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洞长久以来都激发着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如今引力波的发现无疑将助长对黑洞的关注。
我被问到过的问题中,有许多关于涉及黑洞的科幻有多“硬”,或者例如《星际之门》中对虫洞的描述真实与否。虽然一贯如此,但有一个话题几乎每次都出现,那就是黑洞在理论上能够以怎样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影响人类和地球本身。
质量,电荷,自旋
黑洞有三个参数(理论上来说)是可测量的:质量,自旋(或角动量),和总电荷。事实上,这些就是外部观察者能够得知的仅有的三个参数,因为其他任何形成黑洞的物质的有关信息都是丢失的。这就是所谓的“无毛定理”。简而言之:不论你向黑洞扔进一个多么毛茸茸或者复杂的物体,它都会被简化(或者剃)至质量,电荷,和自旋。
这些参数中,质量按理说是最显著的。一个黑洞的定义是它的质量集中在一个极为微小的体积——“奇点”。并且正是黑洞的质量——以及质量导致的巨大重力——对周围的物体造成了“伤害”。
太空意面
图解:黑洞意面化
意面:好吃,但变成它就不好了
黑洞附近最著名的现象之一被富有想象力地称作“意面化”。简短来说,如果你无意中靠黑洞过近,你就会被拉伸,想条意面一样。
这个现象是作用在你全身的引力造成的。想象你把一只脚伸进了一个黑洞,由于你的脚更靠近黑洞,它们会比你的头受到更加强大的引力。更糟的是,由于你的手臂实际上并不在身体的中央,它们会被以与头略不相同的(向量)方向吸引。这将造成身体靠近边缘的部分被向内引。最终结果不只是整个身体被拉长,中间部位还会被变薄(或压缩)。由此,你的身体,或任何其他物体,比如地球,将开始变得像意面一样直到到达黑洞中心。
这些力变得难以承受的精确点关键取决于黑洞的质量。对于一个由高质量恒星塌缩形成的“普通”的黑洞,这个点可能距离黑洞视界好几百千米——其以内的任何信息都无法逃离黑洞。不过,对于超质量黑洞,比如被认为位于银河系中央的那个,一个物体在距离它的中心数万千米,还没变成意面之前,可能已经沉入黑洞视界内了。对一个黑洞视界外的远距离黑洞观察者来说,我们会看起来逐步减速,然后随时间逐渐消失。
给地球的坏消息
假定来说,如果一个黑洞凭空出现在地球旁边,会发生什么?造成意面化的同样引力效应会在此生效。地球最靠近黑洞的边缘将感受到比对面强得多的力。这样,整个星球的厄运在所难逃。我们将被撕裂。
同样地,如果一个真的超质量黑洞将我们吞噬进了它的黑洞视界,我们可能甚至不会注意到,因为一切都会保持不变,至少在一小段时间内。这种情况下,灾难降临前可能还有一些时间。但别高兴太早,我们首先终将不幸地被黑洞击中——接着危机之后我们也许只能以全息形式生存。
小心辐射
有趣的是,黑洞并不一定是黑的。类星体——在遥远的星系中心由黑洞供能的物体——极其明亮。它们可以使星系中其他所有星体加起来都黯然失色。这样的辐射是当黑洞享用新物质时产生的。明确一下:我们能看见这些物质是因为其还在黑洞视界之外。黑洞视界以内没有东西,哪怕是光,能够逃离。黑洞享用的所有物质叠加,形成闪烁。这就是观察者看到的类星体的闪烁。
但这对于任何围绕黑洞运动(或靠近)的物体都是一个问题,因为它实际上非常热。在被意面化之前很久,这辐射的惊人威力就会煎熟我们。
黑洞周围的生活
对于那些看过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的人来说,一颗绕黑洞旋转的行星的前景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生命能蓬勃发展,需要有一个能量来源或温度差。而黑洞就可以成为那个来源。不过有个陷阱,黑洞需要停止吞噬任何物质——不然它释放的辐射会使任何邻近的世界中的生命难以生存。
这样一个世界上的生活会是如何(当然,假设它还没有太接近被意面化)完全是另一回事。这颗行星接收的能量与地球从太阳那儿接收的相比可能较少。并且这样一颗行星上的总体环境可能同样怪异。实际上,在《星际穿越》的创作中,为保证对于黑洞的描述的准确性他们咨询了基普索恩。这些因素并不妨碍生活,它只是会造成前途的险阻和未来形态的不可预见。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Kevin Pimbblet-村村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1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