、审查者的主体干扰而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也许该称之为“半感通学”,是由科学向感通学过渡的桥梁。
  5.2,科学用外在的、漠视差别的观点来看待“客观世界”。
  5.21,科学是精确科学,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数学是一切质的差别的死敌。[26]
  5.22,科学割裂了时间与空间,把时间的体验归于主体,使客体空间化,最终使得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时间空间化。科学假定空间和时间本身都是没有任何节奏的、各向同性的、可以随意作对称变换的、并可随意决定参照点的。[27]
  5.3,科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28]
  5.31,今天所谓的系统科学也依然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在分析之后又做了综合的努力。
5.32,科学之所以可能来源于分割,是因为科学的基础即来源于最大、最原始、最基本的分割――主客体之间的分割。
            6、科学的传授
  6,科学技术在原则上是公开传授和交流的,是可以独立发现而不须教授的。
  6.1,科学技术知识在原则上是普遍的、与根器无关的。
  6.11,科学技术知识是平面的,单层的,透明的,不需揭示的,无象征的。
  6.111,科学技术知识必须是可以用名言表达的,可以无歧义地在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在科学技术知识中,不存在无法用名言表达和区分的差别,不存在任何无法用名言表达的事物。换句话说,科学是被拘禁在名言之中的。因此,科学绝对是“相说”,是一切执着中的典型。超越语言限制的世界、真理是科学所无法梦见的。
  6.112,科学技术知识的表达形式是唯一的,即直接显露的,无有方便。所以科学知识要求一种最为天真、最为武断的理解方式,即所谓依言取义,相信存在着名言所指的实体。
  6.12,科学技术知识的认识主体在原则上是平等平权的,无有高下。所以,科学知识实际上必须适应最劣根机的人。任何深刻的洞见、微妙的体悟在科学中都是无法生存的[29]。科学的这种平庸化、肤浅化正是它的力量所在,它借此力量,从而保证能在一个大众社会中获得足够的民意支持。[30]
  6.2,科学技术知识被当作是道德中立的。
  6.21,任何人,无论善恶,原则上都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即使这种知识(例如原子能知识、网络知识等)很显然地可能会被用来危害社会,残害生命。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者不存在任何审查控制机制,这是当今社会许多严重灾难的根源。与古代拳师对于只能伤害一两个人的技击绝招的严格控制相比,当今社会对于如此危险的资源竟然不加任何管理,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愚痴。现在任何一个聪明的顽童原则上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发动一场毁灭人类的核战争。[31]
  6.3,科学知识被假定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原则上不许保守、封锁。只有技术知识中的一部分可以当作知识产权、财富,可以作局部和短时间的保守和控制。
  6.31,科学技术知识是自动繁衍的、不断扩张的。原则上是无法实施任何限制、约束、压缩、削减的。科学知识扩展的进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摆脱了人类的控制,相反却彻底控制了人类。[32]
            7、科学的效用
  7,科学是有效的,成功的;但也是有局限的。科学研究的风格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必改变的。
  7.1,科学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科学所揭示的、所展现的世界正是众生共业[33]所感的器世界。科学把自己限定在共业所感的器世界中。因此,科学发现对于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时间,都能保持一致。
  7.2,科学所揭示的世界既是许多众生共业所感的同分妄见,故而与数学的结构相应,具有数学的和谐、简单、优美。
  7.3,科学并非是唯一有效的,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并非是最有效的活动和传统。[34]
  7.4, 面对众生共业所感的器世界,凡夫必须通过科学来适应。科学有自己的规范,不能轻易改变。科学有自己的独立性。
  7.41,对于众生须臾不可缺少的科学的破斥是当代邪教的一个特征。
  7.5,如果迷信科学是唯一真理,就会导致众生堕入三恶道;甚至可能使众生断善根,成为一阐提。若正确理解和对待,科学也可能成为世间善法,甚至成为菩萨五明之一,成为佛教的大护法。
  7.51,如果众生为科学的结果所迷惑,得少为足,执着于科学的基本前提假定:主体-客体的根本对立,向外求玄,认为人生一死百了,否定三世因果,造业轮回,不敬神明,则会使众生堕入三恶道,甚至会成为一阐提。
  7.52,如果众生悬置科学的前提假定,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成果行善助人,则科学成为世间善法。
  7.53,如果能看破科学的前提假定,认清科学发现并非究竟真理,在科学活动中体证缘起性空,体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随缘利用其结果,则佛法不离世间法,科学即是佛法,科学成为菩萨五明的宝贵内容。
  佛法的真理性,已为无数修行者活生生的实践所证实;既不待科学来证明,也不会因为无修无证、世间学问一知半解的笔者文章的错误疏漏,而掩盖其夺目的光芒。衷心祝愿本文的所有读者,都能将追求真理的精神贯彻到底,早日走出科学拜物教的迷雾,获得圆满无漏的真智慧,认识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达到解脱一切痛苦的自由境界。
 附注:
  [1]若是一定要进行比附的话,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对应于主客分离学,而《判断力批判》则对应于感应道交学。而真空妙有学则远远超出西方哲学之上。
  [2] 近代科学传统奠基人之一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最清楚地表明了科学知识的性质。与古代希腊哲学追求真理,欧洲中世纪神学寻求拯救,古代中国儒家力图治国平天下,道家企图长生久视相比,近代科学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无限扩张的征服欲,对实用性的高度系统化的追求。
  [3] 流俗见解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固然是昧于对科学与技术活动各自特点的认识,却本能地领悟到了科学技术的本质联系。科学以发现所谓的事物运动变化规律为己任。而这种运动变化规律恰恰是人类籍以改造事物状态的法则。
  [4] 早期的科学家如伽里略等极敏锐地认识到科学活动的限度,总是明智地回避“本质”问题,把自己的努力限制在对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上。而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总是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重要的却是如何改变世界。”最典型地代表了科学的价值观。
  [5] 此处说的“真理”决非实用意义上的正确、方便、管用。后者很可能会与人类的贪、嗔、痴相应。“真理”给人们以自在、解脱,决非是道德中立的,决不是既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恶的工具,而是提升人类素质,净化心灵的光明和甘露。
  [6] 此处说的“如实理解”。并非仅限于在不同时空条件下不同实验观察者的共同验证意义上的客观性,而是指超越一切概念框架,“如其本来”面目。前者是严格遵守科学技术活动的前提假定下的理解,后者是摆脱一切前提假定的理解。前者的意义在于不同主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无歧义地交流,可以准确地预测,可以有效地控制;后者的意义在于可以照破无明,觉悟人生,破除一切幻相和迷信。
  [7] 科学技术活动的动力中常常搀杂了人类的贪、嗔、痴。
  A,贪的表现:现代社会各国如此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主要就是因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永不满足。然而欲壑难填,虽然人类生产能力提高了许多倍,虽然人类为了满足贪欲,已经使得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人类今天却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难以满足。
  B,嗔的表现:在近代科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军事的需要――人类自相残杀的需要――都是科学技术的最大动力之一;生物学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物种的灭绝,对各种野生动物的大规模屠杀利用,在饲养各种家禽、家畜和经济动物过程中的违反天性的高密度养殖,野蛮残酷的催熟、配种、屠杀,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而导致的滥用农药。诺贝尔既是强力炸药的发明者,又是科学研究的热情支持者,这绝非偶然的巧合。
  C,痴的表现: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功往往使得人们视科学技术为唯一真理,尽情嘲笑、诽谤、侮辱佛教及其各种人天善法的宗教,误以为人死百了,道德沦丧、虚无主义盛行。这些都是科学技术时代人类所种的恶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科学技术并未给人们带来人间天堂。恰恰相反,人类目前面临的灾难和危险却比过去更加可怕了。
  A. 过去人类可以随意享用的清洁的空气、森林、饮水、安静的生活空间,现在都成了极其稀缺的资源。
  B.人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精神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毒品泛滥,战争的威胁时刻笼罩全人类,各种闻所未闻的怪病层出不穷。
  C,正信衰落,邪教流行,偶像崇拜盛行,精神空虚,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情趣低下。
  [8] 因此,“人体科学”决不可能成为科学。由于承认主客体的相互感应,所以严格地讲,根本不可能有限定条件下的隔离实验,也根本不可能有可重复性的实验结果。但这决不意味着“人体科学”是骗局,也决不意味着“人体科学”的不合理性,它只是揭示了科学传统的界限与有效性的范围。我们称之为“人体科学”的研究活动,更准确地说应该属于“天人感应学”或“感通学”的范畴。
 [9] 否定客观性假定只会与我们的常识相冲突,与我们的科学世界观相冲突。对于如此基础的、深层的假定而言,常识与科学世界观是不具备判决资格的。
  [10] 客观世界的假定保证了科学知识的内容上的客观性。而纯粹主体的存在则保证了科学知识在表现形式上的纯粹性。两者互为前提。
  [11] 参见维特根斯坦的《名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88年,5.63-5.641,第71-72页。
  [12] 康德意义上的统一整体的“心”,完全是一种虚构。意识并非一定伴随着自我意识。意识也常常是分裂的、多重的。A,印度教认为每一个意识都是大梵的碎片。B,精神分析学认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多个分裂的自我。
  [13] 有些佛教徒常常将佛法误解为唯心主义。这是极端错误的。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强烈的虚妄分别和执着,甚至比唯物主义更难消除。
  [14] 许多人认为量子力学已经摆脱了主客分离的束缚,这是一种误解。但它确实冲破了一种最粗俗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分离的假定。作为物质系统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相互作用的整体都是客体的范畴,这一整体作为客体与作为认识论意义的主体是分离的、对立的,这就保证了量子力学的科学性。这一微细的差别正是我们非常重视的“相互作用”和“感通”之间的差别。
  [15] 无论多少人看到了观音显圣、佛塔放光、西方三圣迎接,闻到满室异香,无论多少人能够预知时至,坐脱立亡,在科学家看来都不是科学事实。
  [16] 如牛顿力学虽经受了极其大量的经验验证,最后还是被相对论突破了。
  [17] 例如,对于历史上记载的韩愈驱走鳄鱼,龙智菩萨留寿800余年,颂观音名号得救的众多事例,以及见神、闹鬼等各种神异事件,不管历史学家的声誉如何,受当代科学影响的现代社会一律视之为谎言和幻觉。某些迷信考证的佛教研究者,请三思!
  [18] 宗教对科学和科学对宗教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宗教认为科学虽不是究竟真理,却很宽容地视之为一种低级的知识;而科学则根本否认宗教的认识价值,最多看作是一种善意的谎言。J.F.Lyotard提出:“叙事知识在无法理解科学说法的问题时,通常采用相当宽容的态度。科学家对叙事说法的正确性提出质疑,然后下结论说它们永远无法用论证或证据来说明。”《后现代状况》,李奥塔著,海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6,第94页。
  [19] 美国小石城关于在小学课程中应当给予进化论和圣经同样时间的诉讼,被科学界和文明社会普遍看作是一种对于科学的侮辱。
  [20] 在科学的名义下,民国政府曾下令取缔中医。直到今天,在西方许多国家中,中医和针灸都是没有合法行医资格的。
  [21] 例如,您可以控告邻居的噪声污染对您的损害,但却无法控告他家的建筑风格对您的风水的损害。
  [22] 科学精神可以说是真理精神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扭曲的投影而已。
  [23] 想一想般若经典破除一切相的无畏精神,想一想禅宗大德那种骂祖呵佛的惊世骇俗。彻底的怀疑精神与虔诚的信仰在佛教中是如此地和谐统一!
  [24] 康德说:我们对大自然的追问不是小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而是象法官审问犯人,强迫其回答我们的问题。
  [25] 测不准原理说明了,不可能通过实验来认识绝对原本的自然。
  [26]《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下卷,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第852-856页。
  [27] 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对于我们似乎已经非常陌生了。按古人的观点,空间绝非各向同性的。东南西北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阴阳和五行的特征。而天干地支的计年也绝非是任意的符号分配,计年的起始点也不是任意指定的。每一个时刻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质的区别,体现了天地之气运行的不同状态。
  [28] 李约瑟虚拟的假设是不可能的,科学不可能从中国传统的有机论中发展出来。因为整体论在本质上是与主客分离学绝对不相容的。至于中国在与西方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冲撞之后,可以获得许多杰出的具体科学成就,并不能证明科学传统是文化中立的。必须看到科学传统对于非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和改变。新儒家思想的主要缺陷,就在于缺乏对于科学文化的深刻理解
  [29] 在科学活动中并非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洞见――事实上,爱因斯坦、波尔等都有很多深刻的洞见――,而是说任何深刻的洞见,要想成为符合科学规范的知识,都必须首先变为最为平庸的“相说”,都必须彻底消除其深刻性。例如作为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已蜕变为无聊平庸的“相说”。
  [30] 因此,所谓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连袂闯入中国近代思想界,是不足为奇的。
  [31] 随便一个黑客就能闯入五角大楼和英国情报部门戒备森严的系统,这早已不再是新闻了。
  [32] 古代佛教大德,若无合适的传人,宁愿断了法脉,也不妄传非人。这种尊重知识、尊重法的精神,对于科学家而言,实在是太过陌生,无法理解。一位藏密活佛认真地告诉我们,他宁愿听任世间关于藏密的错误看法广泛流传,也不愿意更正它,怕的是泄露不该外传的秘密。莲花生大师指出:“街上到处讲密法之日,就是密法灭亡之时。”参见多识,《爱心中爆发的智慧》,民族出版社,北京,1996年月11月第1版,第155页。
  [33] 海德格尔一再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的命运。
  [34] 例如:中医和其它民族的传统医疗手段治愈了成千上万被基于现代科学的医学判处死刑的患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2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