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7-19 22: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悟空的信任和邀请。
量子的不确定性原理与测不准原理一直是很多人质疑量子力学的起点。
本人恰好是一个物理系毕业生,但是学历不高,本科。因为量子力学是物理系的基础课,所以有幸接触了这门学科的入门课程。现在我来谈谈这两个原理的理解,如果有不当的地方还请各位小伙伴多指正。
量子力学关于物理量测量的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它反映了微观客体的特征。最早这种原理是通过对理想实验的分析中得到的。后来发现,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公式也能推导出来。现在这个原理已经被实验所验证,不再是猜测。
根据这个原理,微观客体的任何一对互为共轭的物理量,如坐标和动量,都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即不可能对它们的测量结果同时作出准确预言。长久以来,不确定性原理与测不准效应一直被不懂量子力学的人混淆(测不准原理其实是一种观察者效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确定性原理被称为“测不准原理”,包括我读大学的时候,从老师嘴里说出来的都是“测不准原理”。但实际上,对于类波系统内秉的性质,不确定性原理与测量准确不准确并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英语称此原理为“Uncertainty Principle”,直译为“不确定性原理”,并没有所谓测不准原理这种说法,其他语言与英语的情况类似,除中文外,并无“测不准原理”一词。现今,在中国大陆的教科书中,该原理的正式译名也已改为“不确定性原理”。
关于测不准原理(观察者效应),用于测量微观粒子的工具是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我们的测量精度就是半波长。在我们现有技术条件限制下,我们不可能使用任意短波长的光进行测量,同时,我们的测量不可避免地会干扰到被测物体,所以测量精度总是有限的。
希望上面的粗浅理解能回答您的疑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