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15 21:42:32
作为一个脑洞幻想者,写一点小猜想。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不能脱离一个前提假设,即是否存在“宇宙以外”。
如果不存在“宇宙以外”,也即“宇宙以外”是虚空,那么宇宙会继续扩张。从这个角度来说,宇宙应该不是再膨胀,而应该是被稀释。
从大爆炸之后,不断向四周延伸,空间从紧凑变得松散,再到稀薄,再到近乎真空。宇宙在稀释的过程中越来越稀薄,最后无限接近于真空或者虚无。此时宇宙与“宇宙以外”成为同样的状态,相当于宇宙消失了。
如果存在“宇宙以外”,那么“宇宙以外”与宇宙成了两个对立的系统,彼此间保持着作用力的平衡,当宇宙扩散到与“宇宙以外”作用力平衡的极限时,“宇宙以外”开始把力量反弹给宇宙,开始挤压宇宙。同样,宇宙被挤压到极限时,又开始扩散延伸。这样的拉伸和挤压可以持续多久,取决于宇宙与“宇宙以外”之间力量平衡耐力,就相当于一根弹簧或者皮筋的寿命极限。如果二者达到极限,平衡力瓦解,二者混为一体,有可能走向上述第一种最终成为真空或者虚无的状态。
贻笑大方了。
再延伸一点: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非物理的角度来看待,宇宙是除了是一个莫可名状的存在,还是一个平台或者载体,所有天文现象都是这个平台或者载体上的一个事件,所有天文现象的事件总量就是宇宙的流量。把宇宙看成类似互联网一样的存在,提供星际事件交互的载体或者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