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30 21:48:47
|
查看: 293 |
回复: 1
坏小孩定理,经济学家贝克尔在分析“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坏小孩”并不是指:成绩差,或者经常干违法犯罪勾当的不良少年。
什么是“坏小孩定理”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但为自己着想,是每个人的天性。
一对夫妻的众多子女中,有的孩子除了“利己”还会为他人着想;但有的孩子,则是完完全玩的“利己主义”,这样的“完全利己者”就是我们说的“坏小孩”。
坏小孩不但不会为其兄弟姐妹的利益着想,也甚至不会顾及父母的利益。
更有甚者,在自己的利益和兄弟姐妹、父母冲突时,他们还会侵害、夺取兄弟姐妹和父母之利。
怎么避免“坏小孩”的恶性竞争呢?
要避免“坏小孩”的恶性竞争,但但靠父母的睿智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因为,有“利己心理”的小孩,往往比较早熟,即便相对成年人还显得幼稚,但完全可以碾压同龄人,更别说弟弟妹妹了。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想依靠自己的智慧,分辨孩子的对错,从而给予相应的利益(比如资产分配、零花钱数量),很可能被早熟的“坏小孩”蒙蔽。
但如果父母是慈悲为怀的利他者,也就是为每个孩子的利益着想(不会亏待某个孩子、善待每个孩子),那“坏小孩”就无计可施了。
父母把全家庭的利得“分享”给众子女,而不是偏爱“表现好的孩子”,那早熟的“坏小孩”就没法利用智商压制,装圣母、扮可怜、显优秀、甚至污蔑他人来为自己夺取更大的利益。
如此一来,由于家庭所得愈多,子女所分到的也将愈多,于是纵然是坏小孩,也会努力提高家庭所得或总产出。
也就是说,其内心是自私自利的,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像是拥有利他情怀者。
你觉得父母应该按照懂事与否,偏爱某个孩子吗?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