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15 1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门外汉,班门弄斧一下,很粗浅的解释,如有不对,还望专业人士指正。
这次测量的只是在单个频率的亚毫米波段(The EHT observations use a technique called 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which synchronises telescope facilit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exploits the rotation of our planet to form one huge, Earth-size telescope observing at a wavelength of 1.3 mm.),与我们肉眼可见或者生活中接触的可见光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他们得到的不是由光学波段不同颜色和频率出来的频谱图,而是单个频率亚毫米波段的光子强度分布图 (因为黑洞周围不同的区域,光子产生的辐射强度会有所区别,所以我们看到的红也不是一模一样的,而是渐变的,有区分的)。由于颜色不可见,图中的红色只是他们自己设定的颜色。
再补充一点,就算是测量的是某一个波段的光子(类似于很多射电望远镜进行深空巡天deep sky survey的时候)他们得到的图也跟我们想象中那种炫酷到不行的宇宙星空图不一样。
我们以为是:
Credit: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Digitized Sky Survey 2. Acknowledgement: Davide De Martin
看着深空,看着被五彩光晕环绕的天体,还是出自官方的图。但这些都是经过人为的上色之后为了美观且直观才如此的。
实际上:
Cited:兴隆60/90cm望远镜拍摄的巡天图像 (看,这才是真正的星空啊~~~)
这是他们做科研的时候可视化得出来的图,感光范围是300-800nm(如果需要特定范围内的波长的光子,就是用滤光片了)。你或许会问,为什么是灰白的?那是因为他们的原始图像是0--65536的整型,经过一些基本的校准后变成了float32,有效值在0-32767这个大致的范围内。这张看上去并没有多好看的星空图其实只是为了给一个直观的估计而生成的可视化图罢了。
这里需要实名感谢某位紫金山天文台的友人,但知乎ID我给忘了。当时想要做类似的课题,请教了那位友人很多相关的知识,实名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