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7-12 22:09:33
|
查看: 678 |
回复: 13
6月28日,最新一期的《天文物理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注意到,通过计算机的推演,在宇宙刚刚形成的时候气体大量积聚到一个被重力束缚的云中,一部分黑洞居然形成了。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972期 130亿年前,我们的宇宙刚刚诞生,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种天体,其中就包括大质量黑洞。一些黑洞喜欢躲在类星体背后,通过观测类星体,天文学家可以一窥宇宙形成初期的痕迹。这些古老的黑洞比太阳大数十亿倍,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认为,黑洞为类星体提供能量,但是这些其中还存在很多谜团,比如类星体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因为一些类星体在宇宙形成的前8亿年就存在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恒星都还没有成熟,居然有如此巨大质量的黑洞,这说明这些黑洞、类星体并非从超新星爆发途径而来。所以,早期宇宙中的这些古老黑洞从哪里来呢?科学家目前认为这也许只是由于气体云大量聚集而成,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6月28日,最新一期的《天文物理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注意到,通过计算机的推演,在宇宙刚刚形成的时候气体大量积聚到一个被重力束缚的云中,一部分黑洞居然形成了。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宇宙诞生的几亿年内,也就是大约130亿年前,这些气体云足够庞大,也是可以自行坍缩形成一个小黑洞,那也根本不需要经过超新星过程了。这就是直接坍缩型黑洞,它们能够在自身质量作用下坍缩形成,在宇宙形成后不久,它们也瞬间形成。
直接坍缩型黑洞只需要不到1.5亿年的时间就可以长成,最早出现的那批黑洞经过数亿年的发展,可以增加一万倍以上的质量。在2017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就怀疑气团体直接演化成黑洞的过程,这种演化要求需要星系内拥有大量的气体云,恒星在诞生过程中会产生一股热辐射,热辐射有规律地冲向周围星系,防止那里的气体也形成恒星。在此后的几亿年内,这些气体也不会形成恒星了,通过引力作用聚集越来越多的物质,质量不断加大,最后自行坍缩形成一个黑洞。
研究人员目前观测到的巨型类星体很可能就是黑洞种子,它们不断吸纳周围星云中的物质,增加自己的质量。但是,宇宙并非在所有时期都能出现上述现象,孕育黑洞的黄金时期时是宇宙诞生后的8亿年前,8亿年后,恒星越来越多,黑洞更多地通过超新星爆发形成。宇宙诞生之后10亿年,越来越多的背景辐射干扰周围气体,巨型黑洞通过气体诞生的过程就不灵了,因为气体不够了。
虽然关于直接坍缩型黑洞的都没有实证,但是也有天文学家认为我们可能已经探测到它们的存在,因为哈勃太空望远镜在两年前就观测到一个奇异现象。2017年,哈勃望远镜观测到N6946-BH1大质量恒星突然消失,在2009年的时候还非常明亮,亮度相当于太阳的100万倍,但在2015的时候就消失无影无踪了。更加诡异的是,还没有出现超新星爆发,那么这颗恒星为啥突然就没有了?这可能是第一个直接坍缩型黑洞证据。如果这个发现被进一步证实,比如观测到更多的直接坍缩型黑洞,那么黑洞定律就要修改了,这个发现应该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