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欧洲旅行,宏伟精致的教堂是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最佳窗口,融入了建筑、艺术、宗教等多种要素。尤其在西班牙,几乎每个小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教堂,而且几乎都是最高的建筑,孤峰耸立,让人仰视。不过像萨拉曼卡这样同时拥有新旧两座大教堂的城市也不多见,一座12世纪罗马风格的旧教堂,一座16世纪哥特风的新教堂,在蓝色的天幕下,不分彼此,相依相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真心讲对于我们这种没有信仰的观众来说,面对欧洲街头巷尾永远看不完的教堂,最初的兴奋和震撼,难免也会演变成淡淡的审美疲劳。但在西班牙,即使在最平淡的故事中,也能不时发现激情的火花,不走寻常路就是这个民族的性格之一。比如说萨拉曼卡新大教堂门口的这个雕塑,现在就成了当地一景,带头盔身穿宇航服的太空人清晰可见,所有游客都会像寻找萨拉曼卡大学的青蛙那样,在这驻足找寻,在繁复精美的古典雕花中找到这么个现代派的太空人其实也并不容易。关于这个太空人雕塑还闹过不少笑话,某些组织觉得在几百上千前的建筑上出现这样超前的形象一定是天外生物所为,花重金请考古专家研究它的来历.
当然太空人并不是天外来客穿越空间隧道带来的杰作,更不是古人送给上帝的礼物,而是在199x年修复大教堂的工程中,几位参与其中的萨拉曼卡大学学生在建筑中为自己留下印记。不远处还有只手举冰淇淋的狮子,姿势更加销魂,我想上帝他老人家见到这两样恶搞的创新作品也一定会欣然笑纳,与时俱进嘛。
大教堂甚至整个萨拉曼卡老城的建筑大都由产自附近富含金属铁的矿石精雕细琢而成,随着岁月的侵蚀,逐渐呈现出淡淡金黄中泛着淡淡的红色,在清晨和黄昏时尤为明显,拍照时常常以为出现了偏色。
新教堂明显比老的宏伟高大许多,以哥特式为主,但混合了当时开始流行的巴洛克风格。大门上繁复细致的浮雕依旧是典型的银匠式,在石头上雕刻出如同银器般精美的图案,据说这也得益于石料材质较软容易雕刻,但能否经得起岁月洗礼就有待考证了。
走进教堂第一感觉就是人的渺小,耸入云霄的尖塔,线条简洁立体的圆柱,灵异生动的石刻,彩色斑斓的花窗,遥远黑暗中透过的金色光芒,都让人似乎可以感知到宗教的玄奥空灵庄严神圣,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想要升华飞腾,触及神秘天国的幻觉。
信徒在祭坛前低声吟唱,管风琴悠远的声音回荡在在天际。在这样的空间和氛围中我们只能仰视,默默祈祷。
近百米高的钟楼穹顶异常华美,精美到极致的装饰与旁边廊柱的几何图案完美结合,随着光线的不同显示出万花筒般的变化万千,这可能就是当时人们想象中的天堂吧。
老教堂就与新教堂一墙之隔,高度和规模貌似都不及后者,已经改建为博物馆而且是收费的,但绝对值得入内一游。
进去才知道什么叫金碧辉煌,虽然不如新教堂高大,却处处散发着豪气,很多装饰精美到繁复。历史差了几百年,建筑和艺术风格也有很大差异。
教堂内最著名的“神器”是一幅由53副独立木版画拼成的巨大祭坛画,每幅画讲述了不同跟耶稣有关的故事,金灿灿的木板真是亮瞎双眼。
还有这只居高临下的金鹰,也是让人心生敬畏。
慈爱的圣母,流动的光线,一种灵魂腾越的升华感应由心而生, 触动了内心那片最柔软的部分。
教堂内安葬着不少信徒,这个主教的墓前有把小木凳,据说坐在上面把双脚踩到石墓上就能顺利通过考试,估计也是为萨拉曼卡大学的学生们量身定做的宗教仪式,这万恶的考试制度啊。 我也坐上去试了一下,要不要马上去考点啥呢?
有些墓地外表非常奢华,一看就是达官贵人。导游说不仅仅要看材质和做工,陵墓的“地段”也相当重要,捐助多的金主死后就可以睡在离神近一些的地方,少点的只能在远方,穷人只能捐一块砖最后在教堂地板下入土为安。
从萨拉曼卡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这两座教堂,绝对是实实在在的地标建筑。
虽然历史悠久,这座城市却一点也不沉重,反而是因为有了成千上万的学生而生机勃勃,到处都是他们的欢歌笑语。
老城区除了历史遗迹,依然保留了不少住户,当地人日常的咖啡馆、小饭馆、杂货店、理发店让古城也更有活力。
城中另一座著名的历史遗迹就是贝壳之家,外墙上装饰了300多个贝壳外形的石雕,照片出现在各种旅行指南中。贝壳是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标志,而贝壳之家当时的主人也正是圣雅各布朝圣骑士团的成员,这种独出心裁的设计相比在当时也是非常时髦的。
一层是个典型的西班牙式院落,登上天井二楼则可以一睹对面教堂双塔的风景。
墙头上咆哮的怪兽配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处理成黑白颇有些科幻末日大片的感觉。
这座豪宅在历史上几经易手,据说还曾经营过一家妓院,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公共图书馆,在万千游客的瞩目下能安心读书也真是一种定力。
萨拉曼卡古城曾被伊比利亚人、罗马人统治,后来又成为基督徒和摩尔人的战场,遗留下大量恢弘建筑和历史文物,现在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在中国的知名度好像真不太高,一路上几乎没怎么看到中国游客,旅游团一般也不会来到这。倒是随处可见大把大把的印度、菲律宾、韩国游客,也许跟宗教信仰有关。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