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31 21: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明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差异,需要知道这两个理论产生的缘由,用一个统一的物理机制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
经典力学是忽略空间效应的理想物理学,是一维的,只考虑了物质的因素。然而,当人的认识超出宏观范围,进入高速、宇观和微观领域,作为物理背景的空间效应便显现了出来,使经典力学面临现实的挑战,并由此陷入了认识的困境。
比如光速不变现象、水星剩余进动和波粒二象性等,对应上述新的现象所建立的近代物理理论,分别是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由此我们知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分别是不同领域,反映空间效应的局部理论。由于是在发现新效应的初期,上述两个理论只是比较初级的唯象型理论。这类理论只建立了现象之间的外在联系,却没有提供导致这些分立现象的物理机制。因此,割裂了不同极限情况下不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两个局部的理论彼此难以相容。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当年普朗克发现黑体辐射公式之前,已有两个分别描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辐射公式。这两个公式在各自的频段都是非常吻合的,然而一旦超出各自的范围就失效了,表现为这两个公式的截然对立。
因此,只有在统一的物理机制下,才有可能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它们分别是该物理机制在不同极限情况下的局部理论。
比如,宇宙是由量子构成的。无数离散的基态量子构成空间,激发量子成为光子属能量的范畴,由高能量子组成的封闭体系成为物质。
由于微观粒子的半径远小于空间量子的间距,所以类似布朗运动,所有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就是量子力学。
当物体的速度接近空间的传播速度即光速时,类似赤脚划水运动,会使空间效应变大,从而限定了物体速度的进一步增大,由相对于空间的势能取代物体动能的增加。描述这类现象的理论,就是狭义相对论。
如果两物体接近,它们的热辐射使两物体之间的空间量子的能量高于外侧的空间量子的能量,从而使物体内侧的封闭性小于其外侧的封闭性。于是,两物体外部的空间压力大于它们内侧的空间斥力,两力之差就是万有引力。广义相对论就是描述上述现象的更为精确的理论,因而适用于描述大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宇观领域的物理现象。
总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隔阂是由唯象型理论造成的,只有在量子的物理机制下才能够获得统一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