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活动星系核周围数千光年内都是死亡禁区,以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黑洞为例,其周围3200光年的距离上都可能死寂一片,强大的X射线、紫外线会剥离行星的大气。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960期 2019年4月人类第一次通过射电望远镜阵列拍摄到黑洞照片,其位于室女座的M87椭圆星系中心,距离地球大约5500万光年。自1916年以来,史瓦西提出了不自转、不带电荷的黑洞,这个宇宙中最恐怖的天体就被我们所知。黑洞在过去近100年的时间内被认为是一个“无底洞”式的天体,任何被黑洞吸积的恒星、行星都如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有的星系中还不止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于是关于黑洞与星系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如果星系脱离了黑洞,就像一盘散沙那样,没有一个主心骨,毕竟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拥有数百万倍以上的太阳质量,强大的引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星系的大部分区域。从这个角度看,黑洞在星系结构平衡中扮演的角色又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对星系演化有贡献外,科学家还发现黑洞释放的辐射可激发有机分子进一步飞跃,甚至是形成生命分子。以此,科学家推测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某个角落,可能存在一部分黑洞辐射触发形成的生命。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认为,天文学家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观点,主要来自对活动星系核的研究,根据对活动星系核尘埃盘、周围环绕气体云的分析,活动星系核会释放强大的辐射,原本我们所认为的死亡区域却有可能出现生命。
当然,这项新的研究要建立可信度还有很长一段路,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活动星系核周围数千光年内都是死亡禁区。以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黑洞为例,其周围3200光年的距离上都可能死寂一片,强大的X射线、紫外线会剥离行星的大气。但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Manasvi Lingam等人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会有绿洲的,那些大气层足够厚的行星如果一个合适的距离上,紫外线反而会展现出积极的一面,触发有机分子突变,形成生命分子。这个区域通过计算也可以得出,以人马座A黑洞为例,从黑洞中心往外大约140光年。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认为,如果在这个区域上有所谓的流浪行星,那么就有可能在黑洞辐射的正向作用下形成生命。
有趣的是,科学家评估这个半径内的流浪行星数量可能达到10亿颗,如此庞大的基数也意味着这些行星的某一刻或许真的有生命存在。我们还可以设想在超紧凑的矮星系中,可能有一半的星系处于适宜诞生生命的区域,这画面难免有点令人激动。通过对地球上细菌的研究,它们会产生生物膜来保护自己免受紫外线伤害,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过程也会在其他行星上出现。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