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精解第008篇
樵夫所学杂而不精,新书未曾读,旧书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单凭日日练诗,养得一丝笔底流泉的柔柔气息,近来没想到在行文上也能东成西就,一气呵成。于是就拿来试解经藏,想哪说哪,也未曾多加思虑,意外收获好评和关注不断,不足之处自有热心真诚的朋友明确指出,倒也促成边解边学边悟的动力,既然喜欢经藏的朋友不少,只要樵夫一有余闲,就会上来精解一二,也算是开个古时街边说评书的道场,独乐众乐,乐之不穷!没事多读点经藏,对心身和谈吐都是大有好处的,美容养颜的功效更是精华,至于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就要看个人的根性和机缘了,樵夫也仅仅只在诗文上练得一丝柔柔气息,琴棋书画诗酒茶上古来都有造化,各各因人而异!就是所有造化皆无,养个心平气和的状态出来,也可风韵气质俱存,至少年轻十岁……
若是人人都多读经藏,懂得多了,就会对自然宇宙心存敬畏,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少了贪婪和欲望,世上纷争也就慢慢冰消瓦解,不因肝火四处冲动(此乃肾气不足之阴阳失衡也!)总之,经藏功效若懂得妙用,各行各业各领域上皆有造化成效,《黄帝内经》更是一部古时承前启后的系统自然科学百科全书,内含精髓无穷无尽,值得深入挖掘!凡认可樵夫解得还算合理略有收获的朋友,大可加个关注,以便为您分享更多经藏的详解;不认可的朋友,也可指出批评,彼此参照借鉴,更有利于大家共同进步!今天继续精解《黄帝内经》第五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此篇精髓甚多,已精解三篇仍未说穷尽,再做最后一篇精简。因要符合平台纯原创要求,原文不再复述,仅直言精要,还望理解!
01
人与天地万物皆是一脉相承,互联互通不可背离!
《内观经》云:天地媾精,化生万物。万物以及人类的起源,都离不开天地阴阳二气上下交合的繁衍。清阳上天,化为精气,充盈寰宇;浊阴归地,化为形状,遍布山川;人身亦然。自古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七窍进出如天气),下像地以养足(脚板经络似川流),中旁人事以养五脏(五脏处天地造化之和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天气与呼吸往来于肺,地气与皮肉经络感应于脉,风气触于肝,雷气通于心(心电感应),谷气经脾胃消磨散发出来,雨气化水入于肾。人体六经就像山川,肠胃类似湖海,九窍任由水气往来出入。所以治病时观察人体变化,就像观察天地气象变化一样,背离自然,百病丛生!
02
邪气若侵入五脏则半死半生,需及早预防救治!
古人法天地阴阳,明五行术数,起居作业皆与自然同理,修心养性固本强元以防虚邪贼风入侵,以养生之道练气之方防治未病延年益寿,然普通大众同样不明此理,亦为虚邪贼风所侵,病来如山倒,需提前应对,病入皮毛先实肌肤,病入肌肤先行经脉,病入经脉先营六腑,病入六腑先和五脏,及入五脏,则病入膏肓,救治无时也!跟现在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来袭同理,需提前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才能有备无患!识气号脉,亦与天文地理自然气象无别,互联互通!有外有内,上面说的是天之虚邪贼风由外而入;另外人要吃东西,食物有寒热,病从口入,酸甜苦辣咸都要根据四时节气而定,稍有偏差,六腑不调上吐下泻;还有地之湿气(寒热),着凉中暑更要预防!这些都是古时看不见的暗能量原理,但通过旁通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就可洞察先机,及早预防!
03
古时针灸就是人体暗能量的引用调和,穴位就是机关!
中医治病,以行气导气为本,气通气顺则虚邪自去,血脉自和,可以治本(中药仍主要停留在治标层面,与西医同),调养心神之法更是治本的根基所在;西医治病,以血和气,打针输液都是改变血液结构,清除病菌,对气通气顺亦有些许影响,但仍属治标,尤其是脏器切除手术,令人费解?另有道医通过打坐修炼和心身调理,亦可治疗大多西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古时行医以有缘为度,大多分文不取,更有悬壶济世,积功累德之人,传为千古佳话。古时善用针灸者,也是从阴阳五行自然造化原理,右来左调,左来右调,察色按脉,别阴阳,审清浊,明喘息,听声音,病始立刺,病盛待衰,轻重缓急,有余不足,皆有应对之方,尤其是对经络穴位的息息相通关联把握,现代科学穷尽毕生都是难以企及的,古人早已洞明天地阴阳造化之机,在自然宇宙暗能量的辨别和应用实践上,似乎早已超出当今一切科研成果,道家古有雷法传世,记载能祁风布雨,诸葛亮在三国中也曾演示过,应不是虚言!
关于古圣先贤的智慧?或上古神传文化?无字天书玄机密码?究竟达到了怎样的层次?与现代文明相比,又该如何认识和评判呢?
我有一支笔,带您品古今;
百卷轻灵过,三教笔尖寻;
更有世间象,谈笑似风云;
天生山野汉,娓娓道经纶。
言有不足处,欢迎指与评!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