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蜻蜓号”机器人旋翼飞船在土星月球“泰坦”上探测的示意图。
NASA(NASA)于美国时间6月27日下午召开媒体电视会议,详细介绍了一项新的土星探测计划——NASA将于2026年发射名为“蜻蜓号”(Dragonfly)机器人旋翼飞船前往土星最大的月球“泰坦”,预计2034年抵达“泰坦”,随后展开一系列科研工作,包括收集样品和检测土壤成分等,以确定“泰坦”是否合适生命生存。
将“蛙跳”探测沙丘和陨石坑
据悉,目前已知土星有62个月亮,“泰坦”是最大的一个,距离太阳约14亿公里。NASA认为,这颗巨大的冰冻星球是太阳系中跟地球最相近的星球,而此前发射的卡西尼土星探测器发现,“泰坦”上存在生命出现所必需的物质成分。
NASA宣布,“蜻蜓号”将在“泰坦”赤道附近一处名为“香格里拉”的沙丘地带着陆,这里的地形地貌类似南部非洲纳米比亚的沙丘。着陆之后,“蜻蜓号”将进行“蛙跳”式飞行,每次飞行距离约8公里,逐步探索不同地点。
“蜻蜓号”登陆“泰坦”示意图。
按计划,“蜻蜓号”抵达“泰坦”之后,将展开为期将近3年的科考工作,探索包括沙丘和陨石坑在内不同的地点。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此前的考察表明,这些列为进一步探测目标的地点曾经拥有液态水和复杂的有机物。“蜻蜓号”将采集这些有机物样品,检测其成分,以确定“泰坦”是否适宜生命存在。
最后,“蜻蜓号”将抵达塞尔克陨石坑,科学家发现了这里过去存在液态水的证据,并且这里还存在有机分子。科学家认为,这是生命适合生发的条件。
试图解开生命如何起源的重大秘密
由于“泰坦”距离太阳遥远,其表面温度低至摄氏零下179度。同时,“泰坦”表明的气压比地球高50%。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拉尔夫?塞梅尔说,“蜻蜓号”的探测之旅,是一项大胆和改变游戏的探索太阳系之旅。
“这项任务是创意和冒险技术的幻想般结合,有助于我们解开宇宙最重要的谜团,比如生命的起源。” 塞梅尔说。
“泰坦”是土星62个月球中最大的一个,距离太阳14亿公里。
“‘泰坦’是一个令人吃惊和复杂的目的地,” 喷气推进实验室“蜻蜓号”项目负责人伊丽莎白?图特尔说,“我们不知道地球上从化学到生物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但我们确实知道‘泰坦’目前正在发生着向生物转化的化学变化。我们已经等不及要去看看这个陌生的世界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
NASA局长吉姆?布莱登斯坦恩也说:“对这个神秘海洋世界的探访,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对宇宙如何诞生生命的认识。几年以前,如此尖端的任务还不可想象,但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展开‘蜻蜓号’的惊人之旅。”
国际档案
卡西尼土星探测器
尽管美国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的使命已于两年前终止,其传回的土星科学数据至今仍是科学家研究的宝藏。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土星环的新奥秘。
新研究数据是卡西尼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土星“掠环轨道”以及2017年4月至9月其任务“绝唱”前飞越土星云顶时搜集的。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坠入土星大气层,结束长达13年的土星探测使命。
新研究显示了卡西尼搭载的4部仪器对土星环的近距离观测结果,包括土星环的细节、纹理和图案等,这有助于了解是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促成了土星环的形成。新公布的图片显示了土星环的颜色、化学构成和温度如何发生变化。
比如,此次新的光谱图显示,土星环成分中不含氨冰、甲烷冰,也没有发现有机化合物。近距离观测图片显示,土星环有3种纹理质地,分别是块状、光滑状和条纹状,不同纹理之间有清晰边界。这些特征究竟如何形成,仍是不解之谜。
图为NASA提供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拍摄的展示整个土星及土星环全貌的图片。新华社发
据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介绍,这些观测结果增加了科学家对土星复杂系统的了解。科学家发现,在土星环外缘的F环上,一系列类似冲击产生的条纹具有相同的长度和方向,表明它们可能是由相同时间与土星环发生的一组撞击形成。土星环的形状是由围绕土星运行的物质流打造而成,而非撞入环中的彗星碎片形成。
论文主要作者、卡西尼项目科学家马特?蒂斯卡雷诺表示,了解土星的卫星体如何以各种方式塑造土星环的新细节,为进一步研究太阳系的形成打开了一扇窗。
编译/采写:南都记者 陈林
图片来源:NASA、新华社等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