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er是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史上第一位访问学者,随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系及Kavli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2007年,他暂时离开UCSB物理学系,以研究物理学家的身份加入了微软Station Q实验室。在2009到2010学年,Fisher在Caltech担任教职,并于2011年夏天回到UCSB物理学系。Fisher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他的关于意识的研究细节。他自己的论文的大部分都具有高度推测性。Fisher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神经量子信息体系,包括量子比特、量子纠缠的产生、量子传输与存储、量子测量,及分子层面的量子相干与测量对细胞层面神经脉冲活动的影响机制等,它们都有潜在的生物分子及相关酶化学反应过程等作为载体,整个逻辑链条的每个环节都清晰明确。
Fisher确定了生物场景中不同磷基分子的相干时间,并发表了一个候选的量子比特。那是一种称为波斯纳分子或波斯纳集群(Posner molecule or cluster)的磷酸钙结构,于1975年在骨骼矿物质里发现。它们也在实验室里制造的模拟体液(即水加上生物分子和矿物盐)里被观测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