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是大家最熟悉,也是热度只增不减的伟大科学家,因为关于爱因斯坦留下的预言都是在近几年随着科学的发展,观测手段的进步才得以验证,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公布又一次证明了爱因斯坦是正确的。很多小伙伴最熟悉的莫过于爱因斯坦时空和引力方面的成就,但是爱因斯坦在量子力学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他的“光量子说”不仅解释了光电效应,更是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光量子也直接引发了科学家对光本质的讨论—光的波粒二象性,让20世纪整个科学界天翻地覆。
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1887年,在做一系列用来显示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过程中,德国物理学家海因利希·赫兹(Heinrich Hertz)首先观察到了光电效应。他无意中注意到,在两个金属球之间,如果其中一个被紫外光照射的话,则这两个金属球之间的火花会变得更亮一些,他对这个“全新的,而且非常令人费解的现象”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而拿不出任何解释,却自认为,当然是错误地认为,这个现象仅限于使用紫外光的情况。赫兹没有等到这个现象得以解释于1894年在36岁的年龄上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后来,赫兹的前助理菲利普·莱纳德( Philipp Lenard)于1902年又把围绕着光电效应的神秘感更加深了一步。当他把两片金属片放进一个玻璃管中,抽尽空气以后,发现这一现象在真空里也会发生。莱纳德发现,把每片金属片上的导线连接到一个电池时,如果一片金属片受到紫外光的照射,就会有电流流动起来。这种光电效应被解释为被照射的金属片表面在释放电子。对着金属片照射紫外光,就使一些电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从金属片上逃逸,穿过空当来到另一片金属片上,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能产生“光电流”的电路。然而,莱纳德还发现了一些与既有的物理学相矛盾的现象。这就要轮到爱因斯坦和他的光量子了。
爱因斯坦和他的光量子
人们料想,在提高光束的强度,使它变得更亮的情况下,从金属表面释放出来的电子数量会保持不变,而每个电子的能量会加强。但是莱纳德发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释放出来的电子数量更多了,但每个电子所带的能量却没有增加。爱因斯坦的量子说回答得简洁利落:如果光是由量子构成的,那么,加强光束的强度就意味着光束中的量子数量更多了。当更强大的光束打到金属片上的时候,光量子数量的增加导致释放出来的电子的数量相应增加。
菜纳德的第二个奇特发现是,所释放出来的电子不受光束的强度制约,而受光束的频率制约。对此,爱因斯坦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由于光量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因此红光(低频率)的量子就比蓝光高频率)的量子能量低。改变光的颜色(频率)不会使同一强度的光束中量子的数量跟着改变。因此,不管光束是什么颜色,同等数量的量子打到金属片的时候会释放出同等数量的电子。然而,由于不同频率的光是由能量不同的量子所组成,因此释放出来的电子其能量也会或大或小,这取决于所用的光。用紫外光的时候,电子的最大动能要比红光量子所释放出来的最大动能更大。
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任何一种特定的金属都有一个最低的或者说是“临界频率”,低于这个频率,就完全不会释放出任何电子,不管对这种金属照射多长时间或用多大强度对它进行照射。但是,一旦越过这一临界点,电子就会被释放出来,而不论光束的强度有多么弱。由于爱因斯坦引入了一个新的称做“功函数”也就是逸出功的概念,因此他的光量子说再一次给出了答案。
爱因斯坦把光电效应看成是一种结果,就是说,电子需要从光量子中取得足够的能量,来克服把它留在金属表面的力,然后才能逃逸出来,而光电效应就是其结果。爱因斯坦所称的“功函数”,就是电子从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所需要的最低限度能量,而这是随不同的金属而各不相同的。如果光的频率太低,则光量子就没有足够的能量让电子突破把它固定在金属中的束缚力。
所释放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光频率关系
爱因斯坦把所有这些都编进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中:金属表面释放出的电子的最大动能等于它所吸收的光量子的能量减去功函数。利用这个方程式,爱因斯坦预测出,如果把电子的最大动能与所使用的光的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画成一个曲线图的话,这个图就会是一条直线,以金属的临界频率为起点。这条线的倾斜度,不管所用的是哪种金属,将始终正好相等于普朗克常数h。这就是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但理论是需要实验验证的,所以就有一部分实验物理学家专门验证理论物理学家的惊人理论。
光电效应方程得到验证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把自己生命当中的10年工夫用在了测试爱因斯坦1905年的光电效应方程式上。结果证明爱因斯他是正确的,决然无误。关于爱因斯坦“他是正确的”这句话,现在倒是听了不少次,4月10日黑洞照片的公布,又一次证明爱因斯坦是正确的,这个伟大的人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可以说,现代物理学中充斥着大量的问题,在其中一些重要的问题中,几乎没有哪一件爱因斯坦没在其中起到令人瞩目的作用。到了1921年,爱因斯坦被授予了迟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明确了是奖给他的公式所描述的光电效应法则,而不是他以光量子说为依据所作的解说,他那关于光的量子理论毕竟还是太具颠覆性了,难以被物理学家们接受。但是这也直接引发了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争论,量子力学的大门也将逐步打开。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