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来临,世纪更替,前年狂欢,但人们并没有忘记那些长期困扰人类的疑问。人们渴望通过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来更多的了解大自然。
宇宙是永恒不变的吗?宇宙有多大?宇宙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宇宙中的物质是怎么来的?关于宇宙的疑问太多了,人们从远古时代就提出了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
当人类第一次仰望苍穹,看到了广阔无垠的天空和闪闪发光的星星,不禁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各个民族,各个时代都有种种关于宇宙形成的传说。不过那都是建立在想象和幻想的基础之上的优美的神话故事。在今天,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人类有了更强大的认识自然的工具,但关于宇宙的成因却还没有定论,还处在假说阶段。人类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是“宇宙永恒论”。这种说法认为,宇宙并不是动荡不定的,宇宙中的星体,星体的数目和分布以及它们的空间运动从开天辟地时开始,就一直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宇宙是永恒的。持这种说法的天文学者把宇宙中的物质分门别类,分成恒星,小行星,陨石,宇宙尘埃,星云,射电源,脉冲星,类星体,星际介质等等,认为在大尺度范围内,这些物质处于一种力和物质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一些星体在某处湮灭了,另一些新的星体一定会在另一处产生。宇宙在整体范围内是稳定的,即使发生了变化,也只是局部的变化。
第二种假说是“宇宙分层论”,这一观点认为宇宙的结构是分层次的,恒星是一个层次,恒星集合组合星系是一个层次,若干个星系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星系团是一个层次,一些星系团再组成超星系,成为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三种说法是到目前为止寻多科学家都比较赞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一说法是由美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加莫夫和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大约在200亿年年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体的物质都几种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度极大,温度高达100度原始火球。这个时期的天空中,到处充满了辐射,恒星和星系并不存在。后来因为某种未知的远远,这个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组成火球的物质被喷发到四面八方,并逐渐冷却下来,密度也开始降低、爆炸发生2秒钟之后,质子和中子在100亿度的高温下产生了,随后11分钟之内,自由中子衰变,进而形成了重元素的原子核。大约1万年以后,氢原子和氦原子产生。在这1万年的时间里,散落在空间中的物质开始在局部联合,这些物质凝聚成了星云,星系的恒星。大部分气体在星云的发展中变成了星体,因受星体引力的作用,其中一部分物质变成了星际介质。
此后,科学家建立了太空望远镜,并以“哈勃”命名,希望能够借他来确定哈勃常数。
从一开始,人们就围绕哈勃常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按照哈勃本人测得的数值可以推算出宇宙的年龄大约为20亿岁,但是地球就有40亿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很显然,科学家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采用各种手段测算哈勃常数,并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但是人们从这些数值出发,推算出的宇宙年龄却是大相径庭的。
科学家们一方面围绕着哈勃常数展开喋喋不休的争论,而另一方面科学家们对某些星体年龄的测定却更为准确、现阶段,天文学家们测知,银河系中一些最古老的星系的年龄约为160亿岁。按照这样的推测,大爆炸只能在160亿年以前发生,而根据科学家们最近用哈勃望远镜得到的一些观测结果分析,推算出宇宙的年龄约为120亿岁。这个结论证明:宇宙确实比存在于它其中的古老星系更加的年轻。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