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22 22: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做实验,要有实验目的,方法和器材,时间,地点,实验人,过程记录,结果分析等,很麻烦费事。还有些实验,非用昂贵设备不可,要资格竞争排队才行。更有一种实验,技术达不到,花再多钱也没用,不得已以思想代替,名之为思想实验。这种实验好处是经济实惠,不受地点人物仪器条件限制,写出来让人看,没有推理破绽就行。比如,现有一种让普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量子双缝实验。
设两个不会影响电子运动的特制并列狭缝,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电子波幅,现在向其中一个狭缝发射了一个电子,在狭缝后面的接收板上,出现了干涉波纹,这就是单电子自我干涉现象。
神秘而诡异的地方在于,这个电子怎么同时通过两条缝发生自我干涉的?
是不是有其它东西,如空气、设备、仪器等起了干扰作用?没有的,除了一个正常电子,双缝,还有接收板这些必备器材,没有其它任何干扰因素,且器材选择与实验设计没有任何漏洞。物理学家们的异常严谨不容质疑。
形象些说,前方分立着两扇门,有人刚踏过其中一扇,忽然被从另一扇门出来的自己撞倒了,地上出现了两人相碰的印痕。
把电子换成光子,效果一样。据称,该实验是量子学基础实验。此外,还有些衍生实验,从略。
这个实验为什么神奇呢?分析如下:
首先,排除了人为因素。科学家再穷,也比大部分老百姓富有,不会为了钱忽悠人。整个实验过程严肃严密。况且不知多少人重复做过类似实验。这是基本保证,没这点,下文也没必要了。
其次,排除了雨滴石穿式的多粒子叠加干涉效应。因为各粒子未必走同样绝对直线,而有细微的非同步的波动偏离,结果仍可能表现疏密相间现象。科学家们不会幼稚到想不到这一点。整个过程只有一个电子参与,别想多了。
再次,排除了波粒二象性。双缝距离大于粒子直径或最大宽度,使粒子不能撞上双缝中的隔断,发生中分破裂现象。虽然量子不可分,还是以此确保万无一失。双缝间距又大于粒子波幅,无论它怎么震动,从左缝经过,不会有空间、有分部同时跨越右缝。缝及缝材是可靠的,不会另有量子被激发。当然二缝也不能相距太远,不然接收板接收不到。
还有,排除了不确定现象。结果明确,一个电子的自我干涉条纹,清晰无疑。多次分别实验,并未发生有的电子干涉了,有的电子没干涉现象。至于该电子到底从A缝,还是B缝通过,无关紧要,因为无论从A缝还是B缝穿越,都会出现干涉。如果只保留一道缝,则不会出现干涉结果。
推想,如果把双缝换成多个同样间距的孔洞,一个电子发射过去,接收板上会出现多电子干涉条纹,好比往水中投了一个石子,水面出现好多个干涉圆环波动扩散。但又不是溅起的水滴造成的多环效应。而是,一个电子的多电子效应。
据此,有人会想到超距作用。还有人构造出了平行世界,多宇宙。诸如此类。
如果这种效应可控会怎样?形象地说,前面两扇门,A扇门后空空如也,B扇门后有一袋珠宝,主人公众目睽睽之下从A门经过,B门后的珠宝已进主人公口袋。如果有多扇门呢?主人公,这个现代崂山道士,一进门,因太贪,给众多宝贝压趴了。一再声明,微观量子现象不适用于宏观物体。想象只是帮助理解。据此行动者,后果自负。
不明白的话,有人强烈建议买最新版的原版量子书结合最新双缝实验报告研读。
至此,不懂量子学的人,除了感叹神奇的量子、神奇的缝,还能说什么?
“讲文明,懂礼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